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生在主干線路上,并按雙端行波故障定位公式即
?定位受檢測配電線路的故障點;若nl = n2,則判斷受檢測配電線路的 故障發(fā)生在第nl條分支線路上,并按雙端行波故障定位公式即
:或者
定位受檢測配電線路的故障點。
[0032] 其中,Lfl為位于主干線路上的故障點與第nl條所述分支線路末端之間的最短路 徑長度,t nlf為所述故障行波信號首次到達第nl條所述分支線路末端的時間,t n2f為所述故 障行波信號首次到達第n2條所述分支線路末端的時間,V為行波傳輸速度,I1為第nl條所 述分支線路末端與第n2條所述分支線路末端之間的最短路徑長度;1^ 2為位于第nl條分支 線路上的故障點與第nl條所述分支線路末端之間的最短路徑長度,tu+nl)f為所述故障行波 信號首次到達第(1+nl)條所述分支線路末端的時間,I 2為第nl條所述分支線路末端與第 (1+nl)條所述分支線路末端之間的最短路徑長度,1+nl)f為所述故障行波信號首次到達第 (-1+nl)條所述分支線路末端的時間,I 2'為第nl條所述分支線路末端與第(-1+nl)條所 述分支線路末端之間的最短路徑長度。
[0033] 本發(fā)明的故障行波定位方法的原理為:
[0034] 配電網(wǎng)故障時,故障點產(chǎn)生暫態(tài)行波信號,由故障點傳上整個配電網(wǎng),即故障行波 在故障線路上傳播的路徑為:由故障點按線路最短路徑傳輸?shù)焦收暇€路的各個分支,線路 首端、末端以及各個分支末端安裝的行波記錄裝置記錄行波到達時間;
[0035] 當故障發(fā)生分支線路上,行波從故障分支在主干線路的分支點(簡稱故障分支 點)往左傳輸?shù)穆窂脚c末端基準行波路徑一致,因此,故障分支點左邊的所有分支末端行 波到達的時間與線路首端行波達到的時間之間的差值,在分支線路發(fā)生故障和末端注入行 波兩個情況下應該相等。而故障分支點右邊所有線路包括故障分支線路,行波往左的傳輸 路徑就與末端基準行波路徑不同,時間差肯定也不同。同樣,行波從故障分支點往右傳輸?shù)?路徑與首端基準行波路徑一致,因此,故障分支點右邊的行波到達所有分支末端的時間與 行波達到線路首端的時間之間的差值,在分支線路發(fā)生故障和首端注入行波兩個情況下應 該相等。而故障分支點左邊所有線路包括故障分支線路,行波往右的傳輸路徑就與首端基 準行波路徑不同,時間差也不同。因此,當分支線路故障時,滿足第一條件公式和第二條件 公式的分支線路肯定為同一條線路。
[0036] 同樣,當故障發(fā)生主干線路上,行波從故障點往左傳輸?shù)穆窂脚c末端基準行波路 徑一致,而故障點右邊所有線路,行波往左的傳輸路徑與末端基準行波路徑不同;行波從故 障點往右傳播的路徑與首端基準行波路徑一致,而故障點左邊所有線路,行波往右的傳輸 路徑與首端基準行波路徑不同。因此,滿足第一條件公式的分支線路為故障點左邊第一條 分支線路,滿足第二條件公式的分支線路為故障點右邊的第一條分支線路,故障點在兩條 分支線路在主干線路的兩個分支點之間。
[0037] 本發(fā)明不局限于上述【具體實施方式】,根據(jù)上述內(nèi)容,按照本領(lǐng)域的普通技術(shù)知識 和慣用手段,在不脫離本發(fā)明上述基本技術(shù)思想前提下,本發(fā)明還可以做出其它多種形式 的等效修改、替換或變更,均落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中。
【主權(quán)項】
1. 一種配電網(wǎng)多分支線路的故障行波定位方法,包括: 步驟一,在受檢測配電線路的主干線路首端、主干線路末端以及N條分支線路的末端 分別安裝行波記錄裝置,并且,將該N條分支線路按分支線路在主干線路的分支點達到主 干線路首端的距離以由近到遠的順序依次編號為第1至第N條分支線路,其中,N為正整數(shù), 各臺行波記錄裝置之間時間同步; 步驟二,對受檢測配電線路的主干線路首端斷路器進行合閘送電,以此在受檢測配電 線路中產(chǎn)生首端基準行波信號,并且,用所述各臺波記錄裝置分別記錄所述首端基準行波 信號首次到達所述主干線路首端的時間t。、首次到達所述主干線路末端的時間k以及所述 首次到達所述第1至第N條分支線路末端的時間L t2,…,tN i,tN; 步驟三,利用行波發(fā)生器在受檢測配電線路的主干線路末端注入行波信號,以此在受 檢測配電線路中產(chǎn)生末端基準行波信號,并且,用所述各臺波記錄裝置分別記錄所述末端 基準行波信號首次到達所述主干線路首端的時間t'。、首次到達所述主干線路末端的時間 C "以及所述首次到達所述第1至第N條分支線路末端的時間t' i,t' 2,…,t' N1,t' N; 步驟四,在受檢測配電線路發(fā)生故障時,用所述各臺波記錄裝置分別記錄故障行波信 號首次到達所述主干線路首端的時間tM、首次到達所述主干線路末端的時間U以及所述 首次到達所述第1至第N條分支線路末端的時間tlf,t2f,…,t(N 1)f,tNf; 步驟五,從第I條到第N條分支線路依次按以下第一條件公式進行判斷,將最先符合第 一條件公式的分支線路編號記為nl,并且,從第N條到第1條分支線路依次按以下第二條件 公式進行判斷,將最先符合第二條件公式的分支線路編號記為n2 :其中,η = 1,2,…,N且為所述分支線路的編號,tnf為所述故障行波信號首次到達第η 條所述分支線路末端的時間,t' "為所述末端基準行波信號首次到達第η條所述分支線路 末端的時間,1為所述首端基準行波信號首次到達第η條所述分支線路末端的時間,R 為 依據(jù)所述各個行波記錄裝置之間的行波時間記錄誤差選取的整定值; 步驟六,依據(jù)步驟五的結(jié)果對受檢測配電線路進行故障定位:若nl辛n2,則判斷受檢 測配電線路的故障發(fā)生在主干線路上;若nl = n2,則判斷受檢測配電線路的故障發(fā)生在第 nl條分支線路上。2.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故障行波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五中,所述整定 值Rset的取值范圍為〇. 08至0. 15。3.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故障行波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六中,當判 斷受檢測配電線路的故障發(fā)生在主干線路上時,按定位受檢測配電線路 的故障點;其中,Lfl為位于主干線路上的故障點與第nl條所述分支線路末端之間的最短路 徑長度,tnlf為所述故障行波信號首次到達第nl條所述分支線路末端的時間,t n2f為所述故 障行波信號首次到達第n2條所述分支線路末端的時間,v為行波傳輸速度,I1為第nl條所 述分支線路末端與第n2條所述分支線路末端之間的最短路徑長度。4.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故障行波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六中,當判 斷受檢測配電線路的故障發(fā)生在第nl條分支線路上時,按-或者定位受檢測配電線路的故障點;其中,Lf2S位于第nl條分支線路 上的故障點與第nl條所述分支線路末端之間的最短路徑長度,tu+nl)f為所述故障行波信 號首次到達第(1+nl)條所述分支線路末端的時間,I2為第nl條所述分支線路末端與第 (1+nl)條所述分支線路末端之間的最短路徑長度,1+nl)f為所述故障行波信號首次到達第 (-1+nl)條所述分支線路末端的時間,Γ 2為第nl條所述分支線路末端與第(-1+nl)條所 述分支線路末端之間的最短路徑長度。5.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故障行波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六中, 當判斷受檢測配電線路的故障發(fā)生在第nl條分支線路上時,按:或者定位受檢測配電線路的故障點;其中,Lf2S位于第nl條分支線路 上的故障點與第nl條所述分支線路末端之間的最短路徑長度,tu+nl)f為所述故障行波信 號首次到達第(1+nl)條所述分支線路末端的時間,I2為第nl條所述分支線路末端與第 (1+nl)條所述分支線路末端之間的最短路徑長度,1+nl)f為所述故障行波信號首次到達第 (-1+nl)條所述分支線路末端的時間,Γ 2為第nl條所述分支線路末端與第(-1+nl)條所 述分支線路末端之間的最短路徑長度。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配電網(wǎng)多分支線路的故障行波定位方法,其通過在受檢測配電線路的主干線路首端、主干線路末端以及各條分支線路的末端分別安裝行波記錄裝置,并用各個行波記錄裝置采集首端、末端基準行波信號和故障行波信號分別首次到達主干線路首端、末端以及各條分支線路末端的時間,依據(jù)行波按線路最短路徑傳輸理論和線路故障時的行波傳輸特性,通過以不同次序?qū)⒏鳁l分支線路分別按第一和第二條件公式進行判斷,從而準確快速的確定配電網(wǎng)多分支線路的故障區(qū)間,再通過雙端行波故障定位公式進行計算即可精確定位線路的故障點位置。本發(fā)明具有故障定位快速、準確、計算量小的優(yōu)點,有助于縮短停電時間、減小停電范圍,提高配電網(wǎng)的供電可靠性。
【IPC分類】G01R31/08
【公開號】CN105158637
【申請?zhí)枴緾N201510507428
【發(fā)明人】張健, 王奕, 張遠, 孫聞, 安然然, 胡玉嵐, 羅勇, 王俊杰, 梅成林
【申請人】廣東電網(wǎng)有限責任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
【公開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請日】2015年8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