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光伏并網(wǎng)供電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光伏輔助市電的交流供電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隨著化石能源燃燒帶來的環(huán)境問題日益突出,及其不可再生能源逐漸消耗,在可以遇見將來人類遲早會將之耗盡,對尋求新的可永久持續(xù)供應的綠色能源需求日益緊迫。太陽能是地球上所有可循環(huán)能源之源,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量,所以從目前的技術發(fā)展狀況來看,可以說太陽能是人類在長遠未來能源供給的主要出路。近年來各國政府大力支持光伏產(chǎn)業(yè)發(fā)展,世界光伏累計裝機容量在逐年遞增,而進一步提高光伏電源產(chǎn)品的性價比和經(jīng)濟效益,開發(fā)多種多樣的應用方式,是最終讓光伏產(chǎn)業(yè)走向大規(guī)模市場健康發(fā)展的途徑。
目前,光伏發(fā)電技術的應用主要采用兩種方式,一是蓄電方式,二是太陽能發(fā)電并入電力網(wǎng)的方式;由于受電池壽命和循環(huán)次數(shù)的限制,蓄電方式節(jié)省的電費難以收回蓄電電池的成本,從經(jīng)濟效益上來說只適合于沒有市電供應的地方。太陽能電站并網(wǎng)方式則省去了蓄電成本,但占用面積大,一般建在沙漠、荒坡偏遠地區(qū)以免占用寶貴的城市和耕地或綠地面積,電力傳輸?shù)木嚯x遠維護不便,同時大規(guī)模的光伏發(fā)電系統(tǒng)接入電網(wǎng),不可避免的會對傳統(tǒng)配電網(wǎng)負荷、配網(wǎng)規(guī)劃、電壓等產(chǎn)生影響。因此太陽能光伏并網(wǎng)進而轉向可利用屋頂就近安裝中小型太陽能并網(wǎng)發(fā)電系統(tǒng),對于這類中小功率光伏并網(wǎng)系統(tǒng),為了降低光伏并網(wǎng)的技術難度,光伏并入電力網(wǎng)可以采用直流耦合方式實現(xiàn),即光伏輸出的高壓直流電與市電經(jīng)過設備整流電路的輸出端并線,不過需要預先在每一個用電設備上設計相應接口,否則需要打開設備電源電路進行安裝連接,因此雖然這種直流耦合方式設計簡單,但其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并且還有的用電設備以交流方式工作而沒有整流橋;因此目前采用光伏逆變輸出與市電并網(wǎng)方式為負載供電,但光伏并網(wǎng)發(fā)電系統(tǒng)只提供有功電能,負載的無功電流可能會影響電網(wǎng)末梢的供電質量,造成電網(wǎng)污染,針對這一現(xiàn)象,可通過增加相應的有源濾波與無功補償設備,利用無功補償技術向電網(wǎng)注入與無功電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諧波電流,抵消注入電網(wǎng)的無功電流,改善電能質量,但這種技術方法首先必須檢測到無功電流的大小,同時需產(chǎn)生大小、方向相反的諧波電流,這就需要逆變器、有源濾波器以及無功補償設備三者之間有最佳的配合,同時使得有源濾波器以及無功補償設備控制電路以及相應的控制算法更加復雜,不僅增加了并網(wǎng)技術的復雜性和困難性,同時提高了制作成本。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現(xiàn)有光伏并網(wǎng)技術的上述電路結構復雜、算法控制繁瑣、并網(wǎng)技術難度大、并網(wǎng)成本高等特點,以克服小功率光伏逆變并網(wǎng)技術苛刻以及成本的缺陷,實現(xiàn)新能源發(fā)電的同時又避免了影響電網(wǎng)的質量,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合理、制作成本低、不帶蓄電池、對壞境無污染的光伏輔助市電的交流供電系統(tǒng)。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出了一種光伏輔助市電的交流供電系統(tǒng),包括提供高壓dc的太陽能電池升壓模塊、將所述高壓dc轉換并輸出與市電同頻同相的光伏供電ac的高壓dc/ac逆變模塊、以及將市電與所述光伏供電ac進行交流隔離并線后向負載供電的并線供電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陽能電池升壓模塊包括太陽能電池、太陽能電池最大輸出功率控制電路、dc升壓電路以及反饋取樣控制電路,所述太陽能電池與所述dc升壓電路連接,dc升壓電路輸出高壓dc,所述反饋取樣控制電路分別與市電和dc升壓電路的輸出端連接并對市電和高壓dc進行取樣后形成控制信號輸出至太陽能電池最大輸出功率控制電路,所述太陽能電池最大輸出功率控制電路與所述太陽能電池連接用于監(jiān)控太陽能電池的輸出功率,太陽能電池最大輸出功率控制電路還分別與所述升壓電路和反饋取樣控制電路連接,并接收所述控制信號以控制所述dc升壓模塊所輸出的高壓dc跟隨市電電壓而變化;所述交流隔離并線供電模塊包括與市電連接并在輸出端向負載提供市電ac的單向耦合隔離控制電路,所述光伏供電ac與所述單向耦合隔離控制電路的輸出端并接后向負載共同供電,所述單向耦合隔離控制電路只允許市電通過而阻止所述光伏供電ac饋入市電電網(wǎng)。
本發(fā)明的光伏輔助市電交流供電系統(tǒng),由于使用太陽能電池為輔助供電電源、市電為主供電電源,太陽能電池升壓模塊將太陽能電池的低壓dc升壓后形成高壓dc,高壓dc經(jīng)過高壓dc/ac轉換模塊轉換成高壓ac與市電共同為負載供電,再在高壓ac與市電電網(wǎng)間設置有單向耦合隔離控制電路,只允許市電通過且阻止了光伏供電ac饋入市電電網(wǎng),因此太陽能電池提供的有功電源直接作用在負載上,太陽能得到有效應用又不會污染到市電電網(wǎng)。
進一步的,所述單向耦合隔離控制電路包括二極管d1、二極管d2、二極管d3、二極管d4、第一可控硅s1、第二可控硅s2、第一雙基極晶體管q1、第二雙基極晶體管q2、電容c6、電容c7、電阻r13、電阻r14、電阻r15、電阻r16、電阻r17、電阻r18、電阻r19、電阻r20、電阻r21、電阻r22、電阻r23、電阻r24,;二極管d1的陰極與所述光伏供電ac的火線輸出端口腳連接,第二可控硅s2陽極與光伏供電ac的零線輸出端口腳連接,第二可控硅s2的陰極與電阻r19的一端連接,第二可控硅s2的控制極分別與第一雙基極晶體管q1的第一基極、電阻r20的一端連接,第一雙基極晶體管q1的第二基極與電阻r23一端連接,電阻r23的另一端分別與電阻r22的一端、電阻r24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一雙基極晶體管q1的發(fā)射極分別與電容c7一端、電阻r21一端連接,二極管d4的陰極與電阻r24的另一端連接,電阻r22的另一端與所述電阻r21的另一端連接,二極管d4的陽極與市電的l端連接,所述第七電容c7的另一端、電阻r19的另一端、電阻r20的另一端、二極管d2的陽極分別與市電的n端連接;二極管d2的陰極與光伏供電ac的零線輸出端口腳連接,第一可控硅s1的陽極與所述光伏供電ac的火線輸出端口腳連接,可控硅s1的陰極與電阻r14的一端連接,可控硅s1的控制極分別與雙基極晶體管q2的第一基極、電阻r13的一端連接,雙基極晶體管q2的第二基極與電阻r16連接,電阻r16的另一端分別與電阻r17的一端、電阻r18的一端連接,雙基極晶體管q2的發(fā)射極分別與第六電容c6一端、電阻r15的一端連接,第三二極管d3的陰極與電阻r18的另一端連接,電阻r17的另一端與電阻r15的另一端連接,二極管d3的陽極與市電電網(wǎng)的零線連接,電容c6的另一端、第十三電阻r13的另一端、電阻r14的另一端、第一二極管d1的陽極分別與市電的l端連接;其中零線輸出端口腳和火線輸出端口腳作為市電與光伏供電ac的并接端,市電與光伏供電ac通過并接后向所述負載共同供電。
進一步的,所述高壓dc/ac逆變模塊包括取樣電路、與市電同步信號發(fā)生電路、保護電路、逆變控制電路和單相全橋高壓dc/ac逆變主電路,其中市電取樣電路與市電連接并對市電信號進行取樣并輸送至所述與市電同步信號發(fā)生電路,與市電同步信號發(fā)生電路根據(jù)所述市電信號輸出與市電同步的方波信號及與100hz市電波包同步的spwm波信號至所述逆變控制電路,所述逆變控制電路的輸出端與所述單相全橋高壓dc/ac逆變主電路連接,所述單相全橋高壓dc/ac逆變主電路的另一輸入端與dc升壓電路的輸出端連接,并且在逆變控制電路的控制下將高壓dc變?yōu)榕c市電同頻同相ac在輸出端輸出,所述保護電路一端連接所述單相全橋高壓dc/ac逆變主電路的輸出端,另一端連接至所述逆變控制電路以將所述與市電同頻同相ac信號反饋給所述逆變控制電路。
進一步的,所述市電同步信號發(fā)生電路包括與市電同步的方波信號發(fā)生電路以及與100hz市電波包同步的spwm波信號發(fā)生電路,其中所述與市電同步方波信號發(fā)生電路包括第一電壓跟隨器u1、第二電壓比較器u2、電阻r7和電阻r8,所述第一電壓跟隨器u1的正相輸入端與所述取樣電路連接,所述第一電壓跟隨器u1的反相輸入端與其輸出端連接,所述第二電壓比較器u2的正相輸入端與所述第一電壓跟隨器u1的輸出端連接、所述第二電壓比較器u2的反相輸入端與所述電阻r7一端連接、電阻r7另一端接地、并將所述取樣電路輸出低壓交流電壓變?yōu)榕c市電同步的方波信號,所述電阻r8一端與第二電壓比較器的輸出端連接、另一端與電源vcc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反饋取樣控制電路7包括高壓dc取樣反饋調(diào)節(jié)電路和市電取樣反饋調(diào)節(jié)電路,其中所述高壓dc取樣反饋調(diào)節(jié)電路包括電阻r1、電阻r2和電阻r3,所述電阻r1的一端與所述dc升壓電路5的高壓dc輸出端高壓dc連接,所述電阻r2的一端與所述電阻r1的另一端連接,所述電阻r3的一端與所述電阻r2的另一端連接;所述市電取樣反饋調(diào)節(jié)電路包括整流橋t1、電容c1、電阻r4、電阻r5、電阻r6和第一三極管q0,所述整流橋t1交流端與取樣市電低壓交流電輸出端連接,所述整流橋t1直流輸出正端分別與所述電容c1一端、電阻r6的一端連接,所述電阻r6的另一端分別與所述第一三級管q0的基極、電阻r5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一三極管q0的發(fā)射極與所述電阻r4的一端連接,所述電阻r2的另一端、電阻r3的一端均與所述第一三極管q0的集電極連接并形成共同的反饋輸出點vf,所述電阻r3的另一端、電阻r4的另一端、電阻r5的另一端、電容c1的另一端、整流橋t1的直流輸出負端與所述高壓dc輸出端電源地連接。
所述逆變控制電路包括與門a、與門b、與門c、與門d、與門e、與門f、非門g、非門h、非門i、電阻r9、電阻r10、電阻r11、電阻12、電容c2、電容c3、電容c4、電容c5;所述與門a輸入端的一端與所述方波信號發(fā)生電路的輸出端連接,所述與門a的另一輸入端與所述spwm波信號發(fā)生電路的輸出端連接,所述與門c輸入端的一端同時與所述電阻r9的一端、非門h的輸入端以及與門a的輸出端連接,所述與門c輸入端的另一端與所述電阻r9的另一端及所述電容c2的一端連接,所述與門d輸入端的一端同時與所述電阻r10的一端、所述非門h的輸出端連接,所述與門d輸入端的另一端與所述電阻r10的另一端及所述電容c3的一端連接;所述非門g的輸入端與所述方波信號發(fā)生電路的輸出端連接,所述與門b輸入端的一端與非門g的輸出端連接,所述與門b的另一輸入端和所述spwm波信號發(fā)生電路的輸出端連接,所述與門e輸入端的一端同時與所述電阻r11的一端、非門i的輸入端以及與門b的輸出端連接,所述與門e輸入端的另一端與所述電阻r11的另一端及所述電容c4的一端連接,所述與門f輸入端的一端同時與所述電阻r12的一端和所述非門i的輸出端連接,所述與門f輸入端的另一端與所述電阻r12的另一端及所述電容c5的一端連接;所述與門c、與門d、與門e、與門f的輸出端與所述單相全橋高壓dc/ac逆變主電路10的開關管連接、并用以控制開關管按照所述spwm信號規(guī)律開/斷,所述電容c2另一端、電容c3另一端、電容c4另一端、第五電容c5另一端均與電源地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太陽能電池輸出的直流電壓低于48v。
實施本發(fā)明的光伏輔助市電交流供電系統(tǒng),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使用太陽能電池為輔助供電電源、市電為主供電電源,電池升壓模塊中,太陽能電池最大輸出功率mppt控制電路監(jiān)控太陽能電池的輸出功率,并控制dc升壓電路將太陽能電池輸出的低壓直流電壓變?yōu)楦邏褐绷麟妷?,同時接受反饋取樣控制電路控制信號,使得在空載條件下dc升壓電路輸出電壓跟隨市電電壓而變;高壓dc/ac逆變模塊中,同步方波信號以及spwm正弦波包調(diào)制信號均取自市電電網(wǎng),將dc升壓電路輸出的跟隨市電電壓變化的高壓直流電壓逆變成與市電同頻同相、幅值跟隨市電電壓變化的交流電壓,并且空載條件下,逆變輸出交流電壓的幅值略高于市電電壓;高壓dc/ac逆變模塊輸出與市電同頻同相的交流電與市電通過單向耦合隔離控制電路并接于一點,盡可能將太陽能電池輸出功率提供給共同的耗電負載,同時交流隔離并線供電模塊利用單向耦合隔離控制電路的可控導電性,防止負載的無功電流進入市電電網(wǎng),因此不會影響電網(wǎng)末梢的供電質量;本發(fā)明不需要使用有源濾波器以及無功補償設備控制電路,不但制造成本低了,同時也就避免了復雜的控制算法,提升了系統(tǒng)的可靠性和穩(wěn)定性,適用范圍廣、具有節(jié)能環(huán)保價值的特點,同時降低了并網(wǎng)的輸送、占地、維護等成本和入網(wǎng)的技術限制,特別適合白天直接交流供電的辦公大樓室內(nèi)照明燈、大型停車場地下室照明燈和夏天開空調(diào)的辦公場地,可以充分利用太陽能電池產(chǎn)生的綠色電能。
附圖說明
圖1是根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光伏輔助市電交流供電系統(tǒng)框架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單向耦合隔離控制電路原理圖;
圖3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反饋取樣控制電路原理圖;
圖4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方波信號發(fā)生電路原理圖.;
圖5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逆變控制電路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釋本發(fā)明,而不能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
下面參考附圖來描述本發(fā)明實施例提出的光伏輔助市電的交流供電系統(tǒng),如圖1所示,光伏輔助市電的交流供電系統(tǒng)包括提供高壓dc的太陽能電池升壓模塊1、與太陽能電池升壓模塊連接用于將所述高壓dc轉換并輸出與市電同頻同相的光伏供電ac的高壓dc/ac逆變模塊2、以及將市電與所述光伏供電ac進行交流隔離并線后向負載供電的并線供電模塊3,其中,所述太陽能電池升壓模塊1包括太陽能電池4、太陽能電池最大輸出功率控制電路6、dc升壓電路5以及反饋取樣控制電路7,所述太陽能電池4與所述dc升壓電路5連接,dc升壓電路5輸出高壓dc,所述反饋取樣控制電路7分別與市電和dc升壓電路5的輸出端連接并對市電和高壓dc進行取樣后形成控制信號輸出至太陽能電池最大輸出功率控制電路6,所述太陽能電池最大輸出功率控制電路6與所述太陽能電池4連接用于監(jiān)控太陽能電池4的輸出功率,太陽能電池最大輸出功率控制電路6還分別與所述升壓電路5和反饋取樣控制電路7連接,并接收所述控制信號以控制所述dc升壓模塊1所輸出的高壓dc跟隨市電電壓而變化;所述交流隔離并線供電模塊3包括與市電連接并在輸出端向負載提供市電ac的單向耦合隔離控制電路15,所述光伏供電ac與所述單向耦合隔離控制電路15的輸出端并接后向負載16共同供電,所述單向耦合隔離控制電路15只允許市電通過而阻止所述光伏供電ac饋入市電電網(wǎng)。
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無需采用蓄電池,而是太陽能電池4直接作為輔助供電電源與市電電網(wǎng)8共同為負載16并網(wǎng)供電,太陽能電池4提供的能量不足以維持大功率負載16時,不足部分的能量由市電電網(wǎng)8來提供,進而以滿足負載16正常工作不受太陽能電池輸出能量變化的影響,同時太陽能電池4輸出的能量又能為負載16提供能量,以達到充分利用太陽能產(chǎn)生的電量,減少對市電的消耗,由于在高壓ac與市電電網(wǎng)間設置有單向耦合隔離控制電路15,只允許市電通過且阻止了光伏供電ac饋入市電電網(wǎng),因此太陽能電池提供的有功電源直接作用在負載上,太陽能得到有效應用又不會污染到市電電網(wǎng)。
一個具體的實施例,所述單向耦合隔離控制電路15包括二極管d1、二極管d2、二極管d3、二極管d4、第一可控硅s1、第二可控硅s2、第一雙基極晶體管q1、第二雙基極晶體管q2、電容c6、電容c7、電阻r13、電阻r14、電阻r15、電阻r16、電阻r17、電阻r18、電阻r19、電阻r20、電阻r21、電阻r22、電阻r23、電阻r24,;二極管d1的陰極與所述光伏供電ac的火線輸出端口腳3連接,第二可控硅s2陽極與光伏供電ac的零線輸出端口腳4連接,第二可控硅s2的陰極與電阻r19的一端連接,第二可控硅s2的控制極分別與第一雙基極晶體管q1的第一基極、電阻r20的一端連接,第一雙基極晶體管q1的第二基極與電阻r23一端連接,電阻r23的另一端分別與電阻r22的一端、電阻r24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一雙基極晶體管q1的發(fā)射極分別與電容c7一端、電阻r21一端連接,二極管d4的陰極與電阻r24的另一端連接,電阻r22的另一端與所述電阻r21的另一端連接,二極管d4的陽極與市電的l端連接,所述第七電容c7的另一端、電阻r19的另一端、電阻r20的另一端、二極管d2的陽極分別與市電的n端連接;二極管d2的陰極與光伏供電ac的零線輸出端口腳4連接,第一可控硅s1的陽極與所述光伏供電ac的火線輸出端口腳3連接,,可控硅s1的陰極與電阻r14的一端連接,可控硅s1的控制極分別與雙基極晶體管q2的第一基極、電阻r13的一端連接,雙基極晶體管q2的第二基極與電阻r16連接,電阻r16的另一端分別與電阻r17的一端、電阻r18的一端連接,雙基極晶體管q2的發(fā)射極分別與第六電容c6一端、電阻r15的一端連接,第三二極管d3的陰極與電阻r18的另一端連接,電阻r17的另一端與電阻r15的另一端連接,二極管d3的陽極與市電電網(wǎng)的零線連接,電容c6的另一端、第十三電阻r13的另一端、電阻r14的另一端、第一二極管d1的陽極分別與市電的l端連接;其中零線輸出端口腳4和火線輸出端口腳3作為市電與光伏供電ac的并接端,市電與光伏供電ac通過并接后向所述負載共同供電。
在所述單向耦合隔離控制電路中,第一可控硅s1和第二可控硅s2用于選擇性控制市電通過,同時阻止光伏逆變輸出的光伏供電交流電壓以及負載無功電流注入市電電網(wǎng),即市電電網(wǎng)火線端l輸入為正半波時,那么二極管d4導通,電容c7兩端電壓上升到第一雙基極晶體管q1峰點電壓,第一雙基極晶體管q1由截止變?yōu)閷ǎ娙輈7通過第一雙基極晶體管q1、電阻r20放電,放電電流在電阻r20放電上產(chǎn)生一組尖頂觸發(fā)脈沖電壓,其中第一個脈沖使第一可控硅s1觸發(fā)導通,市電電網(wǎng)8的l端經(jīng)由二極管d1、空調(diào)負載16、可控硅s2、電阻r19以及市電電網(wǎng)n端構成一個回路,由于二極管d3截止,第二雙基極晶體管q2截止,此時第一可控硅s1截止,即使光伏逆變輸出幅值大于市電或者存在空調(diào)負載的無功電流,單向耦合隔離控制電路15也不會使其通過第一可控硅s1和第十四電阻r14進入市電電網(wǎng)8;同理,當市電電網(wǎng)l端輸入為負半波時,則二極管d2、二極管d3導通,二極管d4、二極管d1反向截止,而第一可控硅s1導通、第二可控硅s2截止,市電電網(wǎng)8的n端經(jīng)由二極管d2、空調(diào)負載16、第一可控硅s1、電阻r14構成一個回路,即使光伏逆變輸出幅值大于市電或者存在空調(diào)負載的無功電流,單向耦合隔離控制電路15也不會使其通過第二可控硅s2和電阻r19進入市電電網(wǎng)8。
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所述高壓dc/ac逆變模塊2包括取樣電路14、與市電同步信號發(fā)生電路11、保護電路12、逆變控制電路9和單相全橋高壓dc/ac逆變主電路10,其中市電取樣電路14與市電連接并對市電信號進行取樣并輸送至所述與市電同步信號發(fā)生電路11,與市電同步信號發(fā)生電路11根據(jù)所述市電信號輸出與市電同步的方波信號及與100hz市電波包同步的spwm波信號至所述逆變控制電路9,所述逆變控制電路9的輸出端與所述單相全橋高壓dc/ac逆變主電路10連接,所述單相全橋高壓dc/ac逆變主電路10的另一輸入端與dc升壓電路5的輸出端連接,并且在逆變控制電路9的控制下將高壓dc變?yōu)榕c市電同頻同相ac在輸出端輸出,所述保護電路12一端連接所述單相全橋高壓dc/ac逆變主電路10的輸出端,另一端連接至所述逆變控制電路9以將所述與市電同頻同相ac信號反饋給所述逆變控制電路9。
在高壓dc/ac逆變模塊2中采用與市電同步信號發(fā)生電路11取樣市電得到與市電同步的方波信號和與100hz市電波包同步的spwm波信號,避免了采用復雜的鎖相環(huán)電路獲取與市電同步的交流電,同時當遇到市電掉電時,高壓dc/ac逆變模塊2自動無輸出,也省去了防孤島檢測電路,電路結構簡單。
具體的,所述市電同步信號發(fā)生電路11包括與市電同步的方波信號發(fā)生電路以及與100hz市電波包同步的spwm波信號發(fā)生電路,其中所述與市電同步方波信號發(fā)生電路如圖4所示,其包括第一電壓跟隨器u1、第二電壓比較器u2、電阻r7和電阻r8,所述第一電壓跟隨器u1的正相輸入端與所述取樣電路14連接,所述第一電壓跟隨器u1的反相輸入端與其輸出端連接,所述第二電壓比較器u2的正相輸入端與所述第一電壓跟隨器u1的輸出端連接、所述第二電壓比較器u2的反相輸入端與所述電阻r7一端連接、電阻r7另一端接地、并將所述取樣電路輸出低壓交流電壓變?yōu)榕c市電同步的方波信號,所述電阻r8一端與第二電壓比較器的輸出端連接、另一端與電源vcc連接。這樣通過取樣電路14輸出低壓交流電壓被變?yōu)榕c市電同步的方波信號,并且該方波信號用于逆變控制電路9其中的一路輸入信號,逆變控制電路9另一路輸入信號為與100hz市電波包同步的spwm波信號發(fā)生電路所輸出的與100hz市電波包同步的spwm波,與100hz市電波包同步的spwm波信號發(fā)生電路為公知的電路結構,此處不再詳述。
一個具體的實施例,如圖3所示,所述反饋取樣控制電路7包括高壓dc取樣反饋調(diào)節(jié)電路71和市電取樣反饋調(diào)節(jié)電路72,其中所述高壓dc取樣反饋調(diào)節(jié)電路71包括電阻r1、電阻r2和電阻r3,所述電阻r1的一端與所述dc升壓電路5的高壓dc輸出端高壓dc連接,所述電阻r2的一端與所述電阻r1的另一端連接,所述電阻r3的一端與所述電阻r2的另一端連接;所述市電取樣反饋調(diào)節(jié)電路72包括整流橋t1、電容c1、電阻r3、電阻r4、電阻r5、電阻r6和第一三極管q0,所述整流橋t1交流端與取樣市電低壓交流電輸出端連接,所述整流橋t1直流輸出正端分別與所述電容c1一端、電阻r6的一端連接,所述電阻r6的另一端分別與所述第一三級管q0的基極、電阻r5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一三極管q0的發(fā)射極與所述電阻r4的一端連接,所述電阻r2的另一端、電阻r3的一端均與所述第一三極管q0的集電極連接并形成共同的反饋輸出點vf,所述電阻r3的另一端、電阻r4的另一端、電阻r5的另一端、電容c1的另一端、整流橋t1的直流輸出負端與所述高壓dc輸出端電源地連接。
在反饋取樣控制電路中,電阻r1、電阻r2和電阻r3起分壓作用,電阻r3處電壓vf為2.5v,典型開關電源芯片內(nèi)部都提供一個標準的參考電壓,也就是本實例中dc升壓電路5輸出端的分壓反饋vf與該電壓比較來實現(xiàn)電壓的pwm控制并維持高壓dc的電壓值,當市電電網(wǎng)電壓升高時,第一三極管q0導通并且工作于放大區(qū),此時流過電阻r3的電流部分流過三極管q0,使得電阻r3的分的電壓減少,進而電源控制芯片輸出pwm的脈沖寬度變寬,高壓dc電壓升高,反之,當市電電網(wǎng)電壓降低時,高壓dc電壓隨之降低。
一個具體的實施例,如圖5所示,所述逆變控制電路9包括與門a、與門b、與門c、與門d、與門e、與門f、非門g、非門h、非門i、電阻r9、電阻r10、電阻r11、電阻12、電容c2、電容c3、電容c4、電容c5;所述與門a輸入端的一端與所述方波信號發(fā)生電路的輸出端連接,所述與門a的另一輸入端與所述spwm波信號發(fā)生電路的輸出端連接,所述與門c輸入端的一端同時與所述電阻r9的一端、非門h的輸入端以及與門a的輸出端連接,所述與門c輸入端的另一端與所述電阻r9的另一端及所述電容c2的一端連接,所述與門d輸入端的一端同時與所述電阻r10的一端、所述非門h的輸出端連接,所述與門d輸入端的另一端與所述電阻r10的另一端及所述電容c3的一端連接;所述非門g的輸入端與所述方波信號發(fā)生電路的輸出端連接,所述與門b輸入端的一端與非門g的輸出端連接,所述與門b的另一輸入端和所述spwm波信號發(fā)生電路的輸出端連接,所述與門e輸入端的一端同時與所述電阻r11的一端、非門i的輸入端以及與門b的輸出端連接,所述與門e輸入端的另一端與所述電阻r11的另一端及所述電容c4的一端連接,所述與門f輸入端的一端同時與所述電阻r12的一端和所述非門i的輸出端連接,所述與門f輸入端的另一端與所述電阻r12的另一端及所述電容c5的一端連接;所述與門c、與門d、與門e、與門f的輸出端與所述單相全橋高壓dc/ac逆變主電路10的開關管連接、并用以控制開關管按照所述spwm信號規(guī)律開/斷,所述電容c2另一端、電容c3另一端、電容c4另一端、第五電容c5另一端均與電源地連接。
在逆變控制電路9中,與門a、與門c、與門d、非門h、電阻r9、電阻r10、電容c2和電容c3組成單相全橋高壓dc/ac逆變主電路10其中同一橋臂spwm波輸出控制電路,并且與門c和與門d分別輸出兩路互補spwm波,典型全橋逆變主電路10為公知技術,其開關管導通和截止存在延時,開關管在高頻spwm波的驅動下同一橋臂開/關時會出現(xiàn)同時導通的情況,為了防止此類現(xiàn)象發(fā)生,引入電阻r9、電容c2和電阻r10、電容c3組成rc延時電路,即實現(xiàn):同一橋臂其中一路下一個高脈沖到來之前,互補輸出端提前一段時間先置0;與門b、與門e、與門f、非門g、非門i、電阻r11、電阻r12、電容c4和電容c5組成單相全橋高壓dc/ac逆變主電路10另一橋臂spwm波輸出控制電路,并且與門e和與門f分別輸出兩路互補spwm波,其功能與前述同理。
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太陽能電池4使用普通的太陽能電池板,太陽能電池4輸出的低壓直流電壓低于48v,具體可以設置為21~42v間的一個具體電壓值,在市電電網(wǎng)8電壓不穩(wěn)定的情況下,工作過程中,采用同時取樣市電電網(wǎng)8的電壓和太陽能電池升壓模塊1輸出的高壓dc,將這兩個電壓反饋給太陽能電池最大輸出功率mppt控制電路6,使其輸出相應的pwm控制信號,進而使得高壓dc跟隨市電電網(wǎng)8電壓波動,該跟隨市電電網(wǎng)8電壓變化的高壓dc經(jīng)過壓dc/ac逆變模塊2,也使得輸出與市電同頻同相的交流電壓跟隨市電電壓變化,無需增加額外交流反饋線增加或減少高壓dc/ac逆變模塊2輸出的交流電壓,同時也可實現(xiàn)將太陽能電池輸出的最大能量盡可能供給空調(diào)負載16。
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shù)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至少一個該特征。
在本發(fā)明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術語“相連”、“連接”等術語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信號連接,或成一體;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nèi)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系,除非另有明確的限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jù)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fā)明中的具體含義。
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參考術語“一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示例”、“具體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包含于本發(fā)明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須針對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況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將本說明書中描述的不同實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實施例或示例的特征進行結合和組合。
盡管上面已經(jīng)示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實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發(fā)明的范圍內(nèi)可以對上述實施例進行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