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信號光同光路的形式反射到受激拉曼散射介質(zhì)5內(nèi),而前向的受激拉曼散射光在穿過受激拉曼散射介質(zhì)后直接入射到探測器10上。
[0022]下面結(jié)合附圖3來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三,在該實施例中,其中信號光與激勵光在受激布里淵散射介質(zhì)5內(nèi)部以非零角度相交,該裝置包括:激勵光光源I,整形透鏡2,受激布里淵散射介質(zhì)5,全反射鏡6-7,探測器10,信號光光源8,半透反射鏡9,它們的設(shè)置關(guān)系為:激勵光光源I,整形透鏡2,受激布里淵散射介質(zhì)5和全反射鏡6沿光路順序依次設(shè)置,信號光光源8發(fā)出的信號光順次經(jīng)過半透半反鏡9進入受激布里淵散射介質(zhì)5,在受激布里淵散射介質(zhì)中與激勵光以非零角度相交,從受激布里淵散射介質(zhì)5透射的激勵光被全反射鏡6反射到全反射鏡7上,然后被全反射鏡7以與信號光同光路但傳播方向相反的形式反射到受激布里淵散射介質(zhì)5內(nèi),而后向的受激布里淵散射光入射到半透半反鏡9上,由半透半反鏡9反射到探測器10上。
[0023]下面結(jié)合附圖4來說明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例,在該實施例中,信號光與激勵光在受激拉曼散射介質(zhì)5中以非零角度相交,該裝置包括:激勵光光源I,整形透鏡2,二向色鏡3,受激拉曼散射介質(zhì)5,全反射鏡6,探測器10,信號光光源8,它們的設(shè)置關(guān)系為:激勵光光源I,整形透鏡2,受激拉曼散射介質(zhì)5和全反射鏡6沿光路順序依次設(shè)置,信號光光源8發(fā)出的信號光直接進入受激拉曼散射介質(zhì)5,在受激拉曼散射介質(zhì)中與激勵光以非零角度相交,從受激拉曼散射介質(zhì)5透射的激勵光被全反射鏡6反射到二向色鏡3上,然后被二向色鏡3以與信號光同光路但是傳播方向相反的形式反射到受激拉曼散射介質(zhì)5內(nèi),而前向的受激拉曼散射光在穿過二向色鏡后直接入射到探測器10上,其中二向色鏡3對于信號光透射而對于激勵光反射。
[0024]下面對于上述實施例的工作原理及過程進行詳細的描述,由于受激布里淵和受激拉曼散射的發(fā)生與檢測屬于本領(lǐng)域所公知的技術(shù),所以對于此部分不再進行詳細的描述,下面描述的重點在于激勵光的光路上,對于實施例一來說,當激勵光與信號光在介質(zhì)中首次相交時,激勵光對信號光進行放大,剩余的激勵光則經(jīng)由全反射鏡6和7入射到二向色鏡3上,由于二向色鏡3對于激勵光是反射的,并且是與信號光同光路的形式進行反射,這就是使得剩余的激勵光再次入射受激布里淵和受激拉曼散射介質(zhì)中是與信號光同軸進行相互作用的,這種方式不僅使得剩余的激勵光再次得到充分利用,并且再次利用時改變了先前交叉的方式,而是變成了同軸的方式,很顯然,同軸的方式相交面積更大,作用時間更長,從而使得激勵光得到非常充分的利用。
[0025]對于實施例二來說,其原理與實施例一類似,區(qū)別僅在于此處發(fā)生的是前向的受激拉曼散射,所以探測器10可直接接收前向的受激拉曼散射。
[0026]對于實施例三來說,剩余的激勵光由反射鏡6和反射鏡7以與信號光同光路但是傳播方向相反的形式入射到受激散射介質(zhì)內(nèi),這種方式省去了二向色鏡,結(jié)構(gòu)上更加簡單,同時由于是后向的布里淵散射,所以相對于實施例一來說,探測器的接收位置并未發(fā)生變化。與實施例一類似,使得剩余的激勵光再次入射受激布里淵和受激拉曼散射介質(zhì)中是與信號光同軸進行相互作用的,這種方式不僅使得剩余的激勵光再次得到充分利用,并且再次利用時改變了先前交叉的方式,而是變成了同軸的方式,很顯然,同軸的方式相交面積更大,作用時間更長,從而使得激勵光得到非常充分的利用。
[0027]對于實施例四來說,其原理與實施例三基本是一致的,區(qū)別僅在于該實施例為受激拉曼散射,所以使用二向色鏡3替代了實施例三中的全反射鏡7,以使得前向傳播的受激拉曼散射信號光入射到探測器10上,很顯然,這種同軸的方式相交面積更大,作用時間更長,從而使得激勵光得到非常充分的利用。
[0028]上述的四個實施例分別以不同的散射和構(gòu)造形式說明了本發(fā)明的受激散射增強裝置,無論是哪種形式均使得激勵光以與信號光同軸相交的方式得到再次的充分利用,上述的說明書是在結(jié)合具體的實施例基礎(chǔ)上進行的,但是應(yīng)該意識到,上述實施例并不是對于本發(fā)明保護范圍的限定,任何的本領(lǐng)域技術(shù)人員可預(yù)知的變形均處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nèi)。
【主權(quán)項】
1.一種交叉受激散射增強裝置,該裝置包括:激勵光光源(I),整形透鏡(2),受激散射介質(zhì)(5),第一全反射鏡(6),信號光光源(8),第二全反射鏡(7)和/或二向色鏡(3),其特征在于:它們的設(shè)置關(guān)系為:激勵光光源(I),整形透鏡(2),受激布里淵散射介質(zhì)(5)和第一全反射鏡(6)沿光路順序依次設(shè)置,信號光光源(8)發(fā)出的信號光進入受激散射介質(zhì)(5),在受激散射介質(zhì)(5)中與激勵光以非零角度相交,從受激布里淵散射介質(zhì)(5)透射的激勵光被第一全反射鏡(6)反射到第二全反射鏡(7)和/或二向色鏡(3)上,然后被第二全反射鏡(7)和/或二向色鏡(3)以與信號光同光路同方向或反方向的形式反射到受激散射介質(zhì)(5)內(nèi)。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的交叉受激散射增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受激散射為受激拉曼散射。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交叉受激散射增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受激散射為受激布里淵散射。4.一種利用權(quán)利要求1-3中任一的交叉受激散射增強裝置進行受激散射增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全反射鏡(6)與第二全反射鏡(7)和/或二向色鏡(3)將剩余的激勵光以與信號光同光路同方向或反方向的形式反射到受激散射介質(zhì)(5)內(nèi)。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受激散射為受激拉曼散射。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受激散射為受激布里淵散射。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全反射鏡(6)與第二全反射鏡(7)以及二向色鏡(3)將剩余的激勵光以與信號光同光路同方向或反方向的形式反射到受激散射介質(zhì)(5)內(nèi)。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全反射鏡(6)與第二全反射鏡(7)將剩余的激勵光以與信號光同光路反方向的形式反射到受激散射介質(zhì)(5)內(nèi)。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全反射鏡(6)與二向色鏡(3)將剩余的激勵光以與信號光同光路反方向的形式反射到受激散射介質(zhì)(5)內(nèi)。10.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4的方法,還包括使用探測器和/或半透半反鏡來探測受激散射光。
【專利摘要】一種利用交叉受激散射增強裝置進行受激散射增強的方法,第一全反射鏡(6)與第二全反射鏡(7)和/或二向色鏡(3)將剩余的激勵光以與信號光同光路同方向或反方向的形式反射到受激散射介質(zhì)(5)內(nèi)。
【IPC分類】H01S3/30
【公開號】CN105529612
【申請?zhí)枴緾N201510779284
【發(fā)明人】任芝, 陳杰, 陳麗
【申請人】華北電力大學(保定)
【公開日】2016年4月27日
【申請日】2015年1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