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柱懸掛式內(nèi)隔振的慣性測量組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慣性測量組件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支柱懸掛式內(nèi)隔振的慣性測量組件。
【背景技術】
[0002]慣性測量組件是一種測量載體姿態(tài)角度及加速度的儀器,在車輛導航、無人機飛行控制、導彈導航、姿態(tài)反饋、機器人控制等方面具有廣泛應用。
[0003]慣性測量組件的內(nèi)部核心傳感器分別是陀螺儀及加速度計,傳感器都具有測量范圍,如果將傳感器直接安裝在慣性測量組件的固定安裝平面上,這樣,整個慣性測量組件承受的外部振動和沖擊將直接傳導給傳感器,在振動、沖擊偏大的使用環(huán)境中,振動往往已超過加速度計的量程,為傳感器的選用帶來限制。
[0004]現(xiàn)有技術中,為滿足慣性測量組件在振動及沖擊的應用條件,慣性測量組件必須增加隔振結構,通常的隔振結構設置方式,是在慣性測量組件的外部加裝外隔振結構,例如使用橡膠墊,骨架支撐等,這樣,則存在著較大缺陷但是,由于外隔振結構是裸露在使用環(huán)境中,會加速外隔振結構的老化,甚至造成腐蝕等問題,而且,增加外隔振結構,增加了安裝空間及安裝步驟,例如,將慣性測量組件安裝在農(nóng)藥噴灑的無人機上,通常需要對慣性測量組件加裝外隔振結構,例如橡膠隔振,鋼索隔振等,外隔振結構會增加對安裝空間、安裝操作的要求,更重要的是,這些隔振材料都會受工作環(huán)境的影響,老化、腐蝕、變形等原因造成壽命降低,增加使用成本。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支柱懸掛式內(nèi)隔振的慣性測量組件,旨在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的慣性測量組件設置外隔振結構,存在增加安裝空間以及安裝操作的要求,以及外隔振結構受環(huán)境影響,會出現(xiàn)老化、腐蝕以及變形等問題,導致使用壽命低以及成本高的問題。
[0006]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xiàn)的,支柱懸掛式內(nèi)隔振的慣性測量組件,包括外殼、底座、傳感器以及呈懸空布置的質(zhì)量塊,所述外殼具有下端開口的凹腔,所述底座連接于所述外殼的下端;所述傳感器連接在所述質(zhì)量塊上,所述質(zhì)量塊的外周朝外凸設有安裝凸耳,所述安裝凸耳中具有安裝通孔,所述安裝通孔的內(nèi)側(cè)壁朝徑向凸設有環(huán)形壁,所述環(huán)形壁將所述安裝通孔分割為上限位孔及下限位孔;所述上限位孔中設有上彈性墊,所述上彈性墊的上端面顯露在所述上限位孔外,所述下限位孔中設有下彈性墊,所述下彈性墊的下端面顯露在所述下限位孔外,且抵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安裝通孔中穿設有支柱,所述支柱分別穿過所述上彈性墊及下彈性墊,且所述支柱的下端連接于底座;所述支柱中部朝外凸設有第一凸環(huán),所述第一凸環(huán)抵接于所述上彈性墊的上端面。
[0007]進一步地,所述支柱的外周凸設有第二凸環(huán),所述第二凸環(huán)位于所述第一凸環(huán)的下方,且所述支柱具有位于所述第一凸環(huán)與第二凸環(huán)之間的第一柱段,所述上彈性墊套設在所述第一柱段外。
[0008]進一步地,所述環(huán)形壁中間形成有連通所述第一限位孔及第二限位孔的連通孔,所述第二凸環(huán)置于所述連通孔中。
[0009]進一步地,所述支柱的外周設有第三凸環(huán),所述第三凸環(huán)位于所述第二凸環(huán)的下方,所述支柱具有位于所述第二凸環(huán)與第三凸環(huán)之間的第二柱段,所述下彈性墊套設于所述第二柱段外。
[0010]進一步地,所述底座設有第一螺紋孔,所述支柱具有位于所述第三凸環(huán)下方的第一連接段,所述第一連接段的外周設有外螺紋,所述第一連接段與所述第一螺紋孔螺紋連接,且所述第三凸環(huán)置于所述第一螺紋孔中。
[0011]進一步地,所述慣性測量組件包括信號處理電路板,所述支柱具有位于所述第一凸環(huán)上方的第二連接段,所述信號處理電路板連接于所述第二連接段。
[0012]進一步地,所述第二連接段中設有第二螺紋孔,螺栓穿過所述信號處理電路板,且連接于所述第二螺紋孔中。
[0013]進一步地,所述第二連接段的上端面設有用于旋緊安裝的缺口。
[0014]進一步地,所述第二連接段的上端面及所述信號處理電路板上設有隔振墊,所述螺栓分別穿過隔振墊及信號處理電路板,連接于所述第二螺紋孔。
[0015]進一步地,所述底座的上端設有凹槽,所述凹槽與所述質(zhì)量塊正對布置,所述質(zhì)量塊的下端懸空置于所述凹槽中,所述質(zhì)量塊的上端懸空置于外殼的凹腔中。
[0016]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慣性測量組件,傳感器連接在質(zhì)量塊上,且質(zhì)量塊的外周設置有安裝凸耳,分別將上彈性墊及下彈性墊放置在安裝凸耳的上限位孔及下限位孔中,再利用支柱穿過安裝凸耳,下彈性墊抵接在底座上,第一凸環(huán)抵接在上彈性墊上,這樣,當慣性測量組件工作在振動及沖擊的環(huán)境中,通過上彈性墊及下彈性墊的彈性作用,以及限位孔和支柱對彈性墊的徑向限位,可以大大減少震動及沖擊的傳導,降低外部振動對傳感器的影響,并且,不需要再在外殼外加設外隔振結構,這樣,不需要增加安裝空間以及安裝操作的要求,并且,內(nèi)隔振結構不會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不會出現(xiàn)老化、腐蝕以及變形等現(xiàn)象,其使用壽命長,大大降低成本。
【附圖說明】
[0017]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支柱懸掛式內(nèi)隔振的慣性測量組件的立體示意圖;
[0018]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支柱懸掛式內(nèi)隔振的慣性測量組件的立體爆炸示意圖一;
[0019]圖3是圖2中的A處放大示意圖;
[0020]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支柱懸掛式內(nèi)隔振的慣性測量組件的立體爆炸示意圖二 ;
[0021]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支柱的立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2]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23]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實現(xiàn)進行詳細的描述。
[0024]參照圖1?5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較佳實施例。
[0025]本實施例提供的支柱懸掛式內(nèi)隔振的慣性測量組件包括外殼101、質(zhì)量塊108、傳感器110、底座102以及內(nèi)隔振結構,其中,外殼101中設有下端開口的凹腔,底座102與底座102的下端連接,封蓋了外殼101的下端開口 ;傳感器110連接在質(zhì)量塊108上,一般情況下,傳感器110安裝在質(zhì)量塊108的正交面上,當然,根據(jù)實際需要,也可以將傳感器110安裝在質(zhì)量塊108的其它位置;質(zhì)量塊108的外周朝外凸設有多個安裝凸耳1081,多個安裝凸耳1081環(huán)繞所述質(zhì)量塊108的外周布置,且安裝凸耳1081中設有安裝通孔1082 ;在安裝凸耳1081的安裝通孔1082的內(nèi)壁朝徑向凸設有環(huán)形壁1083,該環(huán)形壁1083將安裝通孔1082分隔為上限位孔以及下限位孔,且環(huán)形壁1083中形成有聯(lián)通上限位孔及下限位孔的連通孔。
[0026]內(nèi)隔振結構包括支柱105、上彈性墊107以及下彈性墊109,支柱105的中部朝外凸設有第一凸環(huán)1052,本實施例中,上彈性墊107放置在上限位孔中,且上彈性墊107的上端面顯露在上限位孔外,下彈性墊109放置在下限位孔中,且下彈性墊109的下端面顯露的下限位孔外,且抵接在底座102上;支柱105穿過安裝凸耳1081的安裝通孔1082,且分別穿過上彈性墊107及下彈性墊109,支柱105的下端連接在底座102上,且支柱105的第一凸環(huán)1052抵壓在上彈性墊107的上端面上,這樣,在支柱105的連接下,質(zhì)量塊108處于懸空狀態(tài),并且,當外殼101與底座102配合后,上述的質(zhì)量塊108及支柱105等全部治愈外殼101的凹腔中。
[0027]上述提供的慣性測量組件,傳感器110連接在質(zhì)量塊108上,且質(zhì)量塊108的外周設置有安裝凸耳1081,分別將上彈性墊107及下彈性墊109放置在安裝凸耳1081的上限位孔及下限位孔中,再利用支柱105穿過安裝凸耳1081,下彈性墊109抵接在底座102上,第一凸環(huán)1052抵接在上彈性墊107上,這樣,當慣性測量組件工作在振動及沖擊的環(huán)境中,通過多個安裝凸耳1081中上彈性墊107及下彈性墊109的彈性作用,以及限位孔和支柱對彈性墊的徑向限位,可以大大減少震動及沖擊的傳導,降低外部振動對傳感器110的影響,并且,不需要再在外殼101外加設外隔振結構,這樣,不需要增加安裝空間以及安裝操作的要求,并且,內(nèi)隔振結構不會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不會出現(xiàn)老化、腐蝕以及變形等現(xiàn)象,其使用壽命長,大大降低成本。
[0028]本實施例中,上彈性墊107的外徑略小于上限位孔的直徑,下彈性墊109的外徑略小于下限位孔的外徑,上彈性墊107及下彈性墊109在未壓縮之間,呈圓柱狀,當其受擠壓時,則分別與上限位孔及下限位孔呈過盈擠壓。上彈性墊107及下彈性墊109受擠壓時,其壓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