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薄膜拉力檢測裝置及其運作方法。
背景技術:
為了測試生產(chǎn)薄膜的抗拉程度往往需要先將薄膜進行裁剪成標準的實驗塊大小,之后進行拉伸實驗測試這需要通過人工剪裁后進行拉伸實驗,不僅效率低且設備成本高。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對上述問題進行了改進,即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薄膜的拉伸實驗需要的成本高效率低。
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案是:薄膜拉力檢測裝置,包括驅動電機及與驅動電機輸出端連接的絲杠,所述絲杠兩旁側設有導桿,所述絲杠上設有拉伸測試機構及剪切機構,所述拉伸測試機構包括套設于絲杠上的中部的活動拉板,所述活動拉板中部固定有與絲杠配合的拉力絲杠螺母,所述活動拉板前端設有固定于導桿上的固定拉板,所述固定拉板后側固定有拉力傳感器,固定拉板中部具有以供絲杠穿過的通孔,所述活動拉板及固定拉板的上端具有用于夾持薄膜的壓板,所述固定拉板后側設有用于檢測薄膜的剪切機構。
進一步的,所述剪切機構包括套設導桿于裁料前座,所述裁料前座經(jīng)連桿向后側連接有裁料后座,所述位于裁料前座與裁料后座之間設置有固定于導桿上的裁料刀座,所述裁料刀座上固定有刀片,所述裁料前座中部固定與絲杠配合的裁料絲杠螺母,所述絲杠貫穿裁料前座中部且端部設有軸承座,所述軸承座固定于裁料刀座前端。
進一步的,所述固定拉板后側設有后固定座,所述拉力傳感器固定座板兩側固定有拉板,所述拉板后側設置有傳感器后支撐板,所述拉力傳感器設置于拉板之間且固定于后支撐板上。
進一步的,所述裁料前座前側設有固定于導桿上的裁料滑桿前固定座,所述裁料滑桿固定前座后側設有貫穿裁料前座及裁料后座的滑桿,所述滑桿的另一端固定有裁料滑桿固定后座。
進一步的,所述驅動電機置于一控制盒內,所述控制盒內還設有控制電路,所述固定拉板和活動拉板相向面設有配合的限位開關,所述控制盒后側設有前固定座,所述前固定座后側與活動拉板前側設有相互配合的限位開關。
進一步的,所述壓板經(jīng)螺栓與固定拉板及活動拉板固定。
本發(fā)明還包括一種薄膜拉力檢測方法,包括上述的一種薄膜拉力檢測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1)將薄膜豎直垂落至裁料刀座與裁料后座之間;
(2)電機驅動絲杠旋轉通過裁料絲杠螺母實現(xiàn)裁料后座向著裁料刀座上的刀片運動,直至裁料后座與裁料刀座上的刀片閉合實現(xiàn)薄膜的裁剪;
(3)將裁剪完成后的薄膜兩端通過壓板分別固定在固定拉板和活動拉板上端,拉力傳感器的信號輸出端與分析拉力傳感器數(shù)據(jù)的設備連接;
(4)電機驅動絲杠旋轉通過拉力絲杠螺母配合驅動活動拉板向背離固定拉板方向移動從而拉伸薄膜直至拉斷,拉斷時拉力傳感器將數(shù)值輸出以供實驗者觀看。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發(fā)明利用絲杠螺母機構實現(xiàn)了薄膜拉伸和裁剪的兩個工序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節(jié)約生產(chǎn)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俯視狀態(tài)示意圖(顯示控制盒內部)。
圖3為本發(fā)明俯視狀態(tài)結構上示意圖。
圖中:1-控制盒、2-前固定座、3-導桿、4-絲桿、5-第一壓板、6-活動拉板、7-第二壓板、8-后固定座、9-左拉板、10-拉力傳感器、11-傳感器后支撐板、12-裁料滑桿固定前座、13-裁料前座、14-軸承座、15-刀片、16-裁料后座、17-裁料滑桿固定后座、18-連桿、19-裁料刀座、20-裁料絲桿螺母、21-滑桿、22-聯(lián)軸器、23-右拉板、24-固定拉板、25-拉力絲桿螺母、26-電機聯(lián)軸器、27-后退限位開關、28-控制電路板、29-驅動電機、30-前進限位開關、31-電源開關、32-電機過載保險、33-停止操作按鈕、34-后退操作按鈕、35-前進操作按鈕、36-確認操作按鈕、37-清零操作按鈕、38-單位切換操作按鈕。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1~3所示,薄膜拉力檢測裝置,包括驅動電機29及與驅動電機29輸出端經(jīng)電機聯(lián)軸器26連接的絲杠4,所述絲杠4兩旁側設有導桿3,所述絲杠4上設有拉伸測試機構及剪切機構,所述拉伸測試機構包括套設于絲杠4上的中部的活動拉板6,所述活動拉板6中部具有與絲杠4配合的拉力絲杠螺母25,所述活動拉板6前端設有固定于導桿3上的固定拉板24,所述固定拉板24后側固定有拉力傳感器10,固定拉板24中部具有以供絲杠4穿過的通孔,所述活動拉板6及固定拉板24的上端具有用于夾持薄膜的壓板,所述的活動拉板6上部設有第一壓板5,所述的固定拉板24上設有第二壓板7,所述第一壓板5和第二壓板7都經(jīng)螺栓分別與活動拉板6及固定拉板24固定。
本實施例中,所述驅動電機29置于一控制盒1內,所述控制盒1內還設有控制電路板28,所述固定拉板24后側設有后固定座8,所述拉力傳感器10固定座板兩側固定有左拉板9和右拉板23,所述拉板23后側設置有傳感器后支撐板11,所述拉力傳感器10設置于拉板23之間且固定于后支撐板11上所述固定拉板24和活動拉板6相向面設有配合的前進限位開關30,所述控制盒1后側設有前固定座2,所述前固定座2后側與活動拉板6前側設有相互配合的后退限位開關27。
本實施例中,所述控制盒1上設有電源開關31、電機過載保險32、停止操作按鈕33、后退操作按鈕34、前進操作按鈕35、確認操作按鈕36、清零操作按鈕37、單位切換操作按鈕38等按鈕器件。
工作時,利用將裁剪完成后的薄膜兩端通過第一壓板壓板分別固定在固定拉板和活動拉板上端,拉力傳感器的信號輸出端與分析拉力傳感器數(shù)據(jù)的設備連接;電機驅動絲杠旋轉通過拉力絲杠螺母25配合驅動活動拉板向背離固定拉板方向移動從而拉伸薄膜直至拉斷,拉斷時拉力傳感器將數(shù)值輸出以供實驗者觀看。
為了更好實現(xiàn)裁剪出合適大小的樣品,本實施例中所述固定拉板24后側設有用于檢測薄膜的剪切機構。本實施例中的絲杠由兩個部分構成且之間通過聯(lián)軸器22連接,兩者的絲杠螺距可以設計為不同或相同。
本實施例中,所述裁料前座13前側設有固定于導桿3上的裁料滑桿前固定座12,所述裁料滑桿固定前座12后側設有貫穿裁料前座13及裁料后座的滑桿,所述滑桿21的另一端固定有裁料滑桿固定后座17所述剪切機構包括套設導桿3于裁料前座13,所述裁料前座13經(jīng)連桿18向后側連接有裁料后座16,所述位于裁料前座13與裁料后座16之間設置有固定于導桿3上的裁料刀座19,所述裁料刀座19上固定有刀片15,刀片15共有一對,上下兩個刀片15之間的間距為所需裁剪試樣的長度,所述裁料前座13中部設有與絲杠4配合的裁料絲杠螺母20,所述絲杠4貫穿裁料前座13中部且端部設有軸承座,所述軸承座14固定于裁料刀座19前端。
工作時,將薄膜豎直垂落至裁料刀座與裁料后座之間;電機驅動絲杠旋轉通過裁料絲杠螺母實現(xiàn)裁料后座向著裁料刀座上的刀片運動,直至裁料后座與裁料刀座上的刀片閉合實現(xiàn)薄膜的裁剪。當然實際設計時,為了避免由于裁料刀座與活動拉板6在絲杠的驅動下同步運行,因此根據(jù)需要包裝裁料刀座與裁料前座之間的距離足夠以避免出現(xiàn)在活動拉板6運動的過程中造成結構上的干涉。
如果本文中使用了“第一”、“第二”等詞語來限定零部件的話,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知曉:“第一”、“第二”的使用僅僅是為了便于描述上對零部件進行區(qū)別如沒有另行聲明外,上述詞語并沒有特殊的含義。
另外,上述本發(fā)明公開的任一技術方案中所應用的用于表示位置關系或形狀的術語除另有聲明外其含義包括與其近似、類似或接近的狀態(tài)或形狀。本發(fā)明提供的任一部件既可以是由多個單獨的組成部分組裝而成,也可以為一體成形工藝制造出來的單獨部件。
最后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依然可以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修改或者對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精神,其均應涵蓋在本發(fā)明請求保護的技術方案范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