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逆變器電路,具體是一種電源逆變器電路,屬于電氣控制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電源逆變器是一種能夠將DC12V直流電轉換為和市電相同的AC220V交流電,供一般電器使用,是一種方便的電源轉換器,在日常生活中起到了明顯的作用,也因此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但是目前使用的電源逆變器電路性能不穩(wěn)定,經(jīng)常出現(xiàn)延時的現(xiàn)象,且電路結構復雜,成本較高。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電源逆變器電路,電路結構簡單,性能穩(wěn)定,工作可靠,成本低,操作方便。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電源逆變器電路,包括電容C1、電容C2、電容C3、電容C4、電容C5、電容C6、電容C7、二極管D1、二極管D2、電阻R1、電阻R2、電阻R3、電阻R4、電阻R5、電阻R6、電阻R7、電阻R8、電阻R9、電阻R10、電阻R11、電阻R12、電阻R13、滑動變阻器RP、三極管Q1、三極管Q2、三極管Q3、三極管Q4、三極管Q5、三極管Q6、三極管Q7、三極管Q8、三極管Q9、三極管Q10、三極管Q11、發(fā)光二極管LED、芯片IC1、芯片IC2、變壓器T,電源BT,
所述的芯片IC1的管腳1與電容C1連接后接地,芯片IC1的管腳3接地,芯片IC1的管腳2分別與電容C2的一端、芯片IC2的管腳5、芯片IC2的管腳2、電阻R2的一端、電阻R3的一端連接,電容C2的另一端接地,電阻R3的另一端分別與芯片IC2的管腳2、電阻R4的一端連接,芯片IC2的管腳6分別與電阻R1的一端、電阻R5的一端連接,電阻R1的另一端與三極管Q1的基極連接,三 極管Q1的發(fā)射極接地,三極管Q1的集電極分別與電阻R2的另一端、三極管Q2的基極連接,電阻R4的另一端與滑動變阻器RP的一端連接,芯片IC2的管腳3、芯片IC2的管腳7連接后分別與滑動變阻器RP的另一端、電容C3的一端連接,電容C3的另一端接地,電阻R5的另一端與三極管Q4的基極連接,
三極管Q2的發(fā)射極分別與三極管Q4的集電極、電阻R13的一端連接,三極管Q2的集電極分別與電容C4的一端、電阻R6的一端、三極管Q3的基極連接,三極管Q3的集電極分別與電容C4的另一端、電阻R6的另一端、三極管Q5的集電極、三極管Q7的集電極、二極管D1的一端連接,三極管Q3的發(fā)射極分別與三極管Q5的基極、電阻R7的一端連接,
三極管Q4的發(fā)射極分別與三極管Q12的基極、電阻R8的一端、電容C5的一端連接,電阻R8的另一端與電容C5的另一端連接后分別與三極管Q12的發(fā)射極、三極管Q6的基極連接,三極管Q12的集電極與電阻R7的另一端連接,電阻R13的另一端分別與三極管Q7的基極、電阻R9的一端、電阻R12的一端連接,
三極管Q5的發(fā)射極與三極管Q8的基極連接,電阻R9的另一端分別與三極管Q9的基極、三極管Q6的集電極連接,三極管Q6的發(fā)射極與三極管Q10的基極連接,三極管Q10的集電極分別與三極管Q9的集電極、三極管Q8的發(fā)射極、三極管Q7的發(fā)射極連接,
三極管Q8的集電極與變壓器T的管腳1連接,三極管Q9的發(fā)射極分別與二極管D2的一端、變壓器T的管腳3、三極管Q10的發(fā)射極連接,二極管D1的另一端與二極管D2的另一端連接,
變壓器T的管腳2與電源BT的一端連接,電源BT的另一端分別與電阻R13的另一端、電阻R12的一端、三極管Q11的發(fā)射極連接,電阻R12的另一端與電阻R11的一端連接,電阻R11的另一端與發(fā)光二極管LED的一端連接,發(fā)光二極管LED的另一端分別與電容C7的一端、三極管Q11的集電極連接,電容C7的另一端與三極管Q11的基極連接,
變壓器T的管腳4與電阻R10的一端連接,電阻R10的另一端與電容C6的一端連接,電容C6的另一端與變壓器T的管腳5連接,變壓器T的管腳4、變壓器T的管腳5外接輸出端口。
三極管Q1的型號為2SC1815。
三極管Q4的型號為2SA968。
芯片IC1型號為78M06。
芯片IC2型號為NE555。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電路結構簡單,性能穩(wěn)定,工作可靠,成本低,操作方便。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電路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電源逆變器電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電容C1、電容C2、電容C3、電容C4、電容C5、電容C6、電容C7、二極管D1、二極管D2、電阻R1、電阻R2、電阻R3、電阻R4、電阻R5、電阻R6、電阻R7、電阻R8、電阻R9、電阻R10、電阻R11、電阻R12、電阻R13、滑動變阻器RP、三極管Q1、三極管Q2、三極管Q3、三極管Q4、三極管Q5、三極管Q6、三極管Q7、三極管Q8、三極管Q9、三極管Q10、三極管Q11、發(fā)光二極管LED、芯片IC1、芯片IC2、變壓器T,電源BT,
所述的芯片IC1的管腳1與電容C1連接后接地,芯片IC1的管腳3接地,芯片IC1的管腳2分別與電容C2的一端、芯片IC2的管腳5、芯片IC2的管腳2、電阻R2的一端、電阻R3的一端連接,電容C2的另一端接地,電阻R3的另一端分別與芯片IC2的管腳2、電阻R4的一端連接,芯片IC2的管腳6分別與電阻R1的一端、電阻R5的一端連接,電阻R1的另一端與三極管Q1的基極連接,三極管Q1的發(fā)射極接地,三極管Q1的集電極分別與電阻R2的另一端、三極管Q2的基極連接,電阻R4的另一端與滑動變阻器RP的一端連接,芯片IC2的管腳3、芯片IC2的管腳7連接后分別與滑動變阻器RP的另一端、電容C3的一端連接,電容C3的另一端接地,電阻R5的另一端與三極管Q4的基極連接,
三極管Q2的發(fā)射極分別與三極管Q4的集電極、電阻R13的一端連接,三極管Q2的集電極分別與電容C4的一端、電阻R6的一端、三極管Q3的基極連接,三極管Q3的集電極分別與電容C4的另一端、電阻R6的另一端、三極管Q5的集 電極、三極管Q7的集電極、二極管D1的一端連接,三極管Q3的發(fā)射極分別與三極管Q5的基極、電阻R7的一端連接,
三極管Q4的發(fā)射極分別與三極管Q12的基極、電阻R8的一端、電容C5的一端連接,電阻R8的另一端與電容C5的另一端連接后分別與三極管Q12的發(fā)射極、三極管Q6的基極連接,三極管Q12的集電極與電阻R7的另一端連接,電阻R13的另一端分別與三極管Q7的基極、電阻R9的一端、電阻R12的一端連接,
三極管Q5的發(fā)射極與三極管Q8的基極連接,電阻R9的另一端分別與三極管Q9的基極、三極管Q6的集電極連接,三極管Q6的發(fā)射極與三極管Q10的基極連接,三極管Q10的集電極分別與三極管Q9的集電極、三極管Q8的發(fā)射極、三極管Q7的發(fā)射極連接,
三極管Q8的集電極與變壓器T的管腳1連接,三極管Q9的發(fā)射極分別與二極管D2的一端、變壓器T的管腳3、三極管Q10的發(fā)射極連接,二極管D1的另一端與二極管D2的另一端連接,
變壓器T的管腳2與電源BT的一端連接,電源BT的另一端分別與電阻R13的另一端、電阻R12的一端、三極管Q11的發(fā)射極連接,電阻R12的另一端與電阻R11的一端連接,電阻R11的另一端與發(fā)光二極管LED的一端連接,發(fā)光二極管LED的另一端分別與電容C7的一端、三極管Q11的集電極連接,電容C7的另一端與三極管Q11的基極連接,
變壓器T的管腳4與電阻R10的一端連接,電阻R10的另一端與電容C6的一端連接,電容C6的另一端與變壓器T的管腳5連接,變壓器T的管腳4、變壓器T的管腳5外接輸出端口。
三極管Q1的型號為2SC1815。
三極管Q4的型號為2SA968。
芯片IC1型號為78M06。
芯片IC2型號為NE555。
工作原理:該電路將蓄電池為+12V的直流電壓轉換為220V的交流輸出電壓,電路中,NE555為振蕩電路,振蕩頻率由電阻R4、滑動變壓器RP和電容C3的值決定,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RP的阻值,使其為50HZ,N芯片IC2的管腳6輸出脈沖信號,一路直接加到三極管Q4的基極,另一路經(jīng)三極管Q1反相器加到三極管 Q2的基極,三極管Q2和三極管Q4得到相位差180度的脈沖電壓,該脈沖電壓經(jīng)三極管Q2和三極管Q4進行整形,再經(jīng)三極管Q3和三極管Q12進行脈沖放大,驅動由三極管Q5、三極管Q6、三極管Q7、三極管Q8、三極管Q9、三極管Q10、構成的功率放大器,功率放大器可將+12V電池電壓變換為方波電壓,該電壓經(jīng)升壓變壓器T變?yōu)?20V的方波交流輸出電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