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振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用于降低扭振的裝置,尤其是涉及在受到轉矩而旋轉的旋轉體上保持有根據(jù)該旋轉體的轉矩變動而往復移動的擺體的減振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用于將由動力源產(chǎn)生的轉矩傳遞至作為目的地的部位或部件的驅動軸、齒輪等旋轉部件由于所輸入的轉矩自身的變動、載荷的變動或摩擦等原因而不可避免地產(chǎn)生振動。由于該振動的頻率根據(jù)轉速而變化,并且也會一并產(chǎn)生二次振動以上的多次振動,因此有時由于共振而振幅變大,這種共振所引起的振動成為噪音增大、耐久性下降等的原因。因此,在通過旋轉傳遞動力的各種設備中廣泛采用用于防止上述那種振動的裝置或機構。
[0003]在記載于專利文獻I的流體傳動裝置中,離心擺式吸收裝置、第一及第二盤簧、動態(tài)減震器以從徑向觀察在軸向上重疊的方式配置,從而緊湊化。
[0004]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13/128590號公報
【發(fā)明內(nèi)容】
[0005]發(fā)明要解決的課題
[0006]在專利文獻I那樣的液密結構的離心擺式吸振裝置中采用通過鉚釘將罩固定于旋轉體的結構的情況下,鉚釘進一步變長。因此,在施鉚時有可能鉚釘產(chǎn)生變形而無法得到需要的連接強度。
[0007]本發(fā)明著眼于上述技術課題而作出,目的是提供能夠充分確保在通過鉚釘安裝將擺體覆蓋成液密狀態(tài)的罩及其他部件的情況下的安裝強度的減振裝置。
[0008]用于解決課題的方法
[0009]為了達到上述目的,第一技術方案的發(fā)明為一種減振裝置,擺體保持于旋轉體并且殼體部件通過鉚釘安裝于上述旋轉體,上述擺體由于上述旋轉體的轉矩的變動而進行擺動運動,上述殼體部件將該擺體覆蓋成液密狀態(tài),用于對上述旋轉體傳遞轉矩或從上述旋轉體傳遞轉矩的預定部件通過上述鉚釘連接于上述旋轉體,上述減振裝置的特征在于,上述鉚釘具有:頭部;第一軸部,從該頭部的一側面沿軸線方向突出;及第二軸部,從上述頭部的另一側面在上述軸線方向上沿與上述第一軸部相反的方向突出,上述第一軸部在貫通了上述旋轉體和與該旋轉體的兩側面重合的上述殼體部件的狀態(tài)下被施鉚而將該旋轉體與殼體部件連接,并且上述第二軸部在嵌合了沿著上述頭部的上述另一側面的上述預定部件的狀態(tài)下被施鉚而將上述預定部件相對于上述旋轉體固定。
[0010]在本發(fā)明中,優(yōu)選的是,使上述第一軸部的抗壓強度高于上述第二軸部的抗壓強度。
[0011]發(fā)明效果
[0012]根據(jù)本發(fā)明,旋轉體、殼體部件及上述預定部件通過鉚釘而被連接,但由于旋轉體與殼體部件通過第一軸部連接,所以能夠減少由第一軸部連接的部件的數(shù)量并能夠縮短其長度。另外,由于上述預定部件與旋轉體通過第二軸部連接,所以能夠減少由第二軸部連接的部件的數(shù)量并能夠縮短其長度。結果是由于不會特別增加各軸部的長度,因此能夠可靠地連接旋轉體與殼體部件的連接強度及旋轉體與預定部件的連接強度,能夠提高它們的連接強度。
[0013]此外,由于第一軸部的抗壓強度高于第二軸部的抗壓強度,在第一軸部固定了部件之后,在第二軸部固定部件時,能夠避免或抑制由先被施鉚的第一軸部引起的連接強度下降。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振動衰減裝置的具體例子的示意圖。
[0015]圖2是表示本發(fā)明的減振裝置的引導孔及旋轉體的一例的局部的示意圖。
[0016]圖3是本發(fā)明的鉚釘?shù)钠室晥D。
[0017]圖4是表示本發(fā)明的振動衰減裝置的另一例的示意圖。
[0018]圖5是表示本發(fā)明的振動衰減裝置的又一例的示意圖。
[0019]圖6是三個部件與鉚釘?shù)钠室晥D,圖6 (a)表示部件與鉚釘連接之前,圖6 (b)表示部件與鉚釘連接之后。
[0020]圖7是四個部件與鉚釘?shù)钠室晥D,圖7 (a)表示部件與鉚釘連接之前,圖7 (b)表示部件與鉚釘連接之后。
[0021]圖8是軸部的直徑為B多A的情況下的鉚釘?shù)钠室晥D,圖8 (a)表示部件與鉚釘連接之前,圖8(b)表示部件與鉚釘連接之后。
[0022]圖9是軸部的直徑為B多A的情況下的鉚釘?shù)钠室晥D,圖9 (a)表示部件與鉚釘連接之前,圖9(b)表示部件與鉚釘連接之后。
【具體實施方式】
[0023]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的變矩器I是內(nèi)置有扭振減振裝置2及鎖止離合器3的變矩器。其原理性結構與以往已知的變矩器相同。前罩4與栗殼5—體化,而形成作為變矩器I整體的外殼。輸入軸6沿著該外殼的中心軸線配置。該輸入軸6用于將轉矩傳遞到未圖示的變速器,渦輪輪轂7以與輸入軸6—體地旋轉的方式設于其端部外周部。在該渦輪輪轂7上連接有渦輪轉輪8與鎖止離合器3,渦輪輪轂7與扭振減振裝置2花鍵嵌合。
[0024]渦輪轉輪8與以往已知的渦輪轉輪的結構相同,構成為與栗葉輪9相向配置,承受由栗葉輪9生成的油流而旋轉。
[0025]另外,鎖止離合器3構成為與前罩4的內(nèi)表面相向配置,由于液壓而被按壓于前罩4,成為傳遞轉矩的接合狀態(tài),另外該液壓下降而離開前罩4,由此成為不傳遞轉矩的分離狀態(tài)。該鎖止離合器3與通過盤簧的彈力而進行緩沖的鎖止減震器10連接。鎖止減震器10具備:連接于鎖止離合器3的驅動側部件11、經(jīng)由盤簧12而連接于該驅動側部件11的從動側部件13。
[0026]扭振減振裝置2配置于上述渦輪轉輪8與鎖止離合器3或鎖止減震器10之間。其結構的一例具體如圖1所示。在此所示的例子是擺式扭振減振裝置,進行擺動運動的擺體14保持于旋轉體15。該旋轉體15是環(huán)狀的板狀的部件,如圖2所示,在半徑方向上從其旋轉中心較大地偏移的部位,以在板厚方向上貫通旋轉體15的方式形成有在圓周方向上較長的引導孔16。擺體14是圓盤狀或圓柱狀的部件,以能夠轉動的方式插入到引導孔16的內(nèi)部。另外,擺體14的截面形狀形成為“H”形,以使得不會從引導孔16沿其軸向脫離。SP,左右兩端的法蘭部卡在旋轉體15的側面。另外,上述引導孔16的形狀及擺體14的結構等可以與專利文獻I所記載的內(nèi)容相同。
[0027]為了使擺體14的擺動運動不被變矩器I內(nèi)的油阻礙,擺體14及進行其擺動運動的區(qū)域被密閉為液密狀態(tài)。即,在旋轉體15的半徑方向上,從中間部至外周端的部分被殼體部件17覆蓋為液密狀態(tài)。該殼體部件17由分別構成為帽形截面的第一殼體部件18與第二殼體部件19構成。各殼體部件18、19在向圖1的左右膨脹的中央部分以不與擺體14接觸的方式覆蓋擺體14及其擺動運動區(qū)域。各殼體部件18、19的外周側的部分相互接近而夾緊旋轉體15的外周端部,與旋轉體15 —體化。另外,第一殼體部件18的外周端部覆蓋旋轉體15的外周端部并向第二殼體部件19側延伸。另外,在第一殼體部件18的內(nèi)周側夾緊旋轉體15而與旋轉體15 —體化。并且,各殼體部件18、19的外周端彼此通過焊接等適當?shù)慕雍戏椒ń雍隙惑w化。
[0028]另外,各殼體部件18、19的內(nèi)周側的部分在旋轉體15的側面重合并緊貼,并以該狀態(tài)通過貫通上述殼體部件18、19及旋轉體15的鉚釘20連接。另外,鎖止減震器10的從動側部件13也通過鉚釘20連接于上述旋轉體15。并且,在各殼體部件18、19的內(nèi)周側的部分與旋轉體15的各側面之間分別夾入有密封部件21。
[0029]接著,下面對鉚釘20進行說明。如圖3所示,鉚釘20具有:頭部20a ;第一軸部20b,從頭部20a的一側面沿軸線方向突出;及第二軸部20c,從頭部20a的另一側面在軸線方向上沿與第一軸部20b相反的方向突出。
[0030]如圖1所示,鉚釘20使第一軸部20b貫通殼體部件18、19及旋轉體15并進行施鉚而對它們進行連接,使第二軸部20c嵌合于從動側部件13并進行施鉚而使從動側部件13連接于旋轉體15。
[0031]如圖1所示,由第一軸部20b連接的部件是旋轉體15及殼體部件18、19三個部件,因為其數(shù)量較少,所以能夠縮短第一軸部20b的長度。另外,因為第二軸部20c僅貫通從動側部件13即可,所以能夠縮短其長度。結果是在上述結構中,不需要特別增長各軸部20b、20c,因此能夠可靠地連接旋轉體15與殼體部件18、19的連接強度及旋轉體15與從動側部件13的連接強度,能夠提高它們的連接強度。
[0032]另外,由于第一軸部20b的抗壓強度高于第二軸部20c的抗壓強度,因此在對第一軸部20b進行施鉚而將旋轉體15及殼體部件18、19連接之后,在為了與上述從動側部件13連接而對第二軸部20c進行施鉚的情況下,能夠避免或抑制由先被施鉚的第一軸部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