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汽車減振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復原閥組件及減振器。
背景技術:
減振器阻尼力作為衰減車輛振動的重要性能參數,其數值大小直接影響車輛的舒適性。傳統的雙筒減振器的阻尼力特性曲線在調校結束后便固定不變,不能很好的適應路面多樣性的現狀,因此需要通過可調節(jié)阻尼力的減振器來滿足車輛在不同駕駛工況的舒適性。
目前,有一種方式是通過礠流變液替代普通液壓油作為流通液體來調節(jié)減振器的阻尼力。其中,最為成熟的產品是DELPHI公司的礠流變減振器,通過改變所施加的磁場的強度使液體的流變特性發(fā)生改變,從而調節(jié)減振器的阻尼力,其缺點是,由于是直接用礠流液替換缺筒內的普通液壓油,因而,礠流變減振器所需的礠流變液很多,價格昂貴,不適用于中低端車輛,很難普及。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的礠流變減振器直接用礠流液替換缺筒內的普通液壓油,導致價格昂貴,難以普及的缺陷,提供一種復原閥組件及減振器。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提供一種復原閥組件,包括殼體、上極板、下極板、磁流變膠囊、壓盤、鐵芯及電磁線圈,所述電磁線圈壓裝在所述殼體內,所述鐵芯置于所述電磁線圈中且支撐于所述殼體底部與所述下極板之間,所述下極板固定在所述殼體內并位于所述電磁線圈上方,所述上極板滑動設置在所述殼體內并位于所述下極板上方,所述壓盤固定在所述上極板上方,所述磁流變膠囊支承于所述上極板與下極板之間,所述磁流變膠囊包括磁液變液及包覆所述磁液變液囊殼,所述電磁線圈通電產生的磁場可穿過所述磁液變液。
進一步地,所述殼體、上極板及下極板為導磁件。
進一步地,所述復原閥組件還包括設置在所述電磁線圈與下極板之間且套裝在所述鐵芯上端的隔磁墊片,所述磁流變膠囊位于所述鐵芯的上方。
進一步地,所述磁流變膠囊呈圓環(huán)狀,且所述磁流變膠囊與所述鐵芯同軸布置。
進一步地,所述囊殼為具有彈性形變能力的柔性囊殼。
進一步地,所述復原閥組件還包括支承于所述上極板與下極板之間的復位彈簧,所述復位彈簧設置在所述磁流變膠囊與所述殼體的內側壁之間。
進一步地,所述殼體的上端開口,所述復原閥組件還包括固定在所述殼體上端開口處的連接蓋。
進一步地,所述壓盤包括固定連接在所述上極板上方的連接部及沿連接部的邊緣向上凸出并穿過所述連接蓋的頂壓部。
進一步地,所述復原閥組件還包括穿插在所述連接蓋及上極板中部的過線盤,所述過線盤的內部設置有第一過線孔,所述鐵芯內設置有第二過線孔,所述下極板的中部設置有第三過線孔,所述第一過線孔的上端外露,所述第一過線孔的下端通過所述第三過線孔與第二過線孔的上端連通,所述第二過線孔的下端穿出所述鐵芯的側壁。
另外,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減振器,其包括活塞桿、連接在所述活塞桿下端的活塞組件及上述的復原閥組件,所述復原閥組件的殼體相對固定地連接在所述活塞桿的下端,所述壓盤的上端頂住所述活塞組件中的復原閥片。
進一步地,所述殼體的上端開口,所述復原閥組件還包括固定在所述殼體上端開口處的連接蓋,所述連接蓋的上端設置有安裝凸臺,所述活塞桿的下端設置有安裝孔,所述安裝凸臺壓裝在所述安裝孔中。
進一步地,所述壓盤包括固定連接在所述上極板上方的連接部及沿連接部的邊緣向上凸出并穿過所述連接蓋的頂壓部,所述頂壓部的上端頂住所述活塞組件中的復原閥片。
進一步地,所述復原閥組件還包括穿插在所述連接蓋及上極板中部的過線盤,所述過線盤的內部設置有第一過線孔,所述鐵芯內設置有第二過線孔,所述下極板的中部設置有第三過線孔,所述活塞桿內設置有孔徑小于所述安裝孔的第四過線孔,所述安裝孔設置在所述第四過線孔的下端,所述第一過線孔的上端外露并與所述第四過線孔的下端連通,所述第一過線孔的下端通過所述第三過線孔與第二過線孔的上端連通,所述第二過線孔的下端穿出所述鐵芯的側壁,所述第四過線孔的上端延伸至減振器的外部,所述安裝孔的上端形成有限位臺階面,所述過線盤的上端與所述限位臺階面抵接,所述過線盤的下端支撐在所述下極板上。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復原閥組件及減振器,電磁線圈通電產生的磁場可穿過磁流變膠囊中的磁液變液,在磁場的作用下,磁流變液擠壓囊殼,以此囊殼對上極板及壓盤所構成的整體形成反作用力,由于壓盤的上端頂住復原閥片,從而使得壓盤以一定的力頂住復原閥片,以此調整復原閥片的開啟壓力,調節(jié)減振器復原行程中的阻尼。相對于現有技術,缺筒內仍然可以使用普通液壓油,磁流變膠囊中使用的磁流變液量較少,成本低廉,可適用于各檔次車輛,容易普及。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減振器的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減振器其復原閥組件的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減振器其活塞組件與復原閥組件的連接示意圖。
說明書附圖中的附圖標記如下:
1、貯油缸;
2、工作缸;21、上腔;22、下腔;
3、活塞桿;31、安裝孔;32、第四過線孔;
4、活塞組件;41、流通閥孔;42、復原閥孔;43、流通閥片;44、復原閥片;
5、缸筒;
6、底閥組件;
7、復原閥組件;71、殼體;72、上極板;73、下極板;731、第三過線孔;74、磁流變膠囊;741、磁液變液;742、囊殼;75、壓盤;751、連接部;752、頂壓部;76、鐵芯;761、第二過線孔;77、電磁線圈;78、隔磁墊片;79、復位彈簧;710、連接蓋;7101、安裝凸臺;720、過線盤;7201、第一過線孔;730、導線;
8、限位塊;
9、導向器和密封座組件。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本文中,上、下僅指的是圖中的上下方位,并不對實際使用方位構成限定。
如圖1至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減振器,包括貯油缸1、設置在所述貯油缸1內部的工作缸2、活塞桿3、設置在所述工作缸2中且套裝在所述活塞桿3的下端的活塞組件4、與所述貯油缸1密封連接的缸筒5及設置在所述缸筒5上的底閥組件6以及復原閥組件7,所述活塞組件4將所述工作缸分成上腔21和下腔22,所述底閥組件6設置在所述下腔22中。
另外,完整的減振器還包括圖1中的限位塊8及導向器和密封座組件9。
如圖2所示,所述活塞組件4上設置有上腔21和下腔22的流通閥孔41及復原閥孔42,所述流通閥孔41的上端開口被一流通閥片43所覆蓋,所述復原閥孔42的下端開口被一復原閥片44所覆蓋。
如圖2及圖3所示,復原閥組件7包括殼體71、上極板72、下極板73、磁流變膠囊74、壓盤75、鐵芯76及電磁線圈77,所述電磁線圈77壓裝在所述殼體71內,所述鐵芯76置于所述電磁線圈77中且支撐于所述殼體71底部與所述下極板73之間,所述下極板73通過過盈壓裝、膠粘等方式固定在所述殼體71內并位于所述電磁線圈77上方,所述上極板72滑動設置在所述殼體71內并位于所述下極板73上方,所述壓盤75通過螺栓連接、鉚接或膠粘等方式固定在所述上極板72上方,所述磁流變膠囊74支承于所述上極板72與下極板73之間,所述磁流變膠囊74包括磁液變液741及包覆所述磁液變液741的囊殼742,所述電磁線圈77通電產生的磁場可穿過所述磁液變液741。所述復原閥組件7的殼體71相對固定地連接在所述活塞桿3的下端,所述壓盤75的上端頂住所述活塞組件4中的復原閥片44。
本實施例中,所述殼體71、上極板72及下極板73均為導磁件。導磁件的材料通常為鐵片等導磁鐵。
另外,如圖3所示,所述復原閥組件7還包括設置在所述電磁線圈77與下極板73之間且套裝在所述鐵芯76上端的隔磁墊片78,隔磁墊片78由不導磁材料制成,例如塑膠。這樣,下極板73、隔磁墊片78、鐵芯76及電磁線圈77均固定在了殼體71中。
由于殼體71、上極板72、下極板73及鐵芯76均是導磁件,而隔磁墊片78不導磁,且磁流變膠囊74位于所述鐵芯76的上方,因而,形成如圖3中箭頭所示的磁路循環(huán)方向。即由鐵芯76開始,經下極板73、磁流變膠囊74、上極板72及殼體71,再回到鐵芯76。即由導磁的鐵芯76、殼體71、上極板72、下極板73、磁流變膠囊74和不導磁的隔磁墊片78規(guī)定了復原閥組件7內的磁路走向。
本實施例中,所述磁流變膠囊74呈圓環(huán)狀(類似游泳圈),且所述磁流變膠囊74與所述鐵芯76同軸布置,以使得磁流變膠囊74能夠盡可能的通過更多的磁力線。
然而,在其它實施例中,磁流變膠囊也可以有其它形狀,例如呈球形,多個球形的磁流變膠囊沿圓周方向環(huán)形排布?;蛘?,磁流變膠囊呈立方形等。
優(yōu)選地,所述磁流變膠囊74的囊殼742為具有彈性形變能力的柔性囊殼,即磁流變膠囊74被上極板72擠壓變形后,能夠在作用力消失后回復至初始狀態(tài)。柔性囊殼的例如可以是橡膠囊殼。
另外,如圖3所示,所述復原閥組件7還包括支承于所述上極板72與下極板之間73的復位彈簧79,所述復位彈簧79設置在所述磁流變膠囊74與所述殼體71的內側壁之間。這樣,通過電流控制磁流變膠囊74對上極板72的反作用力大小,磁流變膠囊74與復位彈簧79組合實現了類似變剛度彈簧的效果。
另外,如圖3所示,所述殼體71的上端開口,所述復原閥組件7還包括通過過盈壓裝、螺栓連接、鉚接或膠粘等方式固定在所述殼體71上端開口處的連接蓋710。所述連接蓋710的上端設置有安裝凸臺7101,所述活塞桿3的下端設置有安裝孔31,所述安裝凸臺7101壓裝在所述安裝孔31中。以此,連接蓋710固定在活塞桿3的下端。
然而,在其它實施例中,為了實現殼體71相對于活塞桿位置固定,也可以是將連接蓋710連接在活塞組件4上?;蛘呤?,取消連接蓋710,而是將殼體71直接連接在活塞桿3、活塞組件4或工作缸2上。
如圖3所示,所述壓盤75包括固定連接在所述上極板72上方的連接部751及沿連接部751的邊緣向上凸出并穿過所述連接蓋710的頂壓部752,所述頂壓部752的上端頂住所述活塞組件4中的復原閥片44。
如圖2及圖3所示,所述復原閥組件7還包括穿插在所述連接蓋及上極板中部的過線盤720,所述過線盤720的內部設置有第一過線孔7201,所述鐵芯內76設置有第二過線孔761,所述下極板73的中部設置有第三過線孔731,所述活塞桿3內設置有孔徑小于所述安裝孔31的第四過線孔32,所述安裝孔31設置在所述第四過線孔32的下端,所述第一過線孔7201的上端外露并與所述第四過線孔32的下端連通,所述第一過線孔7201的下端通過所述第三過線孔731與第二過線孔761的上端連通,所述第二過線孔761的下端穿出所述鐵芯76的側壁,所述第四過線孔32的上端延伸至減振器的外部。所述安裝孔31的上端形成有限位臺階面,所述過線盤720的上端與所述限位臺階面抵接,所述過線盤720的下端支撐在所述下極板73上。以此,過線盤720的位置被限定。
本實施例中,電磁線圈77通過導線730與外部控制裝置、電源連接,導線730由下往上依次穿過第二過線孔761、第三過線孔731、第一過線孔7201及第四過線孔32后與外部控制裝置、電源連接。以實現對電磁線圈77的通斷電控制。
本實施例中,復位彈簧79還能夠保證電磁線圈77斷電后壓盤75與上極板72能夠迅速回位。
上述實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電磁線圈77未通電時,復原閥組件7不起作用,該減振器與常規(guī)減振器無異。
電磁線圈77通電后,產生磁場,形成如圖3中箭頭所示的磁路循環(huán)方向,磁流變膠囊74中的磁液變液741在磁場的作用下,磁性粒子有序排列,可根據通入電磁線圈77的電流大小調整包裹礠流變液741的囊殼742對壓盤75的反作用力,從而調整復原閥片44的開啟壓力,調節(jié)減振器復原行程中的阻尼。
磁流變液是一種存在可變屈服強度的可控流體材料。通斷磁場時,磁流變液微粒鏈的排列方式改變使其能夠在半固態(tài)和液態(tài)之間快速的切換。該結構中的礠流變液處于擠壓工作模式,其工作原理為,擠壓模式下的磁流變液的流動很微弱或者根本不流動,其擠壓力的成因在于微粒鏈的強度變化而不是磁流變液表面粘度的變化。在擠壓模式下,只需很小的擠壓距離(上極板72相對殼體71的滑動距離)就能夠實現很大的擠壓力,該擠壓力作用在囊殼742上,以此囊殼742對上極板72及壓盤75所構成的整體形成反作用力,由于壓盤75的上端頂住復原閥片44,從而使得壓盤75以一定的力頂住復原閥片44,以此調整復原閥片44的開啟壓力,調節(jié)減振器復原行程中的阻尼。
本實用新型上述實施例的復原閥組件及減振器,相對于現有技術,缺筒內仍然可以使用普通液壓油,磁流變膠囊中使用的磁流變液量較少,成本低廉,可適用于各檔次車輛,容易普及。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