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波浪補償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波浪補償實驗裝置和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進行海洋鉆井作業(yè)時,鉆井船和大鉤會在海浪的作用下產(chǎn)生周期性升沉運動,相應的,鉆柱也會產(chǎn)生相應的升沉運動,從而引起鉆壓的變化,這可能導致鉆頭脫離井底,使得鉆井作業(yè)暫停,甚至可能損壞鉆頭,造成巨大的經(jīng)濟損失,為此,現(xiàn)有技術多在鉆井設備中增設波浪補償裝置來解決上述問題。
波浪補償裝置的結構和功能相當復雜,在研發(fā)過程中,需要對裝置進行反復調試,以保證裝置能夠正常運行。然而,波浪補償?shù)墓こ虘醚b置的制造成本相當高,不適用于實驗室調試,因此,亟待一種制造成本較低的波浪補償?shù)膶嶒炑b置來適應調試工作。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波浪補償實驗裝置和系統(tǒng),制造成本較低,適用于實驗室調試。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波浪補償實驗裝置,包括底板、第一伸縮件、第二伸縮件、平臺框架、第一被動油缸、第二被動油缸、大鉤、鋼絲繩、模擬鉆柱和測力組件;
所述測力組件固定于所述底板上,所述模擬鉆柱設置在所述測力組件的上方;
所述平臺框架包括底框,所述底框位于所述底板的上方;所述第一伸縮件的固定端和所述第二伸縮件的固定端分別固定連接于所述底板的兩側,且所述第一伸縮件的伸縮端和所述第二伸縮件的伸縮端分別固定連接于所述底框中相對設置的兩條側邊;
所述大鉤位于所述底框的上方,所述第一被動油缸的底端和所述第二被動油缸的底端分別固定連接于所述底框中相對設置的兩條側邊,且所述第一被動油缸的活塞桿和所述第二被動油缸的活塞桿分別固定連接于所述大鉤的兩端;
所述鋼絲繩的一端固定連接于所述大鉤的中部,另一端穿過所述底框后連接于所述模擬鉆柱。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伸縮件與所述第二伸縮件平行設置,且所述第一被動油缸與所述第二被動油缸平行設置。
進一步地,所述底框的連接有所述第一伸縮件和所述第二伸縮件的兩條側邊的中部分別設置有向外延伸的連接板;
所述第一伸縮件的伸縮端和所述第二伸縮件的伸縮端分別固定于對應的所述側邊的連接板上。
進一步地,所述裝置還包括主動油缸;所述平臺框架還包括與所述底框相對的頂板和用于連接所述頂板和所述底框的支撐柱;
所述頂板的中心設有一個通孔,所述主動油缸的活塞桿穿過所述通孔固定連接于所述大鉤的中部。
進一步地,所述裝置還包括用于測量所述平臺框架到所述底板間距離的平臺位置傳感器和用于測量所述大鉤到所述底板間距離的大鉤位置傳感器;
所述平臺位置傳感器位于所述平臺框架上;所述大鉤位置傳感器位于所述大鉤上。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被動油缸和所述第二被動油缸上均設有用于連接供油裝置和蓄能器裝置的油口;所述主動油缸上設有用于連接所述供油裝置的油口;所述平臺位置傳感器和所述大鉤位置傳感器均具有用于連接控制裝置的電信號輸出端。
進一步地,所述裝置還包括外框架和導向輪;
所述外框架位于所述平臺框架的外側,且固定連接于所述底板;
所述導向輪固定連接于所述平臺框架的支撐柱的外側,且與所述外框架滾動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測力組件包括彈簧和壓力計;
所述壓力計的一端固定連接于所述底板,另一端固定連接于所述彈簧的一端,且所述壓力計具有用于連接控制裝置的電信號輸出端;所述彈簧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模擬鉆柱的下方。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伸縮件及所述第二伸縮件為液壓油缸,并均設有用于連接供油裝置的油口。
相應地,本發(fā)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波浪補償實驗系統(tǒng),包括控制裝置、供油裝置、蓄能器裝置以及上述實施例所提供的波浪補償實驗裝置;
所述控制裝置與所述供油裝置以及所述波浪補償實驗裝置中的測力組件電連接;所述供油裝置與所述波浪補償實驗裝置中的第一被動油缸和第二被動油缸連接;所述蓄能器裝置與所述波浪補償實驗裝置中的第一被動油缸和第二被動油缸連接,且所述蓄能器裝置還與所述供油裝置連接。
實施本發(fā)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發(fā)明提供的波浪補償實驗裝置和系統(tǒng),通過將測力組件固定于底板上,模擬鉆柱設置在測力組件的上方,在底板的上方設有平臺框架,平臺框架包括底框,第一伸縮件的固定端和第二伸縮件的固定端分別固定連接于底板的兩側,且第一伸縮件的伸縮端和第二伸縮件的伸縮端分別固定連接于底框中相對設置的兩條側邊;大鉤位于底框的上方,第一被動油缸的底端和第二被動油缸的底端分別固定連接于底框中相對設置的兩條側邊,且第一被動油缸的活塞桿和第二被動油缸的活塞桿分別固定連接于大鉤的兩端;鋼絲繩的一端固定連接于大鉤的中部,另一端穿過底框后連接于模擬鉆柱??梢姡噍^于波浪補償?shù)墓こ虘醚b置,本發(fā)明結構簡單且穩(wěn)固,制造成本低,能夠很好的適用于實驗室調試。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提供的波浪補償實驗裝置的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平臺框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大鉤的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導向輪與外框架的連接示意圖;
圖5是本發(fā)明提供的波浪補償實驗系統(tǒng)的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在本發(fā)明的說明中,“外側”指的是圖1、圖2和圖4中的右方,“上方”指的是圖1、圖2、圖3和圖4中的上方,“下方”指的是圖1、圖2、圖3和圖4中的下方。
請一并參閱圖1至圖4,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波浪補償實驗裝置100的結構示意圖。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波浪補償實驗裝置100,包括底板1、第一伸縮件2、第二伸縮件3、平臺框架4、第一被動油缸5、第二被動油缸6、大鉤7、鋼絲繩8、模擬鉆柱9和測力組件10;
所述測力組件10固定于所述底板1上,所述模擬鉆柱9設置在所述測力組件10的上方;
所述平臺框架4包括底框41,所述底框41位于所述底板1的上方;所述第一伸縮件2的固定端和所述第二伸縮件3的固定端分別固定連接于所述底板1的兩側,且所述第一伸縮件2的伸縮端和所述第二伸縮件3的伸縮端分別固定連接于所述底框41中相對設置的兩條側邊;
所述大鉤7位于所述底框41的上方,所述第一被動油缸5的底端和所述第二被動油缸6的底端分別固定連接于所述底框41中相對設置的兩條側邊,且所述第一被動油缸5的活塞桿和所述第二被動油缸6的活塞桿分別固定連接于所述大鉤7的兩端;
所述鋼絲繩8的一端固定連接于所述大鉤7的中部,另一端穿過所述底框41后連接于所述模擬鉆柱9。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底板1為方形板狀結構,所述底板1可以放置在地面上或者桌面上,以起到放置支撐的作用,為了確保所述底板1的支撐強度,所述底板1可采用金屬材質制成。在其他可選的實施例中,所述底板1還可以為其他形狀的板狀結構,且還可以采用亞克力材質或塑膠材質等其他材質制成。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伸縮件2的伸縮端和所述第二伸縮件3的伸縮端向上或向下運動可以帶動所述平臺框架4相應地向上或向下運動,以此來模擬鉆井船在海浪作用下的升沉運動。具體地,當所述第一伸縮件2的伸縮端和所述第二伸縮件3的伸縮端均向上運動時,所述平臺框架4向上運動,進而帶動被動油缸(第一被動油缸5和所述第二被動油缸6)、所述大鉤7以及所述模擬鉆柱9瞬時向上運動;當所述第一伸縮件2的伸縮端和所述第二伸縮件3的伸縮端均向下運動時,所述平臺框架4向下運動,進而帶動被動油缸、所述大鉤7以及所述模擬鉆柱9瞬時向下運動。另外,為了確保所述平臺框架4受力均勻,所述第一伸縮件2的伸縮端和所述第二伸縮件3的伸縮端以所述底框41的中心為對稱中心對稱設置,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伸縮件2的伸縮端和所述第二伸縮件3的伸縮端分別固定連接于所述底框41中相對設置的兩條側邊的中部。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被動油缸的活塞桿向上或向下運動可以帶動所述大鉤7向上或向下運動,從而帶動所述模擬鉆柱9向上或向下運動,具體地,當所述被動油缸的活塞桿向上運動時(即所述第一被動液壓油缸5的活塞桿和所述第二被動液壓油缸6的活塞桿均向上運動),所述大鉤7向上運動,所述模擬鉆柱9向上運動;當所述被動油缸的活塞桿向下運動時(即所述第一被動液壓油缸5的活塞桿和所述第二被動液壓油缸6的活塞桿均向下運動),所述大鉤7向下運動,所述模擬鉆柱9向下運動,以此來補償所述模擬鉆柱9因所述平臺框架4向上或向下運動而產(chǎn)生的位移,從而實現(xiàn)所述模擬鉆柱9對所述測力組件10的壓力始終保持在預設的壓力范圍內(nèi)。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模擬鉆柱9為具有一定重量的重物,優(yōu)選地,所述模擬鉆柱9為正方體狀的重物。所述模擬鉆柱9通過所述鋼絲繩8連接所述大鉤7的中部,當所述大鉤7向上或向下運動時,帶動所述模擬鉆柱9向上或向下運動。所述測力組件10用于根據(jù)所述模擬鉆柱9對其自身的接觸獲取所述模擬鉆柱9對其自身的壓力數(shù)據(jù),并輸出所述壓力數(shù)據(jù)至控制裝置。其中,當所述模擬鉆柱9接觸所述測力組件10且向下運動時,所述測力組件10測得的所述壓力數(shù)據(jù)增大,當所述模擬鉆柱9接觸所述測力組件10且向上運動時,所述測力組件10測得的所述壓力數(shù)據(jù)減小。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伸縮件2與所述第二伸縮件3平行設置,且所述第一被動油缸5與所述第二被動油缸6平行設置。
進一步地,所述底框41的連接有所述第一伸縮件2和所述第二伸縮件3的兩條側邊的中部分別設置有向外延伸的連接板42;
所述第一伸縮件2的伸縮端和所述第二伸縮件3的伸縮端分別固定于對應的所述側邊的連接板42上。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伸縮件2的伸縮端和所述第二伸縮件3的伸縮端分別通過螺栓固定于對應的所述側邊的連接板42上,方便拆卸。
進一步地,所述波浪補償實驗裝置100還包括主動油缸11;所述平臺框架4還包括與所述底框41相對的頂板44和用于連接所述頂板44和所述底框41的支撐柱43;
所述頂板44的中心設有一個通孔45,所述主動油缸11的活塞桿穿過所述通孔45固定連接于所述大鉤7的中部。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主動油缸11的缸體倒置固定于所述頂板44上,所述主動油缸11的活塞桿穿過設置在所述頂板44中心的通孔45固定連接于所述大鉤7的中部。當所述主動油缸11的活塞桿向上運動時,帶動所述大鉤7向上運動,當所述主動油缸11的活塞桿向下運動時,帶動所述大鉤7向下運動,以此來進一步補償所述模擬鉆柱9因所述平臺框架4向上或向下運動而產(chǎn)生的位移,從而實現(xiàn)所述模擬鉆柱9對所述測力組件10的壓力始終保持在預設的壓力范圍內(nèi)。
需要說明的是,所述大鉤7上具有鉤體71、以及設置在所述鉤體71上的第一連接部72件、第二連接部73件、第三連接部74件和第四連接部75件,所述第三連接部74和所述第四連接部75對稱設置在所述大鉤7的中部,且所述第三連接部74件位于所述第四連接部75件的上方,所述第一連接部72件和所述第二連接部73件以所述大鉤7的中部為對稱中心對稱設置在所述大鉤7的兩端。所述第一被動油缸5的活塞桿通過螺栓固定連接于所述第一連接部72件,所述第二被動油缸6的活塞桿通過螺栓固定連接于所述第二連接部73件,所述主動液壓油缸的活塞端通過螺栓固定連接于所述第三連接部74件,所述鋼絲繩8的一端通過螺栓固定連接于所述第四連接部75件,以便拆卸。
進一步地,所述波浪補償實驗裝置100還包括用于測量所述平臺框架4到所述底板1間的距離的平臺位置傳感器12和用于測量所述大鉤7到所述底板1間的距離的大鉤位置傳感器13;
所述平臺位置傳感器12位于所述平臺框架4上;所述大鉤位置傳感器13位于所述大鉤7上。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平臺位置傳感器12設置在所述平臺框架4上,用于基于預設的采樣頻率采集所述平臺框架4的相應位置到所述底板1間的距離,優(yōu)選地,所述平臺位置傳感器12固定于所述平臺框架4的頂板44的下表面,以采集所述平臺框架4的頂板44的下表面到所述底板1間的距離;所述大鉤位置傳感器13設置在所述大鉤7上,用于基于預設的采樣頻率采集所述大鉤7的相應位置到所述底板1間的距離。并且,所述平臺位置傳感器12和所述大鉤位置傳感器13分別將其采集到的距離數(shù)據(jù)反饋至所述控制裝置,以使所述控制裝置根據(jù)接收到的距離數(shù)據(jù)控制供油裝置為所述主動油缸11充油,從而控制所述主動油缸11的活塞桿向上或向下運動,進而帶動所述大鉤7向上或向下運動,以此來進一步補償所述模擬鉆柱9因所述平臺框架4向下或向上運動而產(chǎn)生的位移,從而實現(xiàn)所述模擬鉆柱9對所述測力組件10的壓力始終保持在預設的壓力范圍內(nèi)。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被動油缸5和所述第二被動油缸6上均設有用于連接供油裝置和蓄能器裝置的油口;所述主動油缸11上設有用于連接所述供油裝置的油口;所述平臺位置傳感器12和所述大鉤位置傳感器13均具有用于連接控制裝置的電信號輸出端。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被動油缸5上設置有一個無桿腔油口,所述無桿腔油口用于連接所述供油裝置和所述蓄能器裝置,以使所述供油裝置能夠通過所述無桿腔油口為所述第一被動油缸5充油,且使得所述第一被動油缸5的無桿腔中的液壓油能夠通過所述無桿腔油口與所述蓄能器裝置的油腔中的液壓油相互流通,所述第二被動液壓油缸6與所述第一被動液壓油缸5結構相同,此處不加贅述??梢岳斫獾氖?,在其他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被動油缸5上設置有一個無桿腔油口和一個有桿腔油口,所述無桿腔油口和所述有桿腔油口設置在所述第一被動油缸5的活塞的兩側,所述無桿腔油口用于連接所述供油裝置和所述蓄能器裝置,所述有桿腔油口用于連接所述供油裝置,以使所述供油裝置能夠通過所述無桿腔油口和所述有桿腔油口為所述第一被動油缸5充油,從而使得所述第一被動油缸5中的活塞能夠向上或向下運動,且使得所述第一被動油缸5的無桿腔中的液壓油能夠通過所述無桿腔油口與所述蓄能器裝置的油腔中的液壓油相互流通,所述第二被動液壓油缸6與所述第一被動液壓油缸5結構相同,此處不加贅述。
進一步地,所述裝置還包括外框架14和導向輪15;
所述外框架14位于所述平臺框架4的外側,且固定連接于所述底板1;
所述導向輪15固定連接于所述平臺框架4的支撐柱43的外側,且與所述外框架14滾動連接。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外框架14和所述導向輪15起到限位作用,以確保所述平臺框架4垂直向上或向下運動,即上下運動過程中不發(fā)生傾斜。優(yōu)選地,所述外框架14具有四根“L”型側柱,所述平臺框架4包括四根支撐柱43,每根支撐柱43的頂端的外側均設置有一個導向輪15,每個導向輪15均具有兩個滾動輪,所述兩個滾動輪分別與所述外框架14中相應的“L”型側柱的兩條邊滾動連接,以對所述平臺框架4的運動方向進行限制,確保所述平臺框架4在垂直方向運動。
進一步地,所述測力組件10包括彈簧101和壓力計102;
所述壓力計102的一端固定連接于所述底板1,另一端固定連接于所述彈簧101的一端,且所述壓力計102具有用于連接控制裝置的電信號輸出端;所述彈簧101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模擬鉆柱9的下方。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模擬鉆柱9向上或向下運動的過程中擠壓所述彈簧101,進而所述壓力計102檢測所述模擬鉆柱9對所述彈簧101的壓力數(shù)據(jù),即模擬實際波浪補償中的鉆壓數(shù)據(jù)。所述壓力計102可以為數(shù)字輸出型壓力計102或模擬輸出型壓力計102。另外,采用彈簧101的彈性模擬實際長度較長的鉆柱在深海中的彈性量,可以很好地保持所述模擬鉆柱9對所述彈簧101的壓力處于一定范圍內(nèi)。
另外,所述被動油缸的活塞桿對所述大鉤7向上的作用力為F被、所述大鉤7的質量為m,所述模擬鉆柱9的質量為M,所述主動油缸11的活塞桿對所述大鉤7向上的作用力為F主,則所述壓力計102獲取的壓力數(shù)據(jù)F滿足如下關系:F=Mg+mg-F主-F被。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伸縮件2及所述第二伸縮件3為液壓油缸,并均設有用于連接供油裝置的油口。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伸縮件2及所述第二伸縮件3為液壓油缸,具體地,所述第一伸縮件2為第一平臺油缸,所述第二伸縮件3為第二平臺油缸,所述第一平臺油缸的底端和所述第二平臺油缸的底端分別固定連接于所述底板1的兩側,所述第一平臺油缸的活塞桿和所述第二平臺油缸的活塞桿分別固定連接于所述底框41中相對設置的兩條側邊。且所述供油裝置通過相應的油口給所述平臺油缸(所述第一平臺油缸和所述第二平臺油缸)充油,以控制所述平臺油缸的活塞桿向上或向下運動,從而帶動所述平臺框架4相應地向上或向下運動,以此來模擬鉆井船在海浪作用下的升沉運動。
下面對本實施例提供的波浪補償實驗裝置100的工作原理進行詳細說明。
在進行波浪補償實驗之前,需先完成所述波浪補償實驗裝置100的準備工作,即將平臺油缸、被動油缸以及所述主動油缸11均通過相應的油口與所述供油裝置連接,且還將所述被動油缸通過相應的油口與所述蓄能器裝置連接,另外,所述供油裝置還通過油口連接所述蓄能器裝置,且與所述控制裝置電連接。所述控制裝置控制所述供油裝置為所述平臺油缸、所述被動油缸以及所述主動油缸11充油,使得上述油缸的活塞均位于行程的中間位置,形成初始油氣壓力平衡。
進行波浪補償實驗時,一方面,當所述控制裝置控制所述供油裝置給所述平臺油缸充油,使得所述平臺油缸的活塞桿帶動所述平臺框架4向上運動時,所述平臺框架4帶動所述大鉤7瞬時向上運動,進而所述模擬鉆柱9瞬時向上運動,所述模擬鉆柱9對所述彈簧101的壓力降低,所述壓力計102反饋至所述控制裝置的壓力數(shù)據(jù)減小,由于所述大鉤7上升,所述大鉤7對所述模擬鉆柱9向上的拉力增加,因而所述大鉤7對所述被動油缸的活塞桿向下的壓力增大,所述被動油缸的活塞的上下兩端將產(chǎn)生壓力差,即失去平衡,從而所述被動油缸的活塞向下運動,即其活塞桿向下運動,從而帶動所述大鉤7向下運動,以補償所述大鉤7因所述平臺框架4向上運動而產(chǎn)生的向上的位移,并且,所述被動油缸內(nèi)的液壓油被壓入到所述蓄能器裝置中,形成新的油氣壓力平衡;與此同時,所述控制裝置根據(jù)所述平臺位置傳感器12和所述大鉤位置傳感器13反饋的距離數(shù)據(jù)以及所述壓力計102反饋的壓力數(shù)據(jù),控制所述供油裝置為所述主動液壓油缸的無桿腔充油,使得所述主動液壓油缸的活塞桿向下運動,以進一步補償所述大鉤7因所述平臺框架4向上運動而產(chǎn)生的向上的位移。綜上,當所述平臺油缸的活塞桿帶動所述平臺框架4向上運動時,所述被動液壓油缸的活塞桿和所述主動液壓油缸的活塞桿向下運動,從而補償所述大鉤7因所述平臺框架4向上運動而產(chǎn)生的向上的位移,且使得所述模擬鉆柱9對所述彈簧101的壓力回到預設的壓力范圍內(nèi)。
另一方面,當所述控制裝置控制所述供油裝置給所述平臺油缸充油,使得所述平臺油缸的活塞桿帶動所述平臺框架4向下運動時,所述平臺框架4帶動所述大鉤7瞬時向下運動,進而所述模擬鉆柱9瞬時向下運動,所述模擬鉆柱9對所述彈簧101的壓力增加,所述壓力計102反饋至所述控制裝置的壓力數(shù)據(jù)增大,由于所述大鉤7下降,所述大鉤7對所述模擬鉆柱9向上的拉力減小,因而所述大鉤7對所述被動油缸的活塞桿向下的壓力減小,所述被動油缸的活塞的上下兩端將產(chǎn)生壓力差,即失去平衡,從而所述被動油缸的活塞向上運動,即其活塞桿向上運動,從而帶動所述大鉤7向上運動,以補償所述大鉤7因所述平臺框架4向下運動而產(chǎn)生的向下的位移,并且,所述蓄能器裝置內(nèi)的液壓油被壓入到所述被動油缸中,形成新的油氣壓力平衡;與此同時,所述控制裝置根據(jù)所述平臺位置傳感器12和所述大鉤位置傳感器13反饋的距離數(shù)據(jù)以及所述壓力計102反饋的壓力數(shù)據(jù),控制所述供油裝置為所述主動液壓油缸的有桿腔充油,使得所述主動液壓油缸的活塞桿向上運動,以進一步補償所述大鉤7因所述平臺框架4向下運動而產(chǎn)生的向下的位移。綜上,當所述平臺油缸的活塞桿帶動所述平臺框架4向下運動時,所述被動液壓油缸的活塞桿和所述主動液壓油缸的活塞桿向上運動,從而補償所述大鉤7因所述平臺框架4向下運動而產(chǎn)生的向下的位移,且使得所述模擬鉆柱9對所述彈簧101的壓力回到預設的壓力范圍內(nèi)。
由此可見,根據(jù)所述壓力計102反饋的壓力數(shù)據(jù),即可檢驗所述波浪補償實驗裝置100的結構設計以及所述控制裝置內(nèi)的控制算法是否合理。
本發(fā)明提供的波浪補償實驗裝置100和系統(tǒng),通過將測力組件10固定于底板1上,模擬鉆柱9設置在測力組件10的上方,在底板1的上方設有平臺框架4,平臺框架4包括底框41,第一伸縮件2的固定端和第二伸縮件3的固定端分別固定連接于底板1的兩側,且第一伸縮件2的伸縮端和第二伸縮件3的伸縮端分別固定連接于底框41中相對設置的兩條側邊;大鉤7位于底框41的上方,第一被動油缸5的底端和第二被動油缸6的底端分別固定連接于底框41中相對設置的兩條側邊,且第一被動油缸5的活塞桿和第二被動油缸6的活塞桿分別固定連接于大鉤7的兩端;鋼絲繩8的一端固定連接于大鉤7的中部,另一端穿過底框41后連接于模擬鉆柱9??梢?,相較于波浪補償?shù)墓こ虘醚b置,本發(fā)明結構簡單且穩(wěn)固,制造成本低,能夠很好的適用于實驗室調試。
相應地,本發(fā)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波浪補償實驗系統(tǒng),請參閱圖5,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波浪補償實驗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波浪補償實驗系統(tǒng),包括控制裝置200、供油裝置300、蓄能器裝置400以及上述任意實施例所提供的波浪補償實驗裝置100;
所述控制裝置200與所述供油裝置300以及所述波浪補償實驗裝置100中的測力組件電連接;所述供油裝置300與所述波浪補償實驗裝置100中的第一被動油缸和第二被動油缸連接;所述蓄能器裝置400與所述波浪補償實驗裝置100中的第一被動油缸和第二被動油缸連接,且所述蓄能器裝置400還與所述供油裝置300連接。
以上所述是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形,這些改進和變形也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