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將形成在扁平電路體的末端部的電極與連接器殼體內(nèi)的端子連接的連接器、以及扁平電路體與連接器的連接構(gòu)造。
背景技術(shù):
以往,作為將柔性印刷電路布線板(FPC,F(xiàn)lexible Printed Circuit)、或者柔性的扁平纜線等扁平電路體與連接器連接的扁平電路體與連接器的連接構(gòu)造,將扁平電路體的末端部一邊滑動一邊插入到連接器的連接器殼體內(nèi),從而將形成在扁平電路體的末端部的電極與連接器殼體內(nèi)的端子連接。
例如,專利文獻1的扁平電路體與連接器的連接構(gòu)造將具有與連接器進行鎖定的鎖定構(gòu)造的稱為滑動件的部件組裝在扁平電路體的末端部,從而在扁平電路體向連接器的插入完成位置將連接器固定,保持扁平電路體與連接器的電連接狀態(tài)。
現(xiàn)有技術(shù)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4-17361號公報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欲解決的問題
然而,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扁平電路體與連接器的連接構(gòu)造具有的問題是:作為連接器側(cè)的構(gòu)成,需要連接器殼體、連接銷(端子)、和用于將連接器殼體固定在電路基板上的固定金屬件,作為扁平電路體側(cè)的構(gòu)成,需要扁平電路體、和滑動件,而且,由于滑動件分離為基體部和把持部件,因此器件數(shù)量變多,結(jié)果制造成本上升。
本發(fā)明是鑒于上述情況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通過將器件數(shù)量抑制得少,從而能夠削減制造成本的連接器、以及扁平電路體與連接器的連接構(gòu)造。
用于解決問題的方案
為了解決上述的問題,達成目的,本發(fā)明的第1技術(shù)方案所涉及的連接器包括:連接器殼體,其能夠?qū)⒕哂行纬捎须姌O的末端部的扁平電路體一邊滑動一邊插入;以及端子,其設置在所述連接器殼體的內(nèi)部,通過將所述末端部插入到所述連接器殼體內(nèi)從而與所述電極連接,其中,所述連接器殼體具有:一對卡合突起,其在所述扁平電路體以將所述電極與所述端子連接的方式插入完成的位置突起,以便與在所述末端部的兩角部以貫通所述扁平電路體的方式形成的一對卡合孔卡合,并且,形成有在插入所述扁平電路體時將所述一對卡合孔引導到頂部的引導部;移動限制部,其限制所述扁平電路體的移動,以便使所述一對卡合孔達到與所述一對卡合突起卡合的位置;以及電路體避讓部,其形成空間或者開口,所述空間或者開口能夠使所述扁平電路體的包含所述一對卡合孔的各卡合孔的所述兩角部的周邊部以從由所述移動限制部決定的移動限制范圍脫離的方式撓曲,以便使得相互對應的所述卡合孔與所述卡合突起能夠卡合、以及能夠解除卡合。
為了解決所述的問題,達成目的,本發(fā)明的第2技術(shù)方案所涉及的扁平電路體與連接器的連接構(gòu)造包括扁平電路體和連接器,所述扁平電路體具有形成有電極的末端部,所述連接器包括:連接器殼體,其能夠?qū)⑺霰馄诫娐敷w一邊滑動一邊插入;以及端子,其設置在所述連接器殼體的內(nèi)部,其通過將所述末端部插入到所述連接器的連接器殼體內(nèi)從而與所述電極連接,其中,所述扁平電路體在所述末端部的兩角部具有以貫通所述扁平電路體的方式形成的一對卡合孔,所述連接器殼體具有:一對卡合突起,其在所述扁平電路體以將所述電極與所述端子連接的方式插入完成的位置突起,以便與所述一對卡合孔卡合,并且,形成有在插入所述扁平電路體時將所述一對卡合孔引導到頂部的引導部;移動限制部,其限制所述扁平電路體的移動,以便使所述一對卡合孔達到與所述一對卡合突起卡合的位置;以及電路體避讓部,其形成空間或者開口,所述空間或者開口能夠使所述扁平電路體的包含所述一對卡合孔的各卡合孔的所述兩角部的周邊部以從由所述移動限制部決定的移動限制范圍脫離的方式撓曲,以便使相互對應的所述卡合孔與所述卡合突起能夠卡合、以及能夠解除卡合。
另外,本發(fā)明的第3技術(shù)方案所涉及的扁平電路體與連接器的連接構(gòu)造為,在所述第2技術(shù)方案中,所述連接器殼體具有能夠插入所述扁平旋轉(zhuǎn)體的插入口,所述移動限制部具有插入路徑,所述插入路徑形成在所述一對卡合突起的周邊、且與所述一對卡合突起相比靠所述插入口側(cè)的位置,所述插入路徑由以比所述末端部的厚度略微大的間隔面對面的一對壁形成,所述移動限制部限制所述扁平電路體的移動,以便使所述一對卡合孔達到與所述一對卡合突起卡合的位置。
另外,本發(fā)明的第4技術(shù)方案所涉及的扁平電路體與連接器的連接構(gòu)造為,在所述的第2或第3技術(shù)方案中,具有夾具插入路徑,所述夾具插入路徑是如下路徑:為了使所述兩角部的所述周邊部在所述電路體避讓部撓曲以便解除相互對應的所述卡合孔與所述卡合突起的卡合,從所述連接器殼體的外部經(jīng)由夾具插入口將卡合解除用的夾具插入到內(nèi)部的路徑。
另外,本發(fā)明的第5技術(shù)方案所涉及的扁平電路體與連接器的連接構(gòu)造為,在所述的第4技術(shù)方案中,所述夾具插入路徑具有夾具插入引導傾斜面,所述夾具插入引導傾斜面形成在所述殼體的、突出有所述一對卡合突起的各個面,所述夾具插入引導傾斜面是以從所述一對卡合突起的各卡合突起的附近向所述夾具插入口下降傾斜的方式形成的面,所述夾具插入引導傾斜面將所述夾具在從由所述移動限制部決定的移動限制范圍脫離的方向進行引導,以便使所述夾具抵碰到所述一對卡合孔處于與所述一對卡合突起卡合的狀態(tài)的所述扁平電路體的所述兩角部的各個面。
另外,本發(fā)明的第6技術(shù)方案所涉及的扁平電路體與連接器的連接構(gòu)造為,在所述的第4或第5技術(shù)方案中,所述電路體避讓部是在所述一對卡合突起的各卡合突起的突出方向側(cè)形成的開口,所述開口使得所述兩角部的所述周邊部能夠在從由所述移動限制部決定的移動限制范圍脫離的方向撓曲,所述夾具插入路徑形成從所述夾具插入口連續(xù)到所述電路體避讓部的開口。
另外,本發(fā)明的第7技術(shù)方案所涉及的扁平電路體與連接器的連接構(gòu)造為,在所述的第2~第6技術(shù)方案中,所述連接器殼體在所述連接器殼體的固定點由固定金屬配件固定,并具有至少一對旋轉(zhuǎn)防止肋,所述一對旋轉(zhuǎn)防止肋使所述固定金屬配件處于其間地向相互相反的方向突出,并且構(gòu)成該連接器殼體的底面的一部分。
發(fā)明效果
本發(fā)明的第1技術(shù)方案所涉及的連接器中,不必在所述扁平電路體的所述末端部組裝用于將稱作滑動件的所述扁平電路體在與所述連接器的連接完成位置固定的部件,而是形成在所述扁平電路體上的所述一對卡合孔、與形成在所述連接器殼體上的所述一對卡合突起利用所述移動限制部所帶來的限制所述扁平電路體的移動的作用、和所述引導部所帶來的引導作用,所述扁平電路體的所述兩角部的周邊部在所述電路體避讓部不會與所述連接器殼體的壁干涉地彈性地向上方撓曲,并從撓曲的狀態(tài)彈性地復原,從而卡合,因此,通過將器件數(shù)量抑制得少從而能夠削減制造成本。
本發(fā)明的第2技術(shù)方案所涉及的扁平電路體與連接器的連接構(gòu)造中,不必在所述扁平電路體的所述末端部組裝用于將稱作滑動件的所述扁平電路體在與所述連接器的連接完成位置固定的部件,而是形成在所述扁平電路體上的所述一對卡合孔、與形成在所述連接器殼體上的所述一對卡合突起利用所述移動限制部所帶來的限制所述扁平電路體的移動的作用、和所述引導部所帶來的引導作用,所述扁平電路體的所述兩角部的周邊部在所述電路體避讓部不會與所述連接器殼體的壁干涉地彈性地向上方撓曲,并從撓曲的狀態(tài)彈性地復原,從而卡合,因此,通過該將器件數(shù)量抑制得少從而能夠削減制造成本。
本發(fā)明的第3技術(shù)方案所涉及的扁平電路體與連接器的連接構(gòu)造中,所述移動限制部在所述一對卡合突起的周邊、且與所述一對卡合突起相比靠所述扁平電路體的插入口側(cè)的位置,由以比所述末端部的厚度略微大的間隔面對面的一對壁形成所述末端部的插入路徑,從而限制所述扁平電路體的厚度方向的移動,以便使所述一對卡合孔達到與所述一對卡合突起卡合的位置,因此,能夠?qū)⑺鲆粚ê峡着c所述一對卡合突起以卡合狀態(tài)穩(wěn)定地保持。
本發(fā)明的第4技術(shù)方案所涉及的扁平電路體與連接器的連接構(gòu)造中,利用夾具插入路徑將所述夾具從所述連接器殼體的外部插入到內(nèi)部,在所述電路體避讓部使所述兩角部的所述周邊部撓曲,從而能夠容易地解除所述一對卡合孔與所述一對卡合突起的卡合。
本發(fā)明的第5技術(shù)方案所涉及的扁平電路體與連接器的連接構(gòu)造中,在使用所述夾具來解除相互對應的所述卡合孔與所述卡合突起的卡合的情況下,將所述夾具的末端一邊與所述夾具插入引導傾斜面滑動接觸一邊插入,從而能夠?qū)⑺鰥A具的末端面向所述角部的面地配置,因此,使所述夾具的末端抵碰到該面,使所述兩角部的所述周邊部在從由所述移動限制部決定的移動限制范圍脫離的方向撓曲,從而能容易地解除相互對應的所述卡合孔與所述卡合突起的卡合。
本發(fā)明的第6技術(shù)方案所涉及的扁平電路體與連接器的連接構(gòu)造中,能夠從所述夾具插入口到開口即所述電路體避讓部形成在所述各卡合突起的突出方向側(cè)連續(xù)的開口,因此,在將所述夾具插入到所述連接器殼體時,所述連接器殼體難以與所述夾具干涉,能夠進一步使利用所述夾具進行的、相互對應的所述卡合孔與所述卡合突起的卡合解除操作容易。
本發(fā)明的第7技術(shù)方案所涉及的扁平電路體與連接器的連接構(gòu)造中,所述一對旋轉(zhuǎn)防止肋使所述固定金屬配件處于其間地向相互相反的方向突出,并且,構(gòu)成所述連接器殼體的底面的一部分,從而使所述固定金屬配件處于其間而擴大了所述連接器殼體與固定點的接地面積,因此,在所述連接器殼體欲以所述固定金屬配件為支點進行旋轉(zhuǎn)的情況下,在左右各旋轉(zhuǎn)方向,所述一對旋轉(zhuǎn)防止肋的各自的底面以阻止旋轉(zhuǎn)的方式抵接于固定點,因此,即使在所述端子被軟釬焊在固定點的情況下,也能夠防止因所述連接器殼體的旋轉(zhuǎn)對所述端子的負荷而焊料發(fā)生損傷,結(jié)果,能夠防止所述端子與固定點的電氣連接的降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所涉及的扁平電路體與連接器的連接構(gòu)造的分解立體圖。
圖2是連接器的立體圖。
圖3是從形成有電極的面觀察的扁平電路體的立體圖。
圖4A是連接器殼體的俯視圖,圖4B是將連接器殼體的卡合突起周邊放大的圖。
圖5是以剖面示出一部分的卡合突起周邊的立體圖。
圖6是圖2所示的連接器的A-A線剖視圖。
圖7A是處于卡合狀態(tài)的卡合突起和卡合孔周邊的連接器以及扁平電路體的剖視圖,圖7B是示出與圖7A不同的位置的截面的連接器以及扁平電路體的剖視圖。
圖8A和8B是用于說明使用卡合解除用的夾具來解除卡合孔與卡合突起的卡合的圖,圖8A示出扁平電路體和連接器的剖視圖,圖8B示出與圖8A對應的卡合孔及卡合突起周邊的立體圖。
圖9A是將扁平電路體的末端部一邊滑動一邊開始插入到連接器的連接器殼體內(nèi)的狀態(tài)的扁平電路體以及連接器的剖視圖,圖9B是從圖9A的狀態(tài)將扁平電路體進一步向插入完成位置滑動移動的狀態(tài)的扁平電路體以及連接器的剖視圖。
圖10A是從圖9B的狀態(tài)將扁平電路體進一步向插入完成位置滑動移動的狀態(tài)的扁平電路體以及連接器的剖視圖,圖10B是將扁平電路體完成移動到插入完成位置的狀態(tài)的扁平電路體以及連接器的剖視圖。
圖11是變形例1的扁平電路體與連接器的連接構(gòu)造的分解立體圖。
圖12是變形例1的扁平電路體與連接器的連接構(gòu)造的處于卡合狀態(tài)的卡合突起和卡合孔周邊的連接器以及扁平電路體的剖視圖。
圖13是變形例2的扁平電路體與連接器的連接構(gòu)造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詳細說明本發(fā)明所涉及的扁平電路體與連接器的連接構(gòu)造的優(yōu)選實施例。
圖1是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所涉及的扁平電路體與連接器的連接構(gòu)造1的分解立體圖。圖2是連接器20的立體圖。圖3是從形成有電極11的面觀察的扁平電路體10的立體圖。圖4A是連接器殼體30的俯視圖,圖4B是將連接器殼體30的卡合突起33周邊放大的圖。圖5是以剖面示出一部分的卡合突起33周邊的立體圖。圖6是圖2所示的連接器20的A-A線剖視圖。圖7A是處于卡合狀態(tài)的卡合突起33和卡合孔13周邊的連接器20以及扁平電路體10的剖視圖,圖7B是示出與圖7A不同的位置的截面的連接器20以及扁平電路體10的剖視圖。圖8A和8B是用于說明使用卡合解除用的夾具T來解除卡合孔13與卡合突起33的卡合的圖,圖8A示出扁平電路體10和連接器20的剖視圖,圖8B示出與圖8A對應的卡合孔13和卡合突起33周邊的立體圖。
此外,圖6以虛線示出成為連接器殼體30的固定點的電路基板80。
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所涉及的扁平電路體與連接器的連接構(gòu)造1將柔性印刷電路布線板或者柔性扁平纜線等扁平電路體10的末端部10a一邊滑動一邊插入到連接器20的連接器殼體30內(nèi),從而將形成在末端部10a的電極11與連接器殼體30內(nèi)的端子40連接。
首先,說明扁平電路體10。
扁平電路體10例如由柔性印刷電路布線板實現(xiàn)。該扁平電路體10是平板狀可撓性的電路基板,在絕緣性樹脂片材之上利用導電性的金屬膜形成有電路布線,利用絕緣保護膜來覆蓋絕緣樹脂性片材的表面以保護該電路布線。
另外,扁平電路體10在末端部10a的單面并列形成有多個電極11作為電路布線,去除絕緣保護膜的一部分,從而露出各電極11的連接面。這樣露出到外部的各電極11與設置在連接器20上的各端子40連接。
另外,扁平電路體10在露出多個電極11的一側(cè)的相反側(cè)的面粘貼有加強板12。該加強板12粘貼在扁平電路體10的末端部10a,從而將末端部10a加強。此外,在該實施例中,加強板12使用具有彈性的板。
并且,扁平電路體10在末端部10a的兩個角部10b、10b形成有將扁平電路體10貫通的一對卡合孔13、13。該一對卡合孔13、13的各卡合孔13分別與連接器殼體30的后述一對卡合突起33、33卡合,呈外形圓形。
此外,在該實施例中,扁平電路體10不僅將一對卡合孔13、13形成在向?qū)嵤├倪B接器殼體30內(nèi)插入的一側(cè)的末端部10a,還形成在另一個末端部。
接下來,說明連接器20。
連接器20具有連接器殼體30;以及設在連接器殼體30內(nèi)的多個端子40,利用一對固定金屬件50、50將連接器殼體30固定在電路基板80等固定點。
連接器殼體30由合成樹脂等絕緣性樹脂材料構(gòu)成,外形輪廓呈近似長方體形狀。
該連接器殼體30將多個端子40固定在內(nèi)部,在將各電極11與各端子40連接的狀態(tài)下,在從將扁平電路體10的末端部10a插入的插入口31將扁平電路體10完成插入在連接器殼體30內(nèi)的位置,將扁平電路體10以將各電極11與各端子40連接的狀態(tài)固定。
另外,在連接器殼體30的長邊方向兩側(cè)部設有將各固定金屬件50嵌入并固定的金屬配件固定部37。將固定在該金屬配件固定部37的各固定金屬件50固定在電路基板80上,從而將連接器殼體30固定在成為固定點的電路基板80上。
另外,在連接器殼體30的長邊方向的各端部分別設有一對旋轉(zhuǎn)防止肋32,防止連接器殼體30相對于電路基板80以固定金屬件50、50為支點進行旋轉(zhuǎn)。
該一對旋轉(zhuǎn)防止肋32以將固定金屬件50置于其間地分別向前方和后方突出的方式設置,且底面構(gòu)成連接器殼體30的底面的一部分。
即,一對旋轉(zhuǎn)防止肋32將固定金屬件50置于其間地互相向反向突出,且構(gòu)成連接器殼體30的底面的一部分,從而將固定金屬件50置于其間而擴大了與作為固定點的電路基板80的接地面積。因此,在連接器殼體30欲以固定金屬件50為支點進行旋轉(zhuǎn)的情況下,一對旋轉(zhuǎn)防止肋32的各自的底面與電路基板80抵接,以便阻止在左右各旋轉(zhuǎn)方向進行旋轉(zhuǎn)。
關(guān)于這樣的一對旋轉(zhuǎn)防止肋32,例如即使在通過將與連接器20連接的扁平電路體10在上下方向牽拉,從而以固定金屬件50、50為支點而旋轉(zhuǎn)的力作用在連接器殼體30上的情況下,旋轉(zhuǎn)防止肋32的底面也能防止連接器殼體30的旋轉(zhuǎn),結(jié)果,防止軟釬焊在電路基板80上的端子40的焊料發(fā)生損傷。
此外,在該實施例中,例舉了在連接器殼體30的長邊方向的各端部以分別向前方和后方突出的方式設有一對旋轉(zhuǎn)防止肋32,但不限于此,只要設有將固定金屬件50置于其間并互相向反向突出,且構(gòu)成連接器殼體30的底面的一部分的至少一對旋轉(zhuǎn)防止肋32即可。
另外,連接器殼體30具有:與一對卡合孔13、13分別卡合的一對卡合突起33、33;限制扁平電路體10移動的移動限制部34;能夠使扁平電路體10的包含一對卡合孔13、13的各卡合孔13的兩角部10b、10b周邊撓曲的電路體避讓部35;成為將夾具T插入到連接器殼體30內(nèi)的路徑的夾具插入路徑36。
一對卡合突起33、33在扁平電路體10將電極11和端子40連接的插入完成的位置形成有引導部33a,該引導部33a以與一對卡合孔13、13卡合的方式突起,且在插入扁平電路體10時將一對卡合孔13、13向頂部引導。
在該實施例中,引導部33a在扁平電路體10的插入方向D向上傾斜,從而成為將一對卡合孔13、13向頂部引導的傾斜面。
此外,引導部33a只要能夠?qū)⒏骺ê峡?3向各卡合突起33的頂部引導,就不限于傾斜面,例如也可以是曲面形狀的部分。
更具體而言,如圖4A-圖6所示,各卡合突起33、33從移動限制部34的下側(cè)的面34a進一步從與扁平電路體10的插入方向D連續(xù)延伸的面以近似圓柱狀向上突起,在扁平電路體10插入到連接器殼體30并抵接的一側(cè)形成有引導部33a。引導部33a為了使插入到連接器殼體30內(nèi)并滑動移動的扁平電路體10的角部10b越過卡合突起33且卡合孔13與卡合突起33卡合,形成有容易將角部10b向卡合突起33的頂點引導的平緩的傾斜面。
移動限制部34是如下部分:在一對卡合突起33、33的周邊、且與一對卡合突起33、33相比,在扁平電路體10的插入口31側(cè),以比末端部10a的厚度幅度略大的間隔用面對面的壁形成末端部10a的插入路徑,從而限制扁平電路體10在厚度方向的移動,使得一對卡合孔13、13達到與一對卡合突起33、33卡合的位置。
形成該移動限制部34的圖6中的下側(cè)的面34a在扁平電路體10的插入方向D延伸到設有各卡合突起33的位置。
電路體避讓部35形成如下開口:該開口能夠使扁平電路體10的包含一對卡合孔13、13的各卡合孔13的兩角部10b、10b周邊,以相互對應的卡合孔13與卡合突起33能卡合以及能解除卡合的方式,在從由移動限制部34決定的移動限制范圍偏離的方向撓曲。
更具體而言,電路體避讓部35形成如下開口:該開口使得能夠使扁平電路體10的包含一對卡合孔13、13的各卡合孔13的兩角部10b、10b周邊超過各卡合突起33的頂部地撓曲,以便使相互對應的卡合孔13與卡合突起33能卡合以及能解除卡合。
即,電路體避讓部35是如下開口:與各卡合突起33、33對應地分別設在連接器殼體30的長邊方向兩端部,以能夠使兩角部10b、10b周邊向上方撓曲的方式在一對卡合突起33、33的各卡合突起33、33的上方形成。
夾具插入路徑36是如下路徑:為了用電路體避讓部35使兩角部10b、10b周邊撓曲以便解除相互對應的卡合孔13與卡合突起33的卡合,將夾具T從連接器殼體30的外部插入到內(nèi)部的路徑。此外,夾具T是能夠使扁平電路體10的角部10周邊撓曲的夾具即可,例如使用已有的平頭螺絲刀。
該夾具插入路徑36形成有夾具插入引導傾斜面36b,該面是在一對卡合突起33、33突出的各面以從各卡合突起33、33的附近向作為夾具T的插入口的夾具插入口36a向下傾斜的方式形成的面,且對夾具T進行引導,以便使其在從由移動限制部34決定的移動限制范圍脫離的方向抵碰到一對卡合孔13、13處于與一對卡合突起33、33卡合的狀態(tài)下的扁平電路體10的兩角部10b、10b的各面。
此外,夾具插入口36a形成在與連接器殼體30的插入口31相反的相反側(cè)的面,從而能夠?qū)A具T從完成插入在連接器殼體30中的扁平電路體10的末端側(cè)插入到連接器殼體30內(nèi)。
另外,夾具插入路徑36形成有從夾具插入口36a到電路體避讓部35連續(xù)的開口。由此,通過夾具插入路徑36并插入到連接器殼體30內(nèi)的夾具T難以與連接器殼體30的壁干涉,容易利用夾具插入路徑36進行使扁平電路體10的角部10周邊向上方撓曲的操作。
在向完成插入在連接器殼體30內(nèi)的扁平電路體10的各角部10b,從連接器殼體30的外部向內(nèi)部插入夾具T的情況下,如圖8A和8B所示,將夾具T的末端一邊與夾具插入引導傾斜面36b滑動接觸一邊插入,從而能夠?qū)A具T的末端配置在角部10b的下方。
因此,從角部10b的下方向上方推起夾具T的末端,使角部10b周邊向上方撓曲,從而能夠解除卡合孔13與卡合突起33的卡合。
接下來,使用圖9A和9B以及圖10A和10B,說明將扁平電路體10的末端部10a一邊滑動一邊插入到連接器20的連接器殼體30內(nèi),從而將形成在末端部10a的電極11與連接器殼體30內(nèi)的端子40連接的步驟和各部的動作。
圖9A是將扁平電路體10的末端部10a一邊滑動一邊開始插入到連接器20的連接器殼體30內(nèi)的狀態(tài)的扁平電路體10以及連接器20的剖視圖,圖9B是從圖9A的狀態(tài)將扁平電路體10進一步向插入完成位置滑動移動的狀態(tài)的扁平電路體10以及連接器20的剖視圖。圖10A是從圖9B的狀態(tài)將扁平電路體10進一步向插入完成位置滑動移動的狀態(tài)的扁平電路體10以及連接器20的剖視圖,圖10B是將扁平電路體10完成移動到插入完成位置的狀態(tài)的扁平電路體10以及連接器20的剖視圖。
此外,為了方便,將圖9A和9B以及圖10A和10B所示的箭頭V的方向作為上下方向進行說明。
首先,作業(yè)者將扁平電路體10的末端部10a從連接器殼體30的插入口31一邊滑動移動一邊開始插入到連接器殼體30內(nèi)(參照圖9A)。此時,扁平電路體10末端部10a在被移動限制部34限制了上下方向的移動的狀態(tài)下向插入完成位置滑動移動。
作業(yè)者將扁平電路體10進一步向插入完成位置滑動移動(參照圖9B)。這樣,扁平電路體10的末端部10a的兩角部10b、10b的下表面一邊爬升到各引導部33a、33a上一邊滑動移動。
此處,由于扁平電路體10被移動限制部34限制了上下方向的移動,因此使兩角部10b、10b一邊從由移動限制部34決定的高度向上方撓曲一邊滑動移動。
之后,作業(yè)者將扁平電路體10進一步向插入完成位置滑動移動(參照圖10A)。這樣,盡管向上方撓曲的兩角部10b、10b的末端位于連接器殼體30的上表面的上方,但由于作為電路體避讓部35的開口而不會使扁平電路體10與連接器殼體30干涉,能夠繼續(xù)向插入完成位置滑動移動。
之后,作業(yè)者將扁平電路體10完成移動到插入完成位置時,通過相互對應的卡合孔13與卡合突起33卡合,從而完成該作業(yè)(參照圖10B)。扁平電路體10完成移動到插入完成位置時,各卡合孔13到達與對應的卡合突起33卡合的位置,向上方撓曲的兩角部10b、10b彈性地復原,相互對應的卡合孔13與卡合突起33卡合。
此處,由于扁平電路體10由移動限制部34保持在用于使各卡合孔13與所對應的卡合突起33卡合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因此只要不由于外力而使兩角部10b、10b向上方撓曲,就不會從連接器殼體30脫離。
此外,在將相互對應的卡合孔13與卡合突起33的卡合解除的情況下,如上所述,將夾具T通過夾具插入路徑36插入到連接器殼體30內(nèi)(參照圖8A和8B)。
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所涉及的連接器20不必在扁平電路體10的末端部10a組裝用于將稱作滑動件的扁平電路體10在與連接器20的連接完成位置固定的部件,形成在扁平電路體10上的一對卡合孔13、13、與形成在連接器殼體30上的一對卡合突起33、33利用移動限制部34所帶來的限制扁平電路體10移動的作用、和引導部33a所帶來的引導作用,扁平電路體10的兩角部10b、10b周邊在電路體避讓部35不會與連接器殼體30的壁干涉地彈性地向上方撓曲,并從撓曲的狀態(tài)彈性地復原,從而卡合,因此將器件數(shù)量抑制得少,從而能夠削減制造成本。
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所涉及的扁平電路體與連接器的連接構(gòu)造1中,不必在扁平電路體10的末端部10a組裝用于將稱作滑動件的扁平電路體10在與連接器20的連接完成位置固定的部件,形成在扁平電路體10上的一對卡合孔13、13、與形成在連接器殼體30上的一對卡合突起33、33利用移動限制部34所帶來的限制扁平電路體10移動的作用、和引導部33a所帶來的引導作用,扁平電路體10的兩角部10b、10b周邊在電路體避讓部35不會干擾連接器殼體30的壁地彈性地向上方撓曲,并從撓曲的狀態(tài)彈性地復原,從而卡合,因此將器件數(shù)量抑制得少,從而能夠削減制造成本。
另外,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所涉及的扁平電路體與連接器的連接構(gòu)造1中,移動限制部34在一對卡合突起33、33的周邊、且與一對卡合突起33、33相比靠扁平電路體10的插入口31側(cè),以比末端部10a的厚度略大間隔用面對面的一對壁形成末端部10a的插入路徑,從而限制扁平電路體10在厚度方向的移動使得一對卡合孔13、13達到與一對卡合突起33、33卡合的位置,因此,能夠在卡合狀態(tài)下穩(wěn)定地保持一對卡合孔13、13與一對卡合突起33、33。
另外,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所涉及的扁平電路體與連接器的連接構(gòu)造1中,利用夾具插入路徑36,將夾具T從連接器殼體30的外部插入到內(nèi)部并在電路體避讓部35使兩角部10b、10b周邊撓曲,從而能夠容易解除一對卡合孔13、13與一對卡合突起33、33的卡合。
另外,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所涉及的扁平電路體與連接器的連接構(gòu)造1中,在使用夾具T來解除相互對應的卡合孔13與卡合突起33的卡合的情況下,由于將夾具T的末端一邊與夾具插入引導傾斜面36b滑動接觸一邊插入,從而能夠?qū)A具T的末端朝向角部10b的面地配置,因此夾具T的末端抵碰該面,使兩角部10b周邊在從由移動限制部34決定的移動限制范圍脫離的方向撓曲,從而能夠容易解除相互對應的卡合孔13與卡合突起33的卡合。
另外,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所涉及的扁平電路體與連接器的連接構(gòu)造1中,由于能夠從夾具插入口36a到開口即電路體避讓部35在各卡合突起33的突出方向側(cè)形成連續(xù)的開口,因此,在將夾具T插入到連接器殼體30時,夾具T難以與連接器殼體30干涉,能夠進一步使利用夾具T進行的相互對應的卡合孔13與卡合突起33的卡合解除操作容易。
另外,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所涉及的扁平電路體與連接器的連接構(gòu)造1中,由于一對旋轉(zhuǎn)防止肋32、32將固定金屬件50置于其間地互相向反向突出,且構(gòu)成連接器殼體30的底面的一部分,從而將固定金屬件50置于其間而擴大了與作為連接器殼體30的固定點的電路基板80的接地面積,因此即使在連接器殼體30欲以固定金屬件50為支點進行旋轉(zhuǎn)的情況下,一對旋轉(zhuǎn)防止肋32、32的各底面以阻止相對于左右各旋轉(zhuǎn)方向進行旋轉(zhuǎn)的方式抵接在電路基板80上,即使在端子40被軟釬焊在電路基板80上的情況下,也能夠防止因連接器殼體30的旋轉(zhuǎn)對端子40的負荷而使焊料發(fā)生損傷,結(jié)果,能夠防止端子與固定點的電氣連接的下降。
(變形例1)
接下來,使用圖11和圖12來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所涉及的扁平電路體與連接器的連接構(gòu)造1的變形例1。
圖11是變形例1的扁平電路體10與連接器的連接構(gòu)造2的分解立體圖。圖12是變形例1的扁平電路體與連接器的連接構(gòu)造2處于卡合狀態(tài)的卡合突起33和卡合孔13周邊的連接器60以及扁平電路體10的剖視圖。
此外,圖12以虛曲線圖示出為了將卡合孔13與卡合突起33卡合、或者將卡合解除而撓曲的角部10b。
該變形例1的扁平電路體與連接器的連接構(gòu)造2不同于實施例的扁平電路體與連接器的連接構(gòu)造1之處在于,電路體避讓部75不同。
此外,其他構(gòu)成與實施例同樣,對于與實施例同一構(gòu)成部分標注相同的附圖標記。
該變形例1的扁平電路體與連接器的連接構(gòu)造2的電路體避讓部75形成如下空間:該空間使得能夠使扁平電路體10的包含一對卡合孔13、13的各卡合孔13、13的兩角部10b、10b周邊從由移動限制部34決定的高度向上方撓曲,以便使相互對應的卡合孔13與卡合突起33能卡合以及能解除卡合。
更具體而言,電路體避讓部75形成如下空間:與各卡合突起33、33對應地分別設在連接器殼體70的長邊方向兩端部,能夠使兩角部10b、10b周邊向上方撓曲。
即,電路體避讓部75形成如下空間:即使一對卡合突起33、33周邊的壁使兩角部10b、10b周邊以相互對應的卡合孔13與卡合突起33能卡合以及能解除卡合的方式向上方撓曲,也不會發(fā)生干涉。
該變形例1的扁平電路體與連接器的連接構(gòu)造1中,不在扁平電路體10的末端部10a組裝用于將稱作滑動件的扁平電路體10在與連接器20的連接完成位置固定的部件,而是形成在扁平電路體10上的一對卡合孔13、13、與形成在連接器殼體30上的一對卡合突起33、33能夠利用移動限制部34所帶來的限制扁平電路體10在上下方向移動的作用、和引導部33a所帶來的引導作用,扁平電路體10的兩角部10b、10b周邊在電路體避讓部75不會與連接器殼體30的壁干涉地彈性地向上方撓曲,從撓曲的狀態(tài)彈性地復原,從而卡合,通過將夾具T插入到夾具插入路徑36,從而能夠使兩角部10b、10b周邊向上方撓曲來解除一對卡合孔13、13與一對卡合突起33、33的卡合,因此與實施例的扁平電路體與連接器的連接構(gòu)造1同樣,將器件數(shù)量抑制得少,從而能夠削減制造成本。
(變形例2)
接下來,使用圖13來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所涉及的扁平電路體與連接器的連接構(gòu)造1的變形例2。
圖13是變形例2的扁平電路體與連接器的連接構(gòu)造3的剖視圖。
該變形例2的扁平電路體與連接器的連接構(gòu)造3不同于實施例的扁平電路體與連接器的連接構(gòu)造1之處在于,將各卡合突起133、133的引導部133a以延伸到插入口31的方式形成。
此外,其他構(gòu)成與實施例同樣,對于與實施例同一構(gòu)成部分標注相同的附圖標記。
該變形例2的扁平電路體與連接器的連接構(gòu)造3中,引導部133a將扁平電路體10的一個面從插入口31引導到卡合突起133的頂部。
因此,移動限制部134是從插入口31延伸到各卡合突起133的周邊的壁,限制扁平電路體10的移動使得對應的卡合孔13與卡合突起133達到卡合位置。
該變形例2的扁平電路體與連接器的連接構(gòu)造2與實施例同樣,將器件數(shù)量抑制得少,從而能夠削減制造成本。
此外,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和變形例1、2所涉及的連接器20、60、90例舉了具有夾具插入路徑36,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沒有夾具插入路徑36。這樣沒有夾具插入路徑36的連接器20、60、90能夠?qū)恍枰獙⒈馄诫娐敷w10從連接器20、60、90無損地取下的規(guī)格。
以上,基于上述的發(fā)明的實施例,具體說明了本發(fā)明的發(fā)明人做出的發(fā)明,但本發(fā)明不限于上述的發(fā)明的實施例,在不脫離其要點的范圍內(nèi)能夠進行各種變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