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的內部以便控制殼體120內部的空氣。此外,冷卻管路700的第二端插入殼體120,以便與殼體120內部的第一熱交換器300結合。由于殼體120的被密封的結構,本公開可以使用最小的電力,并且可實現(xiàn)對電池進行空氣調節(jié)的最大的操作效果。
[0042]第二熱交換器400可以鄰近于抽風機A設置在行李廂T的內部,并且第二鼓風機600可以設置在第二熱交換器400的背面處以便將行李廂T內部的空氣吹送至第二熱交換器400。此外,冷卻管路700可以具有液壓泵720,以便使冷卻劑通過冷卻管路700循環(huán)。這里,帕爾貼元件800與冷卻管路700接觸,從而將冷卻劑直接冷卻。
[0043]電池殼體120可以安裝在行李廂T內部的前部中,并且抽風機A可以安裝在行李廂T的側部中。由于這個布置,本公開可以有效地使用行李廂T內部的空氣并且可以提高用作散熱器的第二熱交換器400的操作性能。這里,第一熱交換器300和第二熱交換器400中的每一個均設置有多個散熱翼片,從而在翼片與被吹送的空氣之間交換熱量。
[0044]根據本公開的用于車輛的高壓電池的空氣調節(jié)系統(tǒng)可以進一步包括用于控制第一鼓風機500、第二鼓風機600、帕爾貼元件800、以及冷卻管路700的操作的控制器900。
[0045]根據電池的狀態(tài),高壓電池100可能需要被輕微地冷卻、強烈地冷卻、或者加熱。參照圖2,當必須使用低級冷卻模式輕微地冷卻電池100時,控制器900可以激活第一鼓風機500和冷卻管路700兩者。
[0046]換言之,控制器900可以運行第一鼓風機500,同時循環(huán)冷卻劑以便自然地交換熱量。所述低級冷卻模式在車輛的正常駕駛模式(其被駕駛員最頻繁使用)的過程中使用。在低級冷卻模式的過程中,帕爾貼元件800可以不運行,使得本公開可以有效地減少能量損耗。具體地說,在本公開中,第二熱交換器400安裝在靠近抽風機A的位置處,因此在車輛的正常駕駛模式的過程中高壓電池的熱交換可以使用自然地循環(huán)的空氣而執(zhí)行,從而有效地節(jié)約了能量。
[0047]參照圖3,當必須使用高級冷卻模式強烈地冷卻高壓電池100時,控制器900可以運行全部第一鼓風機500、第二鼓風機600、帕爾貼元件800、以及冷卻管路700。在高級冷卻模式中,控制器900運行帕爾貼元件800,以便啟動帕爾貼元件800的冷卻模式并且運行與帕爾貼元件800有關聯(lián)的所有元件。
[0048]此外,參照圖4,當必須加熱高壓電池100時,控制器900可以運行帕爾貼元件800以便從帕爾貼元件800的第一表面發(fā)出熱量,并且可以運行第一鼓風機500。就是說,在電池加熱模式中,帕爾貼元件800從其第一表面產生熱量。因此,在電池加熱模式的過程中,控制器900運行電池殼體120內部的第一鼓風機500,從而使用通過冷卻管路700傳遞至第一熱交換器300的熱量執(zhí)行電池加熱模式。在上述狀態(tài)中,第二鼓風機600不運行而冷卻管路700被運行,并且因此,熱量不從帕爾貼元件800消散。
[0049]使用以上提及的空氣調節(jié)系統(tǒng)的用于車輛的高壓電池的空氣調節(jié)方法包括選擇高壓電池所需要的操作模式。當已經選擇了高級冷卻模式時,運行對系統(tǒng)的高級冷卻,其中控制器900激活第一鼓風機500和第二鼓風機600兩者、控制帕爾貼元件800以便冷卻帕爾貼元件800的第一表面、并且使冷卻劑通過冷卻管路700循環(huán)。換言之,為了對車輛的高壓電池進行空氣調節(jié),選擇低級冷卻模式、高級冷卻模式、以及加熱模式中的一個。在已經選擇了高級冷卻模式之后,激活第一鼓風機500和第二鼓風機600兩者,帕爾貼元件800冷卻帕爾貼元件800的第一表面,并且使冷卻劑通過冷卻管路700循環(huán)。
[0050]參照圖2,當已經選擇了低級冷卻模式時,控制器900執(zhí)行低級冷卻操作,在所述低級冷卻操作中,使冷卻劑通過冷卻管路700循環(huán)、并且激活第一鼓風機500。
[0051]當已經選擇了加熱模式時,控制器900執(zhí)行加熱操作,在所述加熱操作中,帕爾貼兀件800從其第一表面發(fā)出熱量、并且第一鼓風機500和冷卻管路700均被激活,如在圖4中所示。
[0052]在根據本公開的用于車輛的高壓電池的空氣調節(jié)系統(tǒng)和方法中,帕爾貼元件的熱量可以在不使用乘客廂的熱/冷空氣的情況下有效地消散,從而對高壓電池有效地進行空氣調節(jié)。
[0053]此外,本公開利用行李廂空氣與外部空氣之間的溫度差將帕爾貼元件的廢熱直接地消散至大氣。從而提高了用于高壓電池的空氣調節(jié)系統(tǒng)的操作性能。
[0054]根據本公開,外部散熱器鄰近排出乘客廂空氣的傳統(tǒng)空氣抽取孔安裝,從而在車輛的正常駕駛模式的過程中通過自然地循環(huán)的空氣交換熱量,從而使用最小的能量。
[0055]此外,本公開不使用冷的乘客廂空氣,從而減少了車輛的控制乘客廂空氣的主空氣調節(jié)器的制冷負荷。
[0056]盡管出于說明性的目的已描述了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方式,但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將認識到的是,在不背離如在所附權利要求中公開的本公開的范圍和精神的情況下,可進行各種修改、添加和替換。
【主權項】
1.一種用于車輛的高壓電池的空氣調節(jié)系統(tǒng),所述系統(tǒng)包括: 第一熱交換器和第一鼓風機,所述第一熱交換器設置在電池殼體中,所述第一鼓風機用于在鄰近于所述第一熱交換器的位置處向所述第一熱交換器供應空氣; 第二熱交換器和第二鼓風機,所述第二熱交換器設置在行李廂的抽風機中,所述第二鼓風機用于在鄰近于所述第二熱交換器的位置處向所述第二熱交換器供應空氣,從而在所述行李廂內部的空氣與所述第二熱交換器之間交換熱量之后將所述行李廂內部的空氣排出至外部; 帕爾貼元件,所述帕爾貼元件與所述第二熱交換器結合,使得所述帕爾貼元件的第一表面與所述第二熱交換器接觸; 冷卻管路,冷卻劑通過所述冷卻管路循環(huán),所述冷卻管路布置成使得所述冷卻管路的第一端與所述帕爾貼元件的第二表面接觸并且所述冷卻管路的第二端在所述第二端與所述第一熱交換器之間交換熱量。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氣調節(jié)系統(tǒng),其中,所述電池殼體具有被密封的結構,并且所述第一熱交換器和所述第一鼓風機設置在所述電池殼體的內部以便控制所述電池殼體內部的空氣,其中,所述冷卻管路的所述第二端插入所述電池殼體內并且與所述電池殼體內部的所述第一熱交換器結合。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氣調節(jié)系統(tǒng),其中,所述第二熱交換器在鄰近于所述抽風機的位置處設置在所述行李廂的內部,并且所述第二鼓風機設置在所述第二熱交換器的背面處并將所述行李廂內部的空氣吹送至所述第二熱交換器。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氣調節(jié)系統(tǒng),其中,所述冷卻管路具有液壓泵以便使冷卻劑通過冷卻管路循環(huán)。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氣調節(jié)系統(tǒng),其中,所述電池殼體安裝在所述行李廂內部的前部中,并且所述抽風機安裝在所述行李廂的側部中。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氣調節(jié)系統(tǒng),其中,所述第一熱交換器和所述第二熱交換器中的每一個均具有多個散熱翼片,從而在所述翼片與空氣之間交換熱量。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氣調節(jié)系統(tǒng),進一步包括: 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鼓風機、所述第二鼓風機、所述帕爾貼元件以及所述冷卻管路的運行。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空氣調節(jié)系統(tǒng),其中,當需要使用低級冷卻模式來冷卻所述高壓電池時,所述控制器運行所述冷卻管路和所述第一鼓風機。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空氣調節(jié)系統(tǒng),其中,當需要使用高級冷卻模式來冷卻所述高壓電池時,所述控制器運行所述第一鼓風機、所述第二鼓風機、所述帕爾貼元件以及所述冷卻管路。
10.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空氣調節(jié)系統(tǒng),其中,當需要加熱所述高壓電池時,所述帕爾貼元件從所述帕爾貼元件的所述第一表面發(fā)出熱量,并且所述冷卻管路和所述第一鼓風機通過所述控制器而被運行。
11.一種用于車輛的高壓電池的空氣調節(jié)方法,所述方法使用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空氣調節(jié)系統(tǒng)執(zhí)行,所述方法包括: 選擇所述高壓電池所需要的操作模式;以及 當已經選擇了高級冷卻模式時,執(zhí)行高級冷卻操作,在所述高級冷卻操作中,所述第一鼓風機和所述第二鼓風機兩者均被激活,所述帕爾貼元件冷卻所述帕爾貼元件的所述第一表面,并且所述冷卻劑通過所述冷卻管路循環(huán)。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空氣調節(jié)方法,進一步包括: 當已經在選擇所述操作模式的步驟中選擇了低級冷卻模式時,執(zhí)行低級冷卻操作,在所述低級冷卻操作中,所述冷卻劑通過所述冷卻管路循環(huán)并且所述第一鼓風機被激活。
13.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空氣調節(jié)方法,進一步包括: 當已經在選擇所述操作模式的步驟中選擇了加熱模式時,執(zhí)行加熱操作,在所述加熱操作中,所述帕爾貼元件從所述帕爾貼元件的所述第一表面發(fā)出熱量,并且所述第一鼓風機和所述冷卻管路被激活。
【專利摘要】本公開涉及一種用于車輛的高壓電池的空氣調節(jié)系統(tǒng)和方法,所述系統(tǒng)包括:第一熱交換器和第一鼓風機,第一熱交換器設置在電池殼體中,第一鼓風機用于向第一熱交換器供應空氣。第二熱交換器設置在行李廂的抽風機中,并且第二鼓風機向第二熱交換器供應空氣,從而在執(zhí)行熱量交換之后將行李廂內部的空氣排出至外部。帕爾貼元件與第二熱交換器結合,使得其第一表面與第二熱交換器接觸。冷卻管路布置成使得其第一端與帕爾貼元件的第二表面接觸并且其第二端在該第二端與第一熱交換器之間交換熱量。
【IPC分類】H01M10-625, H01M10-663
【公開號】CN104577259
【申請?zhí)枴緾N201310732740
【發(fā)明人】吳萬周, 金才熊, 樸宰佑, 金在勛
【申請人】現(xiàn)代自動車株式會社
【公開日】2015年4月29日
【申請日】2013年12月26日
【公告號】DE102013225839A1, US20150101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