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末端與100Ω電阻另一端連接;第二輸入端口與第二輸入電感的一端連接,第二輸入電感的另一端與第一 λ/4帶狀線、第二 λ/4帶狀線的公共始端連接,第三輸出電感串接于第一 λ/4帶狀線的末端與第三輸出端口之間,第四輸出電感串接于第二 λ/4帶狀線的末端與第四輸出端口之間。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S波段微型平衡濾波功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濾波器包括表面貼裝的50歐姆阻抗第一輸入端口(Ρ1)、第一輸入電感(Linl)、第一級并聯(lián)諧振單元(Lll、L21、L31、Cl)、第二級并聯(lián)諧振單元(L12、L22、L32、C2)、第三級并聯(lián)諧振單元(L13、L23、L33、C3)、第四級并聯(lián)諧振單元(L14、L24、L34、C4)、第五級并聯(lián)諧振單元(L15、L25、L35、C5)、第六級并聯(lián)諧振單元(L16、L26、L36、C6)、第一輸出電感(Loutl)、第二輸出電感(Lout2)、Z形級間耦合帶狀線(Z)、表面貼裝的50歐姆阻抗第一輸出端口(P2)、表面貼裝的50歐姆阻抗第二輸出端口(P3)。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S波段微型平衡濾波功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級并聯(lián)諧振單元均由三層帶狀線組成,第二層帶狀線位于第三層帶狀線上方,第一層帶狀線位于第二層帶狀線上方,第一級并聯(lián)諧振單元(L11、L21、L31、C1)由第一層的第一帶狀線(Lll)、第二層的第二帶狀線(L21)、第三層的第三帶狀線(L31)、第一微電容(Cl)并聯(lián)而成,第二級并聯(lián)諧振單元(L12、L22、L32、C2)由第一層的第四帶狀線(L12)、第二層的第五帶狀線(L22)、第三層的第六帶狀線(L32)、第二微電容(C2)并聯(lián)而成,第三級并聯(lián)諧振單元(L13、L23、L33、C3)由第一層的第七帶狀線(L13)、第二層的第八帶狀線(L23)、第三層的第九帶狀線(L33)、第三微電容(C3)并聯(lián)而成,第四級并聯(lián)諧振單元(L14、L24、L34、C4)由第一層的第十帶狀線(L14)、第二層的第十一帶狀線(L24)、第三層的第十二帶狀線(L34)、第四微電容(C4)并聯(lián)而成,第五級并聯(lián)諧振單元(L15、L25、L35、C5)由第一層的第十三帶狀線(L15)、第二層的第十四帶狀線(L25)、第三層的第十五帶狀線(L35)、第五微電容(C5)并聯(lián)而成,第六級并聯(lián)諧振單元(L16、L26、L36、C6)由第一層的第十六帶狀線(L16)、第二層的第十七帶狀線(L26)、第三層的第十八帶狀線(L36)、第六微電容(C6)并聯(lián)而成; 所述第一輸入電感(Linl) —端與表面貼裝的50歐姆阻抗第一輸入端口(Pl)連接,第一級并聯(lián)諧振單元(L11、L21、L31、C1)第二層的第二帶狀線(L21)與第一輸入電感(Linl)另一端連接,第六級并聯(lián)諧振單元(L16、L26、L36、C6)第二層的第十七帶狀線(L26)與第一輸出電感(Loutl) —端連接,第六級并聯(lián)諧振單元(L16、L26、L36、C6)第三層的第十八帶狀線(L36)與第二輸出電感(Lout2) —端連接,第一輸出電感(Loutl)的另一端與表面貼裝的50歐姆阻抗第一輸出端口(P2)連接,第二輸出電感(Lout2)的另一端與表面貼裝的50歐姆阻抗第二輸出端口(P3)連接,Z形級間耦合帶狀線(Z)位于并聯(lián)諧振單元的下方;六級并聯(lián)諧振單元分別接地,其中第一、三層所有帶狀線的接地端相同,均為一端通過對應(yīng)單元的微電容接地、另一端開路;第二層所有帶狀線的接地端相同,均為一端接地、另一端開路;第二層所有帶狀線的接地端方向與第一、三層帶狀線的接地端方向相反,Z形級間耦合帶狀線(Z)的兩端均接地。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S波段微型平衡濾波功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波功分器(Dl)包括表面貼裝的50歐姆阻抗第二輸入端口(P4)、第二輸入電感(Lin2)、第一λ /4帶狀線(dl)、第二 λ /4帶狀線(d2)、第一 100 Ω電阻(Rl)、第三輸出電感(Lout3)、第四輸出電感(Lout4)、表面貼裝的50歐姆阻抗第三輸出端口(P5)、表面貼裝的50歐姆阻抗第四輸出端口(P6)和接地端;其中第一 λ/4帶狀線(dl)和第二 λ/4帶狀線(d2)分別由三段帶狀線組成U型,且第一 λ/4帶狀線(dl)、第二 λ/4帶狀線(d2)的始端相連接,第一 λ/4帶狀線(dl)的末端與第一 100 Ω電阻(Rl) —端連接,第二 λ/4帶狀線(d2)的末端與第一 100 Ω電阻(Rl)另一端連接;第二輸入端口(P4)與第二輸入電感(Lin2) —端連接,第二輸入電感(Lin2)另一端與第一 λ/4帶狀線(dl)、第二 λ/4帶狀線(d2)的公共始端連接,第一 λ/4帶狀線(dl)的末端與第三輸出電感(Lout3) —端連接,第二 λ/4帶狀線(d2)的末端與第四輸出電感(Lout4) —端連接; 第二微波功分器(D2)包括表面貼裝的50歐姆阻抗第三輸入端口(P7)、第三輸入電感(Lin3)、第三λ/4帶狀線(d3)、第四λ/4帶狀線(d4)、第二 100 Ω電阻(R2)、第五輸出電感(Lout5)、第六輸出電感(Lout6)、表面貼裝的50歐姆阻抗第五輸出端口(P8)、表面貼裝的50歐姆阻抗第六輸出端口(P9)和接地端;其中第三λ/4帶狀線(d3)和第四λ/4帶狀線(d4)分別由三段帶狀線組成U型,且第三λ/4帶狀線(d3)、第四λ/4帶狀線(d4)的始端相連接,第三λ/4帶狀線(d3)的末端與第二 100 Ω電阻(R2) —端連接,第四λ/4帶狀線(d4)的末端與第二 100 Ω電阻(R2)另一端連接;第三輸入端口(P7)與第三輸入電感(Lin3) 一端連接,第三輸入電感(Lin3)另一端與第三λ/4帶狀線(d3)、第四λ/4帶狀線(d4)的公共始端連接,第三λ/4帶狀線(d3)的末端與第五輸出電感(Lout5) —端連接,第四λ/4帶狀線(d4)的末端與第六輸出電感(Lout6) —端連接。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S波段微型平衡濾波功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貼裝的50歐姆阻抗輸入端口(P1、P4、P7)、表面貼裝的50歐姆阻抗輸出端口(P2、P3、P5、P6、P8、P9)、輸入電感(LinU Lin2、Lin3)、輸出電感(LoutU Lout2、Lout3、Lout4、Lout5、Lout6)、各級并聯(lián)諧振單元、λ/4帶狀線(dl、d2、d3、d4)、100Ω電阻(Rl、R2)和接地端均采用多層低溫共燒陶瓷工藝實(shí)現(xiàn)。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S波段微型平衡濾波功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輸入端口(Pl)通過第一輸入電感(Linl)與第二帶狀線(L21)連接,第一輸出端口(Ρ2)通過第一輸出電感(Loutl)與第十七帶狀線(L26)連接,第二輸出端口(Ρ3)通過第二輸出電感(Lout2)與第十八帶狀線(L36)連接;第二輸入端口(P4)通過第二輸入電感(Lin2)與第一 λ/4帶狀線(dl)、第二 λ/4帶狀線(d2)連接,第一 λ/4帶狀線(dl)通過第三輸出電感(Lout3)與第三輸出端口(P5)連接,第二 λ/4帶狀線(d2)通過第四輸出電感(Lout4)與第四輸出端口(P6)連接;第三輸入端口(P7)通過第三輸入電感(Lin3)與第三λ/4帶狀線(d3)、第四λ/4帶狀線(d4)連接,第三λ/4帶狀線(d3)通過第五輸出電感(Lout5)與第五輸出端口(P8)連接,第四λ/4帶狀線(d4)通過第六輸出電感(Lout6)與第六輸出端口 (P9)連接。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S波段微型平衡濾波功分器,包括平衡濾波器和兩個微型微波功分器,其中平衡濾波器包括第一輸入端口、第一輸入電感、六級逐次相連的并聯(lián)諧振單元、第一輸出電感、第二輸出電感、Z形級間耦合帶狀線、第一輸出端口、第二輸出端口,平衡濾波器的第一輸出端口與第一微波功分器的輸入端口連接、第二輸出端口與第二微波功分器的輸入端口連接。兩個微型微波功分器由緊湊的三維立體集成結(jié)構(gòu)構(gòu)成,上述結(jié)構(gòu)均采用多層低溫共燒陶瓷工藝技術(shù)實(shí)現(xiàn)。本發(fā)明的四路輸出信號功率相同,具有可產(chǎn)生正交相位、易調(diào)試、插損小等優(yōu)點(diǎn),適用于相應(yīng)微波頻段的通信、衛(wèi)星通信等系統(tǒng)中。
【IPC分類】H01P5/12
【公開號】CN105048047
【申請?zhí)枴緾N201510369028
【發(fā)明人】許心影, 周衍芳, 戴永勝, 劉毅, 喬冬春, 李博文, 陳燁
【申請人】南京理工大學(xué)
【公開日】2015年11月11日
【申請日】2015年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