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二位三通氣缸組合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閥類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二位三通氣缸組合閥。
【背景技術】
[0002]二位三通閥是閥體的一種,廣泛應用于各領域的流體控制,被人們所熟知。在一些特種應用場合,尤其是對閥體通入腐蝕性流體時,要求閥整體不僅需要具有較強的耐腐性,同時也還需要具備較好的防燃防爆特性。傳統(tǒng)的二位三通閥通常采用先導頭來控制閥體中閥出口與閥腔之間的導通或截斷,但是由于先導頭是借助線圈通電才能工作,而普通的線圈的缺陷在于防燃防爆效果較差,無法適用于防燃防爆的特種應用場合。目前市面上雖然也出現(xiàn)有防爆線圈,但是防爆線圈的缺陷在于加工難度較大,使得其制造成本較高,因此難以在市場上推廣應用。
【發(fā)明內容】
[0003]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種二位三通氣缸組合閥,其結構簡單合理,控制方便,制造成本較低,防燃防爆效果較好。
[0004]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0005]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二位三通氣缸組合閥,包括閥體,所述閥體內設有閥腔,所述閥體的壁上分別設有與所述閥腔連通的閥進口、第一閥出口及第二閥出口,所述閥體上分別固定連接有與所述第一閥出口對應配合的第一氣缸、與所述第二閥出口對應配合的第二氣缸;
[0006]所述第一氣缸包括第一前蓋、第一后蓋、第一活塞及第一活塞桿,所述第一前蓋的前端與所述閥體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前蓋的后端與所述第一后蓋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前蓋與所述第一后蓋之間形成有第一腔室,所述第一前蓋設有第一前氣孔,所述第一后蓋設有第一后氣孔,所述第一前氣孔及所述第一后氣孔均與所述第一腔室連通,所述第一活塞與所述第一活塞桿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活塞桿活動設置于所述第一腔室內,所述第一活塞桿的前端穿過所述第一前蓋并伸入于所述閥腔內,并且所述第一活塞桿的前端設置有與所述第一閥出口相配合的第一密封件;
[0007]所述第二氣缸包括第二前蓋、第二后蓋、第二活塞及第二活塞桿,所述第二前蓋的前端與所述閥體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前蓋的后端與所述第二后蓋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前蓋與所述第二后蓋之間形成有第二腔室,所述第二前蓋設有第二前氣孔,所述第二后蓋設有第二后氣孔,所述第二前氣孔及所述第二后氣孔均與所述第二腔室連通,所述第二活塞與所述第二活塞桿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活塞桿活動設置于所述第二腔室內,所述第二活塞桿的前端穿過所述第二前蓋并伸入于所述閥腔內,并且所述第二活塞桿的前端設置有與所述第二閥出口相配合的第二密封件。
[0008]進一步地,所述閥體分別凸設有與所述第一密封件對應配合的第一閥嘴、與所述第二密封件對應配合的第二閥嘴,所述第一閥出口通過所述第一閥嘴與所述閥腔連通,所述第二閥出口通過所述第二閥嘴與所述閥腔連通。
[0009]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活塞與所述第一后蓋之間設置有第一彈簧。
[0010]進一步地,所述第二活塞與所述第二前蓋之間設置有第二彈簧。
[0011]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均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制作而成。
[0012]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前蓋與所述閥體的連接處、所述第二前蓋與所述閥體的連接處均設有密封圈。
[0013]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活塞桿與所述第一前蓋之間、所述第二活塞桿與所述第二前蓋之間均設置有防塵圈。
[0014]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本發(fā)明提供的二位三通氣缸組合閥,通過在閥體上分別設置與第一閥出口對應配合的第一氣缸、與第二閥出口對應配合的第二氣缸,第一氣缸的第一活塞桿、第二氣缸的第二活塞桿均伸入于閥腔內,并且第一活塞桿的前端設置與第一閥出口相配合的第一密封件,第二活塞桿的前端設置與第二閥出口相配合的第二密封件,工作時,腐蝕性流體經(jīng)閥進口進入閥腔內,通過分別控制第一氣缸和第二氣缸,從而便能夠控制本發(fā)明的工作狀態(tài),具體地說,當?shù)谝幻芊饧c第一閥出口密封接觸時,第一閥出口與閥腔之間被截斷,反之,第一閥出口與閥腔之間則處于導通狀態(tài);相應地,當?shù)诙芊饧c第二閥出口密封接觸時,第二閥出口與閥腔之間被截斷,反之,第二閥出口與閥腔之間則處于導通狀態(tài)。
[0015]綜上所述,與現(xiàn)有技術中采用先導頭對閥路進行控制相比,本發(fā)明通過采用氣缸進行控制,不僅控制方便,制造成本較低,適于推廣應用,而且氣缸的防爆防燃效果更好,能夠適用于不同工作環(huán)境的特種場合,工作性能穩(wěn)定、可靠。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本發(fā)明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7]圖1中:
[0018]1、閥體;11、閥進口;12、第一閥出口;121、第一閥嘴;13、第二閥出口;131、第二閥嘴;2、閥腔;3、第一氣缸;31、第一前蓋;311、第一前氣孔;32、第一后蓋;321、第一后氣孔;33、第一活塞;34、第一活塞桿;35、第一腔室;36、第一密封件;37、第一彈簧;4、第二氣缸;41、第二前蓋;411、第二前氣孔;42、第二后蓋;421、第二后氣孔;43、第二活塞;44、第二活塞桿;45、第二腔室;46、第二密封件;47、第二彈簧;5、密封圈;6、防塵圈。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0020]如圖1所示的一種二位三通氣缸組合閥,包括閥體I,閥體I內設有閥腔2,閥體I的壁上分別設有與閥腔2連通的閥進口 11、第一閥出口 12及第二閥出口 13,閥體I上分別固定連接有與第一閥出口 12對應配合的第一氣缸3、與第二閥出口 13對應配合的第二氣缸4。
[0021]第一氣缸3包括第一前蓋31、第一后蓋32、第一活塞33及第一活塞桿34,第一前蓋31的前端與閥體I固定連接,第一前蓋31的后端與第一后蓋32固定連接,第一前蓋31與第一后蓋32之間形成有第一腔室35,第一前蓋31設有第一前氣孔311,第一后蓋32設有第一后氣孔321,第一前氣孔311及第一后氣孔321均與第一腔室35連通,第一活塞33與第一活塞桿34固定連接,第一活塞桿34活動設置于第一腔室35內,第一活塞桿34的前端穿過第一前蓋31并伸入于閥腔2內,并且第一活塞桿34的前端設置有與第一閥出口 12相配合的第一密封件36 ο
[0022]第二氣缸4包括第二前蓋41、第二后蓋42、第二活塞43及第二活塞桿44,第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