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不會大幅下降,能夠利用潤滑油100對容納在第I容納室44內的軸、齒輪等良好地進行潤滑。
[0113]此外,在圖1中,變速器的主軸被配置為大致水平,但實際上,車輛后部側(圖中右側)被配置得低。因此,隨著3檔輸出齒輪36的旋轉,第I容納室44內的潤滑油容易流入到第2容納室45。即使是這樣的配置,通過設有第I油隔離件71,從而能夠有效抑制潤滑油向第2容納室45流入。
[0114]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劃分壁43的3檔輸出齒輪36的上部形成有第2連通孔47 (參照圖2)。第2連通孔47是為了將在第2容納室45中被攪起的潤滑油供給(返回)到第I容納室44而設置的。
[0115]在第2連通孔47上配置有在第I容納室44內延伸設置的油引導件80的一端部。油引導件80例如是上部開口的槽形的部件,在該油引導件80中傳輸的潤滑油被供給至期望的位置。即,油引導件80的另一端部配置在希望供給潤滑油的位置。在本實施方式中,油引導件80的另一端部配置在支承輸入軸21的軸承61附近。從該油引導件80流落的潤滑油對軸承61、64等進行潤滑,并且,例如被供給至中間軸30的內部。雖然省略圖示,但是,中間軸30沿著軸向形成有通孔,并形成有從該通孔在中間軸30的表面開口的開孔。于是,從油引導件80流落的潤滑油經由這些通孔和開孔被供給至中間軸30的表面,對1、2檔變速同步機構54等進行潤滑。
[0116]另外,如圖2所示,在劃分壁43的3檔齒輪(主齒輪)28的外側、即與第I油隔離件71的一端部71a相反的外側,第2油隔離件72從3檔輸出齒輪36附近沿著前進時的3檔齒輪28的旋轉方向(圖中向左旋轉)延伸設置到第2連通孔47。在第2油隔離件72的延伸設置方向的中間部的劃分壁43上,在第2油隔離件72的內側(3檔齒輪28側)形成有將第I容納室44與第2容納室45連通的第3連通孔48。
[0117]第2油隔離件72在與第3連通孔48對置的位置包括油引導部72a,該油引導部72a將潤滑油引導至第3連通孔48。油引導部72a如圖4所示,由向第3連通孔48向下傾斜的傾斜面構成。并且,在本實施方式中,在比該第3連通孔48靠上方的位置,在第2油隔離件72的內側,進一步設有第3油隔離件73。S卩,利用第2油隔離件72和第3油隔離件73形成有通向潤滑油所通過的第2連通孔47的流路74。
[0118]由于設在中間軸30上的3檔輸出齒輪36的旋轉而被攪起的潤滑油進一步由于設在輸入軸21上的3檔齒輪28的旋轉而被沿著第2油隔離件72攪起。例如,在發(fā)動機高速旋轉時,潤滑油被沿著第2油隔離件72攪起,被供給至第2連通孔47,之后,潤滑油被油引導件80供給到第I容納室44的期望位置。
[0119]此時,通過設有第3油隔離件73,從而能夠抑制3檔齒輪28的旋轉所導致的潤滑油的帶入,能夠更好地將潤滑油供給到第2連通孔47。第3油隔離件73也不一定必須設置。即使在不設置第3油隔離件73的情況下,也能夠良好地將潤滑油供給到第2連通孔47。另外,例如在發(fā)動機低速旋轉時等,沒有被攪起到第2連通孔47的潤滑油被從第3連通孔48供給到第I容納室44內。
[0120]如以上說明的那樣,根據本發(fā)明的變速器的潤滑構造,抑制潤滑油100經由第I連通孔46從第I容納室44向第2容納室45流入。另外,能夠將流入第2容納室45的潤滑油經由第2或者第3連通孔47、48供給(返回)到第I容納室44。S卩,能夠使?jié)櫥?00良好地在第I容納室44與第2容納室45之間循環(huán)。所以,能夠將第I容納室44與第2容納室45的潤滑油100的油面高度之差抑制得小。
[0121]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劃分壁43的第I連通孔46的上方設有突出到第2容納室45側的第I油隔離件71,但例如也可以如圖5所示,進一步設有突出到第I容納室44內的第4油隔離件75。適當決定第4油隔離件75的突出量即可。例如,第4油隔離件75突出設置到接近劃分壁43地配置在第I容納室44內的5檔輸出齒輪35的外側。另外,第4油隔離件75沿著5檔輸出齒輪35的周緣形成,從第I連通孔46的上部延伸設置到第I連通孔46的兩個外側。
[0122]通過這樣設置第4油隔離件75,從而能夠抑制5檔齒輪、6檔齒輪等的旋轉的影響所導致的潤滑油100的流動紊亂,能夠使?jié)櫥?00經由第I連通孔46從第I容納室44更適當流入第2容納室45。
[0123]以上,說明了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但本發(fā)明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不脫離其要旨的范圍內能夠適當變更。例如,在上述實施方式中,記載了 6檔的手動變速器,但不限于此,也能夠適用于5檔以下、7檔以上的手動變速器。
【主權項】
1.一種變速器的潤滑構造,包括: 主軸; 中間軸,其配置在該主軸的下方;及 外殼部件,其容納所述主軸和所述中間軸,在內部儲存潤滑油; 所述變速器的潤滑構造的特征在于, 所述外殼部件具有劃分第I容納室與第2容納室的劃分壁, 所述劃分壁形成有第I連通孔,所述第I連通孔配置在所述中間軸的下方側,將所述第I容納室與所述第2容納室連通, 在所述第I連通孔的上方設有從所述劃分壁突出的第I油隔離件。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變速器的潤滑構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中間軸上設有中間齒輪, 所述第I油隔離件沿著所述中間齒輪的周緣設置。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變速器的潤滑構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軸上設有主齒輪, 所述第I油隔離件從所述第I連通孔沿著所述中間齒輪的所述周緣,延伸設置到所述主齒輪與所述中間齒輪的嚙合部附近。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變速器的潤滑構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劃分壁形成有第2連通孔,所述第2連通孔配置在所述中間齒輪的上方,將所述第2容納室與所述第I容納室連通,配置有油引導件的一端部, 所述第I油隔離件突出到所述第2容納室側, 在所述劃分壁上設有第2油隔離件,所述第2油隔離件配置在所述主齒輪的側方,沿著該主齒輪的周緣突出到所述第2容納室側, 所述第2油隔離件從所述嚙合部附近沿著所述主齒輪的周緣延伸設置到所述第2連通孔附近。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變速器的潤滑構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2油隔離件的延伸設置方向的所述第2油隔離件的中間部,在所述第2油隔離件的內側形成有將所述第2容納室與所述第I容納室連通的第3連通孔。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變速器的潤滑構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油隔離件具有油引導部,所述油引導部沿著所述第3連通孔的下緣設置,由向該第3連通孔向下傾斜的傾斜面構成。7.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變速器的潤滑構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2油隔離件的內側設有從所述劃分壁突出到所述第2容納室側的第3油隔離件, 所述第2和第3油隔離件形成將被所述中間齒輪攪起的潤滑油向所述第2連通孔引導的流路。8.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變速器的潤滑構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2油隔離件的內側設有從所述劃分壁突出到所述第2容納室側的第3油隔離件, 所述第2和第3油隔離件形成將被所述中間齒輪攪起的潤滑油向所述第2連通孔引導的流路。9.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變速器的潤滑構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2油隔離件的內側設有從所述劃分壁突出到所述第2容納室側的第3油隔離件, 所述第2和第3油隔離件形成將被所述中間齒輪攪起的潤滑油向所述第2連通孔引導的流路。10.如權利要求1至9的任一項所述的變速器的潤滑構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I油隔離件突出到所述第2容納室側, 在所述第I連通孔的上方還設有突出到所述第I容納室側的第4油隔離件。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變速器的潤滑構造,能夠將第1容納室與第2容納室的潤滑油的油面高度之差抑制得小。在劃分外殼部件(40)的第1容納室(44)與第2容納室(45)的劃分壁(43)上,在中間軸(30)的下方側形成有將第1容納室(44)與第2容納室(45)連通的第1連通孔(46),在劃分壁(43)上形成的第1連通孔(46)的上方設有從劃分壁(43)突出的第1油隔離件(71)。
【IPC分類】F16H57/04
【公開號】CN105202162
【申請?zhí)枴緾N201510346750
【發(fā)明人】中村范啟, 木村卓司, 保田輝明
【申請人】三菱自動車工業(yè)株式會社, 三菱自動車工程株式會社
【公開日】2015年12月30日
【申請日】2015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