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電池負極復合材料的技術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具有核殼結構的Li1.1V0.9O2/C微球復合負極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
背景技術:
鋰離子電池作為一種新型綠色蓄電池,以其工作電壓高、重量輕、比能量大、自放電率小、循環(huán)壽命長、無記憶效應、無環(huán)境污染等優(yōu)點,已經(jīng)在逐步的取代傳統(tǒng)的二次電池如鉛酸電池、鎳鉻電池、鎳氫電池的位置,成為攝像機、移動電話、筆記本電腦以及便攜式測量儀器等小型輕量化電子裝置和環(huán)保型電動汽車的理想電源。推動鋰離子動力電池產(chǎn)業(yè)發(fā)展,可帶動一個龐大的綠色產(chǎn)業(yè)集群迅速崛起,對國民經(jīng)濟具有重大戰(zhàn)略意義和拉動效應。同時鋰離子動力電池屬于節(jié)能與新能源領域,符合國家政策的發(fā)展要求。長期以來,美國支持多個國家實驗室和企業(yè)一起承擔車用鋰離子電池的開發(fā)工作。歐盟則制定了高比能量蓄電池的發(fā)展計劃,并不斷產(chǎn)生出階段性成果。日本是鋰離子動力電池技術領先的國家,自1990年日本研制成功鋰離子電池并投放市場以來,因其獨特的性能在國內外形成了一股鋰離子電池研究熱潮。鋰離子電池是當今可充電池中發(fā)展非常迅速、應用前景十分廣闊的一種高能二次電池。
目前商品化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主要是碳材料,表現(xiàn)出優(yōu)良的循環(huán)穩(wěn)定性。但碳負極材料實際的比容量非常接近理論比容量,進一步提高其比容量的潛力基本不可能,另外首次充電過程中消耗活性材料和電解液形成固體電解質界面膜影響電池的性能,并且存在安全隱患。因此,為了提高鋰離子電池的性能,尋找一種能夠替代碳負極材料,且具有高比容量的新型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成為鋰離子電池工業(yè)必要的、迫切的需求。鋰過渡金屬氧化物用于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存有潛在的發(fā)展空間,鋰過渡金屬氧化物用于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研究包括LiSnO、LiTiO、LiVO等系,其中Sn氧化物容量最高,但是其初次循環(huán)容量損失嚴重等問題制約了它的實用進展,Li4Ti5O12是結構非常穩(wěn)定的著名“零變材料”,目前也得到較大的關注,但其電位平臺較高,使得在一些領域的使用受到限制。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比容量高、循環(huán)性能優(yōu)良、結構穩(wěn)定、環(huán)境友好的具有核殼結構的Li1.1V0.9O2/C微球復合負極材料。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核殼結構的Li1.1V0.9O2/C微球復合負極材料的制備方法。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核殼結構的Li1.1V0.9O2/C微球復合負極材料的應用。
本發(fā)明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
一種具有核殼結構的Li1.1V0.9O2/C微球復合負極材料,所述復合負極材料以Li1.1V0.9O2微球為核體;殼層以無定形碳為基體,所述基體中均勻分布并嵌入納米Li1.1V0.9O2顆粒。
優(yōu)選地,以最終要得到的復合負極材料的總重量為標準,Li1.1V0.9O2的含量為90~99.9重量%,無定形碳的含量為0.1~10重量%。
優(yōu)選地,所述Li1.1V0.9O2微球的直徑為0.5~2μm,殼層厚度為100~150nm,所述Li1.1V0.9O2/C微球的粒徑為0.6~2.5μm。
優(yōu)選地,所述無定形碳具有介孔結構;所述納米Li1.1V0.9O2顆粒的粒徑為30~50nm。
一種所述具有核殼結構的Li1.1V0.9O2/C微球復合負極材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按元素Li:V的摩爾比為1.1:0.9的鋰源和釩源,以及輔助劑溶于無水乙醇中,然后進行研磨;將研磨得到的膠狀混合物取出放到敞口容器中,進行蒸發(fā)烘干后得到前驅體;將所述前驅體在惰性或還原性氣氛中依次進行低溫碳化、高溫合成,得到所述具有核殼結構的Li1.1V0.9O2/C微球復合負極材料。
本發(fā)明所述復合負極材料的制備過程中,輔助劑起到以下幾方面的作用:其一,輔助劑可以通過熱解生成的無定形碳阻止晶粒的長大,而減小Li1.1V0.9O2微球的粒徑,同時促使納米Li1.1V0.9O2顆粒均勻分散于基體中;其二,輔助劑可以增加液相混合物的粘度,使Li1.1V0.9O2微球和納米Li1.1V0.9O2顆粒在混合物中穩(wěn)定,不沉積;其三,在膠狀混合物中形成以Li1.1V0.9O2微球為核,以輔助劑粘合無定型碳和納米Li1.1V0.9O2顆粒為殼層的核殼結構的膠球;其四,輔助劑碳化后形成無定形介孔碳結構,形成一種具有核殼結構的Li1.1V0.9O2/C微球復合負極材料。
優(yōu)選地,所述鋰源為Li2CO3、LiNO3、CH3COOLi、LiOH、Li2C2O4中的一種或幾種;所述釩源為VO2、V2O3、V2O5、V4O7、NH4VO3中的一種或幾種。
優(yōu)選地,所述輔助劑為聚乙烯醇、乙二醇、聚乙二醇、檸檬酸、葡萄糖、蔗糖、丙三醇、環(huán)氧樹脂中的一種或幾種。
優(yōu)選地,所述研磨為球磨,球磨分散時間為2~4h,轉速為250~300r/min。
優(yōu)選地,蒸發(fā)的溫度控制在50℃~90℃,蒸發(fā)時間為24~48h;所述低溫碳化的溫度控制在400℃~600℃,碳化時間為2~5h;所述高溫合成的溫度控制在950℃~1100℃,反應時間為6~12h。
一種所述具有核殼結構的Li1.1V0.9O2/C微球復合負極材料在制備電池負極中的應用。
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本發(fā)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發(fā)明是添加輔助劑作為無定型碳的先驅體,碳化后在Li1.1V0.9O2微球的外層形成良好的介孔結構的殼層,既成為納米Li1.1V0.9O2顆粒承載的基體,又成為Li1.1V0.9O2微球體積膨脹的緩沖層,從而保持在充放電過程中Li1.1V0.9O2/C微球復合負極材料的體積不變,還能吸附電解液縮短了鋰離子的擴散距離,有利于電子的快速擴散。
本發(fā)明核殼結構的微球復合負極材料相對于只采用無定形碳包覆的復合負極材料而言,改善了殼層的結構方式,殼層中嵌入了納米Li1.1V0.9O2顆粒提高了比容量。
本發(fā)明以Li1.1V0.9O2微球為核,以嵌入納米Li1.1V0.9O2顆粒的無定形碳為殼的復合負極材料在30mA/g電流密度充放電時,室溫下首次放電比容量大于900mAh/g,首次充放電效率大于85%,500次循環(huán)后容量保持率在90%以上。
本發(fā)明的制備方法工藝簡單、容易操作、成本較低,為獲得上述性能優(yōu)良的核殼結構Li1.1V0.9O2/C微球復合負極材料提供了一種有效途徑。
附圖說明
圖1為具有核殼結構的Li1.1V0.9O2/C微球復合負極材料的XRD衍射圖;
圖2為具有核殼結構的Li1.1V0.9O2/C微球復合負極材料的放大40000倍的SEM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除非特別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中采用的原料和方法為本領域常規(guī)市購的原料和常規(guī)使用的方法。
本發(fā)明具有核殼結構的Li1.1V0.9O2/C微球復合負極材料的制備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驟:
包括以下步驟:將按元素Li:V的摩爾比為1.1:0.9的鋰源和釩源,以及輔助劑溶于無水乙醇中,然后進行研磨;將研磨得到的膠狀混合物取出放到敞口容器中,進行蒸發(fā)烘干后得到前驅體;將所述前驅體在惰性或還原性氣氛中依次進行低溫碳化、高溫合成,得到所述具有核殼結構的Li1.1V0.9O2/C微球復合負極材料。
更具體的:
S1.將鋰源和釩源按元素Li:V摩爾比為1.1:0.9稱取混合,鋰釩混合物和輔助劑按質量比80:20溶于無水乙醇中,加入到球磨罐中研磨,球磨分散時間為2~4h,轉速為250~300r/min。然后,取出膠狀混合物放到敞口玻璃皿中,50℃~90℃蒸發(fā)烘干24~48h,得到前驅體。
S2.將得到的前驅體進行低溫碳化,低溫碳化過程在惰性或還原性氣氛中進行,低溫碳化溫度控制在400℃~600℃,碳化時間為2~5h。
S3.將低溫碳化后的產(chǎn)物進行高溫合成,高溫合成過程也在惰性或還原性氣氛中進行,合成溫度控制在950℃~1100℃,反應時間為6~12h。最終獲得具有核殼結構的Li1.1V0.9O2/C微球復合負極材料。
該復合負極材料以Li1.1V0.9O2微球為核體;殼層以無定形碳為基體,基體中均勻分布并嵌入納米Li1.1V0.9O2顆粒。以最終要得到的復合負極材料的總重量為標準,Li1.1V0.9O2的含量為90~99.9重量%,無定形碳的含量為0.1~10重量%。Li1.1V0.9O2微球的直徑為0.5~2μm,殼層厚度為100~150nm,Li1.1V0.9O2/C微球的粒徑為0.6~2.5μm。無定形碳具有介孔結構;納米Li1.1V0.9O2顆粒的粒徑為30~50nm。
以下通過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1
具有核殼結構的Li1.1V0.9O2/C微球復合負極材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將合成原料鋰釩混合物(CH3COOLi、V2O3)和聚乙烯醇按質量比為80:20稱取總質量40克,鋰釩混合物為Li:V摩爾比1.1:0.9的CH3COOLi、V2O3混合物32克,溶于40毫升的無水乙醇中,并加入聚乙烯醇8克,使反應物完全分散于乙醇中。在行星球磨機上以300轉/分鐘的轉速球磨4小時后得到膠狀混合物,將膠狀混合物放到敞口玻璃皿中,80℃蒸發(fā)烘干48小時后得到前驅體。然后將該前驅體于氬氣氣氛中低溫500℃碳化3小時,再在高溫1050℃下合成8小時,自然冷卻到室溫,取出,最終獲得具有核殼結構Li1.1V0.9O2/C微球復合負極材料。
上述制備得到的復合負極材料以Li1.1V0.9O2微球為核體;殼層以無定形碳為基體,基體中均勻分布并嵌入納米Li1.1V0.9O2顆粒。電極的制備及性能測試:將上述制備得到的復合負極材料、乙炔黑和PVDF按質量比80:10:10在NMP中混合均勻,涂覆在銅箔上為電極膜,金屬鋰片為對電極,Celgard2400為隔膜,1mol·L-1LiPF6/EC+DMC為電解液,在充滿Ar手套箱內組裝成扣式電池。采用Arbin BT-2000電化學測試儀進行恒電流充放電測試。充放電電壓范圍為2.0~0.01V,電流密度為30mA g-1。電化學性能測試結果見表1。
本實施例制備得到的復合負極材料的的XRD衍射圖和放大40000倍的SEM圖,如圖1和圖2所示。
實施例2
具有核殼結構的Li1.1V0.9O2/C微球復合負極材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將合成原料鋰釩混合物(CH3COOLi、V2O5)和聚乙烯醇按質量比為80:20稱取總質量40克,鋰釩混合物為Li:V摩爾比1.1:0.9的CH3COOLi、V2O5混合物32克,溶于40毫升的無水乙醇,并加入聚乙烯醇8克,使反應物完全分散于乙醇中,在行星球磨機上以300轉/分鐘的轉速球磨4小時后得到膠狀混合物,將膠狀混合物放到敞口玻璃皿中,80℃蒸發(fā)烘干36小時后得到前驅體。然后將該前驅體于氬氣氣氛中低溫600℃碳化2小時,再在高溫1100℃下合成10小時,自然冷卻到室溫,取出,最終獲得具有核殼結構Li1.1V0.9O2/C微球復合負極材料。
上述復合負極材料電極的制備及性能測試與實施例1相同,電化學性能測試結果見表1。
實施例3
具有核殼結構的Li1.1V0.9O2/C微球復合負極材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將合成原料鋰釩混合物(Li2CO3、V2O3)和聚乙二醇按質量比為80:20稱取總質量40克,鋰釩混合物為Li:V摩爾比1.1:0.9的Li2CO3、V2O3混合物32克,溶于40毫升的無水乙醇,并加入聚乙二醇8克,使反應物完全分散于乙醇中,在行星球磨機上以280轉/分鐘的轉速球磨3小時后得到膠狀混合物,將膠狀混合物放到敞口玻璃皿中,70℃蒸發(fā)烘干24小時后得到前驅體。然后將該前驅體于氬氣氣氛中低溫400℃碳化4小時,再在高溫950℃下合成12小時,自然冷卻到室溫,取出,最終獲得具有核殼結構Li1.1V0.9O2/C微球復合負極材料。
上述復合負極材料電極的制備及性能測試與實施例1相同,電化學性能測試結果見表1。
實施例4
具有核殼結構的Li1.1V0.9O2/C微球復合負極材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將合成原料鋰釩混合物(Li2CO3、V2O5)和聚乙烯醇按質量比為80:20稱取總質量40克,鋰釩混合物為Li:V摩爾比1.1:0.9的Li2CO3、V2O5混合物32克,溶于40毫升的無水乙醇,并加入聚乙烯醇8克,使反應物完全分散于乙醇中,在行星球磨機上以300轉/分鐘的轉速球磨4小時后得到膠狀混合物,將膠狀混合物放到敞口玻璃皿中,80℃蒸發(fā)烘干36小時后得到前驅體。然后將該前驅體于氬氣氣氛中低溫500℃碳化3小時,再在高溫1000℃下合成10小時,自然冷卻到室溫,取出,最終獲得具有核殼結構Li1.1V0.9O2/C微球復合負極材料。
上述復合負極材料電極的制備及性能測試與實施例1相同,電化學性能測試結果見表1。
實施例5
具有核殼結構的Li1.1V0.9O2/C微球復合負極材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將合成原料鋰釩混合物(LiOH、V2O3)和乙二醇按質量比為80:20稱取總質量40克,鋰釩混合物為Li:V摩爾比1.1:0.9的LiOH、V2O3混合物32克,溶于40毫升的無水乙醇,并加入乙二醇8克,使反應物完全分散于乙醇中,在行星球磨機上以260轉/分鐘的轉速球磨4小時后得到膠狀混合物,將膠狀混合物放到敞口玻璃皿中,60℃蒸發(fā)烘干48小時后得到前驅體。然后將該前驅體于氬氣氣氛中低溫400℃碳化5小時,再在高溫1050℃下合成6小時,自然冷卻到室溫,取出,最終獲得具有核殼結構Li1.1V0.9O2/C微球復合負極材料。
上述復合負極材料電極的制備及性能測試與實施例1相同,電化學性能測試結果見表1。
實施例6
具有核殼結構的Li1.1V0.9O2/C微球復合負極材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將合成原料鋰釩混合物(LiNO3、V2O3)和聚乙烯醇按質量比為80:20稱取總質量40克,鋰釩混合物為Li:V摩爾比1.1:0.9的LiNO3、V2O3混合物32克,溶于40毫升的無水乙醇,并加入聚乙烯醇8克,使反應物完全分散于乙醇中,在行星球磨機上以250轉/分鐘的轉速球磨4小時后得到膠狀混合物,將膠狀混合物放到敞口玻璃皿中,50℃蒸發(fā)烘干48小時后得到前驅體。然后將該前驅體于氬氣氣氛中低溫500℃碳化4小時,再在高溫1050℃下合成7小時,自然冷卻到室溫,取出,最終獲得具有核殼結構Li1.1V0.9O2/C微球復合負極材料。
電極的制備及性能測試與實施例1相同,電化學性能測試結果見表1。
實施例7
具有核殼結構的Li1.1V0.9O2/C微球復合負極材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將合成原料鋰釩混合物(LiNO3、V2O5)和聚乙烯醇按質量比為80:20稱取總質量40克,鋰釩混合物為Li:V摩爾比1.1:0.9的LiNO3、V2O5混合物32克,溶于40毫升的無水乙醇,并加入聚乙烯醇8克,使反應物完全分散于乙醇中,在行星球磨機上以300轉/分鐘的轉速球磨4小時后得到膠狀混合物,將膠狀混合物放到敞口玻璃皿中,80℃蒸發(fā)烘干36小時后得到前驅體。然后將該前驅體于氬氣氣氛中低溫500℃碳化4小時,再在高溫1050℃下合成7小時,自然冷卻到室溫,取出,最終獲得具有核殼結構Li1.1V0.9O2/C微球復合負極材料。
電極的制備及性能測試與實施例1相同,電化學性能測試結果見表1。
實施例8
具有核殼結構的Li1.1V0.9O2/C微球復合負極材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將合成原料鋰釩混合物(Li2C2O4、V2O5)和聚乙烯醇按質量比為80:20稱取總質量40克,鋰釩混合物為Li:V摩爾比1.1:0.9的Li2C2O4、V2O5混合物32克,溶于40毫升的無水乙醇,并加入聚乙烯醇8克,使反應物完全分散于乙醇中,在行星球磨機上以300轉/分鐘的轉速球磨4小時后得到膠狀混合物,將膠狀混合物放到敞口玻璃皿中,80℃蒸發(fā)烘干36小時后得到前驅體。然后將該前驅體于氬氣氣氛中低溫500℃碳化3小時,再在高溫1050℃下合成8小時,自然冷卻到室溫,取出,最終獲得具有核殼結構Li1.1V0.9O2/C微球復合負極材料。
電極的制備及性能測試與實施例1相同,電化學性能測試結果見表1。
對比例1
將合成原料鋰釩混合物(Li2CO3、V2O3)和乙炔黑按質量比為80:20稱取總質量40克,鋰釩混合物為Li:V摩爾比1.1:0.9的Li2CO3、V2O3混合物32克,分散于40毫升的無水乙醇中,在行星球磨機上以300轉/分鐘的轉速球磨4小時后,將上述混合物放到敞口玻璃皿中,80℃蒸發(fā)烘干36小時后得到前驅體。然后將該前驅體于氬氣氣氛中低溫600℃碳化2小時,再在高溫1050℃下合成10小時,自然冷卻到室溫,取出,最終獲得Li1.1V0.9O2/C復合負極材料。
電極的制備及性能測試與實施例1相同,電化學性能測試結果見表1。
表1具有核殼結構的Li1.1V0.9O2/C微球復合負極材料的電化學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