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艙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海洋工程或船舶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應用在海洋工程或船舶領域中的通艙結構。
【背景技術】
[0002]通艙結構被廣泛應用于海洋工程和船舶系統(tǒng)中,其可貫穿液艙、甲板和船艙隔壁,起保護穿過甲板的管道的作用,同時保證通艙結構穿過艙壁后,艙壁的防火密封等級不變。我國現有海洋工程和船舶系統(tǒng)的通艙結構形式比較單一,常規(guī)的通艙結構是橫截面為圓形或橢圓形的管件。在管系、電纜、通風管道密集的區(qū)域,尤其是機械區(qū)域。各管系、電纜、通風管道同時穿過防火艙壁時,需要各自單獨的通艙結構,由于各個通艙結構的獨立性和空間要求,導致多個通艙結構并行時會占據很大的空間,給設計帶來很大的不便。
[0003]專利申請?zhí)枮?01220690125.8的專利文獻公開了 “一種船用螺旋風管通艙管件”,該文獻公開的風管通艙管件其內部用隔壁間隔出多個獨立的區(qū)域,可同時通過多根螺旋風管,但是無論風管的管徑如何變化,現有技術中通艙管件的長度無法改變。但一般地,不同直徑的管道,對其所使用的通艙管件的高度要求是不同的。也就是說管徑較小的管道,對通艙管件的高度要求較低,管徑較大的管道,對通艙管件的高度要求較高,如將其結合在統(tǒng)一高度的通艙管件中,勢必造成防火填充材料及管路的浪費。
【發(fā)明內容】
[0004]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通艙件所用防火材料及管路浪費的問題,而提出一種通艙結構。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出一種通艙結構,用于海洋工程或船舶上,其包括:
[0006]一主通艙件,所述主通艙件包括至少一主通艙壁;以及
[0007]至少一輔通艙件,所述輔通艙件設置在主通艙壁的外表面上,所述輔通艙件與所述主通艙壁圍成兩端貫通的通道,且所述主通艙件沿所述通道方向的長度大于所述輔通艙件沿所述通道方向的長度。
[0008]所述的通艙結構,所述輔通艙件的數量為兩個以上,各輔通艙件的通道相互平行且不相通。
[0009]所述的通艙結構,相鄰的輔通艙件相互連接,且連接壁為相鄰兩輔通艙件的公共壁。
[0010]所述的通艙結構,所述輔通艙件包括一圍壁,所述通道由所述圍壁和所述主通艙壁的外表面合圍而成。
[0011]所述的通艙結構,所述圍壁呈U形或弧形。
[0012]所述的通艙結構,所述通艙結構還包括至少一子通艙件,其設置在所述輔通艙件的外表面。
[0013]所述的通艙結構,所述主通艙壁呈筒狀,其內部形成一兩端貫通且周向封閉的通道。
[0014]所述的通艙結構,所述主通艙壁呈弧形或U形,并形成一兩端貫通且周向不封閉的通道。
[0015]所述的通艙結構,所述輔通艙件的圍壁在所述輔通艙件的通道方向的長度不小于200mmo
[0016]所述的通艙結構,所述主通艙件的通道內設有至少一隔壁,以將所述主通艙件的通道分隔成兩個以上的子通道。
[0017]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發(fā)明通過設置兼具主通艙件和輔通艙件的通艙結構,使輔通艙件設置在主通艙件外表面,二者通過公用隔壁聯(lián)合在一起,節(jié)約了空間;另外,由于主通艙件的長度大于輔通艙件的長度,藉此,使不同管徑大小的管道或電纜通過不同長度的通道,從而使管徑較小的管道或電纜填充的防火材料較少,而管徑較大的管道或電纜填充的防火材料較多,因此,在保證規(guī)范要求的前提下,達到了防火的要求,同時節(jié)約了防火填充輔料,節(jié)省了成本;此外,本發(fā)明還通過設置多個長度不同的輔通艙件來匹配多種不同管徑的管道或電纜,使得各不同管徑的管道或電纜可安裝在同一個通艙結構中,大大的節(jié)約了空間,使其適宜安裝在船舶的機械密集的區(qū)域。
【附圖說明】
[0018]圖1a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通艙結構穿過甲板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1b為圖1a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0020]圖2a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通艙結構穿過甲板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2b為圖2a的F向視圖。
[0022]圖2c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通艙結構插入管道后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2d為圖2c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0024]其中,附圖標記說明如下:通艙結構10、30 ;甲板2 ;主通艙件11、31 ;輔通艙件12、32a、32b、32c、32d ;第一側壁111、211、311 ;第二側壁114 ;第三側壁112 ;第四側壁113 ;弧形壁 115,116 ;通道 117、124、321a、321b、321c、321d ;圍壁 120 ;豎直壁 121 ;弧形壁 122 ;垂直壁123 ;中分面33 ;弧形倒角壁322a、322d ;管道341,342 ;艙壁5。
【具體實施方式】
[0025]體現本發(fā)明特征與優(yōu)點的典型實施方式將在以下的說明中詳細敘述。應理解的是本發(fā)明能夠在不同的實施方式上具有各種的變化,其皆不脫離本發(fā)明的范圍,且其中的說明及圖示在本質上是當作說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發(fā)明。
[0026]通艙結構第一具體實施例
[0027]請參照圖1a和圖lb,圖1a為第一實施例的通艙結構穿過甲板的結構示意圖,圖1b為圖1a的俯視結構示意圖。本實施例的通艙結構10包括一主通艙件11和兩輔通艙件12,該通艙結構10安裝在甲板2上。
[0028]主通艙件11包括一主通艙壁,該主通艙壁呈筒狀,其包括:相對平行設置的第一側壁111、第二側壁114以及連接在第一側壁111、第二側壁114之間且相互平行的第三側壁112和第四側壁113。其中,該第二側壁114還包括分別向第三側壁112和第四側壁113的方向延伸出的兩弧形壁115、116,該弧形壁115、弧形壁116分別連接至第三側壁112和第四側壁113,使得該主通艙件11的角部位置形成一弧形倒角,以減少主通艙件11在角部位置的應力集中。第一側壁111、第二側壁114、第三側壁112和第四側壁113圍成一兩端貫通且周向封閉的通道117。該通道117用于供管道、電纜等管件穿過。
[0029]兩輔通艙件12分別平行間隔設置在主通艙件11的左右兩側。輔通艙件12包括一大致呈U形的圍壁120,該圍壁120向主通艙件11第一側壁111的方向折彎直至與第一側壁111相連接,并與第一側壁111圍成一供管道、電纜等管件穿過的兩端貫通的通道124,輔通艙件12沿通道124方向的長度小于主通艙件11沿通道124方向的長度。圍壁120包括一平行于第一側壁111的豎直壁121、由該豎直壁121的兩側向第一側壁111方向彎曲延伸的兩弧形壁122以及連接在弧形壁122與第一側壁111之間且垂直于第一側壁111的兩垂直壁123。在此設置弧形壁122的目的在于,使該圍壁120的兩側邊分別形成一弧形倒角,藉此減少圍壁120角部位置的應力集中。
[0030]圍壁120為一體成型結構,其以焊接的方式安裝在主通艙件11的外表面上。在另一實施例中,圍壁120還可與主通艙件11 一體成型。
[0031]在本實施例中,輔通艙件12的圍壁120大致呈U型,但并不限于此,輔通艙件的圍壁120也可呈弧形或其他形狀。
[0032]在本實施例中,兩輔通艙件12設置在主通艙件11第一側壁111的兩側,但并不限于此,兩輔通艙件12還可分別或一同設置在主通艙件11的第二側壁114、第三側壁112和/或第四側壁113上。
[0033]在本實施例中,主通艙壁呈筒狀且其包括四個側壁(第一側壁111、第二側壁114、第三側壁112和第四側壁113),但并不限于此,該主通艙壁還可呈弧形或U形,該呈弧形或U形的主通艙壁形成一兩端貫通且周向不封閉的通道,其在使用時,使該呈弧形或U形的主通艙壁緊貼艙壁,使得該呈弧形或U形的主通艙壁與艙壁圍成一封閉的通道。
[0034]在本實施例中,通艙結構10安裝在甲板2上,但并不限于此,通艙結構10還可安裝在艙壁上。
[0035]通艙結構第二具體實施例
[0036]請參照圖2a和圖2b,圖2a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通艙結構穿過甲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