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三維發(fā)光圖像的生成方法和三維發(fā)光圖像生成用的攝像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近年來,來自ips細胞或es細胞這樣的干細胞的擬胚體或球體這樣的組織體作為新的研究材料而受到關注,使用它們進行研究。一般情況下,來自干細胞的擬胚體或球體是在非接觸狀態(tài)下培養(yǎng)的干細胞集中凝集而構筑球狀立體構造而得到的細胞群。擬胚體或球體中包含的細胞具有根據培養(yǎng)條件而變化成各種細胞的分化能力。例如,在以臟器等的再生為目的的再生醫(yī)療、或評價新藥對人體的藥效/毒性的新藥研發(fā)的研究中,與此前使用的平面狀培養(yǎng)的細胞相比,優(yōu)選使用具有更加接近體內環(huán)境的立體構造的細胞。因此,特別是在近年來的再生醫(yī)療或新藥研發(fā)領域的研究中,來自干細胞的擬胚體或球體作為研究材料而受到關注。
在現有的二維培養(yǎng)細胞的評價中,作為細胞中引起的變化的檢測方法,公知利用發(fā)光蛋白質或熒光蛋白質標識細胞來檢測發(fā)光或熒光的方法(例如日本特開2014-89193號公報、日本特開2006-320335號公報)。在使用具有立體構造的擬胚體等進行研究時,優(yōu)選采用能夠高精度掌握分化程度這樣的擬胚體等的狀態(tài)的觀察方法。這里,優(yōu)選立體觀察擬胚體等的內部的變化。
例如在日本特許第5424528號公報中公開了如下的解析方法和解析系統(tǒng)。即,該方法和系統(tǒng)將產生微弱光、并且具有多個應該測定的部位的具有厚度的作為活樣本的胚或組織設為對象。在該方法和系統(tǒng)中,按照每個測定部位而從不同的位置取得微弱光信號,根據該信號進行解析。并且,例如在日本特開2014-119762號公報中公開了使對焦位置變化來拍攝亮視野圖像和發(fā)光圖像或熒光圖像的顯微鏡系統(tǒng)。
并且,在立體的三維試樣的內部的解析中,例如以一定間隔使焦點位置偏移并進行拍攝,由此取得焦平面不同的多個二維圖像,通過基于這些二維圖像的重構處理,能夠構筑三維圖像。公知通過這種三維圖像的構筑,能夠對立體樣本的內部構造及其變化進行解析(例如日本特開2012-122829號公報、日本特表2010-532487號公報)。該情況下,例如使用由發(fā)光蛋白質或熒光蛋白質標識的細胞,能夠針對活狀態(tài)的細胞取得各種信息。
例如,在利用以往使用的熒光觀察法進行擬胚體內部的基因表達的解析的情況下,可能產生存在激勵光的光毒性或自身熒光、以及當擬胚體大到某種程度時激勵光無法到達內部這樣的不期望的事項。與此相對,如果采用使用發(fā)光蛋白質的發(fā)光觀察法,則不會受到激勵光的光毒性或自身熒光的影響,能夠觀察到擬胚體這樣的具有厚度的樣本的內部。
但是,一般情況下,發(fā)光蛋白質的發(fā)光強度比熒光蛋白質的熒光強度弱,在一次拍攝中需要進行長時間的曝光。因此,在通過重構以一定間隔使焦點位置偏移并拍攝的發(fā)光圖像從而構筑發(fā)光三維圖像的方法中,圖像構筑需要時間。并且,在得到多個二維圖像時,如果縮短焦點位置的拍攝間隔,則三維圖像的信息量增多,成為高精細的圖像。另一方面,拍攝所需要的時間變長,數據尺寸也變大。相反,如果延長焦點位置的拍攝間隔,則數據尺寸減小,但是,三維圖像中包含的信息量減少,分辨率降低。
例如,在使用擬胚體調查新藥的藥效/毒性的情況下,根據希望評價的化合物的不同,有時在擬胚體中引起反應需要時間,并且,所引起的反應有時長時間變化。因此,需要進行長時間的觀察。并且,在對擬胚體分化成心肌或肝細胞等各種細胞的分化過程進行監(jiān)視的情況下,有時也需要進行長時間的觀察。
技術實現要素:
例如,在使用擬胚體這樣的三維試樣的解析中,通過進行按照規(guī)定時間間隔取得上述三維重構圖像的三維縮時觀察,能夠對基于時間經過的三維試樣的變化進行解析。在這種解析中,所得到的數據的數據量可能成為龐大的量。并且,為了得到龐大的數據,需要較多的時間。另一方面,解析所需要的數據是一部分。并且,在活的試樣中,解析所需要的數據可能隨著時間經過而變化。進而,不僅來自干細胞的擬胚體或球體,構成這些組織體的各個細胞有時示出不同的基因表達量。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三維發(fā)光圖像的生成方法和攝像系統(tǒng):在包含被調制成進行發(fā)光的多個細胞的具有三維形狀的三維試樣的觀察中,能夠取得充分必要的數據。
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方式,三維發(fā)光圖像的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驟:針對包含被調制成進行發(fā)光的多個細胞的具有三維形狀的三維試樣,根據所述三維試樣中的發(fā)光的局部存在,設定取得具有相互不同的合焦面的多個二維圖像時的所述多個二維圖像相互的間隔;通過在非照明條件下對所述三維試樣進行拍攝,取得包含與所設定的所述間隔對應的所述多個二維圖像的二維圖像組;以及對所述二維圖像組中包含的所述多個二維圖像進行合成,生成三維發(fā)光圖像。
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方式,攝像系統(tǒng)具有:物鏡光學系統(tǒng);驅動部,其使所述物鏡光學系統(tǒng)的合焦位置在光軸方向上移動;攝像部,其經由所述物鏡光學系統(tǒng)對包含被調制成進行發(fā)光的多個細胞的具有三維形狀的三維試樣的發(fā)光圖像進行攝像;間隔設定部,其根據所述三維試樣中的發(fā)光的局部存在,設定取得具有相互不同的合焦面的多個二維圖像時的所述多個二維圖像相互的間隔;攝像控制部,其在非照明條件下對所述驅動部的動作進行控制,并且使所述攝像部拍攝所述三維試樣,由此取得包含與所設定的所述間隔對應的所述多個二維圖像的二維圖像組;以及圖像合成部,其對所述二維圖像組中包含的所述多個二維圖像進行合成,生成三維發(fā)光圖像。
根據本發(fā)明,能夠提供如下的三維發(fā)光圖像的生成方法和攝像系統(tǒng):在包含被調制成進行發(fā)光的多個細胞的具有三維形狀的三維試樣的觀察中,能夠取得充分必要的數據。
附圖說明
圖1是示出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攝像系統(tǒng)的結構例的概略的框圖。
圖2是示出本發(fā)明的第1實施方式的三維發(fā)光圖像的生成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圖。
圖3是示出本發(fā)明的第1實施方式的圖像取得處理的一例的流程圖。
圖4是示出本發(fā)明的第1實施方式的條件調整處理的一例的流程圖。
圖5是示出本發(fā)明的第1實施方式的自動組合處理的一例的流程圖。
圖6是示出通過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取得的三維發(fā)光圖像的一例的圖。
圖7是示出通過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取得的三維發(fā)光圖像的一例的圖。
圖8是示出通過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取得的三維發(fā)光圖像的一例的圖。
圖9是用于說明第2實施方式中的三維試樣的圖像取得的示意圖,是示出攝影面的間隔比物鏡光學系統(tǒng)的焦深寬的情況的圖。
圖10是用于說明第2實施方式中得到的三維圖像的示意圖。
圖11是用于說明第2實施方式中的三維試樣的圖像取得的示意圖,是示出攝影面的間隔比物鏡光學系統(tǒng)的焦深窄的情況的圖。
圖12是用于說明第2實施方式中得到的三維圖像的示意圖。
圖13是用于說明第2實施方式中得到的三維圖像的示意圖。
圖14是用于說明第2實施方式的攝像系統(tǒng)的動作的概略的示意圖。
圖15是示出第2實施方式的圖像取得處理的一例的流程圖。
圖16是示出第2實施方式的攝影面設定處理的一例的流程圖。
圖17是用于說明第2實施方式中將攝影面的間隔設定為較窄的條件的示意圖。
圖18是用于說明第2實施方式中將攝影面的間隔設定為較窄的條件的示意圖。
圖19是用于說明第2實施方式中的攝影面的間隔的設定的示意圖。
圖20是用于說明第2實施方式中的攝影面的間隔的設定的示意圖。
圖21是示出第2實施方式的二維圖像取得處理的一例的流程圖。
圖22是示出第2實施方式的第1變形例的攝影面設定處理的一例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第1實施方式]
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第1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1示出本實施方式的用于取得三維發(fā)光圖像的攝像系統(tǒng)的結構例的概略。如圖1所示,攝像系統(tǒng)10具有保持三維試樣12的試樣保持部11、培養(yǎng)箱13、物鏡光學系統(tǒng)14、攝像部15、物鏡光學系統(tǒng)驅動部16、試樣保持部驅動部17、對攝像系統(tǒng)10的各部的動作進行控制的控制部18、顯示部19、輸入部20。
三維試樣12例如是來自ips細胞或es細胞這樣的干細胞的擬胚體或球體這樣的、包含多個細胞且具有厚度的試樣。三維試樣12被調制成在非照明條件下進行自發(fā)光。三維試樣12例如包含導入了熒光素酶的基因的細胞,通過添加熒光素,熒光素酶表達的細胞發(fā)光。
培養(yǎng)箱13針對三維試樣12對溫度或co2濃度等維持細胞的環(huán)境條件進行調節(jié)。物鏡光學系統(tǒng)14例如包含物鏡這樣的與一般顯微鏡相同的光學系統(tǒng)。攝像部15例如包含冷卻ccd照相機這樣的攝像裝置。攝像部15中包含的攝像元件不限于ccd圖像傳感器,也可以是cmos圖像傳感器等。攝像部15對由物鏡光學系統(tǒng)14放大的三維試樣12的像進行攝像。通過在非照明條件下進行攝像,攝像部15能夠取得三維試樣12發(fā)光的狀況的圖像。將這種發(fā)光的圖像稱為發(fā)光圖像。
也可以在物鏡光學系統(tǒng)14與攝像部15之間設置第1濾光片31。第1濾光片31例如能夠構成為分光薄膜。作為為了實現細胞內的發(fā)光而使用的發(fā)光蛋白質(例如熒光素酶),在使用示出不同波長的發(fā)光的1種或2種以上的發(fā)光蛋白質的情況下,有時按照每個波長進行攝像。該情況下,為了按照每個波長對光進行分離,使用第1濾光片31,一邊更換第1濾光片31一邊進行攝像,或者按照每個波長在各個攝像部或攝像元件上的部分區(qū)域內同時進行攝像。由此,能夠取得多色的三維發(fā)光圖像。
試樣保持部11構成為保持三維試樣12。試樣保持部11構成為能夠在平面方向(x-y方向)上移動。試樣保持部11例如由載物臺構成。試樣保持部驅動部17使試樣保持部11在平面方向(x-y方向)上移動。通過試樣保持部11的平面方向(x-y方向)的移動,攝像系統(tǒng)10能夠在平面內變更攝像視野。
物鏡光學系統(tǒng)驅動部16使物鏡光學系統(tǒng)14的與所述平面方向(x-y方向)垂直的光軸方向(z方向)的合焦位置變化。物鏡光學系統(tǒng)驅動部16例如使物鏡在光軸方向上移動。另外,也可以代替物鏡光學系統(tǒng)驅動部16,由試樣保持部驅動部17使試樣保持部11在光軸方向上移動。通過物鏡光學系統(tǒng)驅動部16對合焦位置進行變更,由此,能夠取得合焦于三維試樣12的厚度方向的不同位置的圖像。
并且,攝像系統(tǒng)10具有包含試樣保持部11和培養(yǎng)箱13的主體21、設置在主體21的外周部上的暗箱22、覆蓋暗箱22的蓋23、設置在蓋23上的第2濾光片30、經由第2濾光片30對三維試樣12照射的照明光的光源即光源24。通過暗箱22和蓋23,主體21的內部被遮擋外來光。因此,在斷開光源24的情況下,主體21的內部成為非照明條件。由此,即使在設置在主體21的內部的三維試樣12發(fā)出極微弱的光時,攝像系統(tǒng)10也能夠在良好的條件下對該光進行攝像。另一方面,通過接通光源24,進行三維試樣12的照明。例如,為了在發(fā)光的觀察和攝像之前確認試樣的位置或者對焦于試樣表面等,進行照明條件下的三維試樣的觀察。
并且,通過利用能夠構成為分光薄膜的第2濾光片30、或者在光源24中使用激光光源,還能夠對三維試樣12照射用于產生熒光的激勵光。如果進行調制以使得三維試樣12產生熒光,則不僅是發(fā)光,還能夠取得三維試樣12的熒光的圖像。
控制部18例如由個人計算機構成??刂撇?8具有對攝像動作進行控制的攝像控制部181、對所拍攝的圖像進行圖像處理而生成三維發(fā)光圖像的圖像合成部182、決定拍攝條件的拍攝條件決定部183、記錄各種數據的記錄部184。
攝像控制部181對取得一張圖像時的曝光時間進行控制。并且,攝像控制部181進行由物鏡光學系統(tǒng)驅動部16調整的z軸方向的合焦位置的變化、即拍攝間距的控制。攝像控制部181使攝像部15取得由相互不同的多個合焦面的多個二維發(fā)光圖像構成的一組二維發(fā)光圖像。并且,攝像控制部181對一組二維發(fā)光圖像的取得與另一組二維發(fā)光圖像的取得的間隔即拍攝間隔進行控制。
圖像合成部182對一組二維發(fā)光圖像進行合成而生成三維發(fā)光圖像。在三維發(fā)光圖像的生成中,進行三維合成即三維重構處理。即,圖像合成部182針對一組二維發(fā)光圖像,使用各個位置信息,三維地排列各圖像而進行合成,由此生成三維發(fā)光圖像。
拍攝條件決定部183決定由攝像控制部181控制的攝像的條件。即,拍攝條件決定部183例如決定拍攝間隔、拍攝間距和曝光時間。
記錄部184記錄控制部18的動作所需要的信息。在該信息中包含用于供控制部18的各部進行動作的程序。并且,記錄部184記錄通過攝像而得到的二維圖像、通過合成而生成的三維發(fā)光圖像。
這樣,根據本實施方式的攝像系統(tǒng)10,隔開所決定的拍攝間隔而取得多個三維發(fā)光圖像。即,根據攝像系統(tǒng)10,能夠進行三維發(fā)光圖像的縮時拍攝。
控制部18包含centralprocessingunit(cpu)、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asic)或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fpga)等集成電路等,進行各種運算。攝像控制部181、圖像合成部182和拍攝條件決定部183可以分別由一個集成電路等構成,也可以組合多個集成電路等而構成。并且,攝像控制部181、圖像合成部182和拍攝條件決定部183中的2個以上也可以由一個集成電路等構成。根據記錄部184或集成電路內的存儲區(qū)域中記錄的程序進行控制部18的動作。并且,控制部18根據記錄部184中記錄的二維圖像和/或三維圖像,計算每個像素的發(fā)光的亮度值,由此,將與圖像整體或部分的發(fā)光量相當的亮度值的信息送出到拍攝條件決定部183。
顯示部19例如包含液晶顯示器這樣的一般的顯示裝置。顯示部19例如顯示由圖像合成部182生成的三維發(fā)光圖像。顯示部19顯示發(fā)光二維圖像及其他圖像、基于控制部18的攝像系統(tǒng)10的控制信息。
輸入部20例如包含鍵盤、觸摸面板、開關、滾動條等這樣的一般輸入裝置中的任意一方。輸入部20受理用戶的指示,將該指示傳遞到控制部18。
接著,參照圖2所示的流程圖對本實施方式的三維發(fā)光圖像的生成方法進行說明。
在步驟s101中,對三維試樣進行調整。這里,三維試樣包含多個細胞,具有三維形狀。在三維試樣中,例如可以包含來自ips細胞或es細胞這樣的干細胞的擬胚體或球體、從擬胚體或球體分化的心肌細胞或神經細胞等各種細胞的集合體或菌落、或者多層化的細胞片等。并且,三維試樣被調整為不需要來自外部的激勵光而進行自發(fā)光。例如,三維試樣的細胞能夠調整為表達熒光素酶,通過添加熒光素而產生生物發(fā)光。另外,三維試樣不限于此。例如,三維試樣也可以是在載體上分開配置細胞的試樣。
在步驟s102中,決定拍攝條件。在拍攝條件中,可以包括取得一組二維發(fā)光圖像的時間間隔即拍攝間隔、取得一張二維發(fā)光圖像時的曝光時間、作為使物鏡光學系統(tǒng)的合焦位置在光軸方向上移動的量的合焦面的距離間隔即拍攝間距。在第1實施方式中,拍攝條件能夠作為這些條件的最優(yōu)組合來決定。例如,拍攝間距能夠根據三維試樣的尺寸和形狀來決定。曝光時間也可以根據拍攝間距和拍攝間隔來決定。并且,曝光時間能夠根據三維試樣的發(fā)光強度來決定。拍攝間距也可以根據曝光時間和拍攝間隔來決定。
在步驟s103中,在非照明條件下取得多個二維發(fā)光圖像。該二維發(fā)光圖像是對三維試樣的發(fā)光進行攝像而得到的。這里,取得具有相互不同的多個合焦面的二維圖像作為一組二維圖像。在一組二維圖像中,可以包含三維試樣的高度方向上從端到端的全部位置的二維圖像,也可以包含三維試樣的高度方向的特定一部分區(qū)域的二維圖像。
在步驟s104中,可以在使用了照明光或激勵光的照明條件下取得透射圖像即二維圖像。該透射圖像例如可以用于決定拍攝條件。并且,該透射圖像也可以用于生成后述三維發(fā)光圖像。通過在三維發(fā)光圖像的生成中使用透射圖像,不僅是發(fā)光的信息,還容易識別發(fā)光的信息和透射圖像的信息的組合信息。
在步驟s105中,根據步驟s103中取得的一組二維發(fā)光圖像生成三維發(fā)光圖像。在三維發(fā)光圖像的生成中,通過根據其位置信息對二維發(fā)光圖像進行合成,能夠生成三維發(fā)光圖像。在該三維發(fā)光圖像的生成中,也可以一并使用步驟s104中取得的、照明條件下得到的透射圖像。
在步驟s106中,在判斷為隔開拍攝間隔進行下一個二維發(fā)光圖像和使用該二維發(fā)光圖像的三維發(fā)光圖像的生成時,反復進行步驟s103~步驟s105。即,進行三維發(fā)光圖像的縮時拍攝。
接著,說明使用第1實施方式的攝像系統(tǒng)10進行的取得基于縮時的樣本的三維發(fā)光圖像的圖像取得處理。在用戶在試樣保持部11上設置試樣后、從輸入部20輸入了數據取得的開始指示時,開始進行圖像取得處理。參照圖3所示的流程圖對圖像取得處理進行說明。在控制部18的控制下進行該圖像取得處理。
在步驟s201中,控制部18根據用戶對輸入部20的輸入,設定拍攝間隔(interval)。這里,拍攝間隔例如根據實驗內容來決定。在細胞內鈣測定等將以數秒~數分鐘間隔進行變化的現象作為對象的測定中,要求將拍攝間隔設定為較短。另一方面,在干細胞的分化、產生研究、時鐘基因表達的解析等將以數小時~數日級別緩慢變化的現象作為對象的測定中,拍攝間隔也可以比較長。
在步驟s202中,控制部18取得作為樣本的明亮度而取得的發(fā)光量。例如,取得樣本的二維圖像,對所得到的圖像的亮度進行解析,由此取得發(fā)光量。
在步驟s203中,控制部18根據步驟s202中得到的信息,計算曝光時間的候選。作為候選舉出的曝光時間設為能夠圖像化的曝光時間。例如在16位的圖像數據的情況下,使用0~65535的值作為像素值。例如可以選擇像素值不飽和的曝光時間。并且,作為實現圖像化的數值的目標,也可以設定全部像素的像素值的平均值為5000左右的曝光時間。另外,關于曝光時間,可以任意設定閾值??刂撇?8例如研究這些曝光時間的條件,確定適當范圍作為曝光時間。
在步驟s204中,控制部18取得樣本的厚度(深度)。為了取得樣本的厚度,例如一邊變更z方向的對焦位置一邊取得樣本的圖像。根據所得到的圖像確定樣本的下限和上限,計算下限與上限的距離。此時,由于能夠在短時間內可靠地取得圖像,所以,優(yōu)選要取得的圖像是照明條件下取得的亮視野圖像。但是,也可以代替亮視野圖像而使用發(fā)光圖像。
在步驟s205中,控制部18根據步驟s204中取得的樣本的厚度,計算拍攝間距的候選。
在步驟s206中,控制部18進行用于決定拍攝條件的模式選擇。在本實施方式中,準備深度優(yōu)先模式、分辨率優(yōu)先模式、自動組合模式。用戶從這些模式中選擇希望的模式??刂撇?8取得針對輸入部20的輸入,確定所選擇的模式。
在步驟s206中選擇了深度優(yōu)先模式時,處理進入步驟s207。在步驟s207中,控制部18使深度優(yōu)先來決定圖像取得的臨時條件。即,在深度優(yōu)先模式中,縮窄拍攝間距,取得在深度方向上分辨率較高的數據。例如考慮如下情況:針對100μm厚的實驗樣本,選擇30分鐘作為拍攝間隔,需要最低1分鐘作為曝光時間。該情況下,通過設曝光時間為1分鐘,在拍攝間隔即30分鐘內,能夠以3.3μm間隔取得30張圖像。該情況下,作為臨時條件,決定曝光時間為1分鐘、拍攝間距為3.3μm的意思。決定圖像取得的臨時條件后,處理進入步驟s208。這里,深度優(yōu)先模式中選擇的拍攝間距是至少能夠對單一細胞進行2次以上的攝像的尺寸。這樣,在希望對單一細胞進行n次攝像的情況下,能夠設為從作為對象的細胞的平均直徑m(μm)除以n而得到的值(m/n)中減去0.1以上(m-0.1)以下的值(μm)而得到的攝像間距。為了在深度優(yōu)先模式下拍攝平均直徑為6μm的單一細胞,將拍攝間距設定為1.4~2.9μm,由此能夠執(zhí)行2~4次拍攝。同樣,從2.4~4.9μm中選擇平均直徑為10μm的細胞的攝像間距。
在步驟s208中,控制部18進行條件調整處理。參照圖4所示的流程圖對條件調整處理進行說明。
在步驟s301中,控制部18根據所決定的圖像取得的臨時條件、即曝光時間和拍攝間距,取得用于構筑三維發(fā)光圖像的多個二維圖像。例如,反復進行如下處理:在規(guī)定的焦點位置處以所決定的曝光時間取得二維圖像,接著,以所決定的拍攝間距變更焦點位置,再次以所決定的曝光時間取得二維圖像。
在步驟s302中,控制部18根據步驟s301中取得的圖像生成三維發(fā)光圖像。此時,對步驟s301中取得的圖像實施逆卷積處理,進行抵消圖像模糊的處理。使用進行了逆卷積處理后的圖像來進行三維發(fā)光圖像的生成。
在步驟s303中,控制部18使顯示部19顯示所生成的三維發(fā)光圖像。
在步驟s304中,控制部18取得使用者對于拍攝條件是否適當的判斷。例如,在顯示部19中顯示曝光時間、拍攝間距和拍攝間隔的當前設定值、以及用于對其進行變更的圖標。使用者通過選擇圖標,能夠輸入自身的判斷結果。在取得了拍攝條件適當的意思的信息時,處理進入步驟s305。
在步驟s305中,控制部18決定當前設定的圖像取得用的臨時條件作為最終的圖像取得用的條件。然后,條件調整處理結束,處理返回參照圖3說明的圖像取得處理。
在步驟s304中取得了拍攝條件不適當的意思的信息時,處理進入步驟s306。在步驟s306中,控制部18從使用者取得曝光時間、拍攝間距和拍攝間隔的變更值,以對條件進行變更。這里,例如根據與拍攝間隔之間的關系,在增加了曝光時間而必須擴大拍攝間距時,在進行了用于增加曝光時間的輸入時,計算與該變更對應的拍攝間距并進行提示,并且提示拍攝間隔的變更。再次設定圖像取得的條件后,處理返回步驟s301。然后,以再次設定的條件進行二維圖像的取得和三維發(fā)光圖像的生成等。
返回圖3繼續(xù)進行說明。在步驟s208中進行條件調整處理后,處理進入步驟s213。
在步驟s206中選擇了分辨率優(yōu)先模式時,處理進入步驟s209。在步驟s209中,控制部18使分辨率優(yōu)先來決定圖像取得的臨時條件。即,在分辨率優(yōu)先模式中,延長曝光時間,取得s/n比較高的發(fā)光圖像。例如考慮如下情況:針對100μm厚的實驗樣本,選擇30分鐘作為拍攝間隔,當設曝光時間為4分鐘時,能夠取得分辨率較高的圖像。該情況下,通過設曝光時間為4分鐘,在拍攝間隔即30分鐘內,能夠以14.3μm間隔取得7張圖像。該情況下,作為臨時條件,決定曝光時間為4分鐘、拍攝間距為14.3μm的意思。決定圖像取得的臨時條件后,處理進入步驟s210。這里,分辨率優(yōu)先模式中選擇的拍攝間距例如能夠設為在2個以上的細胞在深度方向上相鄰的情況下能夠拍攝任意一個細胞的尺寸。這樣,在對n個(2個以上)細胞進行一次攝像的情況下,能夠設為從作為對象的細胞的平均直徑m(μm)乘以n而得到的值(mn)中減去0.1以上且小于mn的一半值(mn/2)的值(μm)而得到的攝像間距。為了在分辨率優(yōu)先模式下拍攝平均直徑為6μm的單一細胞,將拍攝間距設定為6.1~23.9μm,由此能夠按照每2~4個細胞執(zhí)行一次拍攝。同樣,從10.1~39.9μm中選擇平均直徑為10μm的細胞的攝像間距。
在步驟s210中,控制部18進行條件調整處理。條件調整處理與參照圖4說明的步驟s208的條件調整處理相同。在條件調整處理之后,處理進入步驟s213。
在步驟s206中選擇了自動組合模式時,處理進入步驟s211。在步驟s211中,控制部18進行自動組合處理。參照圖5所示的流程圖對自動組合處理進行說明。
在步驟s401中,控制部18根據步驟s201中取得的拍攝間隔、步驟s203中取得的曝光時間的候選和步驟s205中取得的拍攝間距的候選,設定多個拍攝條件。
在步驟s402中,控制部18根據步驟s401中設定的條件,取得必要的多個二維圖像。
在步驟s403中,控制部18根據步驟s402中取得的二維圖像,生成多個三維發(fā)光圖像。
在步驟s404中,控制部18使顯示部19顯示步驟s403中生成的多個三維發(fā)光圖像和用于生成這些圖像的拍攝條件等。使用者確認顯示部19中顯示的三維發(fā)光圖像和拍攝條件等,并且選擇優(yōu)選的拍攝條件。
在步驟s405中,控制部18取得使用者對拍攝條件的選擇。在步驟s406中,控制部18決定步驟s405中取得的條件作為臨時條件。然后,結束自動組合處理,處理返回參照圖3說明的圖像取得處理。
返回圖3繼續(xù)進行說明。在步驟s212中,控制部18進行條件調整處理。然后,處理進入步驟s213。在步驟s213中,控制部18將條件調整處理中決定的圖像取得的條件保存在記錄部184中。在步驟s214中,控制部18判定是否輸入了數據取得開始的指示。在未輸入數據取得開始的指示時,處理返回步驟s214,等待數據取得開始的指示的輸入。在輸入了數據取得開始的指示時,處理進入步驟s215。
在步驟s215中,控制部18進行數據取得處理。在數據取得處理中,根據所決定的圖像取得的條件進行數據取得處理。即,根據所決定的曝光時間,取得發(fā)光圖像。關于該圖像,根據所決定的拍攝間距使焦點位置變化,并且取得焦點位置不同的多個發(fā)光圖像。根據這些多個發(fā)光圖像,生成三維發(fā)光圖像。按照所決定的每個拍攝間隔進行這樣得到的三維發(fā)光圖像的取得。以上,本處理結束。
另外,拍攝間隔、曝光時間和拍攝間距這樣的拍攝條件不需要在全部計測中恒定。例如,可以在觀察的前期使深度優(yōu)先、在后期使分辨率優(yōu)先,也可以在觀察的前期和后期設定為拍攝間隔不同。
并且,也可以根據透射圖像得到被攝體內部的細胞的分布信息,確認細胞的高度方向的分布后,決定應該攝像的中間部位的高度方向的位置。這樣,例如在曝光時間較長的生物發(fā)光的圖像取得中,能夠使用于取得一張三維發(fā)光圖像的時間成為最小限度,能夠實現高效的解析。
本實施方式中取得的三維發(fā)光圖像是對三維試樣的發(fā)光進行攝像而得到的。因此,如果采用使用本實施方式的發(fā)光現象的觀察方法,則不存在由于熒光觀察的情況下產生的自身熒光而引起的問題。并且,在熒光觀察中,有時無法忽略激勵光對三維試樣造成的損害。如果采用使用本實施方式的發(fā)光現象的觀察方法,則不存在由于熒光觀察的情況下產生的激勵光而引起的問題。因此,本實施方式的觀察還能夠應用于長期間的觀察。
并且,根據本實施方式,根據實驗目的和作為觀察對象的樣本,選擇最優(yōu)的拍攝間隔、曝光時間和拍攝間距。
例如,將再生醫(yī)療研究中廣泛使用的擬胚體或球體作為對象,除了高度方向的端部,還取得中間部位的三維發(fā)光圖像,由此,能夠立體地掌握構造物整體的基因表達的狀況。這里,中間部位是接近活體狀態(tài)的部位,能夠取得該部分的數據的意義重大。根據三維發(fā)光圖像,能夠取得能夠與三維試樣的內部構造進行比較(或核對)的圖像。
并且,根據擬胚體或球體的尺寸和形狀來設定拍攝間距,由此,得到考慮了攝像范圍中包含的細胞的數量和密度的三維發(fā)光圖像。一般情況下,來自干細胞的擬胚體或球體的全長的平均直徑涉及50μm~1000μm的范圍,所以,在全長較長(例如500μm以上)的情況下,優(yōu)選通過采用分辨率優(yōu)先模式,擴大攝像間距,由此執(zhí)行適當次數的拍攝,并且,通過深度優(yōu)先模式,僅限定地、精密地拍攝包含截面最大的中間部位的狹窄的區(qū)域(例如與全長的三分之一~五分之一相當的深度)。并且,拍攝條件能夠適當變更,所以,能夠決定拍攝條件,以使得進行例如與分化進度對應的必要精度的立體觀察。并且,使合焦位置在光軸方向上變化來拍攝多個發(fā)光圖像,所以,不需要使作為被攝體的三維試樣移動或旋轉。
并且,在用于理解干細胞的分化的誘導機構的研究中,本實施方式的觀察方法能夠得到特別有益的信息。該方法例如能夠作為分化效率的評價、分化誘導藥劑的評價等解析工具而使用。并且,將再生醫(yī)療研究中廣泛使用的擬胚體作為對象來進行立體的發(fā)光觀察,由此,能夠基于平面中無法檢測的高度和厚度的信息進行高精度的解析。
<實施例>
<實施例1>
以下示出針對ips細胞的心肌誘導過程中的心肌特異的標記的表達進行利用了發(fā)光的三維觀察而得到的結果。
心肌特異的肌鈣蛋白t(cardiactroponint;ctnt)是心肌中特異表達的蛋白質,用作心肌分化的標記基因。構筑能夠將老鼠ips細胞的基于擬胚體形成法的心肌分化過程中的ctnt的表達變化作為發(fā)光強度進行解析的實驗系統(tǒng),進行該老鼠ips細胞的擬胚體的三維觀察。
[實驗方法]
(1)導入了包含ctnt基因的啟動子區(qū)域和熒光素酶基因的核酸的老鼠ips細胞的制作
將ctnt基因用的啟動子區(qū)域組入新霉素耐性的pgl4.17熒光素酶報告載體(promega)中,制作了“ctnt基因表達特異的發(fā)光載體pctnt-gl4”。
在導入載體的老鼠ips細胞(ips-mef-ng-20d-17、京都大學)的培養(yǎng)中使用kodmem培養(yǎng)基。在通過絲裂霉素c處理而停止分裂的mef細胞上培養(yǎng)該ips細胞。
使用核轉染(nucleofection)法,在老鼠ips細胞上轉染pctnt-gl4基因表達載體。利用kodmem培養(yǎng)基,將轉染后的細胞與新霉素耐性飼養(yǎng)細胞一起培養(yǎng)一晚上。然后,將培養(yǎng)基更換為添加了抗生物質g418(invitrogen)而成為最終濃度250μg/ml的kodmem培養(yǎng)基,進行選擇性培養(yǎng)。這樣,取得了穩(wěn)定表達細胞株。下面,將該細胞稱為ctnt-gl4表達老鼠ips細胞。
(2)ctnt-gl4表達老鼠ips細胞的擬胚體的形成
利用pbs清洗所培養(yǎng)的ctnt-gl4表達老鼠ips細胞,利用0.25%胰蛋白酶edta進行剝離后,添加kodmem培養(yǎng)基,在37℃下在培養(yǎng)箱內培育4小時。通過使飼養(yǎng)細胞(mef)固定,從而僅老鼠ips細胞成為浮游的狀態(tài)。使包含老鼠ips細胞的培養(yǎng)基離心來回收細胞,在1ml的kodmem培養(yǎng)基或imdm培養(yǎng)基中再次混入細胞。利用細胞計數器對溶液中的細胞數進行計測,在添加了imdm培養(yǎng)基的lipidure-coat培養(yǎng)基(96孔圓底;日油株式會社)的各孔中添加細胞混濁液,使得細胞數成為2500個或5000個,在3~7日內在37℃下進行培養(yǎng),形成擬胚體。
(3)ctnt-gl4表達老鼠ips細胞針對心肌的分化誘導
將所形成的擬胚體轉移到進行了明膠涂層處理后的35mm培養(yǎng)皿,在37℃下培育一晩上,使擬胚體粘接在培養(yǎng)皿表面。然后,在37℃下培養(yǎng)5~14日左右,進行針對脈動的心肌細胞的分化誘導。
(4)ctnt-gl4表達老鼠ips細胞的觀察和解析
在37℃下繼續(xù)進行培養(yǎng),針對一部分看到脈動的心肌細胞的ctnt-gl4表達老鼠es細胞的擬胚體,添加d-luciferin(和光純藥制)以使得成為最終濃度1mm,使用搭載了解析軟件即cellsens(奧林巴斯株式會社)的發(fā)光顯微鏡lv200(奧林巴斯株式會社)對脈動的細胞進行發(fā)光三維觀察。作為此時的拍攝條件,物鏡設為20倍,ccd照相機設為imagem(注冊商標)(hamamatsuphotonics公司制),合并(binning)設為1×1。
各焦點位置處的曝光時間設為3分鐘、5分鐘或10分鐘。拍攝間距設為10μm、50μm或100μm。
[實驗結果和考察]
圖6示出設拍攝間距為10μm、使焦點位置變化并取得20張圖像(合計1000μm)的情況下的拍攝結果。在圖6中,左側的圖是各個二維圖像的曝光時間為5分鐘的情況下的三維重構圖像,右側的圖是各個二維圖像的曝光時間為10分鐘的情況下的三維重構圖像。
如圖6所示,在該實驗系統(tǒng)中,可知在曝光時間為10分鐘時,曝光過多,曝光時間為5分鐘的情況下,分辨率優(yōu)良。
圖7示出設曝光時間為3分鐘或5分鐘、拍攝間距為10μm、50μm或100μm而拍攝了厚度400μm的區(qū)域的結果。在圖7中,上段是各個二維圖像的曝光時間為3分鐘的情況,下段是各個二維圖像的曝光時間為5分鐘的情況。并且,在圖7中,左列的圖像是拍攝間距為10μm、根據40張圖像重構三維發(fā)光圖像的結果。中列的圖像是拍攝間距為50μm、根據8張圖像重構三維發(fā)光圖像的結果。右列的圖像是拍攝間距為100μm、根據4張圖像重構三維發(fā)光圖像的結果。
如圖7所示,在該實驗系統(tǒng)中,可知與曝光時間為3分鐘的情況相比,在曝光時間為5分鐘的情況下,分辨率優(yōu)良。并且,在該實驗系統(tǒng)中,可知拍攝間距越窄,則空間分辨率越高。這樣,通過區(qū)分使用上述深度優(yōu)先模式和分辨率優(yōu)先模式,能夠取得多樣的三維圖像。根據通過這些多個拍攝模式拍攝到的三維發(fā)光圖像,例如針對在三維試樣的內部、基因表達的變化較大的部分應用深度優(yōu)先模式,由此能夠在短時間內得到較多的信息。其結果,在局部地表達量的變化較大的情況下,也能夠準確地掌握表達量的變化。
圖8示出設曝光時間為3分鐘或5分鐘、拍攝間距為10μm或100μm而拍攝了厚度400μm的區(qū)域的結果。在圖8中,上段是各個二維圖像的曝光時間為3分鐘的情況,下段是各個二維圖像的曝光時間為5分鐘的情況。并且,在圖8中,左列的圖像是拍攝間距為10μm、根據40張圖像重構三維發(fā)光圖像的結果。右列的圖像是拍攝間距為100μm、根據4張圖像重構三維發(fā)光圖像的結果。
如圖8所示,在該實驗系統(tǒng)中,可知與曝光時間為3分鐘的情況相比,在曝光時間為5分鐘的情況下,分辨率優(yōu)良。并且,在該實驗系統(tǒng)中,可知拍攝間距越窄,則空間分辨率越高。
如上所述,顯而易見,根據拍攝條件,所生成的三維發(fā)光圖像不同。由此,顯而易見,適當選擇拍攝條件是很重要的。
并且,利用從光源射出的規(guī)定波長的光對樣本進行照明,取得基于亮視野或熒光的透射圖像。預先確認三維試樣的內部構造,能夠適當指定試樣的高度方向的攝像范圍。由于重力或吸附力等物理影響,來自三維試樣的高度的頂點附近或容器底面的粘接部附近的三維信息有時成為表達量的解析的噪聲。因此,盡可能選擇這些力學影響較少的中間部位作為攝像范圍是很重要的。進而,在擬胚體或球體那樣根據試樣內部的分化度而使細胞的數量和密度等變化的情況下,與培養(yǎng)時期無關,為了沒有遺漏地對試樣內的細胞進行解析,拍攝間距是很重要的。
顯而易見,如果能夠在適當條件下進行二維圖像的拍攝、并根據該二維圖像進行三維發(fā)光圖像的構筑,則能夠生成與實驗目的等對應的適當的發(fā)光三維發(fā)光圖像。
[實施例2]
通過進行使用三維發(fā)光觀察法的縮時觀察,能夠立體且經時地觀察實施例1中使用的ctnt-gl4老鼠ips細胞的心肌分化過程中的ctnt的表達。
[第2實施方式]
對本發(fā)明的第2實施方式進行說明。這里,對與第1實施方式的不同之處進行說明,對相同部分標注相同標號并省略其說明。在第2實施方式中,也進行反復進行根據多個二維圖像生成三維圖像的三維圖像取得的縮時觀察。這里,例如每隔一定時間反復進行相同處理,由此能夠進行三維圖像的取得。在第2實施方式中,在為了取得三維圖像而進行的一組二維圖像的取得中,每次取得三維圖像時,適當變更二維圖像與二維圖像之間的z軸方向的間隔即拍攝間距。
參照附圖對二維圖像的z軸方向的間隔(拍攝間距)進行說明。圖9示出取得三維試樣300的圖像的情況的示意圖。在圖9中,在三維試樣300的內部包含示出發(fā)光的區(qū)域即第1關注區(qū)域301和第2關注區(qū)域302。例如,考慮一邊使物鏡142移動而使合焦位置變化、一邊觀察三維試樣300的情況。該情況下,利用虛線示出取得圖像時的合焦面。即,設為在第1合焦面401、第2合焦面402、第3合焦面403、第4合焦面404、第5合焦面405和第6合焦面406分別取得二維圖像。圖右側利用“i”型記號示出根據此時的物鏡光學系統(tǒng)14的焦深得到圖像的范圍。這里,i字的高度表示焦深、即合焦的范圍。即,在第1合焦面401的攝像中取得第1范圍411的圖像。同樣,在第2合焦面402、第3合焦面403、第4合焦面404、第5合焦面405和第6合焦面406各自的攝像中,分別取得第2范圍412、第3范圍413、第4范圍414、第5范圍415和第6范圍416的圖像。
其結果,得到圖10示出示意圖那樣的圖像。即,得到第1范圍411、第2范圍412、第3范圍413、第4范圍414、第5范圍415和第6范圍416的圖像。另一方面,未得到圖10中網格所示的第1范圍411與第2范圍412之間的第1缺失區(qū)域421、第2范圍412與第3范圍413之間的第2缺失區(qū)域422、第3范圍413與第4范圍414之間的第3缺失區(qū)域423、第4范圍414與第5范圍415之間的第4缺失區(qū)域424以及第5范圍415與第6范圍416之間的第5缺失區(qū)域425的圖像。即,針對三維試樣300及其關注區(qū)域即第1關注區(qū)域301和第2關注區(qū)域302,未得到完整的圖像。
與此相對,與圖9所示的情況相比,圖11示出增加攝像次數、縮窄進行攝像的合焦面的間隔的情況的示意圖。如圖11所示,在第1合焦面431、第2合焦面432、第3合焦面433、第4合焦面434、第5合焦面435、第6合焦面436、第7合焦面437、第8合焦面438、第9合焦面439、第10合焦面440和第11合焦面441分別取得二維圖像。這里,圖11所示的例如第1合焦面431與第2合焦面432的間隔比圖9所示的情況下的第1合焦面401與第2合焦面402的間隔窄。其結果,在分別合焦于第1合焦面431、第2合焦面432、第3合焦面433、第4合焦面434、第5合焦面435、第6合焦面436、第7合焦面437、第8合焦面438、第9合焦面439、第10合焦面440和第11合焦面441時得到圖像的范圍即第1范圍451、第2范圍452、第3范圍453、第4范圍454、第5范圍455、第6范圍456、第7范圍457、第8范圍458、第9范圍459、第10范圍460和第11范圍461之間沒有間隙。例如,第1范圍451和第2范圍452重疊。
其結果,得到圖12所示的圖像。即,針對三維試樣300及其關注區(qū)域即第1關注區(qū)域301和第2關注區(qū)域302,得到完整的圖像。另外,這里,示出各拍攝范圍相互重疊的情況的例子,但是,只要在拍攝范圍之間沒有間隔地相鄰即可,各拍攝范圍也可以不重疊。
在圖10所示的焦平面的間隔較寬的條件下得到的三維圖像中,信息不完整而成為不清楚的圖像,但是,所取得的二維圖像的數量較少,數據尺寸較小。另一方面,在圖12所示的焦平面的間隔較窄的條件下得到的三維圖像中,包含觀察對象的全部信息,成為高精細的圖像,但是,所取得的二維圖像的數量較多,數據尺寸較大。
這里,如圖12中虛線的矩形所示,在既不是第1關注區(qū)域301也不是第2關注區(qū)域302的區(qū)域470中,不需要較高的分辨率。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考慮不進行圖12所示的第5范圍455和第7范圍457內的二維圖像的取得。即,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13所示,即使產生第1缺失區(qū)域471和第2缺失區(qū)域472,為了減小數據尺寸,取得第1范圍451、第2范圍452、第3范圍453、第4范圍454、第6范圍456、第8范圍458、第9范圍459、第10范圍460和第11范圍461的圖像。
參照圖14對本實施方式的攝像系統(tǒng)10的動作的概略進行說明。圖14示出隨著時間經過而在哪個合焦面進行攝像。即,圖14按照左圖(a)、中圖(b)、右圖(c)的順序示出時間經過的情況。各圖中的水平的直線480分別示出進行各拍攝時的合焦面。將進行該拍攝時的合焦面稱為攝影面480。
首先,如圖14的左圖(a)那樣,在三維試樣300中不存在示出發(fā)光的應該關注的區(qū)域的情況下,在三維試樣300的整體范圍內將攝影面480的間隔設定為較寬。這里,攝影面480的間隔比物鏡光學系統(tǒng)14的焦深寬。
從這種狀態(tài)起,如圖14的中圖(b)那樣,在產生了第1關注區(qū)域301和第2關注區(qū)域302時,檢測到產生了第1關注區(qū)域301和第2關注區(qū)域302的區(qū)域。針對包含第1關注區(qū)域301和第2關注區(qū)域302的區(qū)域,將攝影面480的間隔設定為較窄,針對除此以外的區(qū)域,將攝影面480的間隔設定為較寬。這里設定為較窄的攝影面480的間隔與物鏡光學系統(tǒng)14的焦深相等、或比物鏡光學系統(tǒng)14的焦深窄。以后,將該焦深以下的間隔稱為第1間隔,將比焦深寬的間隔稱為第2間隔。
進而,如圖14的右圖(c)那樣,在除了第1關注區(qū)域301和第2關注區(qū)域302以外還產生了第3關注區(qū)域時,檢測到包含第1關注區(qū)域301、第2關注區(qū)域302和第3關注區(qū)域303的區(qū)域。針對包含第1關注區(qū)域301、第2關注區(qū)域302和第3關注區(qū)域303的區(qū)域,將攝影面480的間隔設定為較窄的第1間隔,針對除此以外的區(qū)域,將攝影面480的間隔設定為較寬的第2間隔。并且,在關注區(qū)域消失時,針對該關注區(qū)域,將攝影面480的間隔從第1間隔變更為第2間隔。這樣,在本實施方式中,根據有無辨認發(fā)光的關注區(qū)域,適當變更攝影面的間隔。
參照流程圖對第2實施方式的攝像系統(tǒng)10的動作進行說明。圖15示出本實施方式的圖像取得處理的一例的概略。
在步驟s501中,控制部18進行圖像取得的初始設定。在該初始設定中,例如包含取得圖像的z軸方向的范圍即圖像取得區(qū)域的設定、包含縮時拍攝中的圖像取得的時間間隔(拍攝間隔)的拍攝定時有關的設定等。
在步驟s502中,控制部18的拍攝條件決定部183進行攝影面設定處理。攝影面設定處理是用于根據三維試樣中的發(fā)光的局部存在來設定取得二維圖像時的合焦面即攝影面的處理。即,拍攝條件決定部183設定攝影面的間隔。這樣,例如,拍攝條件決定部183作為如下的間隔設定部發(fā)揮功能:根據三維試樣中的發(fā)光的局部存在,設定取得具有相互不同的合焦面的多個二維圖像時的多個二維圖像相互的間隔。參照圖16所示的流程圖對攝影面設定處理進行說明。
在步驟s601中,拍攝條件決定部183針對該拍攝的上一次拍攝所取得的二維圖像,對亮度分布進行解析。
在步驟s602中,拍攝條件決定部183根據步驟s601中得到的亮度分布,確定三維的關注區(qū)域的分布。
在步驟s603中,拍攝條件決定部183根據步驟s602中確定的關注區(qū)域的分布,設定圖像取得區(qū)域內的攝影面。
另外,在初次的攝影面設定處理中,不存在作為上次的拍攝結果的二維圖像,所以,例如,在圖像取得區(qū)域整體范圍內均等地以較寬的第2間隔設定攝影面。
這里,舉出攝影面的間隔設定為物鏡光學系統(tǒng)14的焦深以下即第1間隔的條件的例子。
例如如圖17所示,考慮某個攝影面中、一個較大區(qū)域305發(fā)光的情況。這里,設該發(fā)光的亮度值高于規(guī)定閾值的區(qū)域為示出發(fā)光的區(qū)域,設該區(qū)域為高亮度區(qū)域。在高亮度區(qū)域的面積大于規(guī)定閾值時,針對該攝影面存在關注區(qū)域,攝像系統(tǒng)10能夠構成為在該攝影面的附近使攝影面的間隔成為物鏡光學系統(tǒng)14的焦深以下的第1間隔。
并且,與上述情況不同,也可以如下構成。即,例如如圖18所示,考慮某個攝影面中多個較小區(qū)域306發(fā)光的情況。設該發(fā)光的亮度值中的最高的亮度值為示出發(fā)光的亮度值,在該示出發(fā)光的亮度值高于規(guī)定閾值時,設為針對該攝影面存在關注區(qū)域。即,攝像系統(tǒng)10能夠構成為在該攝影面的附近使攝影面的間隔成為物鏡光學系統(tǒng)14的焦深以下的第1間隔。
并且,也可以如下所述。即,在某個攝影面中,確定規(guī)定的區(qū)域作為關心區(qū)域,在該關心區(qū)域內的亮度值的變化大于規(guī)定閾值時,針對該攝影面存在關注區(qū)域,攝像系統(tǒng)10能夠構成為在該攝影面的附近使攝影面的間隔成為物鏡光學系統(tǒng)14的焦深以下的第1間隔。同樣,也可以在某個攝影面的整體的亮度值的變化大于規(guī)定閾值時,設為第1間隔。
進一步參照圖19和圖20對攝影面的設定進行說明。在圖19和圖20中,左圖示出三維試樣300中的攝影面510的位置關系。圖19和圖20的左圖中的水平方向的多個虛線表示攝影面510。并且,在這些圖中示出在三維試樣300內存在關注區(qū)域308的狀態(tài)。在圖19和圖20中,右圖示意地示出針對各攝影面480得到的二維圖像540。
圖19例如示出以第2間隔均等地配置在最初的圖像取得中設定的攝影面510的情況。即,在圖19中,等間隔地設定第1攝影面511、第2攝影面512、第3攝影面513、第4攝影面514、第5攝影面515。將第1攝影面511、第2攝影面512、第3攝影面513、第4攝影面514和第5攝影面515中得到的圖像分別設為第1圖像541、第2圖像542、第3圖像543、第4圖像544、第5圖像545。第3攝影面包含關注區(qū)域308,所以,第3圖像543包含使發(fā)光圖像化的亮區(qū)域549。
在圖19所示的例子中,拍攝條件決定部183通過步驟s601的圖像的亮度解析,確定第3圖像543包含亮區(qū)域549,在步驟s602中確定在攝影面510中的第3攝影面513的附近存在關注區(qū)域,在步驟s603中,在第3攝影面513的附近以較窄的間隔設定較多的攝影面。圖20示出這樣設定的攝影面510和這些攝影面510中得到的二維圖像540。
即,在圖20所示的例子中,除了第1攝影面511、第2攝影面512、第3攝影面513、第4攝影面514和第5攝影面515以外,還在第3攝影面513的附近設定第6攝影面516、第7攝影面517、第8攝影面518、第9攝影面519、第10攝影面520和第11攝影面521。這里,第6攝影面516、第7攝影面517、第8攝影面518、第3攝影面513、第9攝影面519、第10攝影面520和第11攝影面521的分別相鄰的攝影面的間隔例如比第1攝影面511與第2攝影面512的間隔即第2間隔窄,是比焦深窄的第1間隔。
其結果,在第1攝影面511、第2攝影面512、第6攝影面516、第7攝影面517、第8攝影面518、第3攝影面513、第9攝影面519、第10攝影面520、第11攝影面521、第4攝影面514和第5攝影面515中分別得到第1圖像551、第2圖像552、第3圖像553、第4圖像554、第5圖像555、第6圖像556、第7圖像557、第8圖像558、第9圖像559、第10圖像560和第11圖像561。這樣,得到與關注區(qū)域308有關的詳細的圖像數據。
另外,在圖20的例子中,在第3圖像553和第9圖像559中,關注區(qū)域308的發(fā)光未被拍攝。因此,也可以在下一次拍攝中,進行攝影面的設定,以使得針對第3圖像553和第9圖像559的第6攝影面516和第11攝影面521不進行圖像取得。
返回圖15繼續(xù)進行圖像取得處理的說明。在步驟s502的攝影面設定處理之后,處理進入步驟s503。在步驟s503中,控制部18考慮步驟s501中設定的縮時拍攝的定時,待機到拍攝開始為止。
在步驟s504中,控制部18的攝像控制部181進行二維圖像取得處理。在二維圖像取得處理中,在步驟s502中設定的攝影面中取得一組二維圖像作為二維圖像組。參照圖21所示的流程圖對二維圖像取得處理進行說明。
在步驟701中,攝像控制部181將變量n設定為1。
在步驟702中,攝像控制部181在步驟s502的攝影面設定處理中設定的第n攝影面中設定合焦位置。即,攝像控制部181對物鏡光學系統(tǒng)驅動部16的動作進行控制,對物鏡光學系統(tǒng)14的位置、例如物鏡142的位置進行調整,調整為取得第n攝影面的圖像的狀態(tài)。
在步驟703中,攝像控制部181使攝像部15進行攝像動作,取得二維圖像。
在步驟704中,攝像控制部181將變量n設定為n+1。
在步驟705中,攝像控制部181判定步驟s502的攝影面設定處理中設定的全部攝影面中的圖像取得是否完成。在全部圖像取得未完成時,處理返回步驟s702。即,變更攝影面進行二維圖像的取得。另一方面,在全部圖像取得完成時,二維圖像處理結束,處理返回參照圖15說明的圖像取得處理。
在步驟s505中,控制部18的圖像合成部182根據步驟s504的二維圖像取得處理中取得的二維圖像,進行三維圖像的生成。
在步驟s506中,控制部18根據步驟s501中設定的初始設定,判定是否需要進行縮時拍攝的下一次的圖像取得。在需要進行下一次的圖像取得時,處理返回步驟s502。即,在縮時拍攝的下一次的圖像取得的定時取得重新設定的攝影面的二維圖像,根據所得到的二維圖像取得三維圖像。另一方面,在步驟s506中判定為不需要進行下一次的圖像取得時,圖像取得處理結束。
這樣,在設檢測到發(fā)光的關注區(qū)域的二維圖像為第1二維圖像、設其他二維圖像為第2二維圖像、設第1二維圖像和與該第1二維圖像相鄰的二維圖像之間的間隔為第1間隔、設第2二維圖像和與該第2二維圖像相鄰的第2二維圖像之間的間隔為第2間隔時,第1間隔比第2間隔窄。特別地,第1間隔為物鏡光學系統(tǒng)14的景深以下。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根據三維試樣300的發(fā)光的狀況,所取得的二維圖像的數量變化。因此,取得所設定的數量的二維圖像所需要的時間在進行縮時拍攝的圖像取得處理中變化。因此,可能產生取得一組二維圖像所需要的時間比從該一組二維圖像的取得開始到下一組二維圖像的取得開始的時間長的情況。因此,優(yōu)選從一組二維圖像的取得開始到下一組二維圖像的取得開始的時間比在圖像取得區(qū)域的整個區(qū)域內將攝影面與攝影面的間隔設定為比物鏡光學系統(tǒng)14的焦深窄的第1間隔時取得一組二維圖像所需要的時間長。
根據本實施方式,在未檢測到發(fā)光的狀態(tài)、即三維試樣300的內部未引起應該關注的事項的狀態(tài)下,將攝影面的間隔設定為比物鏡光學系統(tǒng)14的焦深大的第2間隔,重構一個三維圖像所使用的二維圖像的數量減少。其結果,削減了數據尺寸。
在檢測到發(fā)光的狀態(tài)、即三維試樣300的內部發(fā)生應該關注的事項的狀態(tài)下,將攝影面的間隔設定為物鏡光學系統(tǒng)14的焦深以下的第1間隔,得到高精細的三維圖像。此時,針對未檢測到發(fā)光的區(qū)域、即三維試樣300的內部未引起應該關注的事項的區(qū)域,將攝影面的間隔設定為比物鏡光學系統(tǒng)14的焦深大的第2間隔,重構一個三維圖像所使用的二維圖像的數量減少。其結果,削減了數據尺寸。
如上所述,實現了數據尺寸的削減和充分必要的高精細數據雙方。其結果,能夠實現快速且準確的三維試樣的解析。
通過削減不必要數據而僅取得必要數據,能夠削減數據取得和此后的數據解析的時間。由此,例如在使用來自干細胞的擬胚體或球體的新藥研發(fā)中的藥效/毒性的評價以及來自干細胞的擬胚體針對各種細胞的分化過程的評價/監(jiān)視中,能夠順暢地進行數據取得和數據解析,能夠執(zhí)行迅速的評價。特別地,在某個攝影面中指定的關注區(qū)域(roi)或攝影面整體的發(fā)光亮度的變化大于規(guī)定閾值的情況下,通過縮窄攝影面的間隔,能夠選擇性地增加與基因表達有關的信息。
[第2實施方式的第1變形例]
對第2實施方式的第1變形例進行說明。這里,對與第2實施方式的不同之處進行說明,對相同部分標注相同標號并省略其說明。在上述實施方式中,示出根據之前的圖像取得中得到的二維圖像來確定關注區(qū)域的分布的例子。但是不限于此。例如,如圖22所示的流程圖那樣,也可以以比針對關注區(qū)域以外的區(qū)域應用的攝影面的間隔寬的間隔進行二維圖像的取得,根據這里得到的二維圖像來確定關注區(qū)域的分布。
即,在步驟s801中,拍攝條件決定部183待機,以使得攝影面的設定在下一次二維圖像取得處理的開始之前結束,調整進行下一次處理的定時。在步驟s802中,拍攝條件決定部183與攝像控制部181協(xié)作,在攝影面的間隔較寬的條件下取得二維圖像。該間隔例如可以是比第2間隔寬的第3間隔。將這里得到的一組二維圖像稱為評價用圖像組。拍攝條件決定部183對步驟s803中得到的評價用圖像組的二維圖像的亮度進行解析,在步驟s804中確定關注區(qū)域的分布。在步驟s805中,拍攝條件決定部183根據關注區(qū)域的分布來設定攝影面。
根據本變形例,例如在縮時拍攝的間隔較長的情況下,也能夠進行與當前的三維試樣300的狀態(tài)對應的攝影面的設定。
[第2實施方式的第2變形例]
對第2實施方式的第2變形例進行說明。這里,對與第2實施方式的不同之處進行說明,省略相同部分的說明。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根據關注區(qū)域的變化,所設定的攝影面的數量變化。但是,當攝影面的數量變化時,一組二維圖像中包含的二維圖像的數量變化。與此相對,在本變形例中,預先決定攝影面的數量。即,在攝影面設定處理中,根據關注區(qū)域設定攝影面,以使得攝影面的總數稱為預先決定的數量。
根據本變形例,取得一組二維圖像所需要的曝光時間的合計沒有變化。其結果,防止縮時拍攝的間隔比取得一組二維圖像的時間短。
[第2實施方式的第3變形例]
對第2實施方式的第3變形例進行說明。這里,對與第2實施方式的不同之處進行說明,對相同部分標注相同標號并省略其說明。在上述實施方式中,示出如下的例子:攝影面的間隔在關注區(qū)域和除此以外的區(qū)域中,分別設定為物鏡光學系統(tǒng)14的焦深以下的第1間隔和比焦深寬的第2間隔。但是不限于此。攝影面的間隔也可以是多種,能夠適當變更。但是,針對要觀察的亮度較高的區(qū)域、亮度的變化較大的區(qū)域等關注度較高的區(qū)域,攝影面的間隔設定為較窄,針對關注度較低的區(qū)域,攝影面的間隔設定為較寬。無論哪種情況下,攝影面的間隔可以比物鏡光學系統(tǒng)14的焦深窄。在本變形例中,能夠取得具有必要精細度且抑制了數據尺寸的三維圖像。
在以上的說明中,也可以對第1實施方式所述的拍攝間距和第2實施方式所述的拍攝間隔的調節(jié)進行組合。并且,本發(fā)明不限于面向再生醫(yī)療的試樣,也可以應用于要求縮時觀察每個細胞的基因表達的變化的各種試樣、例如invivo的試樣。進而,由上述拍攝系統(tǒng)執(zhí)行的拍攝間距和/或拍攝間隔的調節(jié)也可以設計成,使用者一邊觀察上述拍攝系統(tǒng)的顯示畫面,一邊手動變更拍攝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