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材實驗保護設備,具體是一種多功能建筑用水管試驗檢測設備。
背景技術:
閉水實驗也叫蓄水試驗,要放滿水,水要有足夠容積。 蓄水試驗的蓄水深度應不小于20mm,蓄水高度一般為30-40mm,蓄水時間為24小時,水面無明顯下降為合格。一般在屋面、衛(wèi)生間或有防水要求的房間做此試驗。蓄水試驗的前期每1小時應到樓下檢查一次,后期每2—3小時到樓下檢查一次。若發(fā)現(xiàn)漏水情況,應立即停止蓄水試驗,重新進行防水層完善處理,處理合格后再進行蓄水試驗。
對于污水管道,按照市政施工規(guī)程要求,必須在回填前做閉水試驗。閉水試驗前,施工現(xiàn)場應具備以下條件:1)管道及檢查井的外觀質量及“量測”檢驗均已合格;2)管道兩端的管堵(磚砌筑)應封堵嚴密、牢固,下游管堵設置放水管和截門,管堵經(jīng)核算可以承受壓力;3)現(xiàn)場的水源滿足閉水需要,不影響其它用水;4)選好排放水的位置,不得影響周圍環(huán)境。
現(xiàn)在防水閉水試驗不僅適用于建筑物,現(xiàn)在一些建筑水管,比如下水管,現(xiàn)在我國這類專用的試驗裝置比較少,危險性較大,不能滿足現(xiàn)在的使用要求。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多功能建筑用水管試驗檢測設備,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多功能建筑用水管試驗檢測設備,包括機箱,機箱上設有頂架,機箱上端設有試驗臺,試驗臺內(nèi)裝有試驗倉,試驗倉內(nèi)壁兩側設有進水接頭和出水接頭,進水接頭通過管道連接進水泵,管道上設有水壓表和水壓傳感器,出水接頭連接出水口,試驗倉下端裝有加熱裝置,試驗倉下端通過排水管連接外排口,試驗倉上方設有增壓保護罩,增壓保護罩上端一側通過耐壓管連接氣泵,增壓保護罩上端連接液壓缸。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出水接頭下端設有出水控制閥。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進水泵連接外接進水頭。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機箱下端設有支腳。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液壓缸設置在頂架上。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結構新穎,操作簡單,功能多樣,試驗效果好,安全可靠,滿足了現(xiàn)在的使用要求。
附圖說明
圖1為多功能建筑用水管試驗檢測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外接進水頭、2-機箱、3-水壓傳感器、4-水壓表、5-試驗倉、6-進水接頭、7-頂架、8-增壓保護罩、9-液壓缸、10-耐壓管、11-氣泵、12-出水接頭、13-出水控制閥、14-試驗臺、15-出水口、16-外排口、17-排水管、18-加熱裝置、19-進水泵、20-支腳。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一種多功能建筑用水管試驗檢測設備,包括機箱2,機箱2上設有頂架7,機箱2上端設有試驗臺14,試驗臺14內(nèi)裝有試驗倉5,試驗倉5內(nèi)壁兩側設有進水接頭6和出水接頭12,進水接頭6通過管道連接進水泵19,管道上設有水壓表4和水壓傳感器3,出水接頭12連接出水口15,試驗倉5下端裝有加熱裝置18,試驗倉5下端通過排水管17連接外排口16,試驗倉5上方設有增壓保護罩8,增壓保護罩8上端一側通過耐壓管10連接氣泵11,增壓保護罩8上端連接液壓缸9,出水接頭12下端設有出水控制閥13,進水泵19連接外接進水頭1,機箱2下端設有支腳20,液壓缸9設置在頂架7上。
本實用新型結構新穎,實用新型在使用時,首先把待試驗的管道設置在試驗倉內(nèi),并接在進水接頭和出水接頭上,通過進水泵外試驗管道內(nèi)泵水,靜止,進行閉水試驗,本實用新型通過試驗倉的設計,實現(xiàn)往內(nèi)添加不同的污水,模擬外界腐蝕環(huán)境,通過加熱裝置進行加熱,模擬外界溫度,再通過增壓保護罩的設計,不但實現(xiàn),保護功能,再通過氣泵的設計,實現(xiàn)增壓功能,檢測試驗管道的機箱,檢測功能多樣,模擬功能多樣,本實用新型操作簡單,功能多樣,試驗效果好,安全可靠,滿足了現(xiàn)在的使用要求。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jié),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xiàn)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nèi)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nèi)。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jīng)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