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涉及電池結構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電池。
背景技術:
電解液是電池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對電池的工作性能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隨著電池的使用時間不短增加,電解液會不斷地消耗,當電解液的消耗量達到極限值時,就需要向電池內補充電解液。
傳統(tǒng)技術中通常會預先將電解液裝入增設的儲液裝置中,當電池的循環(huán)次數(shù)達到預設值時,可打開儲液裝置的閥門,使得儲液裝置內的電解液注入電池內部。
然而,上述儲液裝置中的電解液在注入電池內之前,已經(jīng)在常溫條件下存放了較長的時間,導致儲液裝置中的電解液容易變質,當這部分電解液被注入電池內部時,將污染電池內部的電解液環(huán)境,致使電池容易出現(xiàn)循環(huán)跳水的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申請?zhí)峁┝艘环N電池,該電池不容易出現(xiàn)循環(huán)跳水的問題。
本申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電池,其包括殼體、儲液室和抽液結構,其中:
所述儲液室設置于所述殼體的內部,所述儲液室內具有儲液腔,所述儲液室上開設抽液口和補液口,所述儲液腔通過所述補液口與所述殼體內的電解液容納空間相連通;
所述抽液結構包括抽液管,所述抽液管上具有第一口和第二口,所述第一口與所述儲液腔相連通,所述第二口與所述殼體上的密封口相連通。
優(yōu)選地,所述抽液結構還包括密封塞,所述抽液管上還開設第三口,所述第三口與所述電解液容納空間相連通,所述密封塞在所述抽液管內具有移動行程,在所述移動行程的一端處,所述密封塞封堵于所述第三口處。
優(yōu)選地,所述儲液室包括本體和儲液室門,所述抽液口開設于所述本體上,所述儲液室門鉸接于所述抽液口處,所述抽液管連接于所述儲液室門處。
優(yōu)選地,還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固定于所述儲液室門上靠近所述儲液腔的一側,所述密封件密封配合于所述儲液室門與所述本體之間。
優(yōu)選地,還包括設置于所述殼體上的防爆閥以及設置于所述防爆閥上的刺穿釘,所述防爆閥包括按鈕,所述刺穿釘位于所述按鈕上靠近所述儲液室的一側,所述儲液室上與所述刺穿釘相對的部分包括刺穿膜,所述刺穿釘在所述按鈕的作用下能夠靠近所述刺穿膜,并刺穿所述刺穿膜。
優(yōu)選地,還包括滑動設置于所述儲液室內的移動板,所述移動板將所述儲液室的內腔分割為感壓腔和所述儲液腔,所述感壓腔的腔壁包括彈性腔壁。
優(yōu)選地,所述彈性腔壁上設置第一物質層,沿著所述彈性腔壁的變形方向,所述感壓腔的腔壁上與所述彈性腔壁相對的部分上設置第二物質層,所述第一物質層與所述第二物質層相接觸時能夠產(chǎn)生氣體。
優(yōu)選地,還包括導液管,所述導液管的一端通過所述補液口與所述儲液腔相連通,另一端為自由端,且所述自由端連通至所述殼體的底部。
優(yōu)選地,所述儲液室設置于所述殼體的頂部,所述儲液室上具有避讓通道,所述電池的極耳位于所述避讓通道內。
優(yōu)選地,所述殼體上的密封口用于與補氣裝置的出氣口相連通,所述密封口與所述電解液容納空間相連通。
本申請?zhí)峁┑募夹g方案可以達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請所提供的電池包括儲液室和抽液結構,將電解液注入電池內后,電解液在電池內經(jīng)過化成,然后可將抽氣設備與抽液結構連通,以此將經(jīng)過化成的電解液抽入儲液室內。當需要補充電解液時,直接將儲液室內的電解液補入即可。顯然,上述儲液室內的電解液已經(jīng)經(jīng)過化成操作,即使經(jīng)過較長的儲存時間,該電解液也不容易發(fā)生變質,因此該電池不容易出現(xiàn)循環(huán)跳水的問題。
應當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細節(jié)描述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請。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申請實施例所提供的電池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結構的側視圖;
圖3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儲液室在一種狀態(tài)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儲液室在另一種狀態(tài)下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抽液結構在一種狀態(tài)下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抽液結構在另一種狀態(tài)下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刺穿釘與儲液室的相對位置示意圖;
圖8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儲液室的內部俯視圖;
圖9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儲液室的局部示意圖。
附圖標記:
10-殼體;
100-電解液容納空間;
101-密封口;
11-儲液室;
110-儲液腔;
111-抽液口;
112-補液口;
113-本體;
114-儲液室門;
115-刺穿膜;
116-感壓腔;
117-彈性腔壁;
118-第一物質層;
119-第二物質層;
1110-避讓通道;
12-抽液管;
120-第一口;
121-第二口;
122-第三口;
13-密封塞;
14-密封件;
15-防爆閥;
16-刺穿釘;
17-移動板;
18-導液管;
19-極耳。
此處的附圖被并入說明書中并構成本說明書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請的實施例,并與說明書一起用于解釋本申請的原理。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的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申請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如圖1-9所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電池,其包括殼體10、儲液室11和抽液結構,其中:
殼體10可包括底殼和頂蓋,底殼內具有電解液容納空間100,頂蓋上開設密封口101,該密封口101處可以設置密封釘。
儲液室11設置于殼體10的內部,具體可以設置于殼體10的側部。儲液室11內具有儲液腔110,儲液室11上開設抽液口111和補液口112,儲液腔110通過補液口112與殼體10的電解液容納空間100相連通。該電解液容納空間100指的是電池內用于放置電池卷芯(該電池卷芯可以是產(chǎn)氣電芯,尤其是但不限于鋰離子電芯)或者其他實現(xiàn)容量的主體的位置,電解液需要流動至此處。
抽液結構包括抽液管12,該抽液管12上具有第一口120和第二口121,該第一口120與儲液腔110相連通,第二口121與殼體10上的密封口101相連通。
生產(chǎn)上述電池時,首先將電解液注入電池內,所注入的量可以比電池初期所需的電解液量多15~50%。注入電池內的電解液在電池內將進行化成,使得電解液中的雜質在相應電位分解。然后可將抽氣設備與抽液結構連通,以此將經(jīng)過化成的電解液抽入儲液室11內,抽氣時采用的壓力可以是-50~-90kPa,抽氣時間可以是1~10min。當需要補充電解液時,直接將儲液室11內的電解液補入,進而達到延長電池的使用壽命這一目的。顯然,上述儲液室11內的電解液已經(jīng)經(jīng)過化成操作,即使經(jīng)過較長的儲存時間,該電解液也不容易發(fā)生變質,因此該電池不容易出現(xiàn)循環(huán)跳水的問題。另外,此種補液方式也不容易引入新的雜質,使得電解液的質量更高。
當一部分電解液被抽入儲液室11內以后,需要采取保壓措施,使得儲液室11內的壓力保持住,具體可以采用額外的封堵結構直接將抽液口111封堵住。但是此種方式不便于操作,同時也無法保證抽液口111處的密封性。為此,如圖5和圖6所示,上述抽液結構還可包括密封塞13,抽液管12上還開設第三口122,該第三口122與電解液容納空間100相連通,密封塞13在抽液管12內具有移動行程,在該移動行程的一端處,密封塞13封堵于第三口處。
上述密封塞13在初始狀態(tài)下可以位于抽液管12內遠離第三口122的位置,此時可以進行抽氣操作,使得電解液進入儲液室11內。隨著抽氣操作不斷進行,電解液容納空間100趨于真空狀態(tài),此時密封塞13將向著靠近第三口122的方向移動,最終將第三口122封堵住,以使儲液室11內的壓力可以保持住。可見,抽液管12與密封塞13形成類似于單向閥的結構,使得儲液腔110內的壓力能夠保持住,以防電解液在不需要補液的情況下漏入電解液容納空間100中。
由于上述密封塞13在抽液管12中有可能會出現(xiàn)竄動,導致儲液室11內的壓力不穩(wěn)定。為了防止此種情況出現(xiàn),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儲液室11可包括本體113和儲液室門114,前述抽液口111開設于本體113上,儲液室門114鉸接于抽液口111處,抽液管12連接于儲液室門114處。本體113可以采用鋁板制造,其厚度可以是0.01~1mm。儲液室門114可以采用鋁板制造,其厚度可以是1mm。執(zhí)行抽氣抽液操作時,在儲液腔110內的壓力作用下,儲液室門114可以及時關閉,且只能從外部打開,使得儲液腔110可以保持壓力,以防儲液腔110內的電解液流出。由于此種方式中,儲液室門114是自動關閉的,所以可以簡化儲液室11的保壓措施,同時能夠提高保壓可靠性。
進一步地,電池還可包括密封件14,該密封件14固定于儲液室門114上靠近儲液腔110的一側,密封件14密封配合于儲液室門114與本體113之間,該密封件14可以選用橡膠密封圈。當儲液室門114關閉以后,密封件14將密封連接于儲液室門114與本體113之間,以此提高儲液室門114與本體113之間的密封性,使得儲液腔110的保壓時間更長。
通常,殼體10的頂蓋上會設置防爆閥15,為了更便捷地實施補液操作,可以在防爆閥15上設置刺穿釘16,防爆閥15包括按鈕,刺穿釘16位于按鈕上靠近儲液室11的一側,該儲液室11上與刺穿釘16相對的部分包括刺穿膜115,刺穿釘16在按鈕的作用下能夠靠近刺穿膜115,并刺穿該刺穿膜115。刺穿膜115可以選擇圓形鋁箔結構或者圓形鎳箔結構,其直徑可以是1~5mm,厚度可以是8~20μm。刺穿釘16可選用鋁合金圓柱定,其直徑可以是1~5mm。
當需要手動進行補液操作時,按下防爆閥15的按鈕,該按鈕即可帶動刺穿釘16靠近刺穿膜115,當刺穿釘16的尖端與刺穿膜115相作用時,刺穿釘16向刺穿膜115施加作用力,刺穿膜115將被刺穿。此時撤去按鈕上的作用力,使得按鈕帶動刺穿釘16回復至初始位置,刺穿膜115上的破裂部分可以將儲液腔110與電解液容納空間100連通,儲液腔110內的壓力降低,其內部的電解液即可流入電解液容納空間100內,實現(xiàn)一次性補液操作。
由于上述手動補液的方式為一次性補液,經(jīng)過手動補液后,儲液腔110內的所有電解液都將補入電解液容納空間100中。然而,更多的時候所需要的補液方式是一種動態(tài)的補液方式,也就是根據(jù)電池內的電解液的消耗量補入相應量的電解液。基于這一需求,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電池還可包括滑動設置于儲液室11內的移動板17,該移動板17將儲液室11的內腔分割為感壓腔116和前述的儲液腔110,該感壓腔116的腔壁包括彈性腔壁117。例如,將感壓腔116的部分腔壁設置為感應薄膜。電解液容納空間100中的電解液消耗的同時會產(chǎn)生氣體,使得電解液容納空間100內的壓力升高,感應薄膜將受到壓迫,以此向移動板17施加作用力,繼而推動移動板17移動。移動板17移動時會驅趕儲液腔110內的電解液,繼而將電解液壓入電解液容納空間100中。
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僅依靠彈性腔壁117的彈性作用驅動移動板17可能會出現(xiàn)移動板17的移動幅度偏小,無法滿足補液需求這一問題。因此,為了實現(xiàn)自動補液,可以在彈性腔壁117上設置第一物質層118,沿著彈性腔壁117的變形方向,感壓腔116的腔壁上與彈性腔壁117相對的部分上設置第二物質層119,也就是說,第一物質層118與第二物質層119沿著彈性腔壁117的變形方向相對布置,兩者相接觸時能夠產(chǎn)生氣體。當彈性腔壁117因電解液消耗而發(fā)生變形時,第一物質層118與第二物質層119相對靠近,兩者接觸后產(chǎn)生氣體,使得感壓腔116內壓力升高,以此帶動移動板17移動進行補液。補液以后,彈性腔壁117兩側的壓力趨于平衡,彈性腔壁117恢復形變,第一物質層118與第二物質層119相對遠離,不再產(chǎn)生氣體,進而停止補液操作。具體實施例中,第一物質層118可以采用NH4CL,第二物質層119可以采用Ca(OH)2。當然,第一物質層118和第二物質層119并不局限于此處所述的物質,只要兩者能夠產(chǎn)生氣體即可。
一種實施例中,上述電池還可包括導液管18,該導液管18的一端通過補液口112與儲液腔110相連通,另一端為自由端,且該自由端連通至殼體10的底部,該殼體10的底部也就是電解液容納空間100的底部。設置導液管18后,可以使得儲液腔110與電解液容納空間100之間形成較大的高度差,利用該高度差可以更方便地實現(xiàn)補液操作。可選地,導液管18可以采用鋁管,其壁厚可以是0.1~1mm,其直徑可以是3~10mm。另外,導液管18的自由端與殼體10的底壁之間的距離可以是5~30mm。
為了充分利用電池內部的空間,可以將儲液室11設置于殼體10的頂部。該儲液室11的儲液腔110的容積可以是電池內部體積的5~20%。由于殼體10的頂部安裝有極耳19,因此為了避讓極耳19,可以在儲液室11上開設避讓通道1110,電池的極耳19則位于該避讓通道1110內。更進一步地,極耳19上可以安裝絕緣套,以防極耳與儲液室11或者其周圍的其他結構接觸。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電池實施抽氣操作后,電解液容納空間100內的壓力較高,此壓力不利于電池的正常工作,因此當電解液已經(jīng)存儲于儲液室11內以后,可以采用補氣裝置將氦氣、氬氣、氮氣等惰性氣體中的一種或者幾種回填至電解液容納空間100中,使得電解液容納空間中的壓力恢復至常壓。因此,殼體10上的密封口用于與補氣裝置的出氣口相連通,該密封口與電解液容納空間100相連通。
以上所述僅為本申請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申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申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申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