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導航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導航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大眾環(huán)保意識的提高,綠色出行越來越成為大眾選擇的出行方式。所述綠色出行是指采用對環(huán)境影響最小的出行方式,例如步行、乘坐公共汽車、地鐵等公共交通工具,即節(jié)約能源、提高能效、減少污染,又有益健康、兼顧效率。
現(xiàn)有技術一通過定位用戶當前的位置,并以所述當前的位置為起點,以用戶輸入的地點為終點,規(guī)劃出一條或多條路線,所述路線可能包括步行、公交、地鐵等其中一種或多種結合的出行方式,并通過兩種方式顯示給客戶,其一是文字顯示方式,其二是電子地圖顯示方式。
舉例而言,圖1為以起點為北京方恒國際中心A座(用戶當前位置)、終點為北京豐臺區(qū)馬家堡西路36號院進行規(guī)劃的其中一條路線,該路線以文字的方式進行顯示,其主要換乘方案為:563路-地鐵10號線內環(huán)-4號線大興線,完整的路線方案為:從方恒國際中心出發(fā),步行282米至阜通東大街北口(公交站),乘坐563路(左家莊方向),在地鐵三元橋站(公交站)下車,步行227米,在地鐵10號線內環(huán)(亮馬橋方向)的三元橋站上車,在角西門下車,然后站內換乘4號線大興線,在4號線(天宮院方向)的角西門站上車,在公益西橋站下車,步行193米到達豐臺區(qū)馬家堡西路36號院。需要注意的是:圖1中的(a)和(b)為同一個頁面,由于移動終端屏幕所限,只能顯示部分信息,但是可以通過上下滑動的方式由圖(a)滑動至圖(b)。
圖2為與圖1對應的電子地圖顯示方式(由于屏幕限制,圖2顯示的是規(guī)劃的部分路線),在該顯示方式中,用戶可以在電子地圖上直觀地看到規(guī)劃的路線。
從圖1和圖2可以得出以下結論:采用圖1文字顯示的方式,用戶可 以看到完整的路線信息,但是文字顯示不能讓用戶直觀地了解規(guī)劃的路線。采用圖2電子地圖顯示方式,用戶雖然可以直觀地了解規(guī)劃的路線,但是用戶無法看到需要在哪個站上車,在哪個站下車,乘坐哪路車等路線信息。由于移動終端屏幕大小的限制,圖1和圖2分別各自設置為一個全屏頁面,因此,如果用戶既需要當前的位置信息,又需要得知路線信息,則需要在兩個頁面之間切換。換乘次數(shù)越多、出行時間越長,用戶在兩個畫面之間的切換越頻繁,因此現(xiàn)有技術的這種導航方式給用戶造成了非常大的不便,嚴重影響了客戶體驗。
為了克服用戶需要在文字顯示頁面和電子地圖顯示頁面之間頻繁切換的技術問題,現(xiàn)有技術二采用文字和電子地圖結合的方式進行顯示。參見圖3,該圖主要由兩部分構成,下面的部分是電子地圖,可以顯示規(guī)劃的路線;上面的部分是文字,用戶在終端屏幕上顯示文字的部分左右滑動手指即可看到路線信息中各個路徑的出行方式和與該出行方式對應的起點和終點,例如上述例子的其中一段路徑“地鐵10號線(13站)三元橋→宋家莊出站”。現(xiàn)有技術二通過電子地圖顯示規(guī)劃的路線以及通過滑動方式顯示文字路線信息使得部分文字路線信息和顯示路線的電子地圖同時處于一個頁面中,相比較于現(xiàn)有技術一,現(xiàn)有技術二克服了用戶由于頻繁的在文字顯示頁面和電子地圖顯示頁面之間頻繁的切換而導致不方便的技術問題。然而,現(xiàn)有技術二中,用戶只能在終端屏幕上顯示文字的部分通過左右滑動手指的方式瀏覽路線概要,但發(fā)明人發(fā)現(xiàn),無論是現(xiàn)有技術一還是現(xiàn)有技術二,用戶都需要自己結合當前所處位置和系統(tǒng)規(guī)劃好的路線進行匹配,來獲取下一步該如何出行的信息,當路線較為復雜或出行時間較長,用戶很難在每時每刻都對路線記得特別清楚,因此就可能需要多次進行這種人工匹配動作,非常不方便,嚴重影響用戶體驗。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用戶需要自己結合當前所處位置和系統(tǒng)規(guī)劃好的路線進行匹配,以獲知下一步的導航信息而導致用戶使用不便、影響用戶體驗的技術缺點,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導航方法和裝置,實現(xiàn)了文字 路線信息和用戶當前所處的位置相互匹配,從而使用戶方便的了解當前所處的位置以及對應的導航信息,提高了用戶體驗。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導航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獲取用戶當前位置;
獲取為用戶規(guī)劃的從預設起點至預設終點的路線,所述路線中至少包括一段路徑,每段路徑至少包含一個關鍵位置點;
從用戶未經過的關鍵位置點中,獲取距離用戶當前位置最近的一個關鍵位置點作為目標位置點;
當用戶當前位置在靠近所述目標位置點時,播報與所述目標位置點相關的導航提示信息。
優(yōu)選的,當所述目標位置點為用戶當前所在路徑的終點時,所述方法還包括:
判斷所述用戶當前位置到所述目標位置點的距離是否小于或等于預設的第一閾值,如果是,則執(zhí)行所述播報與所述目標位置點相關的導航提示信息的步驟,其中,所述導航提示信息包括下一段路徑的導航信息。
優(yōu)選的,當所述目標位置點非用戶當前所在路徑的終點時,所述方法還包括:
獲取所述目標位置點與用戶當前所在路徑的終點以及之間的各個關鍵位置點;
所述播報與所述目標位置點相關的導航提示信息包括:
播報與所述與目標位置點、當前所在路徑的終點以及之間的各個關鍵位置點相關的導航提示信息。
優(yōu)選的,所述用戶當前位置在靠近所述目標位置點包括:
獲取所述用戶當前位置在所述路線中未經過的路徑上匹配的第一映射位置點,所述第一映射位置點與當前時間周期匹配;
獲取所述第一映射位置點到所述目標位置點的第一距離;
獲取與上一個時間周期匹配的第二映射位置點,以及所述第二映射位置點到所述目標位置點的第二距離;
判斷所述第一距離是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距離,如果是,則表示用戶當前位置在靠近所述目標位置點。
優(yōu)選的,當所述第一映射位置點為兩個時,所述方法還包括:
分別確定所述兩個第一映射位置點對應的路徑;
當所述路徑為兩段時,根據所述路線確定先通過的路徑;
將與所述先通過的路徑對應的第一映射位置點作為與當前時間周期匹配的第一映射位置點。
本發(fā)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導航裝置,所述裝置包括:當前位置獲取單元、路線獲取單元、目標位置點確定單元和播報單元;
其中,所述當前位置獲取單元與所述路線獲取單元連接,所述路線獲取單元與所述目標位置點確定單元連接,所述目標位置點確定單元與所述播報單元連接;
所述當前位置獲取單元,用于獲取用戶當前位置;
所述路線獲取單元,用于獲取為用戶規(guī)劃的從預設起點至預設終點的路線,所述路線中至少包括一段路徑,每段路徑至少包含一個關鍵位置點;
所述目標位置點確定單元,用于從用戶未經過的關鍵位置點中,獲取距離用戶當前位置最近的一個關鍵位置點作為目標位置點;
所述播報單元,用于當用戶當前位置在靠近所述目標位置點時,播報與所述目標位置點相關的導航提示信息。
優(yōu)選的,當所述目標位置點為用戶當前所在路徑的終點時,所述裝置還包括:
第一判斷單元,連接于所述目標位置點確定單元和所述播報單元之間,用于判斷所述用戶當前位置到所述目標位置點的距離是否小于或等于預設的第一閾值,如果是,則激活所述播報單元,其中,所述播報單元中的導航提示信息包括下一段路徑的導航信息。
優(yōu)選的,當所述目標位置點非用戶當前所在路徑的終點時,所述裝置還包括:
關鍵位置點獲取單元,連接于所述目標位置點確定單元和所述播報單元之間,用于獲取所述目標位置點與用戶當前所在路徑的終點以及之間的各個關鍵位置點,并激活所述播報單元;
所述播報單元,用于當用戶當前位置在靠近所述目標位置點時,播報與所述目標位置點相關的導航提示信息包括:
所述播報單元,用于當用戶當前位置在靠近所述目標位置點時,播報與所述與目標位置點、當前所在路徑的終點以及之間的各個關鍵位置點相關的導 航提示信息。
優(yōu)選的,所述播報單元包括:
第一映射位置點獲取單元、第一距離獲取單元、第二距離獲取單元、第二判斷單元和導航信息播報單元;
所述第一映射位置點獲取單元與所述第一距離獲取單元連接,所述第一距離獲取單元與所述第二距離獲取單元連接,所述第二距離獲取單元與所述判斷單元連接,所述第二判斷單元與所述導航信息播報單元連接;
所述第一映射位置點獲取單元,用于獲取所述用戶當前位置在所述路線中未經過的路徑上匹配的第一映射位置點,所述第一映射位置點與當前時間周期匹配;
所述第一距離獲取單元,用于獲取所述第一映射位置點到所述目標位置點的第一距離;
所述第二距離獲取單元,用于獲取與上一個時間周期匹配的第二映射位置點,以及所述第二映射位置點到所述目標位置點的第二距離;
所述第二判斷單元,用于判斷所述第一距離是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距離,如果是,則激活所述導航信息播報單元;
所述導航信息播報單元,用于播報與所述目標位置點相關的導航提示信息。
優(yōu)選的,當所述第一映射位置點為兩個時,所述裝置還包括:
第一路徑確定單元、第二路徑確定單元和第一映射位置點確定單元;
所述第一映射位置點獲取單元與所述第一路徑確定單元連接,所述第一路徑確定單元與所述第二路徑確定單元連接,所述第二路徑確定單元與所述第一映射位置點確定單元連接;
所述第一路徑確定單元,用于分別確定所述兩個第一映射位置點對應的路徑;
所述第二路徑確定單元,用于當所述路徑為兩段時,根據所述路線確定先通過的路徑;
所述第一映射位置點確定單元,用于將與所述先通過的路徑對應的第一映射位置點作為與當前時間周期匹配的第一映射位置點。
相比于現(xiàn)有技術,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在于:
無論是現(xiàn)有技術一還是現(xiàn)有技術二,都是通過文字顯示和地圖直觀顯示的方式給出了為用戶規(guī)劃的整條路線,用戶需要結合自身的所在位置和規(guī)劃好的路線自行匹配,以得到接下來的出行信息。當路途較為遙遠時,用戶很容易忘記路線信息,因此可能需要多次反復的進行當前位置和路線的匹配,非常不便。而本實施例從用戶未經過的關鍵位置點中,獲取距離用戶當前位置最近的一個關鍵位置點作為目標位置點,當用戶當前位置在靠近所述目標位置點時,播報與所述目標位置點相關的導航提示信息,因此用戶無需自行匹配就可以方便快捷的得到下一步的出行信息,提高了用戶滿意度。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申請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申請中記載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
圖1為現(xiàn)有技術一中以起點為北京方恒國際中心(用戶當前位置)、終點為北京亦莊橋南(公交站)進行規(guī)劃的其中一條文字路線示意圖;
圖2為現(xiàn)有技術一中與圖1對應的電子地圖;
圖3為現(xiàn)有技術二采用文字和電子地圖在同一頁面的方式顯示導航信息的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導航方法實施例一的流程圖;
圖5為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導航方法實施例二的流程圖;
圖6為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導航方法實施例二中用戶從阜通東大街北口乘坐563路至地鐵三元橋站的導航頁面;
圖7為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導航方法實施例二中用戶從三元橋站乘坐地鐵10號線至宋家莊站導航頁面;
圖8為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導航方法實施例三的流程圖;
圖9為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導航方法實施例三中用戶與規(guī)劃路線發(fā)生偏離的示意圖;
圖10為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導航方法實施例三中所述第一映射位置點的 確定方法的流程圖;
圖11為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導航方法實施例三中兩段路徑發(fā)生重疊的示意圖;
圖12為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導航裝置實施例一的結構框圖;
圖13為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導航裝置實施例二的結構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fā)明方案,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方法實施例一:
參見圖4,該圖為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導航方法實施例一的流程圖。
本發(fā)明提供的導航方法實施例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S101:獲取用戶當前位置。
在實際應用中,可以通過多種方式獲取用戶的當前位置信息,例如利用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統(tǒng))、無線移動通信基站等方式對用戶攜帶的移動終端進行定位,從而得到用戶當前的所在位置。
本發(fā)明對用以表示所述當前位置的具體值的類型不做具體限定,可以是經、緯度坐標,也可以是通過經、緯度坐標轉換后得到的平面坐標等。
步驟S102:獲取為用戶規(guī)劃的從預設起點至預設終點的路線。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路線中至少包括一段路徑,每段路徑中至少包含一個關鍵位置點。舉例而言,假設預設起點為北京方恒國際中心,預設終點為亦莊橋南公交站,那么從所述預設起點至所述預設終點的其中一條路線信息為:從方恒國際中心出發(fā),步行273米至阜通東大街北口(公交站),乘坐563路(左家莊方向),在地鐵三元橋站(公交站)下車,步行54米,在地鐵10號線內環(huán)(亮馬橋方向)的三元橋站上車,在宋家莊站下車,然后步行14米在地鐵亦莊線(次渠方向)的宋家莊站上車,在亦莊橋站下車,步行204米到達亦莊橋南(公交站)。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路徑是根據出行方式劃分的,所述出行方式包括 步行或乘坐交通工具。因此上述路線可以劃分為7個路徑,它們分別是:從方恒國際中心步行至阜通東大街北口(公交站)(路徑1)、從阜通東大街北口(公交站)乘坐563路至地鐵三元橋站(公交站)(路徑2)、從地鐵三元橋站(公交站)步行至地鐵10號線三元橋站(路徑3)、從三元橋站乘坐地鐵10號線至宋家莊站(路徑4)、從地鐵10號線的宋家莊站步行至地鐵亦莊線的宋家莊站(路徑5)、從地鐵亦莊線的宋家莊站乘坐地鐵亦莊線至亦莊橋站(路徑6)、從地鐵亦莊線的亦莊橋站步行至亦莊橋南(公交站)(路徑7)。
需要注意的是,在實際應用中,所述路線可能沒有上述例子這么詳盡,有時由于地鐵換乘或公交換乘之間的步行路徑的路程太短而被忽略掉,但是此時應當將一條地鐵或一路公交視為一條路徑,而不應該將連續(xù)乘坐的兩條(路)或多條(路)地鐵(公交)看成一條路徑。舉例而言,假設某路線為:從建國門南站乘坐公交44外到達東直門北站,換乘75路從東直門北站到達地壇西門(公交站),那么在該段路線中,乘坐公交44外從建國門南站到東直門北站為一條路徑,乘坐公交75路從東直門北站到達地壇西門(公交站)為另一條路徑。
繼續(xù)以前述從方恒國際中心至亦莊橋南公交站的路線為例,在這7段路徑中,每一條路徑都包括至少一個關鍵位置點。本發(fā)明對如何選取每條路徑中對應的關鍵位置點不做具體限定,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實際應用需求自行設定。在本實施例中,既可以選取各個路徑的終點或起點作為關鍵位置點,也可以選取所述路徑的起點與終點之間的中間點作為關鍵位置點。所述中間點可以是乘坐公交路徑和乘坐地鐵路徑各個站點,也可以是步行路徑中轉彎、掉頭等方向變化處或其他預設的點。
步驟S103:從用戶未經過的關鍵位置點中,獲取距離用戶當前位置最近的一個關鍵位置點作為目標位置點。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目標位置點可以是所述路線中各段路徑的起點或終點,也可以是所述路徑的起點和終點之間的中間點。當為用戶規(guī)劃的路線確定好后,用戶經過的該路線中各個關鍵位置點的先后順序也就確定下來。每當用戶經過一個關鍵位置點,都可以以對該關鍵位置點進行標記、刪除等方式來使得已經過的關鍵位置點和未經過的關鍵位置點區(qū)別開來,以便從用戶未經過的關鍵位置點中,獲取距離用戶當前位置最近的一個關鍵位置點作為目標位置 點。
步驟S104:當用戶當前位置在靠近所述目標位置點時,播報與所述目標位置點相關的導航提示信息。
所述播報可以通過文字顯示、語音提示或兩者結合的方式以及其他方式進行,本發(fā)明不做具體限定。
在實際應用中,所述導航提示信息應當與所述目標位置點的類型和出行方式相適應。當所述目標位置點為用戶當前所在路徑的終點,或下一段路徑的起點,且用戶當前所在路徑為乘坐交通工具(例如公交或地鐵等)時,所述導航提示信息可以包括提醒用戶即將到站、換乘站、到換乘站的步行距離、即將到達終點等;當用戶當前所在路徑為步行時,所述導航信息可以包括提醒用戶上車、當前位置與上車站點的距離等。當所述目標位置點為中間點,且用戶當前所在的路徑為乘坐交通工具時,所述導航提示信息可以包括即將到達某站、與該路徑終點還有多少站、大約還需要多長時間到達該路徑終點等;當用戶當前所在的路徑為步行時,所述導航提示信息可以包括距離轉彎點還需要多長距離、向何方向轉彎等。
無論是現(xiàn)有技術一還是現(xiàn)有技術二,都是通過文字顯示和地圖直觀顯示的方式給出了為用戶規(guī)劃的整條路線,用戶需要結合自身的所在位置和規(guī)劃好的路線自行匹配,以得到接下來的出行信息。當路途較為遙遠時,用戶很容易忘記路線信息,因此可能需要多次反復的進行當前位置和路線的匹配,非常不便。而本實施例從用戶未經過的關鍵位置點中,獲取距離用戶當前位置最近的一個關鍵位置點作為目標位置點,當用戶當前位置在靠近所述目標位置點時,播報與所述目標位置點相關的導航提示信息,因此用戶無需自行匹配就可以方便快捷的得到下一步的出行信息,提高了用戶滿意度。
方法實施例二
參見圖5,該圖為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導航方法實施例二的流程圖。
本發(fā)明提供的導航方法實施例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S201:獲取用戶當前位置。
步驟S202:獲取為用戶規(guī)劃的從預設起點至預設終點的路線。
所述路線中至少包括一段路徑,每段路徑至少包含一個關鍵位置點。
步驟S203:從用戶未經過的關鍵位置點中,獲取距離用戶當前位置最 近的一個關鍵位置點作為目標位置點。
步驟S204:判斷用戶是否靠近所述目標位置點,如果是,則執(zhí)行步驟S205。
步驟S205:判斷所述目標位置點是否為用戶當前所在路徑的終點,如果是,則執(zhí)行步驟S206;如果否,則執(zhí)行步驟S208。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在本實施例中先執(zhí)行判斷用戶是否靠近所述目標位置點的步驟,后執(zhí)行判斷所述目標位置點是否為用戶當前所在路徑的終點的步驟,但是該方案并不構成對本發(fā)明的限定,在實際應用中,還可以先執(zhí)行步驟S205,后執(zhí)行步驟S204。
步驟S206:判斷所述用戶當前位置到所述目標位置點的距離是否小于或等于預設的第一閾值,如果是,則執(zhí)行步驟S207。
步驟S207:播報與所述目標位置點相關的導航提示信息,所述導航提示信息包括下一段路徑的導航信息,流程結束。
在本實施例中,當所述目標位置點為用戶當前所在路徑的終點,且用戶當前位置到所述目標位置點的距離小于或等于預設的第一閾值(例如1km)時,播報包括下一段路徑導航信息的導航提示信息。也就是說,當用戶正在靠近當前所在路徑的終點,且與所述終點的距離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閾值時,提示用戶下一段路徑該如何出行。
例如,參見圖6,當用戶從阜通東大街北口(公交站)乘坐563路至地鐵三元橋站(公交站)(方法實施例一中的路徑2),且距離所述地鐵三元橋站(公交站)的距離小于預設的1km時,向用戶播報的信息有:即將到達地鐵三元橋站,請準備下車;下車后步行231米到三元橋乘坐地鐵10號線內環(huán)(方法實施例一中的路徑3);換乘地鐵10號線內環(huán),從(亮馬橋方向)的三元橋站上車(圖6中未示出)。
除了采用文字顯示和語音方式提醒用戶即將到站,在實際應用中,還可以采用震動、燈光閃爍、鳴叫等方式進行提醒。
步驟S208:獲取所述目標位置點與用戶當前所在路徑的終點以及之間的各個關鍵位置點。
步驟S209:播報與所述與目標位置點、當前所在路徑的終點以及之間的各個關鍵位置點相關的導航提示信息,流程結束。
在本實施例中,當所述目標位置點并非是用戶當前所在路徑的終點時,獲取所述目標位置點與用戶當前所在路徑的終點以及之間的各個關鍵位置點,并 播報與所述與目標位置點、當前所在路徑的終點以及之間的各個關鍵位置點相關的導航提示信息。也就是說,當所述目標位置點為用戶當前所在路徑的起點,或起點與終點之間的中間點時,播報的不僅僅是關于目標位置點的信息,而且還包括關于用戶所在路徑終點以及所述目標位置點與終點之間各個中間點的信息。
例如,參見圖7,當用戶從三元橋站乘坐地鐵10號線至宋家莊站(方法實施例一中的路徑4),且目標位置點為起點三元橋時,獲取包括所述三元橋站和所述宋家莊站以及之間的所有站點,此時播報的信息可以包括:坐地鐵10號線內環(huán),在宋家莊下車;距離宋家莊站還有13站,約27分鐘;下一站是亮馬橋站。
本實施例將所述目標位置點進行了分類,即為用戶當前所在路徑的終點和非用戶當前所在路徑的終點,以對應的向用戶播報對應的導航信息,從上述關于導航信息的舉例可以看出,如果所述導航信息比較詳細,用戶不僅可以隨時了解自己當前所處的位置,還可以知道下一步應該做什么,什么時候去做,用戶不需要自己分析判斷就可以對自己的出行規(guī)劃了如指掌,極大提高了用戶體驗。
方法實施例三
本實施例與所述方法實施例一和所述方法實施例二的主要區(qū)別在于: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確定用戶當前位置是否在靠近目標位置點的方法。
參見圖8,該圖為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導航方法實施例三的流程圖。
本發(fā)明提供的導航方法實施例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S301:獲取用戶當前位置。
步驟S302:獲取為用戶規(guī)劃的從預設起點至預設終點的路線。
所述路線中至少包括一段路徑,每段路徑至少包含一個關鍵位置點。
步驟S303:從用戶未經過的關鍵位置點中,獲取距離用戶當前位置最近的一個關鍵位置點作為目標位置點。
步驟S304:獲取所述用戶當前位置在所述路線中未經過的路徑上匹配的第一映射位置點,所述第一映射位置點與當前時間周期匹配。
步驟S305:獲取所述第一映射位置點到所述目標位置點的第一距離。
步驟S306:獲取與上一個時間周期匹配的第二映射位置點,以及所述第 二映射位置點到所述目標位置點的第二距離。
步驟S307:判斷所述第一距離是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距離,如果是,則執(zhí)行步驟S308;如果否,則執(zhí)行步驟S309。
在實際應用中,用戶實際的出行路徑可能并非與規(guī)劃的路線完全重合,尤其是在步行路徑,用戶所在位置往往與規(guī)劃的路線發(fā)生一定的偏離。例如,參見圖9,用戶當前所在位置為O,而規(guī)劃的路線中其中一段步行路徑為線段AB,從該圖可以看出,用戶所在的位置O并沒有嚴格的按照理論位于線段AB上,那么此時如何判斷用戶是否在靠近目標位置點B呢?首先,獲取所述用戶當前位置O在所述路線AB上匹配的第一映射位置點X,由于用戶的位置是以周期為單位獲取的,當前時間周期內獲取了當前位置O,那么所述第一映射位置點X即與當前時間周期匹配。其次,獲取所述第一映射位置點X到所述目標位置點B的第一距離XB。然后,獲取與上一個時間周期匹配的第二映射位置點X’,所述第二映射位置點X’為上一個時間周期獲取到的用戶位置O’在所述線段AB上的映射點,以及所述第二映射位置點X’到所述目標位置點B的第二距離X’B。最后,判斷所述第一距離XB是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距離X’B,如果是,則表示用戶當前位置O正在靠近所述目標位置點B,此時應當執(zhí)行步驟S308,播報與所述目標位置點相關的導航提示信息;如果否,則表示用戶當前位置O正在遠離所述目標位置點B,此時應當提示用戶偏航,以使用戶按照正確的路線行進。
步驟S308:播報與所述目標位置點相關的導航提示信息。
步驟S309:提示用戶偏航。
本實施例通過獲取所述第一映射位置點到所述目標位置點的第一距離,以及所述第二映射位置點到所述目標位置點的第二距離,判斷所述第一距離是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距離,如果是,則表示用戶正在靠近所述目標位置點,該方法能夠快速、準確的判斷出用戶是否靠近目標位置點,以便根據該判斷結果來執(zhí)行相應的步驟。
另外,在步驟S304的實際應用中,規(guī)劃的路線可能會有某些路徑發(fā)生部分或全部重疊,此時,所述用戶當前位置在所述路線上匹配的第一映射位置點就有可能出現(xiàn)兩個,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在這種情況下對所述第一映射位置點的確定方法,參見圖10,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S3041:分別確定所述兩個第一映射位置點對應的路徑。
步驟S3042:當所述路徑為兩段時,根據所述路線確定先通過的路徑。
步驟S3043:將與所述先通過的路徑對應的第一映射位置點作為與當前時間周期匹配的第一映射位置點。
在本實施中,當所述第一映射位置點出現(xiàn)兩個時,這兩個第一映射位置點對應的路徑可能是同一段,也可能對應不同的兩段。如果對應的路徑是同一段,那么可以任意選擇其中一個第一映射位置點作為與當前時間周期匹配的第一映射位置點;如果對應的路徑為不同的兩段時,則根據所述路線確定先通過的路徑,并將先通過的路徑對應的第一映射位置點作為與當前時間周期匹配的第一映射位置點。
舉例而言,參見圖11,在該圖規(guī)劃的路線中,用戶需要先步行從點A走到點B,然后在點B乘坐公交車到達點C,因此,路徑AB和路徑BC發(fā)生了重疊(為了可以看清楚,圖9將這兩段路徑分開顯示,實際這兩段路徑是重疊的)。用戶當前位于O點,該點在路徑AB上匹配的第一映射位置點為點O1,在路徑BC上匹配的第一映射位置點為點O2(為了看清楚,圖9中點O、O1和O2分開顯示,實際這三個點是重合的)。若用戶當前正在朝向點B步行,用戶未經過的路徑為路徑AB和路徑OC,此時點B為距離用戶最近的目標位置點,那么根據預設路線確定用戶是先經過路徑AB,后經過路徑BC,因此選取先經過的路徑AB上的點O1作為與當前時間周期匹配的第一映射位置點,并利用所述第一映射位置點O1來判斷用戶是否正在靠近目標位置點B;若用戶當前正乘坐公交遠離點B,由于此時路徑AB必然已經成為已經過的路徑,因此直接將路徑BC上的點O2作為與當前時間周期匹配的第一映射位置點。
需要注意的是,本實施例提供的在所述第一映射位置點為兩個時的確定方法并不構成對本發(fā)明的限定,本領域技術人員還可以根據實際需求利用其他方法對所述第一映射位置點進行選擇。
此外,在實際應用中,用戶不僅可能在平行于預設路線的方向上發(fā)生偏移,還有可能在垂直于所述路線的方向上發(fā)生偏移,如果該偏移在合理范圍內,則可以認為用戶在為其規(guī)劃的路線上行進;而如果該偏移超出合理范圍內,則需要提示用戶偏航,所以,本實施例提供的導航方法還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S310:獲取用戶當前位置到所述第一映射位置點的第三距離。
步驟S311:判斷所述第三距離是否大于預設的偏航距離,如果是,則執(zhí)行所述步驟S309。
本實施例不僅考慮了當用戶按照規(guī)劃好的路線出行時如何方便、快捷的為用戶提供導航信息,還考慮了當用戶沒有按照預定路線出行的情況下該如何處理,提高了用戶體驗和滿意度。
裝置實施例一
參見圖12,該圖為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導航裝置實施例一的結構框圖。
本發(fā)明提供的導航裝置實施例包括:當前位置獲取單元401、路線獲取單元402、目標位置點確定單元403和播報單元404;
其中,所述當前位置獲取單元401與所述路線獲取單元402連接,所述路線獲取單元402與所述目標位置點確定單元403連接,所述目標位置點確定單元403與所述播報單元404連接;
所述當前位置獲取單元401,用于獲取用戶當前位置;
所述路線獲取單元402,用于獲取為用戶規(guī)劃的從預設起點至預設終點的路線,所述路線中至少包括一段路徑,每段路徑至少包含一個關鍵位置點;
所述目標位置點確定單元403,用于從用戶未經過的關鍵位置點中,獲取距離用戶當前位置最近的一個關鍵位置點作為目標位置點;
所述播報單元404,用于當用戶當前位置在靠近所述目標位置點時,播報與所述目標位置點相關的導航提示信息。
無論是現(xiàn)有技術一還是現(xiàn)有技術二,都是通過文字顯示和地圖直觀顯示的方式給出了為用戶規(guī)劃的整條路線,用戶需要結合自身的所在位置和規(guī)劃好的路線自行匹配,以得到接下來的出行信息。當路途較為遙遠時,用戶很容易忘記路線信息,因此可能需要多次反復的進行當前位置和路線的匹配,非常不便。而本實施例從用戶未經過的關鍵位置點中,獲取距離用戶當前位置最近的一個關鍵位置點作為目標位置點,當用戶當前位置在靠近所述目標位置點時,播報與所述目標位置點相關的導航提示信息,因此用戶無需自行匹配就可以方便快捷的得到下一步的出行信息,提高了用戶滿意度。
裝置實施例二
參見圖13,該圖為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導航裝置實施例二的結構框圖。
基于所述裝置實施例一,本實施例提供的導航裝置,當所述目標位置點 為用戶當前所在路徑的終點時,所述裝置還包括:
第一判斷單元405,連接于所述目標位置點確定單元403和所述播報單元404之間,用于判斷所述用戶當前位置到所述目標位置點的距離是否小于或等于預設的第一閾值,如果是,則激活所述播報單元404,其中,所述播報單元404中的導航提示信息包括下一段路徑的導航信息。
當所述目標位置點非用戶當前所在路徑的終點時,所述裝置還包括:
關鍵位置點獲取單元406,連接于所述目標位置點確定單元403和所述播報單元404之間,用于獲取所述目標位置點與用戶當前所在路徑的終點以及之間的各個關鍵位置點,并激活所述播報單元404;
所述播報單元404,用于當用戶當前位置在靠近所述目標位置點時,播報與所述目標位置點相關的導航提示信息包括:
所述播報單元404,用于當用戶當前位置在靠近所述目標位置點時,播報與所述與目標位置點、當前所在路徑的終點以及之間的各個關鍵位置點相關的導航提示信息。
本實施例將所述目標位置點進行了分類,即為用戶當前所在路徑的終點和非用戶當前所在路徑的終點,以對應的向用戶播報對應的導航信息,用戶不僅可以隨時了解自己當前所處的位置,還可以知道下一步應該做什么,什么時候去做,用戶不需要自己分析判斷就可以對自己的出行規(guī)劃了如指掌,極大提高了用戶體驗。
在實際應用中,用戶實際的出行路徑可能并非與規(guī)劃的路線完全重合,尤其是在步行路徑,用戶所在位置往往與規(guī)劃的路線發(fā)生一定的偏離,在這種情況下,為了確定用戶是否正在靠近目標位置點,本實施例中,所述播報單元404包括:
第一映射位置點獲取單元4041、第一距離獲取單元4042、第二距離獲取單元4043、第二判斷單元4044和導航信息播報單元4045;
所述第一映射位置點獲取單元4041與所述第一距離獲取單元連接4042,所述第一距離獲取單元4042與所述第二距離獲取單元連接4043,所述第二距離獲取單元4043與所述判斷單元4044連接,所述第二判斷單元4044與所述導航信息播報單元4045連接;
所述第一映射位置點獲取單元4041,用于獲取所述用戶當前位置在所述路線中未經過的路徑上匹配的第一映射位置點,所述第一映射位置點與當前時 間周期匹配;
所述第一距離獲取單元4042,用于獲取所述第一映射位置點到所述目標位置點的第一距離;
所述第二距離獲取單元4043,用于獲取與上一個時間周期匹配的第二映射位置點,以及所述第二映射位置點到所述目標位置點的第二距離;
所述第二判斷單元4044,用于判斷所述第一距離是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距離,如果是,則激活所述導航信息播報單元;
所述導航信息播報單元4045,用于播報與所述目標位置點相關的導航提示信息。
此外,所述第一映射位置點獲取單元4041中獲取到的所述第一映射位置點可能有一個,也可能有兩個。當所述第一映射位置點為兩個時,所述裝置還包括:
第一路徑確定單元4046、第二路徑確定單元4047和第一映射位置點確定單元4048;
所述第一映射位置點獲取單元4041與所述第一路徑確定單元4046連接,所述第一路徑確定單元4046與所述第二路徑確定單元4047連接,所述第二路徑確定單元4047與所述第一映射位置點確定單元4048連接;
所述第一路徑確定單元4046,用于分別確定所述兩個第一映射位置點對應的路徑;
所述第二路徑確定單元4047,用于當所述路徑為兩段時,根據所述路線確定先通過的路徑;
所述第一映射位置點確定單元4048,用于將與所述先通過的路徑對應的第一映射位置點作為與當前時間周期匹配的第一映射位置點。
需要說明的是,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實現(xiàn)上述方法實施例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過計算機程序來指令相關的硬件來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儲于一計算機可讀取存儲介質中,該程序在執(zhí)行時,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實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存儲介質可為磁碟、光盤、只讀存儲記憶體(Read-Only Memory,ROM)或隨機存儲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本說明書中的各個實施例均采用遞進的方式描述,各個實施例之間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參見即可,每個實施例重點說明的都是與其他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尤其,對于裝置實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實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較簡單,相關之處參見方法實施例的部分說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裝置實施例僅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為分離部件說明的單元及模塊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開的。另外,還可以根據實際的需要選擇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單元和模塊來實現(xiàn)本實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情況下,即可以理解并實施。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