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開的實施例涉及顯示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有機發(fā)光二極管顯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一種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有機發(fā)光二極管(oled)顯示面板已經(jīng)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在oled顯示面板中,曲面oled顯示面板(具有至少一個曲面部分)因其造型獨特,滿足特定的顯示需求,越來越受到市場的歡迎。但是,在曲面oled顯示面板中,顯示面板的中心區(qū)域和邊緣區(qū)域之間具有色差。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公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用于曲面顯示的oled顯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和顯示裝置,旨在消除目前曲面oled顯示面板的中心區(qū)域和邊緣區(qū)域之間的色差現(xiàn)象。
根據(jù)本公開的一個方面的實施例,提供一種oled顯示面板,包括:基板,在基板上的墊層,所述墊層的靠近面板中心的區(qū)域的厚度小于所述墊層的靠近面板的邊緣的區(qū)域的厚度;在墊層上的第一電極;在第一電極上的有機發(fā)光功能層;和在有機發(fā)光功能層上的第二電極。
根據(jù)本公開的一個示例的實施例,所述的顯示面板還包括:在所述墊層的背離基板的表面上的多個突起結構。
根據(jù)本公開的一個示例的實施例,靠近面板中心的區(qū)域上的所述突起結構的高度小于靠近面板的邊緣的區(qū)域上的所述突起結構的高度。
根據(jù)本公開的一個示例的實施例,靠近面板中心的區(qū)域上的所述突起結構的突起方向與基板所在平面形成的角度大于靠近面板邊緣的區(qū)域上的所述突起結構的突起方向與基板所在平面形成的角度。
根據(jù)本公開的一個示例的實施例,所述墊層包括平面部分和位于平面部分兩側的曲面部分,所述平面部分具有相同的厚度,所述曲面部分的厚度朝向面板的兩側逐漸增加。
根據(jù)本公開的一個示例的實施例,所述墊層包括平面部分和位于平面部分兩側的曲面部分,所述平面部分上的突起結構具有相同的高度,所述曲面部分上的突起結構的高度朝向面板的邊緣逐漸增加。
根據(jù)本公開的一個示例的實施例,所述平面部分上的突起結構的突起方向垂直于基板所在平面,所述曲面部分上的突起結構的突起方向與基板所在平面形成的角度朝向面板的邊緣逐漸減小。
根據(jù)本公開的一個示例的實施例,所述突起結構的底部延伸至基板。
根據(jù)本公開的一個示例的實施例,所述墊層的厚度從面板中心朝向面板的兩側逐漸增加。
根據(jù)本公開的另一個方面的實施例,提供一種制造有機發(fā)光二極管顯示面板的方法,包括:提供第一基板;在第一基板上形成墊層,使得所述墊層的靠近面板中心的區(qū)域的厚度小于所述墊層的靠近面板邊緣的區(qū)域的厚度;在墊層上形成第一電極;在第一電極上形成有機發(fā)光功能層;和在有機發(fā)光功能層上形成第二電極。
根據(jù)本公開的一個示例的實施例,在基板上形成墊層包括:在基板上鋪設一層光刻膠層;對光刻膠層進行模壓,使得所述光刻膠層的背離基板的表面具有期望的形狀。
根據(jù)本公開的一個示例的實施例,對光刻膠層進行模壓包括:通過模壓使所述墊層包括平面部分和位于平面部分兩側的曲面部分。
根據(jù)本公開的一個示例的實施例,所述的方法還包括通過雙光束干涉光刻工藝在所述墊層的背離基板的上表面上形成多個突起結構。
根據(jù)本公開的一個示例的實施例,所述的方法還包括:剝離第一基板;將剝離第一基板后的有機發(fā)光二極管顯示面板粘貼到第二基板上,其中,將有機發(fā)光二極管顯示面板中的墊層的曲面部分的位置對準所述第二基板的曲面部分,將有機發(fā)光二極管顯示面板中的墊層的平面部分的位置對準所述第二基板的平面部分。
根據(jù)本公開的另一個方面的實施例,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包括第一方面的實施例所述的顯示面板。
根據(jù)本公開實施例的有機發(fā)光二極管顯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顯示裝置,通過在oled顯示面板中制作墊層,使得所述墊層的靠近面板中心的區(qū)域的厚度小于所述墊層的靠近邊緣的區(qū)域的厚度,能夠消除目前的曲面oled顯示面板的中心區(qū)域和邊緣區(qū)域之間的色差現(xiàn)象。
附圖說明
圖1示出了根據(jù)本公開的一個示例性實施例的oled顯示面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2示出了根據(jù)本公開的另一個示例性實施例的oled顯示面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3示出了根據(jù)本公開的另一個示例性實施例的oled顯示面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4示出了根據(jù)本公開的另一個示例性實施例的oled顯示面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5示出了根據(jù)本公開的另一個示例性實施例的oled顯示面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6示出了根據(jù)本公開的另一個示例性實施例的oled顯示面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7示出了根據(jù)本公開的另一個示例的實施例的oled顯示面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8a-8h是示出了圖7所示的oled顯示面板的制作過程的示意圖。
圖9是示出了如圖7的所示的oled顯示面板的使用狀態(tài)的示意圖。
圖10a示出了作為比較示例的標準oled顯示面板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10b示出了作為另一比較示例的標準oled顯示面板的部分結構示意圖;以及
圖10c示出了作為比較示例的另一標準oled顯示面板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更清楚地闡述本公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公開的實施例進行詳細的說明。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公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應當理解,下文對于實施例的描述旨在對本公開的總體構思進行解釋和說明,而不應當理解為是對本公開的限制。在說明書和附圖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圖標記指代相同或相似的部件或構件。為了清晰起見,附圖不一定按比例繪制,并且附圖中可能省略了一些公知部件和結構。
除非另外定義,本公開使用的技術術語或者科學術語應當為本公開所屬領域內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義。本公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類似的詞語并不表示任何順序、數(shù)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來區(qū)分不同的組成部分?!鞍ā被蛘摺鞍钡阮愃频脑~語意指出現(xiàn)該詞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蓋出現(xiàn)在該詞后面列舉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斑B接”或者“相連”等類似的詞語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機械的連接,而是可以包括電性的連接,不管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吧稀薄ⅰ跋隆?、“左”、“右”“頂”或“底”等等僅用于表示相對位置關系,當被描述對象的絕對位置改變后,則該相對位置關系也可能相應地改變。當諸如層、膜、區(qū)域或襯底基板之類的元件被稱作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時,該元件可以“直接”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或者可以存在中間元件。
圖1示出了根據(jù)本公開的一個示例性實施例的oled顯示面板100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顯示面板100包括基板11、在基板11上的墊層12、在墊層12上的第一電極13、在第一電極13上的有機發(fā)光功能層14,以及在有機發(fā)光功能層14上的第二電極15。墊層12的靠近面板中心c-c的區(qū)域的厚度小于所述墊層12的靠近面板的邊緣e-e的區(qū)域的厚度??拷姘逯行牡膮^(qū)域和靠近面板的邊緣的區(qū)域是指兩個區(qū)域相比較而言,一個區(qū)域更靠近面板的中心c-c,另一個區(qū)域更靠近面板的邊緣e-e。
基板11例如可以為玻璃基板。墊層12例如可以由光刻膠材料制成。第一電極13和第二電極50可以由銅、鋁、鉬、釹、銀或鈦等金屬或它們的合金材料制成。第一電極13和第二電極50之一可以為陽極,另一個可以為陰極。有機發(fā)光功能層14可以包括空穴注入層、空穴傳輸層、有機發(fā)光層、電子傳輸層、電子注入層等功能層。當在第一電極13和第二電極50之間施加電壓時,有機發(fā)光功能層14可以發(fā)光。雖然圖中未示出,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有機發(fā)光功能層14中可以包括多個陣列排布的子像素單元,分別發(fā)出紅光、綠光或藍光,以實現(xiàn)彩色顯示。圖1只是示意示出了oled顯示面板的基本結構。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顯示面板100還可以包括本領域已知的其它層結構和部件,本公開對此不加限定。例如,在玻璃基板11和墊層12之間可以包括柔性tft陣列基板。
基板11的厚度例如在0.1-0.5mm范圍內。墊層12的厚度例如在100-2000nm的范圍內。第一電極13的厚度例如在50-200nm的范圍內。有機發(fā)光功能層14的厚度例如在150-1000nm的范圍內。第二電極15的厚度例如在5-50nm的范圍內。
墊層12的靠近面板中心c-c的區(qū)域的厚度小于所述墊層12的靠近面板的邊緣e-e的區(qū)域的厚度。如圖1所示,墊層12的厚度可以從面板的中心c-c朝向面板的邊緣e-e逐漸增加,從而墊層12的上表面121形成平滑凹曲面。但本公開不限于此,墊層12的厚度也可以從面板的中心c-c朝向面板的邊緣e-e分段增加。例如,在墊層12的中間部分形成平面部分,在墊層12兩側的邊緣部分形成曲面部分。
根據(jù)圖1所示的實施例,通過在oled顯示面板中制作墊層,使得墊層的靠近面板中心的區(qū)域的厚度小于所述墊層的靠近面板邊緣的區(qū)域的厚度,能夠消除oled顯示面板的中心區(qū)域和邊緣區(qū)域之間的色差現(xiàn)象。
圖2示出了根據(jù)本公開的另一個示例性實施例的oled顯示面板200的結構示意圖。如圖2所示,顯示面板200包括基板21、在基板21上的墊層22、在墊層22上的第一電極23、在第一電極23上的有機發(fā)光功能層24,以及在有機發(fā)光功能層24上的第二電極25。墊層22的靠近面板中心c-c的區(qū)域的厚度小于所述墊層12的靠近面板的邊緣e-e的區(qū)域的厚度。該實施例同樣可以獲得如圖1所示的實施例的消除oled顯示面板的中心區(qū)域和邊緣區(qū)域之間的色差現(xiàn)象的效果。
圖2所示的實施例與圖1所示的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在于,顯示面板200還包括在墊層22的背離基板21的表面上形成的多個突起結構221。突起結構221的截面形狀例如可以為鋸齒形、波浪形、三角形、梯形等形狀。通過設置該突起結構221,能夠減小在第一電極23和第二電極25之間形成的微腔結構內部的全反射現(xiàn)象,增加顯示面板200的出光效率。該實施例的其它方面與圖1所示的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圖3示出了根據(jù)本公開的另一個示例性實施例的oled顯示面板300的結構示意圖。圖3的oled顯示面板300是圖2的oled顯示面板200的一種變形的實施例。如圖3所示,顯示面板300包括基板31、在基板31上的墊層32、在墊層32上的第一電極33、在第一電極33上的有機發(fā)光功能層34,以及在有機發(fā)光功能層34上的第二電極35。墊層32的靠近面板中心c-c的區(qū)域的厚度小于墊層13的靠近面板的邊緣e-e的區(qū)域的厚度。在墊層32的背離基板31的表面上形成多個突起結構321。該實施例同樣可以獲得如圖2所示的實施例的效果。
圖3所示的實施例與圖2所示的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在于,在顯示面板300中,突起結構321的底部可以穿透墊層22延伸至基板21的上表面。換句話說,整個墊層32可以均由突起結構構成。該實施例可以進一步消除oled顯示面板的中心區(qū)域和邊緣區(qū)域之間的色差現(xiàn)象。該實施例的其它方面與圖2所示的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圖4示出了根據(jù)本公開的另一個示例性實施例的oled顯示面板的結構示意圖。如圖4所示,顯示面板400包括基板41、在基板41上的墊層42、在墊層42上的第一電極44、在第一電極44上的有機發(fā)光功能層44,以及在有機發(fā)光功能層44上的第二電極45。墊層42的靠近面板中心c-c的區(qū)域的厚度小于所述墊層14的靠近面板的邊緣e-e的區(qū)域的厚度。在墊層42的背離基板41的表面上形成多個突起結構421。該實施例同樣可以獲得如圖2所示的實施例的效果。
與圖2所示的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在于,在圖4所示的顯示面板400中,靠近面板400中心c-c的區(qū)域上的突起結構421的高度h1小于靠近面板的邊緣e-e的區(qū)域上的突起結構421的高度h2。根據(jù)該實施例,通過使靠近面板中心的區(qū)域上的突起結構的高度小于靠近面板邊緣的區(qū)域的突起結構的高度,能夠進一步消除oled顯示面板中心區(qū)域與邊緣區(qū)域之間的色差現(xiàn)象。該實施例的其它方面與圖2所示的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圖5示出了根據(jù)本公開的另一個示例性實施例的oled顯示面板的結構示意圖。如圖5所示,顯示面板500包括基板51、在基板51上的墊層52、在墊層52上的第一電極55、在第一電極55上的有機發(fā)光功能層55,以及在有機發(fā)光功能層55上的第二電極55。墊層52的靠近面板中心c-c的區(qū)域的厚度小于墊層52的靠近面板的邊緣e-e的區(qū)域的厚度。在墊層52的背離基板51的表面上形成多個突起結構521。靠近面板500中心c-c的區(qū)域上的突起結構521的高度小于靠近面板的邊緣e-e的區(qū)域上的突起結構521的高度。該實施例同樣可以獲得如圖4所示的實施例的效果。
與圖4所示的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在于,根據(jù)圖5所示的實施例,突起結構521沿朝向面板的中心線c-c的方向傾斜,即,突起結構的尖端指向沿靠近面板的中心線c-c的方向。并且,靠近面板500中心c-c的區(qū)域上的突起結構521的突起方向x-x與基板51所在平面形成的角度α1大于靠近面板邊緣e-e的區(qū)域上的突起結構521的突起方向與基板51所在平面形成的角度α2。突起結構521的突起方向是指突起結構的中心線延伸的方向。該實施例的其它方面與圖4所示的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例如,墊層52上的突起結構521的突起方向與基板51所在平面形成的角度可以從面板的中心c-c朝向面板的邊緣e-e逐漸減小。例如,在墊層12的位于中心c-c處的突起結構521的突起方向垂直于顯示面板,而墊層12的位于邊緣e-e處的突起結構521的突起方向與顯示基板所在平面的夾角接近0度。從面板的中心c-c到面板的邊緣e-e,墊層52上的突起結構521的突起方向與基板51所在平面形成的角度可以從90度逐漸變化為趨于0度。
但是,本公開不限于此,突起結構521的突起方向與基板51所在平面形成的角度也可以從面板的中心c-c朝向面板的邊緣e-e分級增加。例如,在墊層52的中間部分形成平面部分而在墊層52的兩側形成曲面部分的情況下,在墊層52中間的平面部分上的突起結構521的突起方向與基板51所在平面形成的角度可以均為90度,而曲面部分上的突起結構521的突起方向與基板51所在平面形成的角度可以朝向面板的兩側逐漸減小。該實施例的其它方面與圖4所示的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該實施例可以用于凸面顯示裝置。凸面顯示裝置是指顯示裝置的朝向觀看者的顯示面為凸面。當將圖5所示的顯示面板500用于凸面顯示裝置時,需要將玻璃基板51剝離,然后將顯示面板500的其它部分粘貼到顯示裝置的剛性彎曲基板表面上。此時,由于剛性彎曲基板表面為凸面,將顯示面板500粘貼到剛性彎曲基板表面上后,顯示面板500的墊層52的突起結構521的突起方向由朝向面板的中心線傾斜變?yōu)榛酒叫杏诿姘宓闹行木€,從而能夠進一步消除oled顯示面板的中心區(qū)域和邊緣區(qū)域之間的色差現(xiàn)象。
圖6示出了根據(jù)本公開的另一個示例性實施例的oled顯示面板600的結構示意圖。如圖6所示,顯示面板600包括基板61、在基板61上的墊層62、在墊層62上的第一電極63、在第一電極63上的有機發(fā)光功能層64,以及在有機發(fā)光功能層64上的第二電極65。墊層62的靠近面板中心c-c的區(qū)域的厚度小于所述墊層16的靠近面板的邊緣e-e的區(qū)域的厚度。在墊層62的背離基板61的表面上形成多個突起結構621。靠近面板600中心c-c的區(qū)域上的突起結構621的高度h1小于靠近面板的邊緣e-e的區(qū)域上的突起結構621的高度h2。該實施例同樣可以獲得如圖4所示的實施例的效果。
與圖4所示的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在于,在圖6所示的顯示面板600中,突起結構621沿遠離面板的中心線c-c的方向傾斜,即,突起結構的尖端指向沿遠離面板的中心線c-c的方向。并且,靠近面板600中心c-c的區(qū)域上的突起結構621的突起方向x-x與基板61所在平面形成的角度α1大于靠近面板邊緣e-e的區(qū)域上的突起結構621的突起方向與基板61所在平面形成的角度α2。該實施例的其它方面與圖4所示的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例如,墊層62上的突起結構621的突起方向與基板61所在平面形成的角度可以從面板的中心c-c朝向面板的邊緣e-e逐漸減小。例如,在墊層62的位于中心c-c處的突起結構621的突起方向垂直于顯示面板,而墊層62的位于邊緣e-e處的突起結構621的突起方向與顯示基板所在平面的夾角接近于0度。從面板的中心c-c到面板的邊緣e-e,墊層52上的突起結構621的突起方向與基板51所在平面形成的角度可以從90度逐漸變化為接近0度。
但是,本公開不限于此,突起結構621的突起方向與基板61所在平面形成的角度α也可以從面板的中心c-c朝向面板的邊緣e-e分級增加。例如,在墊層62的中間部分形成平面部分而在墊層12的兩側形成曲面部分的情況下,在墊層62中間的平面部分上的突起結構621的突起方向與基板61所在平面形成的角度可以均為90度,而曲面部分上的突起結構621的突起方向與基板61所在平面形成的角度可以朝向面板的兩側逐漸減小。該實施例的其它方面與圖4所示的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該實施例可以用于凹面顯示裝置。凹面顯示裝置是指顯示裝置的朝向觀看者的顯示面為凹面。當將圖6所示的顯示面板600用于凹面顯示裝置時,需要將玻璃基板61剝離,然后將顯示面板600的其它部分粘貼到顯示裝置的剛性彎曲基板表面上。此時,由于剛性彎曲基板表面為凹面,將顯示面板600粘貼到剛性彎曲基板表面上后,顯示面板600的墊層62的突起結構621的突起方向由朝向面板的中心線傾斜變?yōu)榛酒叫杏诿姘宓闹行木€,從而能夠進一步消除oled顯示面板的中心區(qū)域和邊緣區(qū)域之間的色差現(xiàn)象。
圖7示出了根據(jù)本公開的一個具體實施例的oled顯示面板700的結構示意圖。如圖7所示,顯示面板700包括基板70、在基板70上的tft陣列基板71、在tft陣列基板71上的墊層72,墊層72上的陽極73、在陽極73上的有機發(fā)光功能層74,以及在有機發(fā)光功能層74上的陰極75。圖中示出了有機發(fā)光功能層74包括空穴傳輸層74a、發(fā)光層74b和電子傳輸層74c。
如圖7所示,墊層72包括平面部分72a和位于平面部分72a兩側的曲面部分72b,平面部分72a具有相同的厚度,曲面部分72b的厚度朝向面板700的兩側逐漸增加。在墊層72上的背離基板71的表面上形成多個突起結構721。在墊層72中間的平面部分72a上的突起結構721的高度相同,而在墊層72的曲面部分72b上的突起結構721的高度分別朝向面板的兩側逐漸增加。在墊層72中間的平面部分72a上的突起結構721的突起方向與基板71所在平面形成的角度均為90度,而曲面部分72b上的突起結構721沿朝向面板的中心線c-c的方向傾斜,即,突起結構的尖端指向沿靠近面板的中心線c-c的方向。突起結構721的突起方向與基板71所在平面形成的角度朝向面板700的邊緣逐漸減小。該實施例的其它方面與圖4所示的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贅述。該實施例同樣可以獲得消除顯示面板中心區(qū)域和邊緣區(qū)域之間的色差現(xiàn)象的效果。
圖8a-8g是示出了圖7所示的oled顯示面板的制作過程的示意圖。
如圖8a所示,首先,提供玻璃基板(第一基板)70。
接著,如圖8b所示,在玻璃基板70上形成tft陣列基板71。該陣列基板71包括用于驅動陽極73的tft晶體管以及其它必要部件。
接著,如圖8c所示,在tft陣列基板71上形成墊層72。例如,在tft陣列基板71上鋪設一層厚度在200-4000nm范圍內的負性光刻膠層,用于形成墊層。
接著,如圖8d所示,例如通過模壓使得墊層72的靠近面板中心的區(qū)域的厚度小于墊層72的靠近面板邊緣的區(qū)域的厚度。具體地,利用模壓板對光刻膠層進行模壓,使得光刻膠層的背離基板的表面具有期望的形狀。在該實施例中,通過模壓使墊層72形成位于面板中心區(qū)域的平面部分72a和位于平面部分72a兩側的曲面部分72b,平面部分72a具有相同的厚度,曲面部分72b的厚度朝向面板700的兩側逐漸增加。例如,平面部分72a的厚度在100-1500nm的范圍內,曲面部分72b的厚度在100-2000nm范圍內。
接著,如圖8e所示,在墊層72上的背離基板71的表面上形成多個突起結構721。例如,通過雙光束干涉光刻工藝在墊層的上表面上形成多個突起結構721。采用雙光束干涉光刻工藝制備突起結構721,光路系統(tǒng)比較簡單,能實現(xiàn)較小分辨率,而且不要求嚴格的光源條件,能適用大多數(shù)的光刻膠,可行性高,適用于生產大尺寸的面板。
在雙光束干涉光刻工藝中,通過改變光束的功率,可以使所形成的突起結構721具有不同的高度。例如,在墊層72中間的平面部分72a上的突起結構721的高度相同,而在墊層72的曲面部分72b上的突起結構721的高度分別朝向面板的兩側逐漸增加。例如,突起結構的高度可以在100-2000nm的范圍內。可選地,可以選擇光束的功率,使突起結構721穿透墊層72延伸至基板71。
另外,在雙光束干涉光刻工藝中,光束可以始終垂直于基板71的表面執(zhí)行光刻。這樣,對于墊層72的平面部分72a,光束也垂直于平面部分72a的上表面,從而形成突起方向大致垂直于墊層72的上表面的突起結構。對于墊層72的曲面部分72b,光束以小于90度的入射角入射至曲面部分72b的上表面,經(jīng)過折射后光線朝向遠離顯示面板中心的方向傾斜,從而光刻形成的突起結構721的突起方向朝向顯示面板的中心傾斜。
可選地,在雙光束干涉光刻工藝中,光束可以始終垂直于墊層72的上表面執(zhí)行光刻。這樣,對于墊層72的平面部分72a,光束垂直于平面部分72a的上表面,從而形成突起方向大致垂直于墊層72的上表面的突起結構。對于墊層72的曲面部分72b,光束也垂直于曲面部分72b的上表面(即垂直于曲面部分的切線),光刻形成的突起結構721的突起方向與基板71所在平面形成的角度朝向面板700的邊緣逐漸減小。
接著,如圖8f所示,在形成有突起結構721的墊層72上形成第一電極73,即陽極。具體地,可以通過蒸鍍或濺射的方法在墊層72的上表面上沉積一層均勻厚度的金屬層,使得該金屬層基本上具有和墊層72的上表面的形狀一致的形狀。金屬層的材料具體可以采用銅、鋁、鉬、釹、銀或鈦等金屬或它們的合金材料。然后,例如通過刻蝕工藝圖案化金屬層,以形成oled顯示面板的陽極。
接著,如圖8g和8h所示,在第一電極73上依次形成有機發(fā)光功能層74和第二電極75。
具體地,形成有機發(fā)光功能層74包括:首先,如圖8g所示,通過旋涂工藝在第一電極73上沉積空穴注入層或空穴傳輸層74a??昭ㄗ⑷雽踊蚩昭▊鬏攲?4a的厚度可以較厚,以形成大致平坦的上表面。例如,空穴注入層或空穴傳輸層74a的厚度可以在100-2000nm的范圍內。
接著,如圖8h所示,采用普通成膜工藝例如蒸鍍工藝制備發(fā)光層74b和電子傳輸層或電子注入層74c,并分別圖案化各層以形成能夠發(fā)出不同顏色光的發(fā)光單元。發(fā)光層74b的厚度可以在5-100nm的范圍內,電子傳輸層74c厚度可以在5-100nm的范圍內。接著,如圖8h所示,通過濺射工藝在有機發(fā)光功能層74的上表面上沉積一層金屬層,金屬層的材料具體可以采用銅、鋁、鉬、釹、銀或鈦等金屬或它們的合金材料。然后,例如通過刻蝕工藝圖案化金屬層,以形成顯示面板的陰極75。這樣,可以得到如圖7所示的oled顯示面板700。
最后,將玻璃基板70從制成的oled顯示面板主體上剝離,并將剝離后的oled顯示面板主體貼在剛性彎曲基板(第二基板)的表面上,即可得到一曲面oled顯示面板900,用于曲面顯示應用。具體地,將有機發(fā)光二極管顯示面板700中的墊層720的曲面部分720b的位置對準具有對應形狀的剛性彎曲基板的曲面部分,將有機發(fā)光二極管顯示面板700中的墊層720的平面部分720a的位置對準所述剛性彎曲基板的平面部分,粘貼后得到曲面oled顯示面板900。
圖9是示出了如圖7的所示的oled顯示面板的使用狀態(tài)的示意圖。如圖9所示,曲面oled顯示面板900包括位于顯示面板的中心區(qū)域的平面部分900a和位于平面部分900a兩側的曲面部分900b。如圖9所示,在使用狀態(tài)下,圖7所示的顯示面板中的玻璃基板70被剝離,剝離基板70后的顯示面板被粘貼到剛性第二基板70a上,形成曲面顯示面板900。從圖9中可以看出,在使用狀態(tài)下,顯示面板900中的墊層72上的突起結構721的突起方向均變?yōu)榇怪毕蛏希雌叫杏陲@示面板的中心線。對于該顯示面板900,平面部分900a和曲面部分900b的畫面不會出現(xiàn)明顯的色差現(xiàn)象。
本公開另外的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顯示裝置,包括如前述各實施例所述的顯示面板。所述顯示裝置例如為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數(shù)碼相框、個人數(shù)字助理、導航儀、電視機、臺式機等具有顯示功能的裝置。本公開對此不做限定。
圖10a示出了作為比較示例的標準oled器件1a的部分結構示意圖;圖10b示出了作為另一比較示例的標準oled器件1b的部分結構示意圖;以及圖10c示出了作為比較示例的另一標準oled器件1c的部分結構示意圖。為清楚起見,圖10a-10c僅示出了oled器件的玻璃基板1、tft基板2和墊層3以及墊層3上的突起結構31,其它部分未示出。
在圖10a的oled器件1a中,墊層3的突起結構的高度h1為40nm,突起結構31與基板1之間的夾角為90度。在圖10b的oled器件1b中,墊層3的突起結構31的高度h2為80nm,突起結構31與基板1之間的夾角為90度,其它參數(shù)與圖10a的oled器件相同。在圖10c的oled器件1c中,墊層2的突起結構21的高度h3為80nm,突起結構21與基板1之間的夾角α為80度,其它參數(shù)與圖10b的oled器件相同。
采用軟件(techwiz)模擬具有10a、10b和10c的結構的oled器件1a、1b和1c在正視角(θ=0°;ф=0°)和側視角(θ=45°;ф=0°)時的光學特性。θ表示視線與顯示面板法線之間的角度,ф表示視線在顯示面板上的投影與第一象限水平軸的角度。
模擬的具體結果如下:
器件1a:
正視角(θ=0°;ф=0°),綠色色坐標為(0.21,0.71)[cie1931],亮度為150nit。cie表示國際標準色度空間。
側視角(θ=45°;ф=0°),綠色色坐標為(0.25,0.68)[cie1931],亮度為100nit。
器件1b:
正視角(θ=0°;ф=0°),綠色色坐標為(0.215,0.705)[cie1931],亮度為180nit。
側視角(θ=45°;ф=0°),綠色色坐標為(0.24,0.69)[cie1931],亮度為120nit。
器件1c:
正視角(θ=0°;ф=0°),綠色色坐標為(0.220,0.70)[cie1931],亮度為170nit。
側視角(θ=45°;ф=0°),綠色色坐標為(0.22,0.70)[cie1931],亮度為135nit。
對于曲面顯示面板,靠近面板中心的區(qū)域觀察到的是正視角,而靠近面板邊緣的區(qū)域觀察到的是側視角,正視角與側視角的光學特性差異越小時,說明顯示面板的色差越小。
模擬結果表明,當顯示面板的中間位置設置為器件10a,而兩側位置設置為器件10c時,正視角與側視角的色差最小,面板的均一性最好,驗證了采用本公開的方法能夠有效消除oled顯示面板的中心區(qū)域和邊緣區(qū)域之間的色差現(xiàn)象。
本公開另一方面的實施例還涉及包括上述各實施例的顯示面板的顯示裝置。顯示裝置的例子可包括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數(shù)碼相框、個人數(shù)字助理、導航儀、電視機等具有顯示功能的裝置,本公開對此不做限定。根據(jù)本公開的顯示裝置,能夠消除具有彎曲表面的顯示裝置的中心區(qū)域和邊緣區(qū)域之間的色差現(xiàn)象,提高顯示畫面的質量。
雖然以上參照附圖描述了本公開的不同實施例,但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在不引起沖突的情況下,不同實施例之間可以相互組合或進行部分替代。在不背離本公開的構思的前提下,可以對本公開的實施例做出各種修改和變化。所有這些修改和變化都應當落入本公開的保護范圍內。因此,本公開的保護范圍應以權利要求限定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