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觸控顯示技術(shù)領(lǐng)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柔性觸摸屏及柔性觸摸顯示屏。
背景技術(shù):
觸摸屏已經(jīng)廣泛用于智能人機交互界面,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具有觸控顯示屏的電子設備,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智能汽車等已經(jīng)高度融入到我們的生活當中。觸控顯示屏能夠?qū)崿F(xiàn)多點交互,可以實現(xiàn)較為復雜的操作?,F(xiàn)在的用戶體驗已不再滿足于這種觸摸平面內(nèi)的觸控感應,能夠感知觸摸平面上方的懸浮觸控,感知觸摸力量大小的壓力感應觸控已經(jīng)成為新的追求,在辦公、游戲、繪畫等領(lǐng)域有著廣闊的前景。
然而用于與觸摸屏垂直方向觸控的懸浮觸控技術(shù)、壓力感應觸控技術(shù)各自向著不同的方向前進。在將兩者的功能集成到觸摸屏上時會疊加兩種功能的組件,勢必大大增加觸摸屏的厚度與重量,這與超輕超薄的追求背道而馳。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針對上述技術(shù)問題,提供一種可以有效減小厚度的柔性觸摸屏及柔性觸摸顯示屏。
一種柔性觸摸屏,包括:
柔性蓋板;
上層屏蔽層,設置于所述柔性蓋板的一側(cè);
觸控感應層,設置于所述上層屏蔽層遠離所述柔性蓋板的一側(cè);
下層屏蔽層,設置于所述觸控感應層遠離所述柔性蓋板的一側(cè),所述觸控感應層位于所述上層屏蔽層與所述下層屏蔽層之間;及
壓電薄膜,設置于所述上層屏蔽層與所述下層屏蔽層之間,所述壓電薄膜用于檢測壓力;
其中,所述上層屏蔽層、觸控感應層以及下層屏蔽層中的任意兩層分別作為檢測壓力的地電極與檢測電極。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壓電薄膜為一層;
當所述壓電薄膜設置于所述上層屏蔽層與所述觸控感應層之間時,所述上層屏蔽層作為檢測壓力的地電極,所述觸控感應層作為檢測壓力的檢測電極;
當所述壓電薄膜設置于所述觸控感應層與所述下層屏蔽層之間時,所述下層屏蔽層作為檢測壓力的地電極,所述觸控感應層作為檢測壓力的檢測電極。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壓電薄膜為兩層,分別為第一壓電薄膜與第二壓電薄膜,所述第一壓電薄膜設置于所述上層屏蔽層與所述觸控感應層之間,所述第二壓電薄膜設置于所述觸控感應層與所述下層屏蔽層之間;所述上層屏蔽層或者下層屏蔽層作為檢測壓力的地電極,所述對應的下層屏蔽層或者上層屏蔽層作為檢測壓力的檢測電極。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壓電薄膜的材料為熱電材料或非熱電材料;
當所述壓電薄膜的材料為非熱電材料時,所述第一壓電薄膜與第二壓電薄膜的極化方向相同;
當所述壓電薄膜的材料為熱電材料時,所述第一壓電薄膜與第二壓電薄膜的極化方向相同或者相反。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下層屏蔽層包括導電膜、第一導線及第一連接端子,所述第一導線圍繞在所述導電膜的外沿,所述第一導線的電阻率低于所述導電膜的電阻率,所述第一連接端子設置于所述第一導線上,用于與柔性電路板連接。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觸控感應層包括多個間隔設置的電極塊及電極引線,所述電極引線的一端與所述電極塊相連接。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電極塊的形狀為三角形、菱形、六邊形或叉形。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上層屏蔽層包括導電層、第二導線及第二連接端子,所述導電層包括屏蔽部及鏤空部,所述屏蔽部對應于所述電極引線,所述鏤空部對應于所述電極塊,所述鏤空部為空白或者設置有填充塊,所述填充塊與所述屏蔽部之間具有間距以相互絕緣,所述第二導線圍繞在所述導電層的外沿,所述第二導線的電阻率低于所述導電層的電阻率,所述第二連接端子設置于所述第二導線上,用于連接柔性電路板。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還包括透明基材,所述下層屏蔽層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側(cè)和第二側(cè),且所述第一側(cè)為靠近所述柔性蓋板的一側(cè);
當所述壓電薄膜設置于所述上層屏蔽層與所述觸控感應層之間時,所述透明基材設置于所述下層屏蔽層的第一側(cè)或第二側(cè);
當所述壓電薄膜設置于所述觸控感應層與所述下層屏蔽層之間時,所述透明基材設置于所述下層屏蔽層的第一側(cè)。
一種柔性觸摸顯示屏,包括:
如上述任意一項所述的柔性觸摸屏;及
柔性顯示器,設置于所述下層屏蔽層遠離所述柔性蓋板的一側(cè)。
上述柔性觸摸屏及柔性觸摸顯示屏至少具有以下優(yōu)點:
采用分時檢測的方式進行信號的檢測:通過一個時間段內(nèi)檢測觸控感應層的電容變化獲取觸摸操作信號或懸浮觸控信號;通過相鄰另一個時間段內(nèi)檢測壓電薄膜產(chǎn)生壓電電荷獲取壓力感應信號。將上層屏蔽層、觸控感應層以及下層屏蔽層中的任意兩層作為檢測壓力的地電極與檢測電極,壓電薄膜受到壓力后,在壓電薄膜兩側(cè)表面產(chǎn)生的異種電荷,進而產(chǎn)生的電勢差作為壓力感應信號。不需要額外的增加電極就能夠?qū)腋∮|控與壓力感應功能集成到觸摸屏上,減小了集成后的觸摸屏的厚度與重量,并且柔性觸摸顯示屏各個零部件都是柔性的,能夠保證柔性觸摸顯示屏在柔性顯示等方面應用時的可靠性要求,能夠防止在非平面應用時疊層開裂、錯位等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
附圖說明
圖1為第一實施方式中柔性觸摸顯示屏的剖視圖;
圖2為第二實施方式中柔性觸摸顯示屏的剖視圖;
圖3為第三實施方式中柔性觸摸顯示屏的剖視圖;
圖4為第四實施方式中柔性觸摸顯示屏的剖視圖;
圖5為第五實施方式中柔性觸摸顯示屏的剖視圖;
圖6為第六實施方式中柔性觸摸顯示屏的剖視圖;
圖7為第七實施方式中柔性觸摸顯示屏的剖視圖;
圖8為一實施方式中下層屏蔽層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9為一實施方式中觸控感應層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10-13為四種實施方式的電極塊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14為一實施方式中上層屏蔽層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15為另一實施方式中上層屏蔽層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16為圖15中上層屏蔽層的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fā)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結(jié)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做詳細的說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jié)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發(fā)明。但是本發(fā)明能夠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來實施,本領(lǐng)域技術(shù)人員可以在不違背本發(fā)明內(nèi)涵的情況下做類似改進,因此發(fā)明不受下面公開的具體實施的限制。
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固定于”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當一個元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術(shù)語“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類似的表述只是為了說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實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shù)和科學術(shù)語與屬于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領(lǐng)域的技術(shù)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本發(fā)明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shù)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發(fā)明。以上所述實施例的各技術(shù)特征可以進行任意的組合,為使描述簡潔,未對上述實施例中的各個技術(shù)特征所有可能的組合都進行描述,然而,只要這些技術(shù)特征的組合不存在矛盾,都應當認為是本說明書記載的范圍。
如圖1所示,為第一實施方式中柔性觸摸顯示屏100的剖視圖。圖1中所示的柔性觸摸顯示屏100包括柔性觸摸屏110、柔性顯示器120及光學透明膠130。
柔性觸摸屏110包括柔性蓋板111、上層屏蔽層112、壓電薄膜113、觸控感應層114及下層屏蔽層115。具體到本實施方式中,壓電薄膜113的層數(shù)為一層。
上層屏蔽層112設置于柔性蓋板111的一側(cè),觸控感應層114設置于上層屏蔽層112遠離柔性蓋板111的一側(cè),壓電薄膜113設置于上層屏蔽層112與觸控感應層114之間,下層屏蔽層115設置于觸控感應層114遠離柔性蓋板111的一側(cè)。柔性顯示器120設置于下層屏蔽層115遠離柔性蓋板111的一側(cè)。
具體到本實施方式中,上層屏蔽層112設置于壓電薄膜113靠近柔性蓋板111一側(cè)的表面上,觸控感應層114設置于壓電薄膜113遠離柔性蓋板111一側(cè)的表面上,下層屏蔽層115設置于柔性顯示器120靠近柔性蓋板111一側(cè)的表面上。
光學透明膠130包括上層光學透明膠132和下層光學透明膠134。柔性蓋板111與上層屏蔽層112之間通過上層光學透明膠132進行粘接,觸控感應層114與下層屏蔽層115之間通過下層光學透明膠134進行粘接,從而層疊形成柔性觸摸顯示屏100。
在其他的實施方式中,上層屏蔽層112還可以設置于柔性蓋板111的表面上。具體的,上層屏蔽層112設置于柔性蓋板111靠近壓電薄膜113一側(cè)的表面上,觸控感應層114設置于壓電薄膜113遠離柔性蓋板111一側(cè)的表面上,下層屏蔽層115設置于柔性顯示器120靠近柔性蓋板111一側(cè)的表面上。上層屏蔽層112與壓電薄膜113之間通過上層光學透明膠132進行粘接,觸控感應層114與下層屏蔽層115之間通過下層光學透明膠134進行粘接,從而層疊形成柔性觸摸顯示屏100。
本實施方式的柔性觸摸顯示屏100,采用分時檢測的方式進行信號的檢測:通過一個時間段檢測觸控感應層114的電容變化獲取觸摸操作信號或懸浮觸控信號;通過相鄰另一個時間段內(nèi)檢測壓電薄膜113產(chǎn)生壓電電荷獲取壓力感應信號。將上層屏蔽層112作為檢測壓力的地電極,將觸控感應層114作為檢測壓力的檢測電極,壓電薄膜113受到壓力后,在壓電薄膜113兩側(cè)表面產(chǎn)生的異種電荷,進而產(chǎn)生的電勢差作為壓力感應信號。不需要額外的增加電極就能夠?qū)腋∮|控與壓力感應功能集成到觸摸屏上,減小了集成后的觸摸屏的厚度與重量,并且柔性觸摸顯示屏100各個零部件都是柔性的,能夠保證柔性觸摸顯示屏100在柔性顯示等方面應用時的可靠性要求,能夠防止在非平面應用時疊層開裂、錯位等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
如圖2所示,為第二實施方式中柔性觸摸顯示屏200的剖視圖。圖2中所示的柔性觸摸顯示屏200包括柔性觸摸屏210、柔性顯示器220及光學透明膠230。
柔性觸摸屏210包括柔性蓋板211、上層屏蔽層212、觸控感應層213、壓電薄膜214及下層屏蔽層215。具體到本實施方式中,壓電薄膜214的層數(shù)為一層。
上層屏蔽層212設置于柔性蓋板111的一側(cè),觸控感應層213設置于上層屏蔽層212遠離柔性蓋板211的一側(cè),下層屏蔽層215設置于觸控感應層213遠離柔性蓋板211的一側(cè),觸控感應層213位于上層屏蔽層212與下層屏蔽層215之間,壓電薄膜214設置于觸控感應層213與下層屏蔽層215之間。柔性顯示器220設置于下層屏蔽層215遠離柔性蓋板211的一側(cè)。
具體到本實施方式中,上層屏蔽層212設置于柔性蓋板211靠近壓電薄膜214一側(cè)的表面上,觸控感應層213設置于壓電薄膜214靠近柔性蓋板211一側(cè)的表面上,下層屏蔽層215設置于壓電薄膜214遠離柔性蓋板211一側(cè)的表面上。
光學透明膠230包括上層光學透明膠232和下層光學透明膠234。上層屏蔽層212與觸控感應層213之間通過上層光學透明膠232進行粘接,下層屏蔽層215與柔性顯示器220之間通過下層光學透明膠234進行粘接,從而層疊形成柔性觸摸顯示屏200。
在其他的實施方式中,下層屏蔽層215還可以設置于柔性顯示器220的表面上。具體的,上層屏蔽層212設置于柔性蓋板211靠近壓電薄膜214一側(cè)的表面上,觸控感應層213設置于壓電薄膜214靠近柔性蓋板211一側(cè)的表面上,下層屏蔽層215設置于柔性顯示器220靠近柔性蓋板211一側(cè)的表面上。上層屏蔽層212與觸控感應層213之間通過上層光學透明膠232進行粘接,壓電薄膜214與下層屏蔽層215之間通過下層光學透明膠234進行粘接,從而層疊形成柔性觸摸顯示屏200。
本實施方式的柔性觸摸顯示屏200,采用分時檢測的方式進行信號的檢測:通過一個時間段內(nèi)檢測觸控感應層213的電容變化獲取觸摸操作信號或懸浮觸控信號;通過相鄰另一個時間段內(nèi)檢測壓電薄膜214產(chǎn)生壓電電荷獲取壓力感應信號。將下層屏蔽層215作為檢測壓力的地電極,將觸控感應層213作為檢測壓力的檢測電極,壓電薄膜214受到壓力后,在壓電薄膜214兩側(cè)表面產(chǎn)生的異種電荷,進而產(chǎn)生的電勢差作為壓力感應信號。不需要額外的增加電極就能夠?qū)腋∮|控與壓力感應功能集成到觸摸屏上,減小了集成后的觸摸屏的厚度與重量,并且柔性觸摸顯示屏200各個零部件都是柔性的,能夠保證柔性觸摸顯示屏200在柔性顯示等方面應用時的可靠性要求,能夠防止在非平面應用時疊層開裂、錯位等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
如圖3所示,為第三實施方式中柔性觸摸顯示屏300的剖視圖。圖3中所示的柔性觸摸顯示屏300包括柔性觸摸屏310、柔性顯示器320及光學透明膠330。
柔性觸摸屏310包括柔性蓋板311、上層屏蔽層312、觸控感應層314、下層屏蔽層316以及壓電薄膜。具體到本實施方式中,壓電薄膜的層數(shù)為兩層,分別為第一壓電薄膜313和第二壓電薄膜315。
上層屏蔽層312設置于柔性蓋板311的一側(cè),觸控感應層314設置于上層屏蔽層312遠離柔性蓋板311的一側(cè),下層屏蔽層316設置于觸控感應層314遠離柔性蓋板311的一側(cè),觸控感應層314位于上層屏蔽層312與下層屏蔽層316之間。第一壓電薄膜313設置于上層屏蔽層312與觸控感應層314之間,第二壓電薄膜315設置于觸控感應層314與下層屏蔽層316之間。柔性顯示器320設置于下層屏蔽層316遠離柔性蓋板311的一側(cè)。
具體到本實施方式中,上層屏蔽層312設置于柔性蓋板311靠近第一壓電薄膜313一側(cè)的表面上,觸控感應層314設置于第一壓電薄膜313遠離柔性蓋板311一側(cè)的表面上,下層屏蔽層316設置于柔性顯示器320靠近柔性蓋板311一側(cè)的表面上。
光學透明膠330包括上層光學透明膠332、中間光學透明膠334及下層光學透明膠336。上層屏蔽層312與第一壓電薄膜313之間通過上層光學透明膠332進行粘接,觸控感應層314與第二壓電薄膜315之間通過中間光學透明膠334進行粘接,第二壓電薄膜315與下層屏蔽層316之間通過下層光學透明膠336進行粘接,從而層疊形成柔性顯示屏300。
在其他實施方式中,觸控感應層314還可以設置于第二壓電薄膜315的表面上。具體的,上層屏蔽層312設置于柔性蓋板311靠近第一壓電薄膜313一側(cè)的表面上,觸控感應層314設置于第二壓電薄膜315靠近柔性蓋板311一側(cè)的表面上,下層屏蔽層316設置于柔性顯示器320靠近柔性蓋板311一側(cè)的表面上。上層屏蔽層312與第一壓電薄膜313之間通過上層光學透明膠332進行粘接,第一壓電薄膜313與觸控感應層314之間通過中間光學透明膠334進行粘接,第二壓電薄膜315與下層屏蔽層316之間通過下層光學透明膠336進行粘接,從而層疊形成柔性顯示屏300。
如圖4所示,為第四實施方式中柔性觸摸顯示屏400的剖視圖。圖4中所示的柔性觸摸顯示屏400包括柔性觸摸屏410、柔性顯示器420及光學透明膠430。
柔性觸摸屏410包括柔性蓋板411、上層屏蔽層412、觸控感應層414、下層屏蔽層416以及壓電薄膜。具體到本實施方式中,壓電薄膜的層數(shù)為兩層,分別為第一壓電薄膜413和第二壓電薄膜415。
上層屏蔽層412設置于柔性蓋板411的一側(cè),觸控感應層414設置于上層屏蔽層412遠離柔性蓋板411的一側(cè),下層屏蔽層416設置于觸控感應層414遠離柔性蓋板311的一側(cè),觸控感應層414位于上層屏蔽層412與下層屏蔽層416之間。第一壓電薄膜413設置于上層屏蔽層412與觸控感應層414之間,第二壓電薄膜415設置于觸控感應層414與下層屏蔽層416之間。柔性顯示器420設置于下層屏蔽層416遠離柔性蓋板411的一側(cè)。
具體到本實施方式中,上層屏蔽層412設置于柔性蓋板411靠近第一壓電薄膜413一側(cè)的表面上,觸控感應層414設置于第一壓電薄膜413遠離柔性蓋板411一側(cè)的表面上,下層屏蔽層416設置于第二壓電薄膜415遠離柔性蓋板411一側(cè)的表面上。
光學透明膠430包括上層光學透明膠432、中間光學透明膠434及下層光學透明膠436。上層屏蔽層412與第一壓電薄膜413之間通過上層光學透明膠432進行粘接,觸控感應層414與第二壓電薄膜415之間通過中間光學透明膠434進行粘接,下層屏蔽層416與柔性顯示器420之間通過下層光學透明膠436進行粘接,從而層疊形成柔性顯示屏400。
在其他實施方式中,上層屏蔽層412還可以設置于第一壓電薄膜413的表面上,觸控感應層還可以設置于第二壓電薄膜415的表面上。具體的,上層屏蔽層412設置于第一壓電薄膜413靠近柔性蓋板411一側(cè)的表面上,觸控感應層414設置于第二壓電薄膜415靠近柔性蓋板411一側(cè)的表面上,下層屏蔽層416設置于柔性顯示器420靠近柔性蓋板411一側(cè)的表面上。柔性蓋板411與上層屏蔽層412之間通過上層光學透明膠432進行粘接,第一壓電薄膜413與觸控感應層414之間通過中間光學透明膠434進行粘接,第二壓電薄膜415與下層屏蔽層416之間通過下層光學透明膠436進行粘接,從而層疊形成柔性顯示屏400。
上述實施方式的柔性觸摸顯示屏300和柔性觸摸顯示屏400,采用兩層壓電薄膜,當壓電薄膜為非熱電材料時,兩層壓電薄膜的極化方向相同;當壓電薄膜材料為熱電材料時,兩層壓電薄膜的極化方向可以相同,極化方向也可以相反。當兩層壓電薄膜的極化方向相反時,可以防止由手指觸摸時引入的溫度變化導致的假信號的出現(xiàn);當兩層壓電薄膜的極化方向相同時,可以增強壓力感應信號。
上述實施方式的柔性觸摸顯示屏300和柔性觸摸顯示屏400,采用分時檢測的方式進行信號的檢測:通過一個時間段內(nèi)檢測觸控感應層的電容變化獲取觸摸操作信號或懸浮觸控信號;通過相鄰另一個時間段內(nèi)檢測壓電薄膜產(chǎn)生壓電電荷獲取壓力感應信號。將下層屏蔽層或上層屏蔽層作為檢測壓力的地電極,將對應的上層屏蔽層或下層屏蔽層作為檢測壓力的檢測電極,兩層壓電薄膜受到壓力后,在壓電薄膜兩側(cè)表面產(chǎn)生的異種電荷,進而產(chǎn)生的電勢差作為壓力感應信號。不需要額外的增加電極就能夠?qū)腋∮|控與壓力感應功能集成到觸摸屏上,減小了集成后的觸摸屏的厚度與重量,并且柔性觸摸顯示屏各個零部件都是柔性的,能夠保證柔性觸摸顯示屏在柔性顯示等方面應用時的可靠性要求,能夠防止在非平面應用時疊層開裂、錯位等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
如圖5所示,為第五實施方式中柔性觸摸顯示屏500的剖視圖。圖5中所示的柔性觸摸顯示屏500包括柔性觸摸屏510、柔性顯示器520及光學透明膠530。
柔性觸摸屏510包括柔性蓋板511、上層屏蔽層512、壓電薄膜513、觸控感應層514、下層屏蔽層515及透明基材516。具體到本實施方式中,壓電薄膜513的層數(shù)為一層。
上層屏蔽層512設置于柔性蓋板511的一側(cè),觸控感應層514設置于上層屏蔽層512遠離柔性蓋板511的一側(cè),壓電薄膜513設置于上層屏蔽層512與觸控感應層514之間,下層屏蔽層515設置于觸控感應層514遠離柔性蓋板511的一側(cè),透明基材516設置于下層屏蔽層515遠離柔性蓋板511的一側(cè)。柔性顯示器520設置于透明基材516遠離柔性蓋板511的一側(cè)。
具體到本實施方式中,上層屏蔽層512設置于壓電薄膜513靠近柔性蓋板511一側(cè)的表面上,觸控感應層514設置于壓電薄膜513遠離柔性蓋板511一側(cè)的表面上,下層屏蔽層515設置于透明基材516靠近柔性蓋板511一側(cè)的表面上。
光學透明膠530包括上層光學透明膠532、中間光學透明膠534及下層光學透明膠536。柔性蓋板511與上層屏蔽層512之間通過上層光學透明膠532進行粘接,觸控感應層514與下層屏蔽層515之間通過中間光學透明膠534進行粘接,透明基材516與柔性顯示器520之間通過下層光學透明膠536進行粘接,從而層疊形成柔性觸摸顯示屏500。
在其他實施方式中,下層屏蔽層515還可以設置于透明基材516另一側(cè)的表面上。具體的,上層屏蔽層512設置于壓電薄膜513靠近柔性蓋板511一側(cè)的表面上,觸控感應層514設置于壓電薄膜513遠離柔性蓋板511一側(cè)的表面上,下層屏蔽層515設置于透明基材516遠離柔性蓋板511一側(cè)的表面上。柔性蓋板511與上層屏蔽層512之間通過上層光學透明膠532進行粘接,觸控感應層514與透明基材516之間通過中間光學透明膠534進行粘接,上層屏蔽層515與柔性顯示器520之間通過下層光學透明膠536進行粘接,從而層疊形成柔性觸摸顯示屏500。
如圖6所示,為第六實施方式中柔性觸摸顯示屏600的剖視圖。圖6中所示的柔性觸摸顯示屏600包括柔性觸摸屏610、柔性顯示器620及光學透明膠630。
柔性觸摸屏610包括柔性蓋板611、上層屏蔽層612、壓電薄膜613、觸控感應層614、下層屏蔽層615及透明基材616。具體到本實施方式中,壓電薄膜613的層數(shù)為一層。
上層屏蔽層612設置于柔性蓋板611的一側(cè),觸控感應層614設置于上層屏蔽層612遠離柔性蓋板611的一側(cè),壓電薄膜613設置于上層屏蔽層612與觸控感應層614之間,下層屏蔽層615設置于觸控感應層614遠離柔性蓋板611的一側(cè),透明基材616設置于下層屏蔽層615遠離柔性蓋板611的一側(cè)。柔性顯示器620設置于透明基材616遠離柔性蓋板611的一側(cè)。
具體到本實施方式中,上層屏蔽層612設置于柔性蓋板611靠近壓電薄膜613一側(cè)的表面上,觸控感應層614設置于壓電薄膜613遠離柔性蓋板611一側(cè)的表面上,下層屏蔽層615設置于透明基材616靠近柔性蓋板611一側(cè)的表面上。
光學透明膠630包括上層光學透明膠632、中間光學透明膠634及下層光學透明膠636。上層屏蔽層612與壓電薄膜613之間通過上層光學透明膠632進行粘接,觸控感應層614與下層屏蔽層615之間通過中間光學透明膠634進行粘接,透明基材616與柔性顯示器620之間通過下層光學透明膠636進行粘接,從而層疊形成柔性觸摸顯示屏600。
在其他實施方式中,下層屏蔽層615還可以設置于透明基材616另一側(cè)的表面上。具體的,上層屏蔽層612設置于柔性蓋板611靠近壓電薄膜613一側(cè)的表面上,觸控感應層614設置于壓電薄膜613遠離柔性蓋板611一側(cè)的表面上,下層屏蔽層615設置于透明基材616遠離柔性蓋板611一側(cè)的表面上。上層屏蔽層612與壓電薄膜613之間通過上層光學透明膠632進行粘接,觸控感應層614與透明基材616之間通過中間光學透明膠634進行粘接,上層屏蔽層615與柔性顯示器620之間通過下層光學透明膠636進行粘接,從而層疊形成柔性觸摸顯示屏600。
如圖7所示,為第七實施方式中柔性觸摸顯示屏700的剖視圖。圖7中所示的柔性觸摸顯示屏700包括柔性觸摸屏710、柔性顯示器720及光學透明膠730。
柔性觸摸屏710包括柔性蓋板711、上層屏蔽層712、觸控感應層713、壓電薄膜714、下層屏蔽層715及透明基材716。具體到本實施方式中,壓電薄膜714的層數(shù)為一層。
上層屏蔽層712設置于柔性蓋板711的一側(cè),觸控感應層713設置于上層屏蔽層712遠離柔性蓋板711的一側(cè),下層屏蔽層715設置于觸控感應層713遠離柔性蓋板711的一側(cè),壓電薄膜714設置于觸控感應層713與下層屏蔽層715之間,透明基材716設置于下層屏蔽層715遠離柔性蓋板711的一側(cè)。柔性顯示器720設置于透明基材716遠離柔性蓋板711的一側(cè)。
具體到本實施方式中,上層屏蔽層712設置于柔性蓋板711靠近柔性顯示器720一側(cè)的表面上,觸控感應層713設置于壓電薄膜714靠近柔性蓋板711一側(cè)的表面上,下層屏蔽層715設置于透明基材716靠近柔性蓋板711一側(cè)的表面上。
光學透明膠730包括上層光學透明膠732、中間光學透明膠734及下層光學透明膠736。上層屏蔽層712與觸控感應層713之間通過上層光學透明膠732進行粘接,壓電薄膜714與下層屏蔽層715之間通過中間光學透明膠734進行粘接,透明基材716與柔性顯示器720之間通過下層光學透明膠736進行粘接,從而層疊形成柔性觸摸顯示屏700。
上述實施方式的柔性觸摸顯示屏500、柔性觸摸屏600以及柔性觸摸顯示屏700,采用分時檢測的方式進行信號的檢測:通過一個時間段內(nèi)檢測觸控感應層的電容變化獲取觸摸操作信號或懸浮觸控信號;通過相鄰另一個時間段內(nèi)檢測壓電薄膜產(chǎn)生壓電電荷獲取壓力感應信號。將上層屏蔽層或者下層屏蔽層作為檢測壓力的地電極,將觸控感應層作為檢測壓力的檢測電極,壓電薄膜受到壓力后,在壓電薄膜兩側(cè)表面產(chǎn)生的異種電荷,進而產(chǎn)生的電勢差作為壓力感應信號。不需要額外的增加電極就能夠?qū)腋∮|控與壓力感應功能集成到觸摸屏上,減小了集成后的觸摸屏的厚度與重量,并且柔性觸摸顯示屏各個零部件都是柔性的,能夠保證柔性觸摸顯示屏在柔性顯示等方面應用時的可靠性要求,能夠防止在非平面應用時疊層開裂、錯位等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將下層屏蔽層設置于透明基材的表面上,從而不用在柔性顯示器上制作電極,不會增加柔性顯示器的制作步驟,不會影響柔性顯示器的可靠性。
如圖8所示,為一實施方式的下層屏蔽層116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下層屏蔽層116用于整面屏蔽觸摸感應和壓力感應區(qū)域和其他區(qū)域之間的耦合電容帶來的信號干擾。圖8中所示的下層屏蔽層116包括導電膜1161、第一導線1162及第一連接端子1163。
導電膜1161由整面導電膜材構(gòu)成,導電膜材可以是納米銀絲、金屬網(wǎng)格、碳納米管、石墨稀、聚乙撐二氧噻吩及衍生物、納米銀絲與導電高分子混合物、氧化鋅類、氧化錫類、氧化銦類等透明導電材料。導電膜1161形成方式可以是蒸鍍、濺鍍以及直接涂布等方式制成。
第一導線1162圍繞在導電膜1161的外沿,第一導線1162材料的電阻率低于導電膜1161材料的電阻率,能夠增強屏蔽效果。第一連接端子1163設置于第一導線1162上,用于與柔性電路板(未圖示)連接。第一導線1162與第一連接端子1163可以通過銀漿、金屬以及金屬合金等材料通過絲印、鐳射或者蝕刻等方式獲得。具體到本實施方式中,第一導線1162與第一連接端子1163的材料為絲印銀漿。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的實施方式中,可以不設置第一導線1162,第一連接端子1163設置于導電膜1161的邊上。
如圖9所示,為一實施方式的觸控感應層117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圖9中所示的觸控感應層117包括多個相互間隔的電極塊1171及電極引線1172。
電極塊1171用于感受觸摸操作以及在屏幕上方的懸浮觸控,各個電極塊1171的位置是確定的,因此可以實現(xiàn)多點觸控。如圖10-13所示,電極塊1171可以采用任何一種可以方便的將全部區(qū)域覆蓋滿的形狀,如三角形1171a、菱形1171b、六邊形1171c以及叉形1171d等。電極塊1171的材料可以是納米銀絲、金屬網(wǎng)格、碳納米管、石墨稀、聚乙撐二氧噻吩及衍生物、納米銀絲與導電高分子混合物、氧化鋅類、氧化錫類、氧化銦類等透明導電材料。電極塊1171的制作方式可以是鐳射、蝕刻等方式制成。
電極引線1172的一端與電極塊1171相連接,另一端延伸至邊緣區(qū)域與柔性電路板相連接。具體的,本實施方式中,電極引線1172的材料為金屬-樹脂混合物,如銀漿,由納米材料構(gòu)成的metal mesh;金屬/金屬合金,如銅,銅合金,銀合金;復合金屬,如鉬鋁鉬等。
如圖14所示,為一實施方式的上層屏蔽層118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圖14中所示的上層屏蔽層118包括導電層1181、第二導線1182及第二連接端子1183。導電層1181包括屏蔽部1181a與鏤空部1181b,屏蔽部1181a對應于觸控感應層117的電極引線1172,用于屏蔽電極引線1172與地面形成電容,避免影響觸摸操作與懸浮觸控。鏤空部1181b對應于電極塊1171,從而不影響電極塊1171正常工作。具體的,本實施方式中,鏤空部1181b為空白,空白鏤空部1181b的制作方式為將導電層1181與電極塊1171正對部分的導電層全部去除,從而獲得空白鏤空部1181b。
如圖15所示,為另一實施方式的上層屏蔽層119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圖15中所示的上層屏蔽層119包括導電層1191、第二導線1192及第二連接端子1193。導電層1191包括屏蔽部1191a與鏤空部1191b。屏蔽部1191a對應于觸控感應層117的電極引線1172,用于屏蔽電極引線1172與地面形成電容,避免影響觸摸操作與懸浮觸控。鏤空部1191b對應于電極塊1171,從而不影響電極塊1171正常工作。
具體到圖15所示實施例中,鏤空部1191b不為空白,而是設置有填充塊。具體地形成方式為:與電極塊1171正對部分的導電層1191也可以保留,但需要進行電氣分離,也就是使用激光或蝕刻等方式將電極塊1171正對部分的導電層1191進行隔離,隔離后與電極塊1171正對部分的導電層為填充塊,以保證可視區(qū)各部分透光率一致。如圖16所示,為上層屏蔽層進行電氣分離后的局部放大圖,填充塊與屏蔽部1191a之間具有間距,從而能夠相互絕緣。
導電層1181的材料可以是是納米銀絲、金屬網(wǎng)格、碳納米管、石墨稀、聚乙撐二氧噻吩及衍生物、納米銀絲與導電高分子混合物、氧化鋅類、氧化錫類、氧化銦類等透明導電材料。導電層1181形成方式可以是鐳射、蝕刻以及直接涂布等方式制成。
第二導線1182圍繞在導電層1181的外沿,第二導線1182材料的電阻率低于導電層1181材料的電阻率,能夠增強屏蔽效果。第二連接端子1183設置于第二導線1182上,用于與柔性電路板(未圖示)連接。第二導線1182與第二連接端子1183可以通過銀漿、金屬以及金屬合金等材料通過絲印、鐳射或者蝕刻等方式獲得。具體的,本實施方式的第二導線1182與第二連接端子1183的材料為絲印銀漿??梢岳斫獾氖牵谄渌膶嵤┓绞街?,可以不設置第二導線1182,第二連接端子1183設置于導電膜1181的邊上。
上述各個實施方式的柔性觸摸顯示屏,柔性蓋板的材料可以為超薄玻璃、聚碳酸酯或者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常規(guī)有機材料,也可以為具有高表面硬度的有機無機復合材料形成,從而具有良好的抗摔和抗劃傷等效果。壓電薄膜可以為聚乳酸膜、聚偏二氟乙烯膜或PVDF-TrFE共聚物膜等,光學透明膠可以為聚丙烯酸類、硅膠類或者水膠類光學透明膠。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fā)明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發(fā)明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lǐng)域的普通技術(shù)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構(gòu)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因此,本發(fā)明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quán)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