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電源模塊電路,尤其是涉及一種采用冗余方式設計的對工業(yè)旋轉機械監(jiān)測保護儀表進行供電的電源模塊電路。
背景技術:
目前,各類旋轉機械設備監(jiān)測保護裝置大多采用單一電源,或者采用冗余電源涉及,但是常規(guī)冗余電源設計存在安全及功能局限的問題,譬如:電源設計不能滿足EMC設計要求、不能兼容不同電源及多種電源輸入的要求。因此,亟需一種新型的用于各類儀表的冗余電源模塊電路設計,以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電磁兼容等性能可靠的冗余電源模塊電路。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冗余電源模塊電路,所述冗余電源模塊電路包含有至少兩組EMC電路,每一路EMC電路包含有AC/DC轉換模塊,交流電火線經自恢復保險器、熱敏電阻、第一壓敏電阻后接入AC/DC轉換模塊的火線輸入端,交流電零線經第二壓敏電阻后接入AC/DC轉換模塊的零線輸入端,所述自恢復保險器和熱敏電阻之間的連接點經第三壓敏電阻后連接至交流電零線,所述熱敏電阻和第一壓敏電阻之間的連接點經濾波電容后連接至交流電零線,且濾波電容上并聯后濾波電阻;所述第一壓敏電阻的兩端分別連接至共模電感的一側線圈的兩端,所述第二壓敏電阻的兩端分別連接至共模電感的另一側線圈的兩端,所述AC/DC轉換模塊的火線輸入端和零線輸入端之間連接有兩個串聯的Y電容(兩個電容的連接點連接至FGA接地端,從而使得Y電容抑制共模干擾,防止高頻干擾流入);所述AC/DC轉換模塊的直流輸出端的負極接地,所述AC/DC轉換模塊的直流輸出端的正極經電容接地,且所述AC/DC轉換模塊的直流輸出端的正極連接至瞬態(tài)抑制二極管TVS的負極,該瞬態(tài)抑制二極管TVS的正極接地,所述AC/DC轉換模塊的直流輸出端的正極經二極管連接至輸出端;
本發(fā)明一種冗余電源模塊電路,自恢復保險器的型號為JK250/R2000。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fā)明在交流電輸入端采用可恢復保險設計方式,可以實現電源的自動保護及釋放;同時增加了壓敏和熱敏電阻進行電源的輸出短路、過流、過壓等保護;采用共模電感和Y電容設計可以有效抑制共模和差模干擾信號,以實現EMC電磁兼容等設計要求;AC/DC的輸出端進行了整理濾波處理,使輸出24V直流電壓更穩(wěn)定;同時也增加了TVS管進行輸出電壓的控制;冗余電源無瞬切換輸出控制是通過兩個二極管完成的,兩路電源中有一路不供電或者故障都不影響另一類正常工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一種冗余電源模塊電路的電路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本發(fā)明涉及的一種冗余電源模塊電路,所述冗余電源模塊電路包含有至少兩組EMC電路,每一路EMC電路包含有AC/DC轉換模塊,交流電火線經自恢復保險器(其型號為JK250/R2000)、熱敏電阻、第一壓敏電阻后接入AC/DC轉換模塊的火線輸入端,交流電零線經第二壓敏電阻后接入AC/DC轉換模塊的零線輸入端,所述自恢復保險器和熱敏電阻之間的連接點經第三壓敏電阻后連接至交流電零線,所述熱敏電阻和第一壓敏電阻之間的連接點經濾波電容后連接至交流電零線,且濾波電容上并聯后濾波電阻;所述第一壓敏電阻的兩端分別連接至共模電感的一側線圈的兩端,所述第二壓敏電阻的兩端分別連接至共模電感的另一側線圈的兩端,所述AC/DC轉換模塊的火線輸入端和零線輸入端之間連接有兩個串聯的Y電容(兩個電容的連接點連接至FGA);所述AC/DC轉換模塊的直流輸出端的負極接地,所述AC/DC轉換模塊的直流輸出端的正極經電容接地,且所述AC/DC轉換模塊的直流輸出端的正極連接至瞬態(tài)抑制二極管TVS的負極,該瞬態(tài)抑制二極管TVS的正極接地,所述AC/DC轉換模塊的直流輸出端的正極經二極管連接至輸出端;
本發(fā)明冗余電源模塊電路是基于可靠的AC/DC轉換模塊,采用LH40系列;它具有寬輸入電壓范圍及交直流兩用等特性: 85~264VAC/100~370VDC,同時待機功耗低,為0.5W;并且符合IEC61000、UL60950、EN60950 認證標準。
另外,為了滿足工業(yè)現場苛刻的應用及可靠性等要求,本專利電源電路進行了多種可靠性設計,如:EMC、輸出短路、過流、過壓等保護、無瞬切換設計等;
在交流電輸入端采用可恢復保險設計方式,可以實現電源的自動保護及釋放;同時增加了壓敏和熱敏電阻進行電源的輸出短路、過流、過壓等保護;采用共模電感和Y電容設計可以有效抑制共模和差模干擾信號,以實現EMC設計要求;AC/DC輸出端進行了整理濾波處理,使輸出24V直流電壓更穩(wěn)定;同時也增加了TVS管進行輸出電壓的控制。冗余電源無瞬切換輸出控制是通過兩個二極管完成的,兩路電源中有一路不供電或者故障都不影響另一類正常工作。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體實施方式僅為本專利的一個優(yōu)化方案,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根據上述構思所做的任何改動或改進,均在本專利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