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連接器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能夠?qū)⒍俗幼詣訕蚪又亮蠋系淖詣訕蚪友b置。
背景技術:
大多數(shù)的電子連接器的端子的表面均要進行電鍍處理,一方面,保護端子簧片基材不受腐蝕;另一方面,優(yōu)化端子表面性能,使端子更容易實現(xiàn)金屬對金屬的接觸。
目前,一般都是通過料帶經(jīng)連續(xù)模沖壓形成包含多個端子及連接筋的一體結構,然后對多個端子進行局部電鍍,以獲得所需的端子。雖然在電鍍過程中端子能夠具有良好的定位效果,但是,連續(xù)模在沖切的過程中,產(chǎn)品兩側(cè)應力變形不均易造成扭轉(zhuǎn)、偏斜等現(xiàn)象,故采用連續(xù)模生產(chǎn)的端子質(zhì)量低。
另外,若直接對獨立的端子進行電鍍處理,則將導致端子的整體全部被電鍍,而將不需要電鍍的部位也予以電鍍,形成加工作業(yè)的浪費且提高了端子的成本。
有鑒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新的端子與料帶的自動橋接裝置,以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qū)⒍俗幼詣訕蚪又亮蠋系淖詣訕蚪友b置。
為實現(xiàn)上述實用新型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端子與料帶的自動橋接裝置,所述自動橋接裝置包括連續(xù)模,所述連續(xù)模包括上模裝置、下模裝置以及設于上模裝置與下模裝置之間的多工位級進的沖壓模具,所述沖壓模具包括對料帶進行加工形成用以橋接所述端子的橋接部的成型模具以及用以將端子橋接于所述橋接部上的扣壓模具,所述自動橋接裝置還包括振動盤以及與所述振動盤相連接的用于輸送端子的輸送軌道,所述輸送軌道遠離所述振動盤的一端與所述扣壓模具相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所述扣壓模具包括固定于所述上模裝置上的壓頭以及設于所述下模裝置上的定位部,所述壓頭正對所述定位部。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所述扣壓模具包括沿所述料帶設定的步進方向等步距排列的用以將端子扣合至所述橋接部的第一扣壓模具以及用以將端子與所述橋接部扣緊的第二扣壓模具,所述輸送軌道的末端與所述第一扣壓模具相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所述輸送軌道與所述料帶在所述連續(xù)模上的步進方向相垂直。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所述沖壓模具還包括設于所述扣壓模具的前側(cè)的用以將位于相鄰兩個橋接部之間的連接筋壓直的整形模具。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所述成型模具包括沿所述料帶設定的步進方向等步距依次排列的沖孔模具、切邊模具以及折彎模具。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所述連續(xù)模還包括沿設定的步進方向按設定的步距移送待加工的所述料帶的拉料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中的用于輸送端子的輸送軌道與連續(xù)模上的扣壓模具相連接,從而在所述料帶沖壓形成橋接部的同時將所述端子扣合至已形成的橋接部上,增加生產(chǎn)效率;同時,將多個端子分別定位于料帶上的不同位置處,可以對多個端子同時進行局部電鍍,大幅節(jié)省電鍍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自動橋接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端子橋接至橋接部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的另一角度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附圖所示的各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請參照圖1至圖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
請參圖1-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端子1與料帶2的自動橋接裝置,所述自動橋接裝置包括連續(xù)模、對端子1進行震動傳輸?shù)恼駝颖P3、與所述振動盤3相連接以將所述端子1輸送至所述連續(xù)模上的輸送軌道4。本實用新型中定義與設定的料帶2的步進方向相同的方向為前,與該步進方向相反的方向為后。
所述連續(xù)模包括上模裝置、下模裝置、位于上模裝置與下模裝置之間的沖壓模具以及用于沿設定的步進方向按設定的步距移送待加工的料帶2的拉料裝置。
具體地,所述上模裝置包括從上而下依次連接的上模座、上墊板、上夾板、止檔板和脫料板;所述下模裝置包括從上而下依次連接的下模板、下墊板以及下模座。
所述脫料板用以在所述連續(xù)模進行一次沖壓成型后對所述料帶進行脫料,以使所述沖壓模具更容易脫料。
所述沖壓模具包括對料帶2進行加工以在料帶2上形成用以橋接所述端子1的橋接部21的成型模具、用以將所述端子1橋接于所述橋接部21上的扣壓模具以及用以將位于相鄰兩個橋接部21之間的連接筋22壓直的整形模具。所述成型模具以及扣壓模具沿所述料帶2的步進方向依次等步距排列。
所述成型模具包括沿所述料帶2的步進方向等步距依次排列的沖孔模具、切邊模具以及折彎模具,所述料帶2在拉料裝置的驅(qū)動下沿設定的步進方向等距向前移動并依次經(jīng)過所述沖孔模具、切邊模具以及折彎模具沖壓后形成橋接部21。在所述料帶2上形成所述橋接部21后,所述拉料裝置驅(qū)動所述料帶2沿步進方向前進一個步距,使橋接部21位于所述扣壓模具所在的位置處。
所述扣壓模具均包括固定于所述上模裝置上的壓頭以及設于所述下模裝置上的定位部,所述壓頭正對所述定位部,以在所述橋接部21位于所述定位部且所述端子1移動至所述橋接部21上后,所述上模裝置下移并帶動所述壓頭下壓,將所述端子1扣合于所述橋接部21上。
具體地,所述扣壓模具包括沿所述料帶2的步進方向等步距排列的用以將端子1扣合至所述橋接部21上的第一扣壓模具以及用以將所述端子1與所述橋接部21扣緊的第二扣壓模具。
在所述端子1與所述橋接部21經(jīng)第一扣壓模具實現(xiàn)扣合且開模后,所述拉料裝置驅(qū)動所述料帶2沿步進方向移動一個步距,使扣合有端子1的橋接部21移動至所述第二扣壓模具的定位部上,然后所述上模裝置下移并帶動所述第二扣壓模具上的壓頭下壓,將所述端子1扣緊于所述橋接部21上以增強所述端子1與所述料帶2的連接強度。
所述輸送軌道4遠離所述振動盤3的一端與所述第一扣壓模具相連接,以在所述橋接部21位于所述第一扣壓模具的定位部上后,將所述端子輸送至所述橋接部21所對應的位置處,便于壓頭將端子1與橋接部21的相扣合。
所述自動橋接裝置在使用時,將所述端子1放置于所述振動盤3內(nèi),在所述振動盤3的振動作用下,將所述端子1輸送至所述輸送軌道4,并經(jīng)所述輸送軌道4輸送至位于定位部上的橋接部21上,上模裝置下移,由壓頭將所述端子1扣合于所述橋接部21上。
進一步地,所述輸送軌道4與所述料帶2在所述連續(xù)模上的步進方向相垂直,以便于將所述端子1準確定位于所述橋接部21上。
所述整形模具設于所述第二扣壓模具的前側(cè),以在所述端子1與所述橋接部21經(jīng)第二沖壓模具沖壓,所述拉料裝置驅(qū)動料帶2向前移動一個步距后,扣緊有端子1的橋接部21與其后側(cè)的橋接部21之間的連接筋22位于整形模所在的位置處,從而在所述連續(xù)模進行下一次沖壓時,所述整形模將所述連接筋22壓直,使扣合有所述端子1的料帶2整體呈水平的長條狀,便于后續(xù)對所述料帶2上的多個端子1同時進行局部電鍍。
綜上,本實用新型中的用于輸送端子1的輸送軌道4與連續(xù)模上的扣壓模具相連接,從而在所述料帶2沖壓形成橋接部21的同時將所述端子1扣合至已形成的橋接部21上,增加生產(chǎn)效率;同時,將多個端子1分別定位于料帶2上的不同位置處,可以對多個端子1同時進行局部電鍍,大幅節(jié)省電鍍成本。
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方式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jīng)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詳細說明僅僅是針對本實用新型的可行性實施方式的具體說明,它們并非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藝精神所作的等效實施方式或變更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