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地下保護管道裝置及制備方法,尤其是一種用于電力線纜的地下保護管道裝置、原料及制備方法。
二、
背景技術:
為了節(jié)約高壓電力線纜的建設用地,需要把高壓電力線纜埋入地基中,為了保護高壓電力線纜需要把線纜放到保護管道裝置中,因此用于電力線纜的地下保護管道裝置及制備方法是一種重要的電力部件和工藝方法,在現有的用于電力線纜的地下保護管道裝置及制備方法中,由于鋪設電力線纜的路徑曲折迂回的場合復雜,保護管道裝置的內側壁與線纜接觸面積大,增大了保護管道裝置與線纜的摩擦力,增大了線纜的擱拉的力量,增大了線纜的安裝強度,不方便按照施工。
基于現有的技術問題、技術特征和技術效果,做出本發(fā)明的申請技術方案。
三、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客體是一種用于電力線纜的地下保護管道裝置:
本發(fā)明的客體是一種用于電力線纜的地下保護管道裝置的原料:
本發(fā)明的客體是一種用于電力線纜的地下保護管道裝置的制備方法。
為了克服上述技術缺點,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電力線纜的地下保護管道裝置及制備方法,因此降低了擱拉的力量強度,降低了電力線纜被損壞的風險,可以彎曲,便于安裝。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電力線纜的地下保護管道裝置,包含有具有內部通道的外套管、設置在外套管的兩端端面部并且具有與外套管的內部通道連通內部通道的端套管,在外套管的內部通道中和端套管的內部通道中分別設置有高于內部通道壁的凸緣部。
由于設計了外套管和端套管,通過外套管和端套管的凸緣部,減少了與電力線纜的接觸面積,不再直接使用外套管,因此降低了擱拉的力量強度,降低了電力線纜被損壞的風險。
本發(fā)明設計了,按照減少與電力線纜的接觸面積的方式在外套管和端套管中設置有凸緣部。
本發(fā)明設計了,在外套管的兩端端面部分別設置有端套管并且端套管設置為與外套管卡扣式聯接。
本發(fā)明設計了,外套管設置為包含有筒管體和凸緣體并且凸緣體設置在筒管體的內壁上,凸緣體設置為呈螺旋線分布并且螺旋線的中心線設置為與筒管體的軸向中心線重合。
本發(fā)明設計了,外套管的凸緣部設置為凸緣體,外套管的凸緣體的橫向內輪廓線設置為圓周的一部分并且外套管的凸緣體的橫向外輪廓線設置為V字形。
本發(fā)明設計了,端套管設置為包含有管體、側導塊和底導塊并且側導塊和底導塊設置在管體中,在底導塊的兩端端面部分別設置有側導塊并且兩個側導塊和一個底導塊設置為呈三角形分布。
本發(fā)明設計了,端套管的凸緣部設置為包含有側導塊和底導塊,底導塊設置為與管體的內壁呈貼合式分布并且底導塊的上端端面部設置為圓球狀的一部分,側導塊設置為與管體的內壁呈間隙式分布并且側導塊的外端端面部設置為圓球狀的一部分。
本發(fā)明設計了,外套管的中心線和端套管的中心線設置在同一條直線上并且端套管設置為與相鄰的兩個外套管通過旋入方式相互聯接。
本發(fā)明設計了,一種用于電力線纜的地下保護管道裝置的原料,設置為包含有MPP65-72份、聚四氟乙烯2-4份、納米二氧化硅3-5份、硬脂酸鋅4-6份和光穩(wěn)定劑 0.5-0.8份。
本發(fā)明設計了,設置為包含有MPP71份、聚四氟乙烯3份、納米二氧化硅5份、硬脂酸鋅5.8份和光穩(wěn)定劑 0.51份,
光穩(wěn)定劑設置為二巰基乙酸異辛酯二正辛基錫。
本發(fā)明設計了,一種用于電力線纜的地下保護管道裝置的制備方法,其步驟是:
a、原料造粒
把MPP65-72份、聚四氟乙烯2-4份、納米二氧化硅3-5份、硬脂酸鋅4-6份和光穩(wěn)定劑 0.5-0.8份進行攪拌混合,在由造粒裝置形成長度為12-20mm、直徑為4-6mm的原料顆粒,
b、筒管體的形成
把原料顆粒通過擠壓方式,由模具形成筒管體,其中擠壓速度為600-800mm\分鐘、擠壓溫度170-190℃,
c、凸緣體的形成
保持筒管體的溫度為100-110℃,通過輥壓方式,由外周邊側面部為弧形部的模具按照螺旋線運動方式作用在筒管體上,形成凸緣體的橫向內輪廓線,保持外周邊側面部為V字形的模具為100-110℃,通過輥壓方式,由外周邊側面部為V字形的模具按照螺旋線運動方式作用在筒管體上,形成凸緣體的橫向外輪廓線。
d、端套管的形成
把原料顆粒通過模壓的方式,在模具中形成端套管。
本發(fā)明設計了,其步驟是:
a、原料造粒
把MPP71份、聚四氟乙烯3份、納米二氧化硅5份、硬脂酸鋅5.8份和光穩(wěn)定劑 0.51份進行攪拌混合,在由造粒裝置形成長度為18mm、直徑為4-6mm的原料顆粒,
b、筒管體的形成
把原料顆粒通過擠壓方式,由模具形成筒管體,其中擠壓速度為650mm\分鐘、擠壓溫度188℃,
c、凸緣體的形成
保持筒管體的溫度為104℃,通過輥壓方式,由外周邊側面部為弧形部的模具按照螺旋線運動方式作用在筒管體上,形成凸緣體的橫向內輪廓線,保持外周邊側面部為V字形的模具為108℃,通過輥壓方式,由外周邊側面部為V字形的模具按照螺旋線運動方式作用在筒管體上,形成凸緣體的橫向外輪廓線。
d、端套管的形成
把原料顆粒通過模壓的方式,在模具中形成端套管。
在本技術方案中,MPP是指改性聚丙烯。
在本技術方案中,減少與電力線纜的接觸面積的外套管和端套管的凸緣部為重要技術特征,在用于電力線纜的地下保護管道裝置及制備方法的技術領域中,具有新穎性、創(chuàng)造性和實用性,在本技術方案中的術語都是可以用本技術領域中的專利文獻進行解釋和理解。
四、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fā)明的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外套管1的橫向截面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的端套管2的橫向截面示意圖。
五、具體實施方式
根據審查指南,對本發(fā)明所使用的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術語應當理解為不配出一個或多 個其它元件或其組合的存在或添加。
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fā)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fā)明中的具體含義。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發(fā)明不同實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術特征只要彼此之間未構成沖突就可以相互結合。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圖1為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結合附圖具體說明本實施例,一種用于電力線纜的地下保護管道裝置,包含有外套管1和端套管2,
在外套管1的兩端端面部分別設置有端套管2并且端套管2設置為與外套管1卡扣式聯接。
在本實施例中,外套管1設置為包含有筒管體11和凸緣體12并且凸緣體12設置在筒管體11的內壁上,凸緣體12設置為呈螺旋線分布并且螺旋線的中心線設置為與筒管體11的軸向中心線重合。
在本實施例中,外套管1的凸緣體12的橫向內輪廓線設置為圓周的一部分并且外套管1的凸緣體12的橫向外輪廓線設置為V字形。
在本實施例中,端套管2設置為包含有管體21、側導塊22和底導塊23并且側導塊22和底導塊23設置在管體21中,在底導塊23的兩端端面部分別設置有側導塊22并且兩個側導塊22和一個底導塊23設置為呈三角形分布。
在本實施例中,底導塊23設置為與管體21的內壁呈貼合式分布并且底導塊23的上端端面部設置為圓球狀的一部分,側導塊22設置為與管體21的內壁呈間隙式分布并且側導塊22的外端端面部設置為圓球狀的一部分。
在本實施例中,外套管1的中心線和端套管2的中心線設置在同一條直線上并且端套管2設置為與相鄰的兩個外套管1通過旋入方式相互聯接。
把外套管1埋入地基中,通過端套管2把外套管1相互連通,把高壓電力線纜串到外套管1中,從而對高壓電力線纜埋入到地中。
通過試驗,使用本實施例的外套管1在相同直徑和厚度的條件下,本實施例的外套管1的承壓強度是一般內外壁為光滑面的管道的承壓強度的1.2-1.3倍。
一種用于電力線纜的地下保護管道裝置的原料,第一個實施例,設置為包含有MPP65份、聚四氟乙烯2份、納米二氧化硅3份、硬脂酸鋅4份和光穩(wěn)定劑 0.5份。
第二個實施例,設置為包含有MPP72份、聚四氟乙烯4份、納米二氧化硅5份、硬脂酸鋅6份和光穩(wěn)定劑0.8份。
第三個實施例,設置為包含有MPP68.5份、聚四氟乙烯3份、納米二氧化硅4份、硬脂酸鋅5份和光穩(wěn)定劑 0.65份。
第四個實施例,設置為包含有MPP71份、聚四氟乙烯3份、納米二氧化硅5份、硬脂酸鋅5.8份和光穩(wěn)定劑 0.51份。
在本實施例中,光穩(wěn)定劑設置為二巰基乙酸異辛酯二正辛基錫。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一步描述,以下實施例旨在說明本發(fā)明而不是對本發(fā)明的進一步限定。一種用于電力線纜的地下保護管道裝置的制備方法,第一個實施例,其步驟是:
a、原料造粒
把MPP65份、聚四氟乙烯2份、納米二氧化硅3份、硬脂酸鋅4份和光穩(wěn)定劑 0.5份進行攪拌混合,在由造粒裝置形成長度為12mm、直徑為4mm的原料顆粒,
b、筒管體11的形成
把原料顆粒通過擠壓方式,由模具形成筒管體11,其中擠壓速度為600mm\分鐘、擠壓溫度170℃,
c、凸緣體12的形成
保持筒管體11的溫度為100℃,通過輥壓方式,由外周邊側面部為弧形部的模具按照螺旋線運動方式作用在筒管體11上,形成凸緣體12的橫向內輪廓線,保持外周邊側面部為V字形的模具為100℃,通過輥壓方式,由外周邊側面部為V字形的模具按照螺旋線運動方式作用在筒管體11上,形成凸緣體12的橫向外輪廓線。
d、端套管2的形成
把原料顆粒通過模壓的方式,在模具中形成端套管2。
第二個實施例,其步驟是:
a、原料造粒
把MPP72份、聚四氟乙烯4份、納米二氧化硅5份、硬脂酸鋅6份和光穩(wěn)定劑0.8份進行攪拌混合,在由造粒裝置形成長度為20mm、直徑為6mm的原料顆粒,
b、筒管體11的形成
把原料顆粒通過擠壓方式,由模具形成筒管體11,其中擠壓速度為800mm\分鐘、擠壓溫度190℃,
c、凸緣體12的形成
保持筒管體11的溫度為110℃,通過輥壓方式,由外周邊側面部為弧形部的模具按照螺旋線運動方式作用在筒管體11上,形成凸緣體12的橫向內輪廓線,保持外周邊側面部為V字形的模具為110℃,通過輥壓方式,由外周邊側面部為V字形的模具按照螺旋線運動方式作用在筒管體11上,形成凸緣體12的橫向外輪廓線。
d、端套管2的形成
把原料顆粒通過模壓的方式,在模具中形成端套管2。
第三個實施例,其步驟是:
a、原料造粒
把MPP68.5份、聚四氟乙烯3份、納米二氧化硅4份、硬脂酸鋅5份和光穩(wěn)定劑 0.65份進行攪拌混合,在由造粒裝置形成長度為16mm、直徑為5mm的原料顆粒,
b、筒管體11的形成
把原料顆粒通過擠壓方式,由模具形成筒管體11,其中擠壓速度為700mm\分鐘、擠壓溫度180℃,
c、凸緣體12的形成
保持筒管體11的溫度為105℃,通過輥壓方式,由外周邊側面部為弧形部的模具按照螺旋線運動方式作用在筒管體11上,形成凸緣體12的橫向內輪廓線,保持外周邊側面部為V字形的模具為105℃,通過輥壓方式,由外周邊側面部為V字形的模具按照螺旋線運動方式作用在筒管體11上,形成凸緣體12的橫向外輪廓線。
d、端套管2的形成
把原料顆粒通過模壓的方式,在模具中形成端套管2。
第四個實施例,其步驟是:
a、原料造粒
把MPP71份、聚四氟乙烯3份、納米二氧化硅5份、硬脂酸鋅5.8份和光穩(wěn)定劑 0.51份進行攪拌混合,在由造粒裝置形成長度為18mm、直徑為4-6mm的原料顆粒,
b、筒管體11的形成
把原料顆粒通過擠壓方式,由模具形成筒管體11,其中擠壓速度為650mm\分鐘、擠壓溫度188℃,
c、凸緣體12的形成
保持筒管體11的溫度為104℃,通過輥壓方式,由外周邊側面部為弧形部的模具按照螺旋線運動方式作用在筒管體11上,形成凸緣體12的橫向內輪廓線,保持外周邊側面部為V字形的模具為108℃,通過輥壓方式,由外周邊側面部為V字形的模具按照螺旋線運動方式作用在筒管體11上,形成凸緣體12的橫向外輪廓線。
d、端套管2的形成
把原料顆粒通過模壓的方式,在模具中形成端套管2。
通過試驗,結果表明:使用一種用于電力線纜的地下保護管道裝置的原料的第四個實施例的配方,按照一種用于電力線纜的地下保護管道裝置的制備方法的第四個實施例的步驟,制的用于電力線纜的地下保護管道裝置,不但成本與工藝參數為最佳,而且凸緣體12的尺寸精度也最好,從而提高了整根外套管1的承壓強度。
本發(fā)明具有下特點:
1、由于設計了外套管1和端套管2,通過外套管1和端套管2的凸緣部,減少了與電力線纜的接觸面積,不再直接使用外套管1,因此降低了擱拉的力量強度,降低了電力線纜被損壞的風險。
2、由于設計了凸緣體12,通過V字形,提高了外套管1的承壓強度,同時由于管道壁薄,韌性強,可以彎曲,減少了檢查井的使用和電纜接頭的使用,更易于電網的安全運行。
3、由于設計了端套管2,通過側導塊22和底導塊23,通過三角形的分布,提高了端套管2的承壓強度。
4、由于設計了對結構形狀進行了數值范圍的限定,使數值范圍為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中的技術特征,不是通過公式計算或通過有限次試驗得出的技術特征,試驗表明該數值范圍的技術特征取得了很好的技術效果。
5、由于設計了本發(fā)明的技術特征,在技術特征的單獨和相互之間的集合的作用,通過試驗表明,本發(fā)明的各項性能指標為現有的各項性能指標的至少為1.7倍,通過評估具有很好的市場價值。
還有其它的與減少與電力線纜的接觸面積的外套管1和端套管2的凸緣部 相同或相近似的技術特征都是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之一,并且以上所述實施例的各技術特征可以進行任意的組合,為滿足專利法、專利實施細則和審查指南的要求,不再對上述實施例中的各個技術特征所有可能的組合的實施例都進行描述。
上述實施例只是本發(fā)明所提供的用于電力線纜的地下保護管道裝置及制備方法的一種實現形式,根據本發(fā)明所提供的方案的其他變形,增加或者減少其中的成份或步驟,或者將本發(fā)明用于其他的與本發(fā)明接近的技術領域,均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