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圈末端251連接,所述第一線圈25繞線于所述繞線部20且固定,為本領(lǐng)域中通常知識者所能熟知,故在此不再贅述;
[0046]一第二線圈26,所述第二線圈26與所述繞線部20連接,又所述第二線圈26設(shè)有一第二線圈始端260和一第二線圈末端261,所述第二線圈始端260與所述第三連接點23電性連接,又所述第二線圈末端261與所述第四連接點24電性連接,又所述第二線圈始端260與所述第二線圈末端261分別與第三連接點23與第四連接點24連接方式可為焊接連接,請再參閱圖7所示,所述第二線圈26于所述電感第二側(cè)201設(shè)有一第二線圈第一層262與一第二線圈第二層263,所述第二線圈第一層262堆棧于所述第一延伸段254上,又所述第二線圈第二層263回繞堆棧于所述第二線圈第一層262上,又所述第二線圈26設(shè)有一第二延伸段264,又所述第二延伸段264與所述第二線圈始端260連接,且所述第二線圈第一層262與所述第二延伸段264連接;
[0047]請參閱圖3所示,借由所述第一線圈25的所述第一線圈始端250與所述繞線部20的所述電感第一側(cè)200的所述第一連接點21電性連接,并借由所述第一線圈25纏繞于所述繞線部20至中間點且設(shè)有一第一線圈第一層252,如圖5所示,再借由第一線圈25回繞并堆棧于所述第一線圈第一層252上,并于所述第一線圈第一層252上設(shè)有一第一線圈第二層253,如圖5所示,并請參閱圖4所示,俾使所述第一線圈25的第一線圈末端251與所述電感第二側(cè)201的所述第二連接點22電性連接;再請參閱圖6所示,借由所述第二線圈26的所述第二線圈始端260與所述繞線部20的所述電感第二側(cè)201的所述第三連接點23電性連接,并借由所述第二線圈26纏繞于所述繞線部20且堆棧于所述第一延伸段254上且設(shè)有一第二線圈第一層262,如圖7所示,再借由第二線圈26纏繞于所述電感第二側(cè)201靠近所述第四連接點24后回繞往所述繞線部20的中間點,并使第二線圈26堆棧于第二線圈第一層262上方且設(shè)有一第二線圈第二層263,如圖7所示,并請參閱圖6所示,俾使所述第二線圈26的第二線圈末端261與所述電感第二側(cè)201的所述第四連接點24電性連接,即可使所述第一線圈25與所述第二線圈26分別堆棧于所述繞線部20的電感第一側(cè)200與所述電感第二側(cè)201,且所述第一線圈25與所述第二線圈26纏繞部分不會重疊,俾可達(dá)到降低電感的等效并聯(lián)電容(Cp)值;
[0048]請參閱圖8所示,此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借由第二線圈始端260與所述第二延伸段264連接,再借由所述第一線圈第一層252于所述繞線部20的所述電感第一側(cè)200堆棧于所述第二延伸段264上,并借由所述第一線圈第二層253回繞堆棧于所述第一線圈第一層上252,即可使所述第二延伸段264被所述第一線圈25包覆,并借由所述第一線圈第二層253連接所述第一延伸段254,再借由所述第一延伸段254與所述第一線圈末端251連接,所述第一線圈末端251與所述第四連接點24電性連接,并借由所述第二線圈26的所述第二延伸段264與所述第二線圈第一層262連接,再借由所述第二線圈第一層262堆棧于所述第一線圈25的所述第一延伸段254上,并借由所述第二線圈第二層263回繞堆棧于所述第二線圈第一層262上,俾可達(dá)到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效果。
[0049]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創(chuàng)造所作的舉例,而并非對本實用新型創(chuàng)造【具體實施方式】的限定。為了清楚地說明各部件的組合關(guān)系,上面對各種說明性的部件及其連接關(guān)系圍繞其功能進行了一般地描述,至于這種部件的組合是實現(xiàn)哪種功能,取決于特定的應(yīng)用和對整個裝置所施加的設(shè)計約束條件。對于所屬領(lǐng)域的普通技術(shù)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chǔ)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引伸出的任何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權(quán)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中。
【主權(quán)項】
1.一種電感結(jié)構(gòu),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電感主體,所述電感主體設(shè)有一繞線部,所述繞線部設(shè)有一電感第一側(cè)和一電感第二側(cè),又所述電感主體設(shè)有一第一連接點、一第二連接點、一第三連接點和一第四連接點,所述第一連接點和所述第三連接點設(shè)于所述電感第一側(cè)一端,又所述第二連接點和所述第四連接點設(shè)于所述電感第二側(cè)一端; 一第一線圈,所述第一線圈與所述繞線部連接,又所述第一線圈設(shè)有一第一線圈始端和一第一線圈末端,所述第一線圈始端與所述第一連接點電性連接,又所述第一線圈末端與所述第二連接點電性連接,所述第一線圈于所述電感第一側(cè)設(shè)有一第一線圈第一層與一第一線圈第二層,所述第一線圈第二層回繞堆棧于所述第一線圈第一層上,又所述第一線圈設(shè)有一第一延伸段,所述第一延伸段與所述第一線圈第二層連接,又所述第一延伸段與所述第一線圈末端連接; 一第二線圈,所述第二線圈與所述繞線部連接,又所述第二線圈設(shè)有一第二線圈始端和一第二線圈末端,所述第二線圈始端與所述第三連接點電性連接,又所述第二線圈末端與所述第四連接點電性連接,所述第二線圈于所述電感第二側(cè)設(shè)有一第二線圈第一層與一第二線圈第二層,所述第二線圈第一層堆棧于所述第一延伸段上,又所述第二線圈第二層回繞堆棧于所述第二線圈第一層上。
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電感結(jié)構(gòu),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感主體為工字型。
3.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電感結(jié)構(gòu),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線圈始端設(shè)有一第二延伸段,所述第二延伸段與所述第二線圈第一層連接。
4.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電感結(jié)構(gòu),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線圈始端與所述第一連接點為焊接連接。
5.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電感結(jié)構(gòu),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線圈末端與所述第二連接點為焊接連接。
6.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電感結(jié)構(gòu),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線圈始端與所述第三連接點為焊接連接。
7.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電感結(jié)構(gòu),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第二線圈末端與所述第四連接點為焊接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感結(jié)構(gòu),其包括:一電感主體,所述電感主體設(shè)有一繞線部,所述繞線部設(shè)有一電感第一側(cè)和一電感第二側(cè);一第一線圈,所述第一線圈與所述繞線部連接,又所述第一線圈設(shè)有一第一線圈末端,所述第一線圈于所述電感第一側(cè)設(shè)有一第一線圈第一層與一第一線圈第二層,所述第一線圈第二層回繞堆棧于所述第一線圈第一層上,又所述第一線圈末端設(shè)有一第一延伸段;一第二線圈,所述第二線圈與所述繞線部連接,又所述第二線圈于所述電感第二側(cè)設(shè)有一第二線圈第一層與一第二線圈第二層,所述第二線圈第一層回繞堆棧于所述第一延伸段上,又所述第二線圈第二層堆?;乩@于所述第二線圈第一層上;即可降低電感的等效并聯(lián)電容(Cp)值。
【IPC分類】H01F27-28
【公開號】CN204315360
【申請?zhí)枴緾N201420810951
【發(fā)明人】謝明諺, 楊祥忠
【申請人】西北臺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5月6日
【申請日】2014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