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體11。所述波導(dǎo)1為柱狀。每列金屬體11包括至7個金屬體11。所有金屬體11只在一個方向上與所述波導(dǎo)1的內(nèi)壁相連。每一列金屬體11與另外一列金屬體11分別設(shè)置在波導(dǎo)1的上下兩個相對的內(nèi)壁上。沿Z軸方向相鄰的金屬體11之間存在間隙。
[0026]為了改善器件的性能,我們放松了傳統(tǒng)設(shè)計中對所述金屬體寬度、高度、長度和間距的限制。
[0027]所述金屬體的最大寬度允許較大變化:屬于同一列的所有金屬體11中,沿Z軸方向,第三個金屬體11的最大寬度比第二個金屬體11的最大寬度大20%以上。
[0028]屬于同一列的所有金屬體11中,沿Z軸方向,第二個金屬體11的最大高度比第一個金屬體11的最大高度大。同時,第六個金屬體11的最大高度比第七個金屬體11的最大高度大。
[0029]屬于同一列的所有金屬體11中,沿Z軸方向,第三個金屬體11的最大長度比第二個金屬體11的最大長度大20%以上;
屬于同一列的所有金屬體11中,第三個和第二個金屬體11之間的最小距離比第四個和第三個金屬體11之間的最小距離大50%以上。上述兩對相鄰金屬體11都包括了第三個金屬體11 ο
[0030]沿Ζ軸方向,所述金屬體的最大寬度允許非單調(diào)變化:屬于同一列的所有金屬體11中,第2、3、4個相鄰的三個金屬體11中,中間的金屬體11的最大寬度大于其兩端的金屬體11的最大寬度。同時,第4、5、6個相鄰的三個金屬體11中,中間的金屬體11的最大寬度大于其兩端的金屬體11的最大寬度。該兩組相鄰的三個金屬體11中都包括了第四個金屬體11。
[0031]屬于同一列的所有金屬體11中,第1、2、3個相鄰的三個金屬體11中,中間的金屬體11的最大高度大于其兩端的金屬體11的最大高度。同時,第5、6、7個相鄰的三個金屬體11中,中間的金屬體11的最大高度大于其兩端的金屬體11的最大高度。
[0032]屬于同一列的所有金屬體11中,第2、3、4個相鄰的三個金屬體11中,中間的金屬體11的最大長度大于其兩端的金屬體11的最大長度。同時,在第4、5、6個相鄰的三個金屬體11中,中間的金屬體11的最大長度大于其兩端的金屬體11的最大長度。
[0033]屬于同一列的所有金屬體11中,第1、2、3、4個相鄰的四個金屬體11,中間的兩個相鄰的金屬體11之間的最小距離大于其兩端的兩個相鄰的金屬體11之間的最小距離。
[0034]所述金屬體11為垂直于Z軸方向的柱狀體。
[0035]實(shí)施實(shí)例2 如圖3所示。
[0036]與實(shí)施實(shí)例1相比,本實(shí)施實(shí)例的不同點(diǎn)僅在于,所述波導(dǎo)1的橫截面為圓形。
[0037]實(shí)施實(shí)例3 如圖4和圖5所示。
[0038]與實(shí)施實(shí)例1相比,本實(shí)施實(shí)例的不同點(diǎn)僅在于,所述波導(dǎo)1的橫截面為正方形。所述所有金屬體11形狀為矩形體。
【主權(quán)項(xiàng)】
1.金屬體高度變化的緊湊型圓極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根波導(dǎo)(1),和至少2列沿Z軸方向排列的金屬體(11);所述波導(dǎo)(1)為柱狀;每列金屬體(11)包括至少3個金屬體(11);每列金屬體中所有金屬體(11)只與所述波導(dǎo)(1)的左內(nèi)壁、右內(nèi)壁、上內(nèi)壁、下內(nèi)壁中的一個內(nèi)壁相連;任 列金屬體(11)與另外一列金屬體(11)分別設(shè)置在波導(dǎo)(1)的兩個相對的內(nèi)壁上;任一一列金屬體中沿Z軸方向相鄰的金屬體(11)之間存在間隙;所述Z軸方向是波導(dǎo)軸線方向,也就是該金屬體高度變化的緊湊型圓極化器的長度方向;所述左方指X軸方向,所述右方指-X軸方向;所述上方指Y軸方向,所述下方指-Y軸方向;與波導(dǎo)(1)的左內(nèi)壁或右內(nèi)壁相連的任一金屬體(11)的最大高度指位于該金屬體(11)上的任意兩點(diǎn)的連線在X軸方向上的投影長度的最大值;與波導(dǎo)(1)的左內(nèi)壁或右內(nèi)壁相連的任一金屬體(11)的最大寬度指位于該金屬體(11)上的任意兩點(diǎn)的連線在Y軸方向上的投影長度的最大值;與波導(dǎo)(1)的上內(nèi)壁或下內(nèi)壁相連的任一金屬體(11)的最大高度指位于該金屬體(11)上的任意兩點(diǎn)的連線在Y軸方向上的投影長度的最大值;與波導(dǎo)(1)的上內(nèi)壁或下內(nèi)壁相連的任一金屬體(11)的最大寬度指位于該金屬體(11)上的任意兩點(diǎn)的連線在X軸方向上的投影長度的最大值;任一金屬體(11)的最大長度指位于該金屬體(11)上的任意兩點(diǎn)的連線在Z軸方向上的投影長度的最大值;任意一對相鄰金屬體(11)之間的最小距離指分別位于該對相鄰金屬體(11)上的任意兩點(diǎn)的連線在Z軸方向上的投影長度的最小值; 屬于同一列的金屬體(11)為至少5個;屬于同一列的所有金屬體(11)中,至少有兩組相鄰的三個金屬體(11),在其中每一組相鄰的三個金屬體(11)中,中間的金屬體(11)的最大高度大于其兩端的金屬體(11)的最大高度;該兩組相鄰的三個金屬體(11)中可以包括共同的金屬體(11)。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金屬體高度變化的緊湊型圓極化器,其特征在于,屬于同一列的金屬體(11)為至少5個;屬于同一列的所有金屬體(11)中,至少有兩組相鄰的三個金屬體(11),在其中每一組相鄰的三個金屬體(11)中,中間的金屬體(11)的最大長度大于其兩端的金屬體(11)的最大長度;該兩組相鄰的三個金屬體(11)中可以包括共同的金屬體(11)。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金屬體高度變化的緊湊型圓極化器,其特征在于,屬于同一列的金屬體(11)為至少5個;屬于同一列的所有金屬體(11)中,至少有兩組相鄰的四個金屬體(11),在其中每一組相鄰的四個金屬體(11)中,中間的兩個相鄰的金屬體(11)之間的最小距離大于其兩端的兩個相鄰的金屬體(11)之間的最小距離;該兩組相鄰的三個金屬體(11)中可以包括共同的金屬體(11)。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金屬體高度變化的緊湊型圓極化器,其特征在于,屬于同一列的金屬體(11)為至少5個;屬于同一列的所有金屬體(11)中,至少有一個金屬體(11)的最大寬度比另一個金屬體(11)的最大寬度大20%以上。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金屬體高度變化的緊湊型圓極化器,其特征在于,屬于同一列的金屬體(11)為至少5個;屬于同一列的所有金屬體(11)中,至少有一個金屬體(11)的最大長度比另一個金屬體(11)的最大長度大20%以上。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金屬體高度變化的緊湊型圓極化器,其特征在于,屬于同一列的金屬體(11)為至少5個;屬于同一列的所有金屬體(11)中,至少有一對相鄰金屬體(11)之間的最小距離比另一對相鄰金屬體(11)之間的最小距離大50%以上;上述兩對相鄰金屬體(11)可以包括相同的金屬體(11)。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金屬體高度變化的緊湊型圓極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體高度變化的緊湊型圓極化器構(gòu)成左右鏡像對稱結(jié)構(gòu)。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金屬體高度變化的緊湊型圓極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體高度變化的緊湊型圓極化器構(gòu)成上下鏡像對稱結(jié)構(gòu)。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金屬體高度變化的緊湊型圓極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波導(dǎo)(1)的橫截面為正方形,圓形,長方形或橢圓形。10.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金屬體高度變化的緊湊型圓極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體(11)為垂直于Z軸方向的柱狀體。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布了一種金屬體高度變化的緊湊型圓極化器,通過采用不同寬度、不同高度、圖同長度的金屬體沿其縱向非均勻加載,實(shí)現(xiàn)緊湊、寬帶和低圓極化軸比。本發(fā)明可以廣泛用于微波,特別是毫米波和太赫茲頻段的衛(wèi)星通信和其它通信系統(tǒng)中。
【IPC分類】H01Q15/24
【公開號】CN105490030
【申請?zhí)枴緾N201610049928
【發(fā)明人】王清源
【申請人】成都賽納賽德科技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4月13日
【申請日】2016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