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牽引電動機電樞線圈拔角裝置。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的牽引電動機電樞線圈拔角大部分采用人工敲打成型,也有的采用手工機械壓制成型。這兩種拔角方式存在以下缺點:前者采用人工敲打成型,由于存在沖擊力,容易損傷線圈絕緣,成型也不規(guī)矩;后者雖然采用的是機械裝置,但由于結構復雜,壓制力不可調(diào),用力不均勻,也容易損傷線圈絕緣,導致線圈短路。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效率高、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對電機電樞線圈絕緣不會造成任何損傷的拔角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牽引電動機電樞線圈拔角裝置,包括支架,支架下部固定有下模,支架上部固定有液壓裝置,液壓裝置固定連接有與下模配合的上模,上模為V型結構;下模中部固定有模芯。
進一步的改進,所述液壓裝置包括缸體,缸體上安裝有活塞,缸體上部設有進油口,缸體下部設有出油口,活塞與下模固定連接。
進一步的改進,活塞下方開有四個安裝孔,第一緊固螺栓穿過安裝孔將活塞與上模固定;缸體上方開有四個安裝孔,第二緊固螺栓穿過安裝孔將缸體與支架固定。
進一步的改進,所述下模包括左模和右模,左模和右模之間安裝有模芯;左模、右模和模芯通過定位銷固定在一起;左模和右模形成V型左右對稱結構。
進一步的改進,所述模芯頂部成形有半圓形凹槽。
進一步的改進,所述下模通過第三緊固螺栓固定在支架上。
進一步的改進,所述支架為U型支架。
進一步的改進,所述活塞為工字型
本實用新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yōu)點:一、采用液壓裝置,受力緩慢,通過調(diào)節(jié)進、出油口的壓力可使壓制力發(fā)生改變,避免損傷線圈絕緣;二、采用液壓裝置一次壓制成型,比人工敲擊成型和機械壓制效率提高很大;三、結構簡單、輕巧,制造成本低,使用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下模結構示意圖;
圖3為下模剖視圖;
圖4為液壓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5為工件拔角成型前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工件拔角成型后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支架,2-下模,3-工件,4-上模,5-液壓裝置,6-第一緊固螺栓,7-第二緊固螺栓,8-第三緊固螺栓,2-1-左模,2-2-右模,2-3-模芯,2-4-定位銷,2-5凹槽,5-1-活塞,5-2-缸體,5-3-進油口,5-4-出油口。
具體實施方式
參看圖1、圖2、圖3和圖4,一種牽引電動機電樞線圈拔角裝置,該牽引電動機電樞線圈拔角裝置包括支架1、下模2、上模4、液壓裝置5、第二緊固螺栓6、第一緊固螺栓7和第三緊固螺栓8;
所述的支架1為U型支架;該支架1下方開有四個螺紋安裝孔,通過四個第三緊固螺栓8與下模2相連接,支架1上方開有四個螺紋安裝孔,通過四個第二緊固螺栓6與液壓裝置5相連接。
所述的下模2為V型左右對稱結構,下模2包括左模2-1、右模2-2、模芯2-3和兩個定位銷2-4組成,所述模芯2-3為頂部成形有半圓形凹槽2-5,下方開有兩個定位孔,通過兩個定位銷2-4與左模2-1、右模2-2相連接。
所述的上模4為V型結構,上模4頂端平面有四個安裝孔,通過第一緊固螺栓7與液壓裝置5相連。
所述的液壓裝置5包括活塞5-1、缸體5-2、進油口5-3和出油口5-4,活塞5-1下方開有四個安裝孔,通過第一緊固螺栓7與上模4相連,缸體5-2上方開有四個安裝孔,通過第二緊固螺栓6與支架1相連。
本實用新型工作原理
牽引電動機電樞線圈拔角成型時,液壓油從出油口5-4進入缸體5-2,推動液壓裝置5中的活塞5-1往上方運動,這時將工件3放入下模2中的V型槽中,液壓油從進油口5-3進入缸體5-2,推動活塞5-1往下方運動,與活塞5-1相連的上模4也一起往下方運動,將工件3拔角壓制成型。液壓油可通過油泵或其它裝置進出進油口5-3和出油口5-4。
上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設計構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構思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非實質(zhì)性的改動,均應屬于侵犯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