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延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壓延機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壓延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在電池生產過程中,鋰離子電池極片的補鋰工藝是提高鋰離子電池容量的關鍵技術,補鋰工藝的關鍵在于壓研與覆膜,壓延工藝就是把厚度為0.25mm?0.5mm的鋰帶壓延成鋰膜,并附著在牽引薄膜上的一種工藝。現有技術中,很難將鋰帶的壓延成厚度為0.003?0.005m的薄膜,且由于施壓力作用在壓延輥的兩端的軸承位上,在較大壓力(左右各3T?5T)施壓下,壓延輥的輥面會產生微變形,導致壓延出來的薄膜會中間厚、兩邊薄,降低鋰膜的質量。
【發(fā)明內容】
[0003]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種壓延裝置。
[0004]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5]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壓延裝置,包括平行設置的第一壓延輥和第二壓延輥,所述第一壓延輥上包覆有第一隔離膜,所述第二壓延輥上包覆有第二隔離膜,所述第一隔離膜的離型力大于所述第二隔離膜的離型力,物料在所述第一壓延輥與所述第二壓延輥的擠壓下附著在所述第一隔離膜上,所述第一壓延輥與所述第二壓延輥的外表面均為弧面。
[0006]在本發(fā)明所述的壓延裝置中,所述第一壓延輥與所述第二壓延輥之間設置有微調間隙機構,所述微調間隙機構包括電機、絲桿、第一斜塊、第二斜塊、第三斜塊及第四斜塊;
[0007]所述電機與所述絲桿傳動連接,所述絲桿通過螺紋結構帶動所述第一斜塊沿所述絲桿的軸線方向移動,所述第一斜塊與所述第二斜塊滑動連接、并帶動所述第二斜塊上下移動,所述第三斜塊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斜塊上,所述第三斜塊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壓延輥與所述第二壓延輥之間,所述第四斜塊固定在所述第一壓延輥或所述第二壓延輥上,所述第三斜塊在上下移動中使所述第四斜塊左右移動。
[0008]在本發(fā)明所述的壓延裝置中,所述第三斜塊的兩側分別設置有一排輥子。
[0009]在本發(fā)明所述的壓延裝置中,所述第一壓延輥的兩端設置有第一軸承座,所述第二壓延輥的兩端設置有第二軸承座,所述第二軸承座上設置有施壓機構。
[0010]在本發(fā)明所述的壓延裝置中,所述施壓機構包括油缸及壓力傳感器,所述油缸固定在機架上,所述壓力傳感器固定在所述第二軸承座上、并位于所述第二軸承座與所述油缸之間,在所述壓力傳感器感應所述油缸作用在所述第二軸承座上的實際施壓力大于或小于預設值時,控制所述油缸改變輸出壓力。
[0011]在本發(fā)明所述的壓延裝置中,所述第一軸承座固定在機架上,所述機架上設置有上導向座與下導向座,所述上導向座與所述下導向座夾緊所述第二軸承座。
[0012]在本發(fā)明所述的壓延裝置中,所述物料被所述第一壓延輥與所述第二壓延輥壓延成薄膜,所述薄膜附著在所述第一隔離膜上,所述薄膜的兩側分別設置有色標傳感器,所述色標傳感器位于所述薄膜幅寬方向的邊緣。
[0013]在本發(fā)明所述的壓延裝置中,所述薄膜的厚度為0.003mm?0.005mm。
[0014]在本發(fā)明所述的壓延裝置中,所述物料為鋰膜。
[0015]在本發(fā)明所述的壓延裝置中,所述第一壓延輥兩端的直徑小于所述第一壓延輥中部的直徑,所述第二壓延輥兩端的直徑小于所述第二壓延輥中部的直徑。
[0016]綜上所述,實施本發(fā)明的一種壓延裝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首先,包覆在兩個壓延輥上的隔離膜的離心力的大小不同,以使壓延后的薄膜粘附在離心力大的隔離膜上并被該隔離膜帶走。其次,兩個壓延輥為弧面輥,使壓延出來的薄膜更均勻,避免壓延出來的薄膜出現中間厚、兩端薄的現象。第三,本申請采用閉環(huán)控制施壓力的大小,使施壓力在很小的范圍內平穩(wěn)運作。第四,兩個壓延輥之間設置有微調間隙機構,以調節(jié)兩個壓延輥之間的工作間隙,使本申請的壓延裝置能壓延不同厚度來料。第五,鋰膜的兩側分別設置有色標傳感器,兩個色標傳感器位于鋰膜幅寬方向的邊緣,以使在糾偏系統(tǒng)出現異常時發(fā)出報警信號,并使系統(tǒng)停機。最后,本申請的壓延裝置通過多次壓延可以將厚度為0.25mm?0.5mm的鋰帶壓延成厚度為0.003mm?0.005mm的鋰膜。
【附圖說明】
[0017]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附圖中:
[0018]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壓延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2是圖1所示壓延裝置的隔離膜的放卷機構及收卷機構的示意圖;
[0020]圖3是圖1所示壓延裝置的微調間隙機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1]為了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fā)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fā)明。
[0022]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較佳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壓延裝置,包括平行設置的第一壓延輥I和第二壓延輥2,第一壓延輥I上包覆有第一隔離膜3,第二壓延輥2上包覆有第二隔離膜4,第一隔離膜3的離型力大于第二隔離膜4的離型力,物料500在第一壓延輥I與第二壓延輥2的擠壓下粘附在第一隔離膜3上,第一壓延輥I與第二壓延輥2的外表面均為弧面。
[0023]本發(fā)明的壓延裝置可以將厚度大于0.25mm的物料500壓延成厚度為0.003?0.005mm的薄膜。本實施例的物料500為鋰帶,由于鋰帶的來料厚度有差別,上述壓延裝置通過多次壓延可以將厚度為0.25mm?0.5mm的鋰帶壓延成厚度為0.003mm?0.005mm的鋰膜。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請并不限定物料500的具體材質,物料還可以為銅帶等。
[0024]在壓延過程中,為了不使鋰膜粘附在第一壓延輥I和第二壓延輥2上,需要在兩個壓延輥與鋰膜之間設置隔離膜,以使鋰膜與兩個壓延輥相隔離。結合圖2所示,隔離膜的兩端分別連接在放卷機構100與收卷機構200上,由于放卷機構100與收卷機構200均為現有技術的慣用技術手段,其具體結構在此不再贅述。為了避免壓延好的鋰膜同時附著在兩個隔離膜上,本申請的兩個隔離膜的離型力的大小不同,壓延好的鋰膜附著在離型力大的隔離膜上并被帶走。本實施例中,第一隔離膜3的離型力大于第二隔離膜4的離型力,鋰膜附著在第一隔離膜3上、并被第一隔離膜3帶走。
[0025]如圖1所示,壓延裝置包括機架(未標號),機架上設置有入料機構、輥輪機構、微調間隙機構5、色標傳感器6和施壓機構7。其中,輥輪機構包括第一壓延輥I和第二壓延輥2,第一壓延輥I的兩端設置有第一軸承座10,第二壓延輥2的兩端設置有第二軸承座20,入料機構將物料500(如鋰帶)送入第一壓延輥I與第二壓延輥2之間。本申請的兩個壓延輥分別與兩個伺服電機傳動連接,并在伺服電機的帶動下轉動,由于壓延輥與伺服電機之間的傳動連接為現有技術中的慣用技術手段,故其具體連接方式與結構在此不再贅述。
[0026]施壓機構7用于對壓延輥施加壓力,施壓力分別位于壓延輥兩端的軸承位上,由于壓延輥在較大壓力(大于3T)的施壓過程中,輥面會產生微變形的現象,導致壓延出來的鋰膜會出現中間厚、兩端薄的現象。為了克服這種現象,本申請的第一壓延輥I與第二壓延輥2均為弧面輥,就是壓延輥的中間大,兩端小,整個輥面呈弧形。
[0027]壓延輥在施壓機構7的施壓力下將鋰帶壓延成鋰膜,并使鋰膜附著在隔離膜上。本實施例中,施壓機構7的施壓力作用在第二壓延輥2上,施壓機構7包括油缸71和壓力傳感器72,油缸71固定在機架上,油缸71的施壓力作用在第二壓延輥2上,以使第二壓延輥2壓緊鋰帶;壓力傳感器72用于感應油缸71的實際施壓力,壓力傳感器72固定在第二軸承座20上,并位于油缸71與第二軸承座20之間。
[0028]由于施壓力的大小也是決定壓延鋰膜質量的要素,本申請采用閉環(huán)控制施壓力的大小,使施壓力在很小的范圍內平穩(wěn)運作。具體的,控制器(未示出)對施壓力設定一預設值,壓力傳感器72感應實際施壓力,如果實際施壓力大于或小于預設值,控制器發(fā)出指令調節(jié)油缸71供油的壓強,從而通過改變油缸71的輸出壓力來達到施壓力的相對平衡。
[0029]機架上還設置有上導向輪300和下導向輪400,上導向輪300與下導向輪400分設在第二軸承座20的上下方,并用于夾緊第二軸承座20的上下位置。由于第二軸承座20在壓延過程中會受到很大的上下徑向作用力,如果只是靠導柱(未示出)受力,不僅會損壞導向件,而且也不穩(wěn)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