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連接結構,尤其是一種具有鎖帽和鎖環(huán)的連接配合結構,屬于太陽能交流連接器的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太陽能交流連接器主要應用于光伏逆變器,電能要輸出使用就必須有相關部件作為傳輸載體,光伏系統(tǒng)用交流連接器是介于逆變器和負載裝置之間起傳輸電流、安全保護作用的連接器件。太陽能連接器需要外部保護殼來防止灰塵及水氣等外在物質對太陽能連接器的破壞,一般地,太陽能連接器包括公頭連接體、母頭連接體以及鎖帽,通過鎖帽能提高公頭連接體、母頭連接體間的連接可靠性;但目前現(xiàn)有的公頭連接體、母頭連接體以及鎖帽連接中,在特定方向的旋轉外力作用下,鎖帽會與公頭連接體分離,無法有效確保公頭連接體、母頭連接體間連接的穩(wěn)定性以及可靠性。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具有鎖帽和鎖環(huán)的連接配合結構,其結構緊湊,通過鎖帽與鎖環(huán)的連接配合,能確保公頭連接體與母頭連接體間連接的穩(wěn)定性以及可靠性。
按照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所述具有鎖帽和鎖環(huán)的連接配合結構,包括公頭連接體、與所述公頭連接體匹配連接的母頭連接體以及用于鎖緊公頭連接體與母頭連接體的鎖帽;所述鎖帽安裝于所述公頭連接體上;所述鎖帽內的上部設有鎖帽固定塊,在所述母頭連接體上設置鎖環(huán)以及允許鎖帽固定塊嵌置的旋轉卡槽;所述鎖環(huán)上設有鎖帽扣,鎖帽的上端設有鎖緊孔;鎖帽的鎖帽固定塊嵌置在旋轉卡槽內并運動到位后,鎖環(huán)的鎖帽扣能卡入鎖帽的鎖緊孔內。
所述母頭連接體上設有導向筋以及鎖環(huán)卡槽,鎖環(huán)的內壁設置與導向筋適配的導向槽以及能卡入鎖環(huán)卡槽內的鎖環(huán)扣。
所述公頭連接體包括與所述鎖帽間可拆卸連接的線端塑殼,鎖帽安裝于線端塑殼的頭端;線端塑殼上凸設有線端塑殼環(huán),在所述線端塑殼環(huán)的外圈邊緣設置若干塑殼限位槽以及塑殼限位筋,所述塑殼限位槽與塑殼限位筋在線端塑殼環(huán)上呈間隔分布;在鎖帽內的下部設有若干與塑殼限位槽、塑殼限位筋適配的鎖帽限位筋。
在所述線端塑殼的尾端設有外殼體,在外殼體的一端與線端塑殼緊固連接,外殼體的另一端內設有密封塞以及抗拉器,并通過螺帽將密封塞以及抗拉器鎖緊在外殼體內。
所述線端塑殼內設有若干允許正插針插入的正插針插孔,正插針通過插入正插針插孔后安裝于線端塑殼內,在所述線端塑殼的尾端端部設有若干用于將正插針間相互隔離的線端隔板。
在所述線端塑殼的尾端端部還設有若干用于增加爬電距離的塑殼端塊,所述相鄰的塑殼端塊分布在正插針的兩側,線端隔板支撐在塑殼端塊上。
在所述正插針上設有正插針倒刺,線端塑殼內設置與正插針倒刺適配的線端塑殼限位面。
所述母頭連接體包括板端塑殼以及位于所述板端塑殼內的若干負插針;在板端塑殼的端部設置若干用于隔離負插針的板端隔板。
在所述板端塑殼內設置若干允許負插針插入的負插針安裝定位隔離體,負插針通過插入負插針安裝定位隔離體內后安裝于板端塑殼內;負插針上設有負插針倒刺,板端塑殼內設有與負插針倒刺適配的板端塑殼限位面。
所述線端塑殼的頭端設有若干線端塑殼應力釋放孔。
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公頭連接體與母頭連接體間通過鎖帽連接鎖緊,鎖帽與公頭連接體采用可拆卸連接,安裝拆卸方便,利用鎖帽的鎖帽固定塊與旋轉卡槽的配合,能使得公頭連接體與母頭連接體的有效連接,通過鎖環(huán)與鎖帽的連接配合,能提高母頭連接體與公頭連接體間的連接鎖緊效果,從而提高得到太陽能連接器的穩(wěn)定性以及可靠性,確保光伏系統(tǒng)使用中的安全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形成太陽能連接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形成太陽能連接器的爆炸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鎖帽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線端塑殼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線端隔板與塑殼端塊在線端塑殼上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負插針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正插針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鎖環(huán)與板端塑殼配合的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板端塑殼的結構示意圖。
圖10為本實用新型鎖環(huán)的結構示意圖。
圖11為本實用新型鎖環(huán)的立體圖。
圖12為本實用新型鎖環(huán)與鎖帽配合的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1-外六角螺母、2-平墊圈、3-負插針、4-板端塑殼、5-鎖環(huán)、6-第一密封圈、7-線端塑殼、8-第二密封圈、9-正插針、10-鎖帽、11-外殼體、12-密封塞、13-抗拉器、14-螺帽、15-母頭連接體、16-公頭連接體、17-鎖帽固定塊、18-鎖帽限位筋、19-鎖緊孔、20-線端塑殼環(huán)、21-塑殼限位筋、22-塑殼限位槽、23-應力釋放孔、24-正插針插孔、25-線端隔板、26-塑殼端塊、27-線端塑殼螺紋、28-負插針倒刺、29-負插針止轉面、30-負插針連接螺釘、31-正插針倒刺、32-正插針止轉面、33-正插針連接螺釘、34-板端隔板、35-板端塑殼螺紋、36-負插針安裝定位隔離體、37-板端塑殼環(huán)、38-導向筋、39-鎖環(huán)卡槽塊、40-鎖環(huán)卡槽、41-旋轉卡槽、42-導向槽、43-鎖環(huán)內凸筋、44-鎖環(huán)扣以及45-鎖帽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和圖2所示:為了通過鎖帽10與鎖環(huán)5的連接配合,能確保公頭連接體16與母頭連接體16間連接的穩(wěn)定性以及可靠性,本實用新型包括公頭連接體16、與所述公頭連接體16匹配連接的母頭連接體15以及用于鎖緊公頭連接體16與母頭連接體15的鎖帽10;所述鎖帽10安裝于所述公頭連接體16上;所述鎖帽10內的上部設有鎖帽固定塊17,在所述母頭連接體15上設置鎖環(huán)5以及允許鎖帽固定塊17嵌置的旋轉卡槽41;所述鎖環(huán)5上設有鎖帽扣45,鎖帽10的上端設有鎖緊孔19;鎖帽10的鎖帽固定塊17嵌置在旋轉卡槽41內并運動到位后,鎖環(huán)5的鎖帽扣45能卡入鎖帽10的鎖緊孔19內。
具體地,公頭連接體16與母頭連接體15相互連接后,能形成太陽能連接器,公頭連接體16與母頭連接體15間可以采用本技術領域常用的連接配合形式,公頭連接體16與母頭連接體15連接后,通過連接鎖緊機構能保持當前的連接狀態(tài),避免在外力作用下,將處于連接狀態(tài)的公頭連接體16與母頭連接體15拉開。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連接鎖緊機構的鎖帽10安裝于公頭連接體16的端部,當公頭連接體16與母頭連接體15相互連接時,母頭連接體15與公頭連接體16的結合部位于鎖帽10內。由于鎖帽10安裝于公頭連接體16的端部,當鎖帽10的鎖帽固定塊17嵌置在母頭連接體15的旋轉卡槽41內后,利用鎖帽固定塊17與旋轉卡槽41間的配合作用,即能夠避免在軸向的外力作用下將處于連接狀態(tài)的公頭連接體16與母頭連接體15拉開。具體實施時,當母頭連接體15與公頭連接體16相互連接時,旋轉卡槽41鄰近公頭連接體16的端部,旋轉卡槽41呈弧形,即鎖帽固定塊17卡入旋轉卡槽41內后,通過母頭連接體15與鎖帽10之間的相互轉動,能使得鎖帽固定塊17與旋轉卡槽41達到有效配合,避免鎖帽固定塊17與旋轉卡槽41間的分離。當鎖帽固定塊17嵌置在旋轉卡槽41后,鎖帽固定塊17與旋轉卡槽41的結合部均由鎖帽10進行包圍遮擋。當需要母頭連接體15與公頭連接體16分開時,只需要將鎖帽10與母頭連接體15間進行上述相應的轉動,使得鎖帽固定塊17從旋轉卡槽41內分離即可。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公頭連接體16、母頭連接體15通過鎖帽10的鎖帽固定塊17與旋轉卡槽41連接鎖緊時,由于仍然可以通過鎖帽10與母頭連接體15間的轉動,使得鎖帽固定塊17與旋轉卡槽41的分離,并在分離后,在軸向作用力的作用下使得母頭連接體15與公頭連接體16的分離。
為了進一步提高公頭連接體16與母頭連接體15間連接的穩(wěn)定性與可靠性,在母頭連接體15上設置鎖環(huán)5,鎖環(huán)5上設置有鎖帽扣45;同時,在鎖帽10的上端設有鎖緊孔19,所述鎖緊孔19與鎖帽扣45相適配。具體實施時,公頭連接體16與母頭連接體15間通過鎖帽10鎖緊連接時,鎖環(huán)5的鎖帽扣45能卡入鎖帽10的鎖緊孔19內,鎖帽扣45卡入鎖緊孔19內后,鎖環(huán)5與鎖帽10相互鎖緊,在鎖環(huán)5與鎖帽10相互鎖緊后,能確保母頭連接體15與公頭連接體16間的相互鎖緊連接狀態(tài)。當需要鎖環(huán)5與鎖帽10分離時,只需要將鎖帽扣45從鎖緊孔19內退出即可,具體退出的操作過程為本技術領域人員所熟知,此處不再贅述。
如圖9和圖10所示,所述母頭連接體15上設有導向筋38以及鎖環(huán)卡槽40,鎖環(huán)5的內壁設置與導向筋38適配的導向槽42以及能卡入鎖環(huán)卡槽40內的鎖環(huán)扣44。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鎖環(huán)5與母頭連接體15間采用可拆卸連接;為了能實現(xiàn)鎖環(huán)5的安裝與拆卸,在母頭連接體15上設置導向筋38以及鎖環(huán)卡槽40,在鎖環(huán)5的內壁設置導向槽42以及鎖環(huán)扣44,利用導向槽42與導向筋38的對應配合,能實現(xiàn)鎖環(huán)5在母頭連接體15上的安裝定位,且通過導向槽42與導向筋38的連接配合,能防止鎖環(huán)5在母頭連接體15上轉動;由于鎖環(huán)5安裝在母頭連接體15上無法轉動,鎖環(huán)5的鎖帽扣45卡入鎖帽10的鎖緊孔19后,能使得鎖帽10保持當前位置狀態(tài)無法轉動,有效防止鎖帽10轉動滑脫的情況。當鎖環(huán)5在母頭連接體15上安裝到位后,鎖環(huán)5的鎖環(huán)扣44能卡入鎖環(huán)卡槽40內,通過鎖環(huán)扣44與鎖環(huán)卡槽40間的連接配合,能確保鎖環(huán)5與母頭連接體15上安裝后的穩(wěn)定與可靠性。當需要將鎖環(huán)5從母頭連接體15上拆除時,只需要鎖環(huán)扣44從鎖環(huán)卡槽40內退出即可。
此外,在鎖環(huán)5的內壁還設有鎖環(huán)內凸筋43,所述鎖環(huán)內凸筋43凸出于鎖環(huán)5的內壁,通過鎖環(huán)內凸筋43能加強鎖環(huán)5的強度,且通過鎖環(huán)內凸筋43與母頭連接體15的外壁接觸,減少鎖環(huán)5與母頭連接體15間的摩擦阻力,有助于降低母頭連接體15與鎖環(huán)5間配合的設計要求。在母頭連接體15與鎖環(huán)5配合時,母頭連接體15上設置有避開鎖環(huán)內凸筋43的區(qū)域,不會影響鎖環(huán)5與母頭連接體15間的配合。
如圖3和圖4所示,所述公頭連接體16包括與所述鎖帽10間可拆卸連接的線端塑殼7,鎖帽10安裝于線端塑殼7的頭端;線端塑殼7上凸設有線端塑殼環(huán)20,在所述線端塑殼環(huán)20的外圈邊緣設置若干塑殼限位槽22以及塑殼限位筋21,所述塑殼限位槽22與塑殼限位筋21在線端塑殼環(huán)20上呈間隔分布;在鎖帽10內的下部設有若干與塑殼限位槽22、塑殼限位筋21適配的鎖帽限位筋18。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公頭連接體16內包括線端塑殼7,線端塑殼7呈類圓柱狀,線端塑殼7具有頭端以及與頭端對應的尾端,鎖帽10安裝于線端塑殼7的頭端。線端塑殼環(huán)20凸設于線端塑殼7的外壁上,線端塑殼環(huán)20在線端塑殼7上呈環(huán)狀結構,線端塑殼環(huán)20的外圈邊緣設置塑殼限位槽22以及塑殼限位筋21,即通過在線端塑殼環(huán)20的外圈邊緣設置內凹的塑殼限位槽22,并在塑殼限位槽22外的區(qū)域形成塑殼限位筋21,塑殼限位槽22與塑殼限位筋21間呈交替分布。
鎖帽10內的下部鎖帽限位筋18,鎖帽限位筋18凸出于鎖帽10的內壁,鎖帽限位筋18的尺寸與塑殼限位槽22對應,從而,當鎖帽10的鎖帽限位筋18與塑殼限位槽22對準后,能將鎖帽10安裝于線端塑殼7的頭端。當鎖帽10的鎖帽限位筋18與塑殼限位槽22對準且安裝于線端塑殼7上后,線端塑殼環(huán)20位于鎖帽10的鎖帽限位筋18上方,當轉動鎖帽10并使得鎖帽限位筋18與塑殼限位槽22不再對準后,利用塑殼限位筋21與鎖帽限位筋18的相互阻擋作用,避免將鎖帽10從線端塑殼7上拉開。當需要將鎖帽10從線端塑殼7上拆除時,只需要將鎖帽限位筋18再次與塑殼限位槽22對準后,由于塑殼限位筋21與鎖帽限位筋18間不再相互相互阻擋,即能將鎖帽10從線端塑殼7上拆除,實現(xiàn)鎖帽10與線端塑殼7的快速拆裝。
具體實施時,只要鎖帽限位筋18與塑殼限位槽22處于非對準狀態(tài)時,就無法實現(xiàn)鎖帽10從線端塑殼7上的拆卸,保證鎖帽10與線端塑殼7間連接的可靠性,也有效防止鎖帽10在其他位置下與線端塑殼7的意外脫落,當鎖帽10從線端塑殼7上意外脫落時,則無法有效實現(xiàn)母頭連接體15與公頭連接體16之間的有效連接鎖緊。此外,在鎖帽10、線端塑殼7上還可以設置指示箭頭,通過指示箭頭的指示方向和位置,能夠實現(xiàn)鎖帽10與線端塑殼7間的快速連接安裝與快速拆卸。
如圖8和圖9所示,所述母頭連接體15包括板端塑殼4以及位于所述板端塑殼4內的若干負插針3;在板端塑殼4的端部設置若干用于隔離負插針3的板端隔板34。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板端塑殼4呈類似圓柱狀,母頭連接體15與公頭連接體16連接時,利用板端塑殼4的頭端與線端塑殼7的頭端連接。在板端塑殼4內設置若干負插針3,板端隔板34位于板端塑殼4的尾端,板端隔板34在板端塑殼4的端部呈豎直分布,板端隔板34與板端塑殼4的端部垂直。板端隔板34的端部在板端塑殼4上相互連接,即板端隔板34一端與板端塑殼4的中心區(qū)連接,另一端呈向外發(fā)散狀,相鄰的板端隔板34間存在一個負插針3,負插針3的高度低于板端隔板34的高度,從而能利用板端隔板34對板端塑殼4內負插針3進行有效的隔離,防止負插針3接線時造成的短路等情況。
進一步地,在所述板端塑殼4內設置若干允許負插針3插入的負插針安裝定位隔離體36,負插針3通過插入負插針安裝定位隔離體36內后安裝于板端塑殼4內;負插針3上設有負插針倒刺28,板端塑殼4內設有與負插針倒刺28適配的板端塑殼限位面。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負插針3呈桿狀或柱狀,如圖6所示。負插針倒刺28套在負插針3上,并位于負插針3的中部區(qū)域,在負插針3的端部還可以安裝負插針連接螺釘30,在負插針倒刺28與負插針連接螺釘30間設有負插針止轉面29,所述負插針止轉面29在負插針3上呈內凹的平面。
為了確保負插針3與光伏系統(tǒng)連接的可靠性,在板端塑殼4內設置負插針安裝定位隔離體36,所述負插針安裝定位隔離體36在板端塑殼4內沿板端塑殼4的軸向分布,通過負插針安裝定位隔離體36能實現(xiàn)負插針3間的絕緣隔離,并能實現(xiàn)負插針3的安裝定位,即通過負插針安裝定位隔離體36能增大電氣間隙,確保安全。在負插針3插入板端塑殼4內時,負插針3具有負插針連接螺釘30的端部位于板端塑殼4的尾端。在負插針3插入板端塑殼4內相應的負插針安裝定位隔離體36內后,負插針3的負插針倒刺28與板端塑殼4內的板端塑殼限位面對應接觸,利用負插針倒刺28的形狀能與板端塑殼限位面的配合,避免負插針3從板端塑殼4內脫落。
具體實施時,負插針止轉面29與負插針連接螺釘30位于負插針3的同一側,板端塑殼4的尾端還設有允許負插針連接螺釘30嵌置的負插針連接螺釘孔。在負插針3插入板端塑殼4內后,為了使得負插針連接螺釘30與負插針連接螺釘孔進行對準,在板端塑殼4內設置板端塑殼止轉限位面,利用板端塑殼止轉限位面與負插針止轉面29配合,避免負插針3在板端塑殼4內的轉動。
此外,在板端塑殼4的尾端還設有板端塑殼螺紋35,利用所述板端塑殼螺紋35以及平墊圈2可以安裝有外六角螺母1,即板端塑殼4與外六角螺母1間采用螺紋連接。導向筋38、鎖環(huán)卡槽40以及旋轉卡槽41均設置于板端塑殼1的頭端。具體實施時,在板端塑殼4的中間區(qū)域還設有板端塑殼環(huán)37,所述板端塑殼37沿板端塑殼4的外壁分布,通過板端塑殼環(huán)37將板端塑殼螺紋35與導向筋38隔離。在板端塑殼環(huán)37與板端塑殼4的結合部還設有鎖環(huán)卡槽塊39,鎖環(huán)卡槽40位于所述兩相鄰的鎖環(huán)卡槽塊39間。
進一步地,在所述線端塑殼7的尾端設有外殼體11,在外殼體11的一端與線端塑殼7緊固連接,外殼體11的另一端內設有密封塞12以及抗拉器13,并通過螺帽14將密封塞12以及抗拉器13鎖緊在外殼體11內。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在線端塑殼7的尾端設有線端塑殼螺紋27,外殼體11通過線端塑殼螺紋27與線端塑殼7緊固連接,外殼體11呈柱狀,密封塞12以及抗拉器13通過螺帽14鎖緊在外殼體11內,螺帽14位于外殼體11的端部。密封塞12以及抗拉器13的具體作用,以及與外殼體11間配合對光伏系統(tǒng)的連接作用均為本技術領域人員所熟知,此處不再贅述。
進一步地,所述線端塑殼7內設有若干允許正插針9插入的正插針插孔24,正插針9通過插入正插針插孔24后安裝于線端塑殼7內,在所述線端塑殼7的尾端端部設有若干用于將正插針9間相互隔離的線端隔板25。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線端塑殼7內正插針9的數(shù)量與板端塑殼4內負插針3的數(shù)量相一致,正插針9的數(shù)量可以根據需要進行選擇,具體為本技術領域人員所熟知,此處不再贅述。線端塑殼7的頭端還設有應力釋放孔23,應力釋放孔23的孔徑遠小于正插針插孔24的孔徑,通過應力釋放孔23能釋放線端塑殼7的應力。正插針9的結構,如圖7所示,正插針9的形狀與負插針3類似,呈桿狀或柱狀。在所述正插針9上設有正插針倒刺31,所述正插針倒刺31位于正插針9的中部區(qū)域,在正插針9的端部還可安裝有正插針連接螺釘33,在正插針倒刺31與正插針連接螺釘33間設有正插針止轉面32,所述正插針止轉面32與正插針連接螺釘33位于正插針9的同一側,正插針止轉面32呈平面狀。
線端塑殼7內正插針插孔24的數(shù)量與正插針9的數(shù)量相一致,通過正插針插孔24能實現(xiàn)正插針9的安裝與定位。正插針9通過正插針插孔24插入線端塑殼7內時,正插針9的正插針連接螺釘33位于線端塑殼7的尾端,通過線端隔板25能對正插針9進行有效隔離,避免在利用正插針9進行電連接時產生的短路情況。線端塑殼7內設置與正插針倒刺31適配的線端塑殼限位面,通過線端塑殼限位面與正插針倒刺31的配合,能避免正插針9從線端塑殼7內脫落。此外,線端塑殼7內還設有線端塑殼止轉限位面,通過線端塑殼止轉限位面與正插針止轉面32的配合,避免正插針9在線端塑殼7內的轉動。正插針9與線端塑殼7的具體配合過程,可以參考上述負插針3與板端塑殼4間配合過程的說明,此處不再贅述。
進一步地,在所述線端塑殼7的尾端端部還設有若干用于增加爬電距離的塑殼端塊26,所述相鄰的塑殼端塊26分布在正插針9的兩側,線端隔板25支撐在塑殼端塊26上。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塑殼端塊26位于線端塑殼7的端部,線端塑殼7呈柱狀,塑殼端塊26位于正插針9的兩側,即塑殼端塊26在線端塑殼7上呈扇形,塑殼端塊26在線端塑殼7上的高度不低于正插針9插入線端塑殼7內后端部的距離。線端隔板25分別支撐在相應的塑殼端塊26上,即所有線端隔板25的一端相互連接成一體,線端隔板25的另一端支撐在塑殼端塊26上。
具體實施時,公頭連接體16與母頭連接體15連接配合時,板端塑殼4與線端塑殼7配合,使得負插針3與正插針9進行有效連接,即達到與光伏系統(tǒng)電連接的目的,負插針3與正插針9間具體連接配合的過程為本技術領域人員所熟知,此處不再贅述。
本實用新型公頭連接體16與母頭連接體15間通過鎖帽10連接鎖緊,鎖帽10與公頭連接體16采用可拆卸連接,安裝拆卸方便,利用鎖帽10的鎖帽固定塊17與旋轉卡槽41的配合,能使得公頭連接體16與母頭連接體15的有效連接,通過鎖環(huán)5與鎖帽10的連接配合,能提高母頭連接體15與公頭連接體16間的連接鎖緊效果,從而提高得到太陽能連接器的穩(wěn)定性以及可靠性,確保光伏系統(tǒng)使用中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