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合圖。
[0027]圖12為圖11所示插頭電連接器自另一角度看的立體分解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8]以下將結(jié)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揭示了一種插座電連接器100(參圖1和圖10)及與插座電連接器100對接的插頭電連接器100’ (參圖11和圖12)。為了表述方便,本文中,將插座電連接器100中所有涉及前后、上下等方向的一律以圖2為參照,其中插座電連接器100的對接端視為前端,其另一端視為后端。將插頭電連接器100’中所有涉及前后、上下等方向的一律以圖11為參照,其中插頭電連接器100’的對接端視為前端,其另一端視為后端。
[0029]請參閱圖1至圖10所示,本實用新型揭示了一種插座電連接器100,包括有絕緣本體1、固定于絕緣本體1內(nèi)的端子2和內(nèi)金屬件3、套設(shè)于絕緣本體1的局部外圍的屏蔽件4及套設(shè)于絕緣本體1外圍的金屬殼5。所述屏蔽件4與金屬殼5電性連接。所述插座電連接器100沉板式設(shè)計固定于對接電路板200,所述插座電連接器100用于與插頭電連接器100’對接,可實現(xiàn)正反插功能,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插座電連接器100的端子2的排布符合USB Type-C規(guī)格。
[0030]請參閱圖2、圖3和4所示,所述絕緣本體1形成有基部101、沿基部101前端面中間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102及沿基部101后端面邊緣向后延伸形成的貼板部103。所訴舌板102包括有沿基部101前端面中間向前延伸形成的舌基板1021及沿舌基板1021進一步向前延伸形成的舌端板1022。本實用新型中,于垂直于對接方向上,所述舌基板1021的橫截面積大于舌端板1022的橫截面積;沿對接方向上,所述舌基板1021的長度小于舌端板1022的長度。所述貼板部103沿基部101后端面邊緣向后延伸形成以滿足插座電連接器100的沉板式設(shè)計。所述絕緣本體1的基部101上形成有收容槽1011,所述收容槽的內(nèi)壁進一步向內(nèi)凹陷形成有卡扣槽1012,所述基部101的上表面的后端緣兩側(cè)各向內(nèi)凹陷形成有卡持槽1013。所述屏蔽件4套設(shè)覆蓋于舌基部1021的外圍,且部分收容于收容槽1011內(nèi)并與卡扣槽1012及卡持槽1013卡扣固定。
[0031]請參閱圖2、圖4、圖5、圖7及圖10所示。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端子2固定于絕緣本體1內(nèi),包括有設(shè)有十二個第一端子210的第一端子組21和設(shè)有十二個第二端子220的第二端子組22。各端子2包括有平板狀接觸部201,與接觸部201相連的大致呈“U”形的固定部202及與固定部202端緣連接的焊接部203。所述第一端子組21的接觸部201和第二端子組22的接觸部202分別呈兩排固定于舌板102的上下表面,且于舌板102厚度方向上呈一一對應(yīng)設(shè)置并露出舌板102表面用于與插頭電連接器100’電性連接。
[0032]請參閱圖2、圖4、圖5、圖7及圖10所示。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端子組21的焊接部203與第二端子組22的焊接部203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端子組21的焊接部203沿插頭電連接器100’的插入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端子組22的焊接部203沿舌板厚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端子組21的焊接部203呈一排設(shè)置。所述第二端子組22的焊接部203于對接方向上呈兩排設(shè)置,且任意兩個相鄰的第二端子220的焊接部203之間的有效間距均大于接觸部201之間的有效間距。此外,于對接方向上,所述第二端子組22的焊接部203均位于第一端子組21的焊接部203的前端。
[0033]本實用新型中,以上各所述第二端子220的焊接部203的排列方式設(shè)計及有效間距設(shè)計均為了利于與對接電路板200焊接固定。此外第一端子組21的焊接部203呈貼板式焊接于對接電路板的一個面,第一端子組21的焊接部203呈兩排設(shè)計且呈插入式插入對接電路板上對應(yīng)的通孔內(nèi)并焊接于對接電路板的另一面,如此利于焊接生產(chǎn)。
[0034]請參閱圖3至圖6所示,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絕緣本體1和端子2通過注塑成型為一體,包括第一絕緣體110、第二絕緣體120及第三絕緣體130。所述第一絕緣體110與第一端子組21 —體成型形成第一端子模組11,所述第二絕緣體120與第二端子組22 —體成型形成第二端子模組12。
[0035]請參閱圖2、圖5及圖6所示,上述第一絕緣體110包括第一基部1101、沿第一基部1101前端面上側(cè)緣向前延伸形成的舌部1102及沿基部1101后端面下側(cè)緣向后延伸形成的第一貼板部1103。所述第一貼板部1103包括有后端板11031及連接后端板11031與第一基部101的底板11032。所述第一基部1101、后端板11031及底板11032大致構(gòu)成“U”狀并形成有組裝槽1100。上述第一端子組21的各“U”形固定部202埋設(shè)于第一基部1101和第一貼板部1103內(nèi)。所述第一端子組21的焊接部203于后端板11031延伸出第一絕緣體110。所述底板11032與后端板11031連接處向下凹陷形成有沿舌部1102寬度方向上延伸的卡位槽11033。所述卡位槽11033供第一絕緣體110與第一端子組21 —體成型時定位端子之用,此外卡位槽11033亦用于第一端子模組11與第二端子組之間的組裝卡位。所述第一貼板部1103位于卡位槽11033前端處貫通形成有兩個用于與金屬殼5卡扣固定的貫通孔11034。
[0036]請參閱圖2、圖5所示,上述舌部1102包括沿第一基部1101前端面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一舌基部11021及沿第一舌基部11021進一步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一舌端部11022。本實用新型中,于垂直于對接方向上,所述第一舌基部11021的橫截面積大于第一舌端部11022的橫截面積;沿對接方向上,所述第一舌基部11021的長度小于第一舌端部11022的長度;沿舌部1102寬度方向上,所述第一舌基部11021的寬度大于第一舌端部11022的寬度。所述第一端子組21的各第一端子210的接觸部201的前端緣至少部分凸出至舌部1102外;所述第一端子組21中位于兩側(cè)的兩個第一端子210的接觸部201的側(cè)緣至少部分凸出于舌部1102外,如此用于第一端子組21與第一絕緣體110 —體成型時定位各第一端子210。
[0037]請參閱圖2、圖5及圖6所示,上述第二絕緣體120包括大致呈“π ”形的第二基部1201、沿第二基部1201前端面向前延伸形成的舌片1202及沿第二基部1201后端面向后延伸形成的大致呈平板狀的第二貼板部1203。所述舌片1202、第二基部1201及第二貼板部1203大致構(gòu)成“Ζ”形。所述第二貼板部1203對應(yīng)收容貼合于第一絕緣體110的組裝槽1100內(nèi),所述第二貼板部1203的后端緣向下凸出形成有對應(yīng)與第一絕緣體110上的卡位槽11033配合卡扣的凸部12031。所述上述第二端子組22的各“U”形固定部202埋設(shè)于第二基部1201和第二貼板部1203內(nèi)。所述第二端子組22的焊接部203于第二貼板部1203延伸出第二絕緣體120。所述第二貼板部1203于舌片1202厚度方向上一一對應(yīng)于各第二端子220的固定部202形成有模仁孔12032,所述各模仁孔12032與各第二端子220的焊接部203 —一對應(yīng),且分別位于各第二端子220的焊接部203的前方位置,所述模仁孔12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