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于高密度電阻率探針的多路切換開關控制電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電源供電電路,切換開關控制電路,串口通信電路和主控電路;
所述的電源供電電路包括一級電源轉換芯片IC1、二級電源轉換芯片IC2、第一電解電容C1、第二電解電容C2、第三鉭電容C3、第七鉭電容C7、第八瓷片電容C8、第一穩(wěn)壓二級管D1、第一發(fā)光二極管LED1、第一功率電感L1、第一電阻R1、第二電阻R2和第三電阻R3;
第一接口Power1的第2管腳直接接地,第1管腳與一級電源轉換芯片IC1的第1管腳、第一電解電容C1的正極連接,第一電解電容C1的負極與一級電源轉換芯片IC1的第3管腳、一級電源轉換芯片IC1的第5管腳連接并接地,第一穩(wěn)壓二極管D1的正極接地,第一穩(wěn)壓二極管D1的負極與第一功率電感L1的一端、一級電源轉化芯片IC1的第2管腳相連,第一功率電感L1的另一端與第二電解電容C2的正極、第一電阻R1的一端、一級電源轉換芯片IC1的第4管腳相連并作為5V電源輸出端,第二電解電容C2的負極與第三鉭電容C3的負極、二級電源轉換芯片IC2的第1管腳相連并接地,第一電阻R1的另一端與第三鉭電容C3的正極、二級電源轉換芯片IC2的第3管腳相連,第七鉭電容C7的正極與第八瓷片電容C8的一端、第二電阻R2的一端、二級電源轉換芯片IC2的第2管腳、二級電源轉換芯片IC2的第4管腳相連,第七鉭電容C7的負極與第八瓷片電容C8的另一端相連并接地,第二電阻R2的另一端與第三電阻R3的一端相連作為3.3V電源輸出端,第三電阻R3的另一端與第一發(fā)光二極管LED1的正極相連,第一發(fā)光二極管LED1的負極直接與地相連;
切換開關控制電路包括恒流源輸出電路和多路開關控制電路,每一路開關控制電路結構完全相同,每一路開關控制電路與恒流源輸出電路的連接方式完全相同,一路開關控制電路包括切換多路開關控制芯片IC4、第九瓷片電容C9和第十瓷片電容C10;恒流源輸出電路包括恒流源輸出開關控制芯片IC3、第四瓷片電容C4、第五瓷片電容C5和第六瓷片電容C6;
第一恒流源接口Current1的第1管腳與第四瓷片電容C4的一端、恒流源輸出開關控制芯片IC3的第1管腳相連,第一恒流源接口Current1的第2管腳與切換多路開關控制芯片IC4的第3管腳相連,恒流源輸出開關控制芯片IC3的第2管腳與第一輸出接口OUT1的第1管腳相連,第六瓷片電容C6的一端與第五瓷片電容C5的一端、恒流源輸出開關控制芯片IC3的第3管腳、恒流源輸出開關控制芯片IC3的第4管腳、恒流源輸出開關控制芯片IC3的第5管腳、恒流源輸出開關控制芯片IC3的第6管腳、恒流源輸出開關控制芯片IC3的第7管腳、恒流源輸出開關控制芯片IC3的第8管腳、恒流源輸出開關控制芯片IC3的第9管腳并接地,恒流源輸出開關控制芯片IC3的第10管腳與切換多路開關控制芯片IC4的第1管腳、第九瓷片電容C9的一端相連,恒流源輸出開關控制芯片IC3的第11管腳與第六瓷片電容C6的另一端、第一輸出接口OUT1的第2管腳相連,恒流源輸出開關控制芯片IC3的第12管腳與主控芯片IC6的第7管腳相連,恒流源輸出開關控制芯片IC3的第13管腳與主控芯片IC6的第8管腳相連,恒流源輸出開關控制芯片IC3的第14管腳與第五瓷片電容C5的另一端相連并接電源供電電路的3.3V電源輸出端,切換多路開關控制芯片IC4的第2管腳與切換多路開關控制芯片IC4的第4管腳、切換多路開關控制芯片IC4的第8管腳、切換多路開關控制芯片IC4的第11管腳、第一電極接口COM1的第1管腳相連,切換多路開關控制芯片IC4的第5管腳與主控芯片IC6的第25管腳相連,切換多路開關控制芯片IC4的第6管腳與主控芯片IC6的第26管腳相連,第九瓷片電容C9的另一端與第10瓷片電容C10的一端、切換多路開關控制芯片IC4的第7管腳相連并接地,切換多路開關控制芯片IC4的第9管腳與第二輸出接口OUT2的第1管腳相連,切換多路開關控制芯片IC4的第10管腳與第二輸出接口OUT2的第2管腳相連,切換多路開關控制芯片IC4的第12管腳與主控芯片IC6的第24管腳相連,切換多路開關控制芯片IC4的第13管腳與主控芯片IC6的第23管腳相連,切換多路開關控制芯片IC4的第14管腳與第十瓷片電容C10的另一端相連并接電源供電電路的3.3V電源輸出端;
串口通信電路包括串口通信芯片IC5、第二十一瓷片電容C21、第二十二瓷片電容C22、第二十三瓷片電容C23和第二十四瓷片電容C24;
第一串口通信接口USART1的第1管腳與串口通信芯片IC5的第8管腳相連,第一串口通信接口USART1的第2管腳與串口通信芯片IC5的第7管腳相連,第一串口通信接口USART1的第3管腳與第二十一瓷片電容C21的一端、串口通信芯片IC5的第15管腳相連并接地,第二十一瓷片電容C21的另一端與串口通信芯片IC5的第6管腳相連,第二十三瓷片電容C23的一端與串口通信芯片IC5的第2管腳相連,第二十三瓷片電容C23的另一端與串口通信芯片IC5的第16管腳相連并接電源供電電路5V電源輸出端,第二十二瓷片電容C22一端與串口通信芯片IC5的第5管腳相連,第二十二瓷片電容C22另一端與串口通信芯片IC5的第4管腳相連,第二十二瓷片電容C24一端與串口通信芯片IC5的第3管腳相連,第二十二瓷片電容C24另一端與串口通信芯片IC5的第1管腳相連,串口通信芯片IC5的第9管腳與主控芯片IC6的第69管腳相連,串口通信芯片IC5的第10管腳與主控芯片IC6的第68管腳相連,串口通信芯片IC5的第11、12、13、14管腳架空;
主控電路包括主控芯片IC6、第三十一瓷片電容C31、第三十二瓷片電容C32、第三十五瓷片電容C35、第四十一鉭電容C41、第四十二鉭電容C42、第四十三鉭電容C43、第四十四瓷片電容C44、第四十五瓷片電容C45、第四十六瓷片電容C46、第五電阻R5、第四電阻R4和第一晶振XLAT;
程序下載接口JTAG的第2管腳與主控芯片IC6的第72管腳相連,程序下載接口JTAG的第1管腳接電源供電電路3.3V電源輸出端,程序下載接口JTAG的第3管腳與主控芯片IC6的第76管腳相連,程序下載接口JTAG的第4管腳、第四電阻R4的一端、主控芯片IC6的第94管腳相連并接地,第四電阻R4的另一端與主控芯片IC6的第37管腳相連,第三十一瓷片電容C31的一端與第一晶振XLAT一端、主控芯片IC6的第12管腳相連,第三十一瓷片電容C31的另一端與第三十二瓷片電容C32的一端相連并接地,第三十二瓷片電容C32的另一端與第一晶振XLAT另一端、主控芯片IC6的第13管腳相連,第五電阻R5的一端接電源供電電路3.3V電源輸出端,第五電阻R5的另一端與第三十五瓷片電容C35一端、主控芯片IC6的第14管腳相連,第三十五瓷片電容C35另一端與主控芯片IC6的第20管腳相連并接地,第四十一鉭電容C41的正極與第四十二鉭電容C42的正極、第四十三鉭電容C43的正極、第四十四瓷片電容C44的一端、第四十五瓷片電容C45的一端、第四十六瓷片電容C46的一端、主控芯片IC6的第50管腳、主控芯片IC6的第21管腳、主控芯片IC6的第75管腳、主控芯片IC6的第100管腳、主控芯片IC6的第28管腳、主控芯片IC6的第11管腳相連并接電源供電電路3.3V電源輸出端,第四十一鉭電容C41的負極與第四十二鉭電容C42的負極、第四十三鉭電容C43的負極、第四十四瓷片電容C44的另一端、第四十五瓷片電容C45的另一端、第四十六瓷片電容C46的另一端接地;主控芯片IC6的第49管腳、主控芯片IC6的第74管腳、主控芯片IC6的第99管腳、主控芯片IC6的第27管腳、主控芯片IC6的第10管腳、主控芯片IC6的第19管腳相連并接地;主控芯片IC6剩余管腳中,除了與其余開關控制電路連接的普通I/O腳以外的管腳皆架空;
一級電源轉換芯片IC1采用LM2576,二級電源轉換芯片IC2采用AMS1117-3.3V,恒流源輸出開關控制芯片IC3、切換多路開關控制芯片IC4均采用TI公司的TS3A4751,串口通信芯片IC5采用的TI公司的MAX3232,主控芯片IC6采用ST公司的STM32F103VCT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