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連接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連接器,尤其涉及一種卡連接器。
【背景技術】
[0002]目前推出的新一代nano-S頂卡相較于傳統(tǒng)的SM卡以及micro_S頂卡結構更為小巧,功能應用更為全面。現(xiàn)有與之匹配的卡連接器結構多樣,金屬端子的末端大都高于絕緣本體的承載面,在與上述電子卡配合插接時易出現(xiàn)端子被電子卡碰撞擠垮現(xiàn)象;另一方面,端子受電子卡施加的向下的作用力,時間久了,可能會出現(xiàn)電性接觸不穩(wěn)定。
[0003]鑒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新的卡連接器。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卡連接器,能夠有效避免端子被電子卡碰撞擠垮,同時結構穩(wěn)定,電性接觸良好。
[0005]為實現(xiàn)上述實用新型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卡連接器,包括絕緣本體及固定于絕緣本體中的若干端子,所述端子包括固定于所述絕緣本體中的固定部、自所述固定部的一端延伸形成的焊腳以及形成于所述固定部另一端的彈性臂,所述絕緣本體具有用以承載電子卡的承載面,所述彈性臂包括并置且同向延伸的第一彈片與第二彈片;所述第一彈片形成有用以與電子卡電性連接的第一接觸部;所述第二彈片形成有在所述彈性臂的延伸方向超出所述第一接觸部的導引部,所述導引部低于所述第一接觸部設置且形成有不高于所述承載面的自由末端;所述第一彈片還具有側向延伸并搭接于所述第二彈片下方的搭接部。
[0006]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彈片還包括傾斜延伸形成于所述第一接觸部與承載面之間的延伸部,所述搭接部由所述延伸部側向延伸形成。
[0007]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導引部的長度大于所述延伸部的長度。
[0008]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二彈片相較于承載面的最高處還形成有第二接觸部,所述第二接觸部與所述導引部靠近固定部的一端相連接,所述第二接觸部低于第一接觸部。
[0009]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二接觸部在所述彈性臂的延伸方向上超出所述第一接觸部。
[0010]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搭接部搭接在所述第二接觸部的下方。
[0011]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彈性臂還包括連接所述固定部與第一彈片及第二彈片的基部。
[0012]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基部包括分別連接第一彈片與第二彈片的第一連接部及第二連接部,所述第一連接部與第二連接部平行設置。
[0013]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二連接部位于所述第一連接部的上方,所述基部還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連接部與第二連接部之間的彎折部。
[0014]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自由末端形成有與所述承載面呈平行設置的自由端面。
[0015]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卡連接器在與電子卡插接時,由于第二彈片的自由末端不高于承載面,電子卡首先觸碰到所述導引部而不會觸及所述自由末端,在所述導引部的作用下電子卡繼續(xù)推進至與所述第一彈片的第一接觸部完成電性連接,所述第一彈片還具有搭接于所述導引部下方的搭接部。藉此,所述卡連接器能夠有效避免端子被電子卡碰撞擠垮,同時結構穩(wěn)定,電性接觸良好。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本實用新型卡連接器立體結構圖;
[0017]圖2是本實用新型卡連接器俯視圖;
[0018]圖3是本實用新型卡連接器仰視圖;
[0019]圖4是本實用新型卡連接器側視圖;
[0020]圖5是本實用新型卡連接器端子的彈性臂結構圖;
[0021]圖6是本實用新型卡連接器端子的彈性臂另一角度結構圖;
[0022]圖7是本實用新型卡連接器裝配至電路板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以下將結合附圖所示的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但該實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實用新型,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根據(jù)這些實施方式所做出的結構、方法、或功能上的變換均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nèi)。所述的“高”、“低”、“上”、“下”位置關系皆以所述絕緣本體的承載面作為向上的水平基準面而做的描述。
[0024]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卡連接器100的結構示意圖,所述卡連接器100包括絕緣本體I固定于絕緣本體I中的若干端子。每一所述端子包括固定于所述絕緣本體I中的固定部(未圖示)、自所述固定部的一端延伸形成的焊腳21以及形成于所述固定部另一端的彈性臂22,所述絕緣本體I具有用以承載電子卡的承載面11。
[0025]參看圖1至圖6,所述彈性臂22包括并置且同向延伸的第一彈片221、第二彈片222以及連接所述固定部與第一彈片221及第二彈片222的基部223。
[0026]所述第一彈片221形成有用以與電子卡電性連接的第一接觸部2211及在所述第一接觸部2211與承載面11之間傾斜延伸的延伸部2212。所述第二彈片222形成有在所述彈性臂22的延伸方向超出所述延伸部2212的導引部2221,所述導引部2221的長度大于所述延伸部2212的長度。所述第二彈片222相較于承載面11的最高處還形成有第二接觸部2222,所述第二接觸部2222與所述導引部2221靠近固定部的一端相連接,所述第二接觸部2222低于第一接觸部2211,所述第二接觸部2222在所述彈性臂22的延伸方向上超出所述第一接觸部2211。
[0027]所述導引部2221低于所述第二接觸部2222設置且形成有不高于所述承載面11的自由末端2223,所述自由末端2223形成有與所述承載面11呈平行設置的自由端面2224。所述延伸部2212還具有側向延伸并搭接于所述第二接觸部2222下方的搭接部2213,所述延伸部2212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彈性臂22的延伸方向,所述搭接部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