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電機機殼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耐高溫電機機殼。
背景技術:
電機是指依據電磁感應定律實現電能轉換或傳遞的一種電磁裝置,在電路中用字母M表示,其主要作用是產生驅動轉矩,作為用電器和各種機械的動力源,對于在高溫環(huán)境下,諸如鋼鐵廠的熱處理設備上所使用的電機機殼通常需要具備良好的耐高溫性能,因為在高溫環(huán)境中,隨著設備的運行,電機的溫度會不斷升高,因此需要對其進行冷卻處理,這就意味著電機機殼的冷卻效果要足夠好,若冷卻處理效果好,電機溫度上升的就會緩慢,可有效的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但是,當前大多的電機機殼耐高溫的性能不好,且不具有很好的散熱效果,使得電機的使用壽命較短,因此,現有的電機機殼在以上方面有待改進,而一種具備良好的耐高溫性能的電機機殼的出現尤為重要。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耐高溫電機機殼,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電機機殼不具備良好的耐高溫性能,且散熱效果不佳,使用壽命較短等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耐高溫電機機殼,包括電機機殼主體、散熱循環(huán)管和機殼外套筒,所述電機機殼主體的表面設置有冷卻液輸入接口和冷卻液輸出接口,所述冷卻液輸入接口和冷卻液輸出接口與電機機殼主體的連接處均設置有橡膠密封墊,所述冷卻液輸入接口和冷卻液輸出接口上設置有法蘭,所述電機機殼主體的表面中部設置有散熱孔,所述散熱孔均勻等間距排列,所述電機機殼主體的一端焊接有固墊片,所述電機機殼主體的一側設置有軸連接孔,所述電機機殼主體的一端設置有法蘭盤,所述散熱循環(huán)管的一端連接在冷卻液輸入接口的端口處,所述電機機殼主體的內側壁上設置有熱交換管,所述熱交換管設置有多個,所述散熱循環(huán)管的一側設置有散熱帶,所述散熱帶緊鄰熱交換管的一側,所述機殼外套筒的一側設置有機殼內套筒,所述機殼內套筒的內側壁上設置有透氣孔,所述透氣孔均勻設置有多個。
優(yōu)選的,所述散熱循環(huán)管為航空鋁合金類構件,所述散熱循環(huán)管為L型結構。
優(yōu)選的,所述熱交換管的一側連接有散熱羽片,所述散熱羽片的表面設置有通孔,且通孔均勻分布。
優(yōu)選的,所述熱交換管的另一側與電機機殼主體表面上的散熱孔相連,所述熱交換管與散熱孔的連接處設置有耐溫膜。
優(yōu)選的,所述透氣孔為鏤空狀,所述機殼外套筒與機殼內套筒構成一個密封中空內腔,所述散熱循環(huán)管的一端與密封中空內腔的一側相連。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通過在電機機殼主體的表面設置有散熱孔,且散熱孔的一側與熱交換管相連,熱交換管的一側緊鄰散熱循環(huán)管,當電機在工作時,會產生較高的溫度,冷卻液在散熱循環(huán)管中對電機內部產生的溫度進行冷卻處理,使得電機機殼的耐高溫性能更好,熱交換管上的散熱羽片能夠對設備內部產生的熱量進行吸收,排出的效率高,增加了散熱的效果,冷卻液流經散熱循環(huán)管中,然后通過機殼外套筒和機殼內套筒中的密封中空內腔,可以帶走局部的熱量,使得散熱的效果更好,延長電機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耐高溫電機機殼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耐高溫電機機殼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種耐高溫電機機殼的側視圖。
圖中:1-冷卻液輸入接口、2-電機機殼主體、3-冷卻液輸出接口、4-軸連接孔、5-固墊片、6-散熱孔、7-熱交換管、8-散熱羽片、9-散熱帶、10-散熱循環(huán)管、11-法蘭盤、12-機殼外套筒、13-透氣孔、14-機殼內套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3,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實施例:一種耐高溫電機機殼,包括電機機殼主體2、散熱循環(huán)管10和機殼外套筒12,電機機殼主體2的表面設置有冷卻液輸入接口1和冷卻液輸出接口3,冷卻液輸入接口1和冷卻液輸出接口3與電機機殼主體2的連接處均設置有橡膠密封墊,冷卻液輸入接口1和冷卻液輸出接口3上設置有法蘭,電機機殼主體2的表面中部設置有散熱孔6,散熱孔6均勻等間距排列,電機機殼主體2的一端焊接有固墊片5,電機機殼主體2的一側設置有軸連接孔4,電機機殼主體2的一端設置有法蘭盤11,散熱循環(huán)管10的一端連接在冷卻液輸入接口1的端口處,電機機殼主體2的內側壁上設置有熱交換管7,熱交換管7設置有多個,散熱循環(huán)管10的一側設置有散熱帶9,散熱帶9緊鄰熱交換管7的一側,機殼外套筒12的一側設置有機殼內套筒14,機殼內套筒14的內側壁上設置有透氣孔13,透氣孔13均勻設置有多個。
散熱循環(huán)管10為航空鋁合金類構件,散熱循環(huán)管10為L型結構,增加耐高溫的能力。
熱交換管7的一側連接有散熱羽片8,散熱羽片8的表面設置有通孔,且通孔均勻分布,使得散熱效果更佳。
熱交換管7的另一側與電機機殼主體2表面上的散熱孔6相連,熱交換管7與散熱孔6的連接處設置有耐溫膜,能夠更好的對熱量進行吸收。
透氣孔13為鏤空狀,機殼外套筒12與機殼內套筒14構成一個密封中空內腔,散熱循環(huán)管10的一端與密封中空內腔的一側相連,排熱的效率更高。
具體使用方式:本實用新型工作中,在電機機殼主體2的表面設置有冷卻液輸入接口1和冷卻液輸出接口3,電機在運行時,冷卻液從冷卻液輸入接口1進入到散熱循環(huán)管10中,散熱循環(huán)管10的一側與機殼外套筒12和機殼內套筒14所形成的密封中空內腔相連,冷卻液在內部循環(huán)一周后,對設備進行降溫處理,帶走內部產生的局部熱量,而且熱交換管7的一側與電機機殼主體2表面上的散熱孔6相連,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熱量的排放,在機殼內套筒14的側壁上設置有鏤空狀的透氣孔13,更好的將內部的熱量排出,使得電機機殼的耐高溫性能更好,散熱效果更佳,電機使用的壽命更長。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jié),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