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電動汽車電池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電池模組。
背景技術:
傳統(tǒng)的電池模組電極焊接在鎳帶上,鎳帶采用單根的條狀鎳帶作為連接帶,根據(jù)需要裁剪成多種長度的小鎳片,使用時,不同長度的鎳片需要準確的安放到正確的位置上,然后才能進行焊接,由于電池組需要既并聯(lián)又串聯(lián),長條狀鎳帶甚至無法覆蓋到一個焊接面,這時候又需要鎳帶進行疊加,那么就出現(xiàn)了單個電池上焊接兩次甚至多次的情況。缺陷明顯:準備多規(guī)格鎳帶,不能放錯位置,否則會引起短路,焊接重復,既降低了效率又對電池造成不必要的損傷,單根鎳片的寬度和厚度決定了功率的大小,無法滿足大功率的場合,焊接后的電極沒有引出部分,還需另行處理。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電池模組,以達到因接錯導致的短路情況發(fā)生、提高功率的目的。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電池模組,其特征在于:包括電池組支撐架,所述的電池組支撐架上端面設有多個電池正極連接孔,所述的電池組支撐架下端面設有多個電池負極連接孔,所述的電池正極連接孔內(nèi)設有上端鎳片,所述的電池負極連接孔內(nèi)設有下端鎳片,所述的上端鎳片內(nèi)陷于所述的電池正極連接孔內(nèi),上端鎳片的厚度小于電池正極連接孔的孔壁厚度,所述的上端鎳片的下端面上設有“十”字型槽體,“十”字型槽體的中心處為孔狀凹槽結構,所述的電池支撐架包括下支撐板、上固定板、連接下支撐板與上固定板的立柱,所述的多個電池正極連接孔設置在上固定板上,所述的多個電池負極連接孔設置在下支撐板上,所述的上固定板、下支撐板分別為銅板,上固定板的邊緣伸出有上連接板,所述的下支撐板的邊緣伸出有下連接板,所述的下連接板上設有通孔。
所述的下支撐板上端面設有電池限位板,所述的電池限位板上設有多個電池限位圓孔。
所述的電池限位板為塑料板。
本發(fā)明采用上述結構,具有以下優(yōu)點:1、根據(jù)電池組所需要的功率選擇厚度即可,且鏤空部分很小,與相同厚度的鎳帶相比,功率要大兩倍以上。2、覆蓋面為整個電池組的焊接面,一次操作且無錯誤可能性。3、上端鎳片的下端面上設有“十”字型槽體,“十”字型槽體的中心處為孔狀凹槽結構,可以和電池電極接觸更好并加強焊接強度;4、焊接好的模組自帶連接板作為極耳,便于后續(xù)串并聯(lián)組合裝配。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中上端鎳片設置在電池正極連接孔內(nèi)的截面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中上端鎳片的結構示意圖;
在圖1~圖3中,1、電池正極連接孔;2、上端鎳片;3、“十”字型槽體;4、下支撐板;5、上固定板;6、立柱;7、上連接板;8、電池限位板;9、電池限位圓孔;10、下連接板。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3所示一種電池模組,包括電池組支撐架,電池組支撐架上端面設有多個電池正極連接孔1,電池組支撐架下端面設有多個電池負極連接孔。
電池正極連接孔內(nèi)設有上端鎳片2。電池負極連接孔內(nèi)設有下端鎳片,上端鎳片2內(nèi)陷于所述的電池正極連接孔內(nèi),上端鎳片2的厚度小于電池正極連接孔的孔壁厚度,方便電池電極的焊接。上端鎳片2的下端面上設有“十”字型槽體3,“十”字型槽體3的中心處為孔狀凹槽結構,方便電池單體的正極端部放置,焊接牢固。電池支撐架包括下支撐板4、上固定板5、連接下支撐板4與上固定板5的立柱6。
多個電池正極連接孔1設置在上固定板5上,所述的多個電池負極連接孔設置在下支撐板4上。上固定板5、下支撐板4分別為銅板,可以為紫銅板。上固定板5的邊緣伸出有上連接板7,可以作為極耳,便于后續(xù)串并聯(lián)組合裝配。下支撐板4的邊緣伸出有下連接板10,下連接板10上設有通孔,下連接板10也可以為極耳,通孔的設置方便下連接板10的裝配。上端面設有電池限位板8,所述的電池限位板8上設有多個電池限位圓孔9。電池限位板8為塑料板,對電池組的各電池單體限位固定。
電池模組的生產(chǎn)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在銅板制成的上固定板5上開設多個電池正極連接孔1,并在上固定板5邊緣制作連接板7;在下支撐板4上開設多個電池負極連接孔;
b)在電池正極連接孔1內(nèi)焊接上端鎳片2,使上端鎳片2內(nèi)陷于電池正極連接孔1內(nèi),上端鎳片2的厚度小于電池正極連接孔1的孔壁厚度;
c)在上端鎳片2的下端面上開設“十”字型槽體3,“十”字型槽體3的中心處為孔狀凹槽結構;
d)通過立柱6連接上固定板5與下支撐板4;
e)在下支撐板4上架設電池限位板8,電池限位板8上開設多個電池限位圓孔9;
f)安裝電池組,將多個電池單體的正極焊接在電池正極連接孔1內(nèi)的上端鎳片2下端,電池單體的負極端穿過電池限位圓孔9連接在下支撐板4的電池負極連接孔的下端鎳片上。
根據(jù)電池組所需要的功率選擇厚度即可,且鏤空部分很小,與相同厚度的鎳帶相比,功率要大兩倍以上。上固定板的覆蓋面為整個電池組的焊接面,電流在整個銅板的各通路上流動,功率大大提高,并且一次操作且無錯誤可能性。上端鎳片的下端面上設有“十”字型槽體,“十”字型槽體的中心處為孔狀凹槽結構,可以和電池電極接觸更好并加強焊接強度;焊接好的模組自帶連接板作為極耳,便于后續(xù)串并聯(lián)組合裝配。
上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進行了示例性描述,顯然本發(fā)明具體實現(xiàn)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改進,或未經(jīng)改進直接應用于其它場合的,均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