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零部件制造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汽車中控面板視覺扭力一體化檢測設備。
背景技術:
目前,傳統的視覺扭力設備一般都采用多臺機臺,然后再進行多次測量完成的。然而,對于這樣的工序往往在生產過程中作業(yè)也十分繁瑣,條碼重復掃描,效率低下。一個產品要用多臺設備和多道工序才能完成,相應的控制成本和人力成本也相對較高。常規(guī)技術生產,需要經過多道步驟:一、作業(yè)員1拿取產品進行掃碼;二、然后拿取產品放入工裝,進行視覺檢測;三、檢測完成后對良品進行打點,不良品放入不良品盒;四、良品放入扭矩待測區(qū);五、作業(yè)員2拿取產品進行掃碼;六、然后拿取產品放入工裝,進行扭矩檢測;七、檢測完成后對良品進行打點,不良品放入不良品盒;八、良品流轉至外觀檢驗工位。綜上所述,需要進過8道工序,且放置2個人,并且周轉過程中產品容易增加磕碰傷機會,且工序繁多,需要兩個作業(yè)員操作,增加運營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汽車中控面板視覺扭力一體化檢測設備,能夠實現視覺檢測和扭矩檢測為一體,并且實現自動掃碼,自動打點,減少了操作人員,提高了檢測效率。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汽車中控面板視覺扭力一體化檢測設備,包括:支架、扭矩檢測系統、視覺檢測系統、傳送機構和控制系統,所述扭矩檢測系統包括扭矩傳感器及其下部的旋鈕仿形套筒,所述視覺檢測系統包括相機和條形光源,所述傳送機構包括工裝和滑軌,所述控制系統包括工控機、啟動開關和顯示器,所述扭矩檢測系統和視覺檢測系統分別設置于滑軌的兩端上方,所述工裝設置于滑軌上并可沿著滑軌移動,所述條形光源設置于工裝上方,所述相機設置于條形光源的上方,在所述條形光源的下方還設置有夜光燈,所述扭矩檢測系統、視覺檢測系統、傳送機構與控制系統之間電連接。
優(yōu)選的,所述旋鈕仿形套筒的下方設置有打點器。
優(yōu)選的,所述滑軌的上方還設置有條碼掃描槍。
優(yōu)選的,所述支架的頂部還設置有工作指示燈,所述工作指示燈與控制系統之間電連接。
優(yōu)選的,所述控制系統還包括一蜂鳴器。
優(yōu)選的,所述滑軌采用無桿缸。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簡化了設備,將原有的扭矩測試與視覺測試集成于一臺設備,減少了工序和周轉;2、減少了操作人員,降低了運營成本;3、減少了周轉,從而避免了在周轉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磕碰。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汽車中控面板視覺扭力一體化檢測設備一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所示圖1中A部分局部放大示意圖;
附圖中各部件的標記如下:1、支架,2、扭矩傳感器,3、打點器,4、相機,5、工裝,6、滑軌,7、工作指示燈,8、顯示器,9、工控機,10、條碼掃描槍,11、條形光源,12、啟動開關,13、蜂鳴器,21、旋鈕仿形套筒。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請參閱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包括:
一種汽車中控面板視覺扭力一體化檢測設備,包括:支架1、扭矩檢測系統、視覺檢測系統、傳送機構和控制系統,所述扭矩檢測系統包括扭矩傳感器2及其下部的旋鈕仿形套筒21,所述視覺檢測系統包括相機4和條形光源11,所述傳送機構包括工裝5和滑軌6,所述控制系統包括工控機9、啟動開關12和顯示器8,所述扭矩檢測系統和視覺檢測系統分別設置于滑軌6的兩端上方,所述工裝5設置于滑軌6上并可沿著滑軌6移動,所述條形光源11設置于工裝5上方,所述相機4設置于條形光源11的上方,在所述條形光源11的下方還設置有夜光燈,所述扭矩檢測系統、視覺檢測系統、傳送機構與控制系統之間電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旋鈕仿形套筒21的下方設置有打點器3,便于在扭矩測試完成后進行打點。
進一步的,所述滑軌6的上方還設置有條碼掃描槍10,在產品剛進系統時,可以進行條碼掃描,便于計數或標記。
進一步的,所述支架1的頂部還設置有工作指示燈7,所述工作指示燈7與控制系統之間電連接,當系統工作時,工作指示燈7點亮,產品退出系統后,工作指示燈7熄滅。所述控制系統還包括一蜂鳴器13,測試過程中,遇到不良品時,蜂鳴器13發(fā)出警報。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所示:作業(yè)員把產品放在工裝5上,雙手按下啟動開關12,條碼掃描槍10進行掃碼,然后條形光源11打光,相機4進行日光拍照,結束后,條形光源11關閉,夜光燈點亮,相機4進行夜光拍照。拍照結束后滑軌6把工裝5劃入扭矩檢測位置,然后旋鈕仿形套筒21開始下壓,下壓至指定位置后進行旋轉,扭矩傳感器2進行扭矩測試,測試完成后良品通過打點器3打點,而不良品則通過品蜂鳴器13進行蜂鳴,工,5退回起始位置,作業(yè)員拿取產品流轉至下一工站。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