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指示電壓存在的試電裝置,尤其是能識別安全和危險電壓的試電筆。
背景技術:
目前,公知的試電筆構造是由測試觸頭、限流電阻、氖管、金屬彈簧和手觸電極串聯(lián)而成。將測試觸頭與被測物接觸,人手接觸手觸電極,當被測物相對大地具有較高電壓時,氖管啟輝,表示被測物帶電。但是,很多電器的金屬外殼不帶有對人體有危險的觸電電壓,僅表示分布電容和/或正常的電阻感應產生電勢,使氖管啟輝。一般試電筆不能區(qū)分有危險的觸電電壓和無危險的感應電勢,給檢測漏電造成困難,容易造成錯誤判斷。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克服現(xiàn)有的試電筆不能區(qū)分有危險的觸電電壓和無危險的感應電勢的不足,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試電筆,該試電筆不僅能測出被測物是否帶電,而且能方便地區(qū)分是危險的觸電電壓還是無危險的感應電勢。
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在絕緣外殼中,測試觸頭、限流電阻、氖管和手觸電極電連接,設置一分流電阻支路,使測試觸頭與一個分流電阻一端電連接,分流電阻另一端與一個人體可接觸的識別電極電連接。當人手同時接觸識別電極和手觸電極時,使分流電阻并聯(lián)在測試觸頭、限流電阻、氖管、手觸電極電路測試時,人手只和手觸電極接觸,氖管啟輝,表示被測物帶電。當人手同時接觸手觸電極和識別電極時,若被測物帶有無危險高電勢時,由于電勢源內阻很大,從而大大降低了被測物的帶電電位,則氖管不啟輝,若被測物帶有危險觸電電壓,因其內阻小,接入分流電阻幾乎不降低被測物帶電電位,則氖管保持啟輝,達到能夠區(qū)別安危電壓的目的。
技術效果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在測試被測物是否帶電的同時,方便地區(qū)分安危電壓,分流支路中僅采用電阻元件,結構簡單。
具體實施方式
測試觸頭、限流電阻、氖管與手觸電極串聯(lián),測試觸頭與分流電阻一端相連,分流電阻另一端與識別電極相連。通常限流電阻阻值為幾兆歐,為保證人身安全,分流電阻阻值不小于限流電阻阻值,最好取限流電阻阻值1-2倍。測試觸頭在絕緣外殼一端伸入其中空腔,與彈簧接觸,彈簧另一端與同心電阻相接觸,同心電阻是縱剖面為E形,其中間圓柱部分限流電阻高于作為分流電阻的圓管部分,使氖管的一端與限流電阻接觸時不碰到分流電阻,彈簧一端與氖管相接觸,另一端與后蓋上的手觸電極相接觸,彈簧壓力保證各元件間可靠電連接。環(huán)狀彈性金屬片狀識別電極其邊緣向中心伸出的接觸爪卡住圓管狀分流電阻外表面,其外邊緣伸出并附于絕緣外殼外表面。另一個實施例中,測試探頭在絕緣外殼一端伸入其中空腔,同時與平行設置的限流電阻和分流電阻的一端相接觸,限流電阻另一端通過氖管、彈簧與手觸電極電接觸,分流電阻通過彈簧與識別電極電接觸,兩電極之間設置一絕緣隔離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