本實用新型屬于管道連接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快速接頭。
背景技術:
快速接頭,是一種不需要工具就能實現管路連通或斷開的接頭;主要用于氣體、液體管路的快速安裝。
專利號201320852714.6公開了防自鎖扣錯裝的快速接頭,其通過在安裝孔上設置有防錯裝限位點,自鎖扣對應安裝孔的位置設置有與防錯裝限位點配合使用的限位槽,從而達到防錯裝的目的;但是這種防錯裝方式只能是起到防錯裝的作用,功能單一;
在實際應用中,存在著陽接頭未插到位的情況,現有的快速接頭不能判斷陽接是否插到位,缺少插到位的判斷信號。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的快速接頭技術存在陽接頭未插到位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的快速接頭。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快速接頭,包括陽接頭和鎖扣,所述接頭還包括陰接頭;
所述陽接頭為上下貫通的中空結構,所述陽接頭包括連接管、第一軟管連接部、外擋圈和內卡圈,所述連接管的上端設有所述第一軟管連接部,所述外擋圈套裝在所述連接管的中上部,所述內卡圈位于外擋圈的下方套裝在所述連接管的中部;所述外擋圈的外徑大于所述內卡圈的外徑;
所述鎖扣包括按壓部、卡接部和連接條,所述按壓部包括左按壓部和右按壓部,所述左按壓部與右按壓部左右對稱布置,所述卡接部包括前卡接部和后卡接部,所述前卡接部與所述后卡接部前后對稱布置,所述左按壓部與后卡接部之間、所述后卡接部與所述右按壓部之間、所述右按壓部與所述前卡接部之間、所述前卡接部與所述左按壓部之間均通過連接條連接并形成環(huán)形;所述卡接部的內側中部設有臺階,所述臺階為“7”型;
所述陰接頭為上下貫通的中空結構,所述陰接頭包括開口結構和第二軟管連接部,所述開口結構位于所述第二軟管連接部的上方,所述開口結構的中部設有上下貫通的圓形開口,所述開口結構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左右貫通的鎖扣安裝口,所述鎖扣安裝口的形狀與所述按壓部的形狀相同,所述開口結構的前后兩側上分別設有槽口朝向圓形開口的矩形槽,所述矩形槽與所述圓形開口、鎖扣安裝口均連通,所述矩形槽內設有向圓形開口方向凸出的弧形條,所述弧形條橫向布置,所述弧形條在凹面一側設有方形凸起,所述矩形槽的外壁上開有與用以方形凸起穿過的方形開口,所述方形開口與所述圓形開口連通;
所述鎖扣的左按壓部位于所述開口結構的左側的鎖扣安裝口內,所述鎖扣的右按壓部位于所述開口結構的右側的鎖扣安裝口內,所述卡接部位于所述圓形開口內,所述前卡接部的前側與所述開口結構的前側的矩形槽內的弧形條相抵觸,所述后卡接部的后側與所述開口結構的后側的矩形槽內的弧形條相抵觸;所述陽接頭的連接管自上而下穿過鎖扣伸入所述第二軟管連接部的上端,所述內卡圈與所述臺階卡接,所述方形凸起伸入方形開口并其外端面與所述矩形槽的底部外壁齊平,所述外擋圈位于所述開口結構的上方并與開口結構貼合;所述內卡圈的外圓半徑與內圓半徑之差大于等于“7”型臺階上端的臺階面的前后寬度。
進一步,所述卡接部的內側上部設有斜面,所述斜面與水平線之間的夾角為銳角,所述斜面的下端與所述臺階的上端過渡連接。
再進一步,所述連接管的下端設有縮口。
再進一步,所述第一軟管連接部上設有三個以上的環(huán)形防滑凸起。
再進一步,所述第二軟管連接部上設有三個以上的環(huán)形防滑凸起。
再進一步,所述內卡圈的外圓半徑與內圓半徑之差分別與“7”型臺階上端的臺階面的前后寬度、方形凸起的前后寬度相同。
再進一步,所述陽接頭、鎖扣和陰接頭為一體成型。
更進一步,所述方形凸起上設有醒目標識。
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鎖扣安裝口和按壓部的都采用近似于手指指尖的弧形,更加方便于使用者在安裝時將陽接頭和陰接頭的裝配和拆卸;陽接頭插入陰接頭時,當陽接頭的內卡圈卡在卡接部的上部斜面時,沒有被臺階所卡住時,方形凸起便從方形口向外突出,給使用者一個陽接頭未插到位的反饋信號;此外卡接部上的斜面更加有利于陽接頭的插入。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分解圖。
圖2是陽接頭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鎖扣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陰接頭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4的A-A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縱剖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參照圖1~圖7,一種快速接頭,包括陽接頭1和鎖扣2,所述接頭還包括陰接頭3;
所述陽接頭1為上下貫通的中空結構,所述陽接頭1包括連接管14、第一軟管連接部11、外擋圈12和內卡圈13,所述連接管14的上端設有所述第一軟管連接部11,所述外擋圈12套裝在所述連接管14的中上部,所述內卡圈13位于外擋圈12的下方套裝在所述連接管14的中部;所述外擋圈12的外徑大于所述內卡圈13的外徑;
所述鎖扣2包括按壓部22、卡接部21和連接條23,所述按壓部22包括左按壓部和右按壓部,所述左按壓部與右按壓部左右對稱布置,所述卡接部21包括前卡接部和后卡接部,所述前卡接部與所述后卡接部前后對稱布置,所述左按壓部與后卡接部之間、所述后卡接部與所述右按壓部之間、所述右按壓部與所述前卡接部之間、所述前卡接部與所述左按壓部之間均通過連接條23連接并形成環(huán)形;所述卡接部21的內側中部設有臺階212,所述臺階212為“7”型;
所述陰接頭3為上下貫通的中空結構,所述陰接頭3包括開口結構和第二軟管連接部31,所述開口結構位于所述第二軟管連接部31的上方,所述開口結構的中部設有上下貫通的圓形開口33,所述開口結構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左右貫通的鎖扣安裝口35,所述鎖扣安裝口35的形狀與所述按壓部22的形狀相同,所述開口結構的前后兩側上分別設有槽口朝向圓形開口33的矩形槽34,所述矩形槽34與所述圓形開口33、鎖扣安裝口35均連通,所述矩形槽34內設有向圓形開口33方向凸出的弧形條341,所述弧形條341橫向布置,所述弧形條341在凹面一側設有方形凸起342,所述矩形槽34的外壁上開有與用以方形凸起342穿過的方形開口32,所述方形開口32與所述圓形開口33連通;
所述鎖扣2的左按壓部位于所述開口結構的左側的鎖扣安裝口內,所述鎖扣2的右按壓部位于所述開口結構的右側的鎖扣安裝口內,所述卡接部21位于所述圓形開口33內,所述前卡接部的前側與所述開口結構的前側的矩形槽內的弧形條相抵觸,所述后卡接部的后側與所述開口結構的后側的矩形槽內的弧形條相抵觸;所述陽接頭1的連接管14自上而下穿過鎖扣伸入所述第二軟管連接部31的上端,所述內卡圈13與所述臺階212卡接,所述方形凸起342伸入方形開口32并其外端面與所述矩形槽34的底部外壁齊平,所述外擋圈12位于所述開口結構的上方并與開口結構貼合;所述內卡圈13的外圓半徑與內圓半徑之差大于等于“7”型臺階212上端的臺階面的前后寬度。
進一步,所述卡接部21的內側上部設有斜面211,所述斜面211與水平線之間的夾角為銳角,所述斜面211的下端與所述臺階212的上端過渡連接。
再進一步,所述連接管14的下端設有縮口。
再進一步,所述第一軟管連接部11上設有三個以上的環(huán)形防滑凸起。
再進一步,所述第二軟管連接部31上設有三個以上的環(huán)形防滑凸起。
再進一步,所述內卡圈13的外圓半徑與內圓半徑之差分別與“7”型臺階212上端的臺階面的前后寬度、方形凸起342的前后寬度相同。
再進一步,所述陽接頭1、鎖扣2和陰接頭3為一體成型。
更進一步,所述方形凸起342上設有醒目標識。
本實施例中,所述連接管14為空心圓柱,所述連接管14的下端設有2mm的縮口;所述鎖扣2包括位于左右兩側的按壓部,兩個按壓部通過4個連接條23與卡接部21形成連接,所述卡接部21、按壓部22、連接條23相互連接形成環(huán)狀;所述內卡圈的外圓半徑與內圓半徑之差、“7”型臺階上端的臺階面的前后寬度、方形凸起342的前后寬度均為為1.5mm;所述弧形條341的凹面與陰接頭3的矩形槽34的底部內壁之間的距離為1.5mm;
所述陰接頭3的開口結構為十字形,所述鎖扣安裝口35與鎖扣2相配合使用,所述鎖扣安裝口35一側為圓弧形,與圓弧形相對的為一直角,每個矩形槽內均設有弧形條和方形凸起,以及在矩形槽34外壁開有方形開口32,所述方形凸起342的截面小于方形開口32的截面,即方形凸起342可穿過方形開口32;所述陽接頭1、鎖扣2和陰接頭3可為塑料一體成型,所述陰接頭上的方形凸起342可以根據需要采用紅色、黃色等醒目的顏色進行標識。
本實用新型中陽接頭1與陰接頭3之間所用到的密封圈為本領域的公知技術,其安裝部位和安裝方式均在專利號201320852714.6中公開,陰接頭3的第二軟管連接部31的末端,依次安裝有內密封圈、外密封圈、內擋圈和密封環(huán)。
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方法為:當陽接頭1、鎖扣2和陰接頭3均為分開加工時,在使用時,將鎖扣2通過鎖扣安裝口35安裝在陰接頭3上,所述陰接頭3上的矩形槽34與鎖扣2的卡接部21相配合,此時方形凸起342的外端面與所述矩形槽34的底部內壁齊平;
當陽接頭1從圓形開口33插入陰接頭3時,陽接頭1的內卡圈13被鎖扣卡接部21上的臺階212卡住時,此時,鎖扣2的前卡接部的前側與開口結構的前側的矩形槽內的弧形條相抵觸,所述后卡接部的后側與所述開口結構的后側的矩形槽內的弧形條相抵觸;此時,弧形條341上的方形凸起342伸入方形開口32并其外端面與所述矩形槽34的底部外壁齊平;
當陽接頭1的內卡圈13未被鎖扣2的卡接部21上的臺階212卡住時,即內卡圈13被卡接部21的上部斜面211所卡住,內卡圈13的邊緣寬度即其外圓半徑與內圓半徑之差為1.5mm,臺階212的前后寬度也為1.5mm,此時陰接頭3上的弧形條341內凹,方形凸起342從陰接頭3的方形開口32凸出,給使用者一個陽接頭1未插到位的視覺信號,從而可以判斷陽接頭1是否插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