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故障集中處理裝置,具體涉及一種配電網(wǎng)故障集中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配電網(wǎng)時國家電網(w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直接面臨最終用電戶的重要一環(huán)。保證配電網(wǎng)絡的運營安全,降低配電網(wǎng)故障損失,是國家電網(wǎng)的重要工作考核指標。當前,配電網(wǎng)內自動化水平越來越高,設備的技術含量也在提升,雖然存在著部分對電網(wǎng)設備進行集中處理的電力裝置,但是裝置的兼容性差,尤其是大部分廠家的處理裝置,只能適配與自己廠家的電力設備,不具有通用性,尤其是對于大型的,設備數(shù)量多,設備種類發(fā)雜的配電網(wǎng)絡,檢測處理裝置通訊復雜,控制方式繁瑣,急需解決。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配電網(wǎng)故障集中處理裝置,以解決上述問題。
一種配電網(wǎng)故障集中處理裝置,包括檢測部、傳輸部、控制部和處理部。
所述檢測部位于傳輸部上,所述控制部固定于檢測部上,所述處理部位于傳輸部一端。
所述檢測部包括載荷平臺、檢測本體、供電桿、主輪、輔助輪、彈簧、導線、固定蓋、導電針和電機。
所述載荷平臺固定于檢測本體上端,所述供電桿固定于檢測本體下端,所述檢測本體兩側各有一個主輪,所述檢測本體尾端連接有輔助輪。所述檢測本體前端固定有一個激光測距傳感器。
所述彈簧、導線、固定蓋、導電針和傳輸部的導電片組成檢測部的導電組。所述供電桿為桿狀,供電桿的中央上側與檢測本體固定。所述供電桿兩端各有一個導電組,分別與處理部的電源正極和負極連接。所述供電桿端部位置有兩級凹槽,第一級凹槽內固定有彈簧,彈簧的一端與第一級凹槽面固定,彈簧的另一端與導電桿連接。所述第二級凹槽內固定有導線,導電針的尾端與第二級凹槽內的導線接觸。所述供電桿內共兩個導線,兩根導線分別于控制部的VCC和GND連接,為控制部供電。
所述導電針一端插入供電桿的第二級凹槽內,另一端與彈簧連接,同時該端的弧形頂與傳輸部的導電片接觸。
所述固定蓋上有安裝孔,固定蓋固定在供電桿的端面。所述固定蓋中央有通孔,導電針穿過通孔與傳輸部的導電片接觸。
所述主輪共兩個,兩個主輪固定在一個傳動軸上。
所述輔助輪與檢測本體的尾端連接。
所述控制部固定在檢測部上,包括51單片機、電機驅動電路、激光測距傳感器、無線通訊模塊。激光測距傳感器固定在檢測本體的前端。
所述傳輸部包括跑道、正極導電片、負極導電片和傳輸基座。
所述傳輸基座截面中央有槽,槽的兩端固定有正極導電片和負極導電片。所述傳輸基座前后兩端各有兩個固定耳。
所述正極導電片和負極導電片分別與處理部的電源正極和負極連接。
所述跑道固定在傳輸基座上表面的兩側。
所述處理部包括處理基座、反射板、處理器和直流電源。
所述反射板固定于處理部的一端。
所述處理器包括處理模塊、無線通訊模塊、繼電器組和報警電路。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制造成本較低、易于維修維護,能有效的減輕工作人員的工作量,節(jié)省人力物力。2、本實用新型能夠快速的對配電網(wǎng)絡內的多臺設備進行監(jiān)控,對突發(fā)的設備損壞進行應急處理,避免因單個設備損壞造成更大的電力事故。3、本實用新型采用移動式檢測,載荷平臺上除加載電磁檢測設備外還可加載其他定制化設備,具有一定通用性。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 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A向剖視圖放大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處理部示意圖。
圖例說明:
1、檢測部;101、載荷平臺;102、檢測本體;103、供電桿;104、主輪;105、輔助輪;106、彈簧;107、導線;108、固定蓋;109、導電針;201、跑道;202、正極導電片;203、負極導電片;204、傳輸基座;204a、固定耳;301、激光測距傳感器;401、處理基座;402、反射板;403、處理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參見圖1至圖4,一種配電網(wǎng)故障集中處理裝置,包括檢測部1、傳輸部、控制部和處理部。
檢測部1位于傳輸部上,控制部固定于檢測部1上,處理部位于傳輸部一端。檢測部1包括載荷平臺101、檢測本體102、供電桿103、主輪104、輔助輪105、彈簧106、導線107、固定蓋108、導電針109和電機。檢測部1在傳輸部進行移動。載荷平臺101固定于檢測本體102上端,供電桿103固定于檢測本體102下端,檢測本體102兩側各有一個主輪104,檢測本體102尾端連接有輔助輪105。檢測本體102前端固定有一個激光測距傳感器301。載荷平臺101上固定有檢測裝置,包括電磁線圈感應裝置。對線圈對應位置的裝置進行電磁感應,檢測數(shù)據(jù)。同時間數(shù)據(jù)傳輸至控制部。載荷平臺101上除加載電磁檢測設備外還可加載其他定制化設備。
彈簧106、導線107、固定蓋108、導電針109和傳輸部的導電片組成檢測部1的導電組。供電桿103為桿狀,供電桿103的中央上側與檢測本體102固定。供電桿103兩端各有一個導電組,分別與處理部的電源正極和負極連接。供電桿 103端部位置有兩級凹槽,第一級凹槽內固定有彈簧106,彈簧106的一端與第一級凹槽面固定,彈簧106的另一端與導電桿連接。第二級凹槽內固定有導線107,導電針109的尾端與第二級凹槽內的導線107接觸。供電桿103內共兩個導線107,兩根導線107分別于控制部的VCC和GND連接,為控制部供電。檢測部1通過兩個導電組進行獲得電能。導線107為銅質材料,導電針109也為銅質材料,二者接觸,進行導通。導電針109一端插入供電桿103的第二級凹槽內,另一端與彈簧106連接,同時該端的弧形頂與傳輸部的導電片接觸。
固定蓋108上有安裝孔,固定蓋108固定在供電桿103的端面。固定蓋108中央有通孔,導電針109穿過通孔與傳輸部的導電片接觸。安裝時,將兩根導線107置于供電桿103內,將兩根導線107分別于控制部的VCC和GND連接。將彈簧106與供電桿103的第一級凹槽固定,將導電針109插入供電桿103的凹槽內并與導線107接觸。將固定蓋108的通孔穿過導電針109,并將固定蓋108與供電桿103的端面固定。
主輪104共兩個,兩個主輪104固定在一個傳動軸上。檢測部1的控制部控制電機轉動,進而通過傳動使傳動軸轉動,最終使兩個主輪104同步轉動。主輪104與傳輸部的跑道201接觸。在跑道201上轉動。
輔助輪105與檢測本體102的尾端連接。兩個主輪104和一個輔助輪105使檢測本體102形成三點支撐,能夠保持平衡,并在傳輸部的跑道201上移動。
控制部固定在檢測部1上,包括51單片機、電機驅動電路、激光測距傳感器301、無線通訊模塊。激光測距傳感器301固定在檢測本體102的前端。激光測距傳感器301不斷檢測檢測本體102前端與處理部反射板402的距離,進而判斷檢測本體102與處理部的相對位置,最終形成該位置下對應的電力設備的電磁參數(shù)??刂撇渴占姶艆?shù)和位置參數(shù),并將參數(shù)通過無線通訊模塊與處理部通訊。同時,控制部的無線通訊模塊可與配電網(wǎng)絡內的物聯(lián)網(wǎng)連接,實現(xiàn)云控制和數(shù)據(jù)共享。
傳輸部包括跑道201、正極導電片202、負極導電片203和傳輸基座204。傳輸基座204截面中央有槽,槽的兩端固定有正極導電片202和負極導電片203。傳輸基座204前后兩端各有兩個固定耳204a。若兩個相鄰的傳輸基座204通過固定耳204a連接固定。干個傳輸基座204相互連接,組成傳輸基座204組。根據(jù)配電網(wǎng)絡現(xiàn)場需求自由組裝數(shù)量。傳輸基座204組一端與處理部固定。
正極導電片202和負極導電片203分別與處理部的電源正極和負極連接。正極導電片202和負極導電片203與供電桿103兩端的導電針109接觸后,實現(xiàn)處理部向檢測部1(即控制部)傳輸電能。跑道201固定在傳輸基座204上表面的兩側。跑道201為橡膠絕緣材質。跑道201與檢測部1的兩個主輪104接觸。
處理部包括處理基座401、反射板402、處理器403和直流電源。處理基座401內有正極導電片202、負極導電片203,與處理基座401內的電源連接。反射板402固定于處理部的一端。反射板402發(fā)射激光測距傳感器301的激光信號。
處理器403包括處理模塊、無線通訊模塊、繼電器組和報警電路。無線通訊模塊與控制部通訊,同時,處理模塊根據(jù)接收到的數(shù)據(jù),對繼電器組進行控制。繼電器組與配電網(wǎng)絡內的設備進行連接。報警電路內有喇叭,可進行聲音報警。
控制部控制檢測部1在傳輸部上不斷移動,檢測本體102上的激光測距傳感器301不斷檢測到處理部的距離,同時將檢測數(shù)據(jù)和位置參數(shù)傳輸至處理部,處理部對信息進行處理。當發(fā)現(xiàn)異常時,處理部與控制部通訊,控制部控制檢測本體102停止移動,進行定點長時間檢測,同時處理部控制該距離位置對應的繼電器斷開,同時處理部控制內部報警電路進行報警。傳輸基座204組的跑道201總長為L0,當激光測距傳感器301檢測到數(shù)值L=Lmax時(Lmax<L0),控制部控制檢測本體102反向移動。當激光測距傳感器301檢測到數(shù)值L=Lmin時(Lmin>L0),控制部控制檢測本體102再次反向移動。使檢測本體102在跑道201上往復移動,進而實現(xiàn)對配電網(wǎng)絡內的設備組進行長時間檢測和應急集中處理。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實用新型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