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轉子貼磁瓦機,特別涉及一種轉子貼磁瓦一體機。
背景技術:
對于國內的電機行業(yè)發(fā)展相對成熟,但生產工藝還是比較粗糙的。目前很多企業(yè)在電機生產組裝方面還處在手動加工,其產品的可靠性,穩(wěn)定性,一致性難以得到保障。隨著企業(yè)對產品的質量要求的提高,對生產成本削減的期望,迫切需要現代化的設備來幫助企業(yè)完成升級。而且現有的成產技術對產品質量的把控不夠精準,過多的人工操作對增大了產品的返修和報廢的幾率,從而降低了生產工作效率和質量,進而帶來生產成本的提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結構緊湊、自動化程度高、工作效率高且生產質量高的轉子貼磁瓦一體機。
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本發(fā)明包括機架,所述轉子貼磁瓦一體機還包括設于所述機架上且相互配合的自動進料機構、原料傳送機構、旋轉點膠機構及貼磁瓦機構;所述原料傳送機構包括平置器,所述貼磁瓦機構包括調位盤。
進一步,所述自動進料機構包括甩盤、導軌、震動機及上料底座,所述甩盤上設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與所述導軌一端連接,所述震動機設于所述導軌下方且與所述導軌配合,所述上料底座與所述導軌另一端連接且所述上料底座上設有上料感應器。
進一步,所述原料傳送機構還包括傳送帶、定位工裝、電磁鐵吸附器、及與所述傳送帶機械鏈接的傳送電機,所述電磁吸附器設于所述傳送帶上方,所述平置器設于所述傳送帶上方且位于所述電磁鐵吸附器前方,所述前方與所述傳送帶前進方向一致,所述平置器上設有毛刷,所述定位工裝包括凸臺和與所述凸臺配合的軸。
進一步,所述旋轉點膠機構包括對位機械手、旋轉夾頭、旋轉電機一、點膠嘴、翻轉機械手及與所述翻轉機械手機械鏈接的旋轉電機二,所述旋轉電機一與所述旋轉夾頭機械鏈接,所述翻轉機械手上設有氣缸一,所述對位機械手、所述旋轉夾頭、所述點膠嘴及所述翻轉機械手之間相互配合。
進一步,所述貼磁瓦機構還包括定位電機、位移機械手、磁瓦導軌體、推桿及與所述推桿鏈接的氣缸二,所述調位盤上設有與所述軸的底端相互配合的孔,所述定位電機與所述調位盤鏈接,所述位移機械手設于所述調位盤上方,所述調位盤上設有光電感應器,所述磁瓦導軌體上設有磁瓦感應器,所述推桿設于所述磁瓦導軌體前方。
進一步,所述自動進料機構數量為三個,分別為一個轉子自動進料機構和兩個磁瓦自動進料機構;所述轉子自動進料機構設于所述機架前端中部,兩個所述磁瓦自動進料機構設于所述機架后端兩側且相互對稱。
進一步,所所述貼磁瓦機構數量為兩個,兩個所述貼磁瓦機構對稱設于所述機架上且分別與兩個所述磁瓦自動進料機構配合。
進一步,所述旋轉點膠機構設于兩個所述貼磁瓦機構之間;所述原料傳送機構設于所述轉子自動進料機構與所述貼磁瓦機構之間。
進一步,所述轉子貼磁瓦一體機還包括點膠機、干膠機、定位工裝返回機構及成品回收區(qū);所述點膠機與所述點膠嘴鏈接,所述機架兩側均設有所述干膠機且所述干膠機與所述貼磁瓦機構配合,所述定位工裝返回機構與所述干膠機鏈接,所述成品回收區(qū)與所述定位工裝返回機構鏈接。
進一步,所述轉子貼磁瓦一體機還包括控制系統(tǒng),所述震動機、所述上料感應器、所述傳送電機、所述對位機械手、所述旋轉電機一、所述旋轉電機二、所述氣缸一、所述定位電機、所述位移機械手、所述光電感應器及所述氣缸二均與所述控制系統(tǒng)電性連接。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發(fā)明包括機架,所述轉子貼磁瓦一體機還包括設于所述機架上且相互配合的自動進料機構、原料傳送機構、旋轉點膠機構及貼磁瓦機構;所述原料傳送機構包括平置器,所述貼磁瓦機構包括調位盤,所以,本發(fā)明不僅結構緊湊而且自動化程度高,與現有的成產技術相比,本發(fā)明采用機電一體化控制系統(tǒng),完成由上料、加工、檢測、出料全自動化生產需求。相比傳統(tǒng)的手工組裝,本發(fā)明大大削減了人力物力的消耗,給企業(yè)帶來可觀的經濟收益。而且對產品的質量有更精確的控制,避免了人為操作帶來的返修和報廢。此外和市場的半自動化設備相比,我們有一套完善方案,而非獨立的某一個動作自動化,做到智能生產的水平。其中包括對原料的保護措施,對產品組裝精度提供檢測手段,對人機工作失誤有防呆措施,對成產作業(yè)節(jié)拍要求有合理的工位布置。
附圖說明
圖1是所述貼磁瓦機構結構示意圖;
圖2是所述原料傳送機構結構示意圖;
圖3是所述旋轉點膠機構結構示意圖;
圖4是所述自動進料機構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fā)明整體平面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fā)明整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至圖6所示,本發(fā)明包括機架,所述轉子貼磁瓦一體機還包括設于所述機架上且相互配合的自動進料機構、原料傳送機構、旋轉點膠機構及貼磁瓦機構;所述原料傳送機構包括平置器1,所述貼磁瓦機構包括調位盤2。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自動進料機構包括甩盤3、導軌4、震動機5及上料底座6,所述甩盤3上設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與所述導軌4一端連接,所述震動機5設于所述導軌4下方且與所述導軌4配合,所述上料底座6與所述導軌4另一端連接且所述上料底座6上設有上料感應器7;采用所述甩盤3可以一次性放置很多物料,不需要一個個的放入產線,此方法使產線節(jié)拍更緊湊,減輕操作員的勞累。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原料傳送機構還包括傳送帶8、定位工裝9、電磁鐵吸附器10、及與所述傳送帶機械鏈接的傳送電機,所述電磁吸附器10設于所述傳送帶8上方,所述平置器1設于所述傳送帶8上方且位于所述電磁鐵吸附器10前方,所述前方與所述傳送帶8前進方向一致,所述平置器1上設有毛刷,所述定位工裝9包括凸臺和與所述凸臺配合的軸;所述平置器1解決了工件在工裝上放置無法達到指定位置的問題,采用毛刷和工件的摩擦力、工裝和工件的摩擦力相互作用的關系。達到工件按一定規(guī)律平穩(wěn)放置的效果。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旋轉點膠機構包括對位機械手11、旋轉夾頭12、旋轉電機一13、點膠嘴14、翻轉機械手15及與所述翻轉機械手15機械鏈接的旋轉電機二16,所述旋轉電機一13與所述旋轉夾頭12機械鏈接,所述翻轉機械手15上設有氣缸一17,所述對位機械手11、所述旋轉夾頭12、所述點膠嘴14及所述翻轉機械手15之間相互配合;采用工件旋轉前進的方法,一次性點到位。膠水連接性和均布效果好,粘性有所提高。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貼磁瓦機構還包括定位電機18、位移機械手19、磁瓦導軌體20、推桿21及與所述推桿21鏈接的氣缸二22,所述調位盤2上設有與所述軸的底端相互配合的孔,所述定位電機18與所述調位盤2鏈接,所述位移機械手19設于所述調位盤2上方,所述調位盤2上設有光電感應器23,所述磁瓦導軌體20上設有磁瓦感應器,所述推桿21設于所述磁瓦導軌體20前方;使用所述孔與所述軸的配合,精確讓磁瓦貼在鐵芯上。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自動進料機構數量為三個,分別為一個轉子自動進料機構和兩個磁瓦自動進料機構;所述轉子自動進料機構設于所述機架前端中部,兩個所述磁瓦自動進料機構設于所述機架后端兩側且相互對稱。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貼磁瓦機構數量為兩個,兩個所述貼磁瓦機構對稱設于所述機架上且分別與兩個所述磁瓦自動進料機構配合;所述旋轉點膠機構設于兩個所述貼磁瓦機構之間;所述原料傳送機構設于所述轉子自動進料機構與所述貼磁瓦機構之間。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轉子貼磁瓦一體機還包括點膠機、干膠機、定位工裝返回機構及成品回收區(qū);所述點膠機與所述點膠嘴14鏈接,所述機架兩側均設有所述干膠機且所述干膠機與所述貼磁瓦機構配合,所述定位工裝返回機構與所述干膠機鏈接,所述成品回收區(qū)與所述定位工裝返回機構鏈接。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轉子貼磁瓦一體機還包括控制系統(tǒng),所述震動機5、所述上料感應器7、所述傳送電機、所述對位機械手11、所述旋轉電機一13、所述旋轉電機二16、所述氣缸一17、所述定位電機18、所述位移機械手19、所述光電感應器23及所述氣缸二22均與所述控制系統(tǒng)電性連接。
如圖5所示,本發(fā)明工作流程:從A所述自動進料機構,通過B所述原料傳送機構,到C所述旋轉點膠機構,H所述點膠機提供點膠,完成整個點膠過程。再經過D所述貼磁瓦機構,由G所述磁瓦自動進料機構提供磁瓦配件,完成貼磁瓦過程。經過I所述干膠機對膠水進行烤干,同時具有壓盤機構整理平整鐵芯和磁瓦的配合。最后過E所述定位工裝返回機構,把定位工裝從新返回到線上,附帶把完成貼磁瓦的鐵芯成品送到成品回收區(qū)。經過F所述成品回收機構,到達成品區(qū)位置。
本發(fā)明應用于轉子貼磁瓦的技術領域。
雖然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是以實際方案來描述的,但是并不構成對本發(fā)明含義的限制,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根據本說明書對其實施方案的修改及與其他方案的組合都是顯而易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