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貫通孔14的狀態(tài)。
[0077]端子4從側方(圖示箭頭“ Y ”方向)插入到夾緊裝置20的間隙18。該間隙18是在向收納部19插入導電部件8時形成的間隙,由面接觸部12和導電部件8形成。也可以在面接觸部12的邊緣設置朝向收納部19傾斜的引入部17,以使得能夠將端子4平滑地導向間隙18。
[0078]插入到間隙18的端子4與預先插入到收納部19的導電部件8—起,利用端子保持部件10的彈性作用而被彈性保持。此時,端子4的一個面4A能夠與導電部件8的一個面8A直接接觸。其結果是,它們之間的接觸電阻與經由端子等將它們連接的情況相比顯著減小。在本構成中,像這樣從它們外側通過端子保持部件10使直接接觸的導電部件8和端子4彈性接觸,所以與以往那樣將端子保持部件10本身作為導電體使用的方式不同,不需要用導電率高的物質來制造端子保持部件10。其結果是,也能夠利用導電率低但彈簧特性強的部件、例如不銹鋼、不銹鋼的合金來制造端子保持部件10。另外,通過調整構成端子保持部件10的板材的板厚、材料,能夠細致地調整彈簧特性。
[0079]在端子4被插入到間隙18時,端子保持部件10的面接觸部12能夠在除了用于使可動部件50插入拔出的貫通孔14之外的全部的部分,與端子4的另一個面4B面接觸。因此,能夠以面接觸部12的大致整體朝向導電部件8對端子4施力,能夠以較寬廣的面積部分并且以能夠發(fā)揮較強的彈簧特性的狀態(tài),相對于導電部件8按壓端子4。其結果是,能夠使端子4的一個面4A與導電部件8的一個面8A之間的接觸電阻成為較小的狀態(tài),從而能夠提供難以發(fā)熱的端子保持部件10。
[0080]并且,在本構成中,端子4的一個面4A與導電部件8的一個面8A之間、端子4的另一個面4B與端子保持部件10的面接觸部12之間、以及導電部件8的另一個面SB與端子保持部件10的底部13之間的接觸面均由平坦的面形成,所以也能夠使面彼此更密接地接觸。
[0081]圖7、圖8示出了滑動部件70的個體圖。圖7是滑動部件70的主視立體圖,圖8的(a)是滑動部件70的俯視圖,(b)是其側視圖,(c)是其主視圖?;瑒硬考?0例如由樹脂制造,采用被上表面和兩側側面覆蓋的大致三面結構。滑動部件70的前側與殼體21的形狀配合而為矩形形狀,另外,滑動部件70的后側與電纜3的形狀對應而為半圓弧狀。在滑動部件70的前側端部72形成有能夠使其與鎖定突部33的規(guī)定部分(33’ )碰撞的碰撞面 72,。
[0082]在設置了指示件79的上表面前側,通過將狹縫73切為“ 3 ”字狀,從而設置有在前側形成了自由端的彈性位移部74。也可以在該彈性位移部74的前側設置能夠與殼體21的規(guī)定部分(鎖定突部33)嵌合從而相對于殼體21鎖定滑動部件70的鎖定孔75。在上表面后側設置有用于提高滑動部件70的操作性的防滑件84。
[0083]在滑動部件70的兩側側面,特別是在它們的外壁78,以向外側突出的狀態(tài)設置有用于將滑動部件70安裝于殼體21的外壁突狀部71。這些外壁突狀部71被設置成沿滑動方向延長的棒狀,以能夠滑動的方式與殼體21的對應部分(安裝槽27’)嵌合。
[0084]另外,在滑動部件70的兩側側面,特別是在它們的內壁76,以向內側突出的狀態(tài)設置有用于與可動部件50的臂部55接觸來控制可動部件50的移動、也就是向與被插入到電連接器I的端子4接近側以及與該端子4分離側的可動部件50的移動的內壁突出部77和傾斜部80。這些內壁突出部77和傾斜部80在滑動方向上相互分離,傾斜部80與內壁突出部77相比在滑動方向上配置在前方。
[0085]圖9?圖11示出殼體21的個體圖。圖9是殼體21的立體圖,圖10是其俯視圖,圖11是其側視圖。
[0086]殼體21主要具有基體23、在基體23的中央垂直設置的垂設部29、以及側壁27。
[0087]在基體23設置有夾緊裝置20。在基體23的表面設置有符合夾緊裝置20的形狀的臺階部24。在臺階部24包括有用于對夾緊裝置20的導電部件8進行定位的三個上臺階部24A、和用于對夾緊裝置20的端子保持部件10進行定位的兩個下臺階部24B。另外,也可以在基體23的底側設置有用于安裝于軌道2 (圖1)的腿部22。
[0088]垂設部29經由側壁27間接地與基體23連接,在與設置于基體23的上臺階部24A之間,形成有用于插入導電部件8的縫隙26。
[0089]垂設部29的頂部32形成為十字狀,在沿滑動方向延伸突出的一對自由端的各個的前端,以向上方突出的狀態(tài)設置有與設置于滑動部件70的彈性位移部74的鎖定孔75嵌合的鎖定突部33。在滑動部件70處于規(guī)定位置(由圖1的電連接器IA示出的位置A)時,鎖定突部33與滑動部件70的鎖定孔75嵌合,將滑動部件70鎖定在相對于殼體21的規(guī)定位置。
[0090]并且,在鎖定突部33的下側位置,設置有從垂設部29與鎖定突部33同方向地延伸突出的一對保持片30。各保持片30具有將可動部件50的一部分、即上推部52 (參照圖3等)保持成能夠上下移動的功能。在各保持片30的保持孔31A嵌合縱長上推部52A,在各保持孔31B嵌合橫長上推部52B。另外,構成縱長上推部52A的對相互分離,所以即使在可動部件50被向上方按壓的情況下,也不會與支承鎖定突部33的肋32碰撞。
[0091]在圖示的例子中,側壁27僅被設置在單側,但這是因為示出了圖1所示的連結型的使用方式。在使多個電連接器I連結的情況下,在設置在電連接器I的基體23的側面的孔37插入在對應位置向側壁的外側突出的連結柱38來使多個電連接器I相互連結。在連結結束時,代替電連接器I而使用不具有基體23的側壁(圖1的27a)來關閉。在各側壁27的內側(內壁)27,設置有供滑動部件70的外壁突狀部71插入的安裝槽27’。在連接器的組裝時,滑動部件70的外壁突狀部71僅能夠在由該安裝槽27’規(guī)定的規(guī)定范圍內滑動。在各側壁27的側面上部,設置有能夠使用于確認滑動部件70的位置的多個刻度35。這些刻度在這里被規(guī)定為總共三個位置A?C。
[0092]參照圖12?圖15,對電連接器I的組裝方法進行說明。
[0093]在組裝電連接器I時,首先,如圖12的立體圖所示,將夾緊裝置20安裝于殼體21。夾緊裝置20從殼體21的垂設部29與基體23的縫隙26沿橫向插入,并利用基體23的臺階部24,設置在殼體21的規(guī)定位置。
[0094]接下來,向殼體21安裝可動部件50。例如,在向上方抬起保持片30來使其位移的狀態(tài)下,使可動部件50滑入至在保持片30與基體23之間所形成的縫隙來進行安裝。圖13示出了安裝了可動部件50之后的狀態(tài)。圖13的(a)與圖12同樣地示出了立體圖,圖13的(b)是其側視圖。
[0095]然后,如圖14、圖15所示,向殼體21安裝滑動部件70。在設置滑動部件70時,由于電連接器I的一側的側面并未關閉,所以能夠容易地安裝滑動部件70?;瑒硬考?0以將其外壁突狀部71插入到側壁27的安裝孔27’的方式來設置。成為圖15的狀態(tài)之后,通過用側壁(在圖1中以“27a”示出)關閉開放側來完成。
[0096]此外,這里對在針對殼體21安裝了夾緊裝置20之后,安裝可動部件50的方法進行了說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能夠在針對殼體21安裝了可動部件50之后,安裝夾緊裝置20。
[0097]最后,對針對電連接器I的端子4的插入及固定方法和拔出方法進行說明。
[0098]首先,參照圖16?圖18,對端子4的插入及固定方法進行說明。在這里,圖16?圖18中的(a)表示電連接器I的側面?zhèn)鹊钠室晥D,(b)表示其俯視圖。
[0099]在端子4的插入時,如圖16所示那樣沿“ γ ”方向使滑動部件70向位置C移動。當滑動部件70處于位置C時,滑動部件70的內壁突出部77不位于可動部件50的臂部55的分離側,也就是可動部件50與端子4分離的側(β )。另外,滑動部件70的傾斜部80僅成為在可動部件50的臂部55的接近側(α)能夠與可動部件50抵接的狀態(tài),而未使可動部件50實質上移動。換句話說,在滑動部件70處于位置C時,對于可動部件50來說,不論是在可動部件50的接近側(α ),還是在分離側(β ),實質上均不從滑動部件70的傾斜部80受到任何力。因此,在滑動部件70處于位置C時,可動部件50能夠向基于端子4的可動部件50的抬起方向、即分離側(β)自由地移動。并且,在滑動部件70處于位置C時,滑動部件70的前端部72在其前表面72’與鎖定突部33的碰撞面33’碰撞,所以通過該碰撞能夠穩(wěn)定地維持位置C。另外,優(yōu)選可動部件50的移動方向(α、β)是與滑動部件70的滑動方向“ γ ”正交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