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儲能設備,特別涉及一種供電控制方法、裝置、儲能設備以及存儲介質。
背景技術:
1、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各種各樣的儲能設備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通常情況下,用戶可以通過對儲能設備進行充電,并在日常供電不足時,可以使用儲能設備儲存的電量進行供電,以備不時之需。
2、然而在儲能設備的使用過程中,儲能設備的充/放電控制總是需要用戶過多的手動干預和設置,控制儲能設備的充/放電過程的智能化程度低,使用儲能設備的過程操作復雜,無法自動靈活地適應不同的場景需求,存在對儲能設備控制的效率低,適應性差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1、為了解決相關技術的問題,提高控制儲能設備的效率以及供電方式的適應性,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了一種供電控制方法、裝置、儲能設備以及存儲介質。所述技術方案如下:
2、一個方面,本技術提供了一種供電控制方法,應用于儲能設備,所述儲能設備包括至少一個儲能電池,所述方法包括:
3、對第一優(yōu)先場景對應的第一供電參數進行檢測,所述第一供電參數至少包括電能接入狀態(tài)以及所述儲能電池的當前剩余電量;所述電能接入狀態(tài)用于指示所述儲能設備接入的電能是通過直流電接入口接入的第一電能和/或通過交流電接入口接入的第二電能;
4、根據所述電能接入狀態(tài)以及所述儲能電池的當前剩余電量,控制所述儲能設備對連接的外部負載進行供電的供電方式。
5、可選的,所述根據所述電能接入狀態(tài)以及所述儲能電池的當前剩余電量,控制所述儲能設備對連接的外部負載進行供電的供電方式,包括:
6、在所述電能接入狀態(tài)指示所述儲能設備接入的電能是第一電能,且儲能電池的當前剩余電量大于等于第一預設電量閾值的情況下,控制所述儲能設備對連接的外部負載進行供電的供電方式是通過所述至少一個儲能電池向所述外部負載進行供電的方式。
7、可選的,所述根據所述電能接入狀態(tài)以及所述儲能電池的當前剩余電量,控制所述儲能設備對連接的外部負載進行供電的供電方式,包括:
8、在所述電能接入狀態(tài)指示所述儲能設備接入的電能是第一電能以及第二電能的情況下,且儲能電池的當前剩余電量大于等于第一預設電量閾值,阻斷所述第二電能向所述外部負載的供電通道,且控制所述儲能設備對連接的外部負載進行供電的供電方式是通過所述至少一個儲能電池向所述外部負載進行供電的方式。
9、可選的,所述方法還包括:
10、在所述電能接入狀態(tài)指示所述儲能設備接入的電能是第一電能以及第二電能,且儲能電池的當前剩余電量大于等于第一預設電量閾值的情況下,控制所述儲能電池的充電方式是通過所述第一電能向所述儲能電池充電的方式,阻斷所述第二電能向所述儲能電池的充電通道。
11、可選的,所述第一預設電量閾值選自于以所述儲能電池在放電平臺曲線中的穩(wěn)定電壓平臺段與第二個電壓下降段的交點所對應的電池荷電狀態(tài)為中心上下浮動第一預設比例所對應的電量區(qū)間。
12、可選的,所述第一預設比例選自所述至少一個儲能電池總容量的3%-8%。
13、可選的,所述方法還包括:
14、在所述電能接入狀態(tài)指示所述儲能設備接入的電能是第一電能以及第二電能,且儲能電池的當前剩余電量大于等于第一預設電量閾值的情況下,控制所述儲能電池的充電方式是通過所述第一電能向所述儲能電池充電的方式,阻斷所述第二電能向所述儲能電池的充電通道。
15、可選的,所述第一供電參數還包括:所述外部負載需求的目標放電功率,所述儲能設備的額定功率,所述儲能設備的第一輸入功率和第二輸入功率;所述第一輸入功率是所述第一電能的輸入功率,所述第二輸入功率是所述第二電能的輸入功率;
16、所述根據所述電能接入狀態(tài)以及所述儲能電池的當前剩余電量,控制所述儲能設備對連接的外部負載進行供電的供電方式,包括:
17、根據所述電能接入狀態(tài)、所述當前剩余電量,所述目標放電功率,所述額定功率,所述第一輸入功率以及所述第二輸入功率,控制所述儲能設備對連接的外部負載進行供電的供電方式。
18、可選的,所述根據所述電能接入狀態(tài)、所述當前剩余電量,所述目標放電功率,所述額定功率,所述第一輸入功率以及所述第二輸入功率,控制所述儲能設備對連接的外部負載進行供電的供電方式,包括:
19、在所述電能接入狀態(tài)指示所述儲能設備接入的電能是第一電能以及第二電能,且所述當前剩余電量小于第一預設電量閾值的情況下,根據所述額定功率和所述第一輸入功率,確定所述第二電能對應的充電補償功率;
20、根據所述第二輸入功率和所述充電補償功率,確定備用放電功率;
21、若所述備用放電功率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目標放電功率,則控制所述儲能設備對連接的外部負載進行供電的供電方式是僅通過所述第二電能供電的方式。
22、可選的,所述方法還包括:
23、若所述備用放電功率小于所述目標放電功率,則控制所述儲能設備對連接的外部負載進行供電的供電方式是通過所述第二電能和所述儲能電池共同向所述外部負載供電,且所述第二電能的放電功率為所述備用放電功率。
24、可選的,所述方法還包括:
25、在儲能電池的當前剩余電量小于所述第一預設電量閾值的情況下,根據所述電能接入狀態(tài),確定對所述儲能電池進行充電的充電方式,并重新檢測所述儲能電池的當前剩余電量是否大于等于第二預設電量閾值;所述第二預設電量閾值大于所述第一預設電量閾值;
26、在所述儲能電池的當前剩余電量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預設電量閾值的情況下,控制所述儲能設備對連接的外部負載進行供電的供電方式是僅通過所述至少一個儲能電池向所述外部負載進行供電的方式。
27、可選的,所述第二預設電量閾值選自于所述儲能電池在電池充電曲線中的防過充安全電壓所對應的電池荷電狀態(tài)及向下浮動第二預設比例所對應的電量區(qū)間。
28、可選的,所述第二預設比例選自所述至少一個儲能電池總容量的3%-8%。
29、可選的,所述方法還包括:
30、在控制所述儲能設備對連接的外部負載進行供電的供電方式是僅通過所述至少一個儲能電池向所述外部負載進行供電的方式之后,若所述當前剩余電量大于所述第一預設電量閾值且小于所述第二預設電量閾值的情況下,保持通過所述至少一個儲能電池向所述外部負載進行供電。
31、可選的,所述方法還包括:
32、對第二優(yōu)先場景對應的第二供電參數進行檢測,所述第二供電參數至少包括電能接入狀態(tài);所述電能接入狀態(tài)用于指示所述儲能設備接入的電能是第一電能和/或第二電能;
33、在所述電能接入狀態(tài)指示所述儲能設備接入的電能是第二電能,控制所述儲能設備對連接的外部負載進行供電的供電方式是通過所述第二電能向所述外部負載進行供電的方式。
34、可選的,所述第二供電參數還包括:所述外部負載需求的目標放電功率,所述儲能設備的額定功率,所述儲能設備的第一輸入功率和第二輸入功率;所述第一輸入功率是所述第一電能的輸入功率,所述第二輸入功率是所述第二電能的輸入功率;
35、所述根據所述電能接入狀態(tài)以及所述儲能電池的當前剩余電量,控制所述儲能設備對連接的外部負載進行供電的供電方式,包括:
36、在所述電能接入狀態(tài)指示所述儲能設備接入的電能是第一電能以及第二電能的情況下,根據所述額定功率和所述第一輸入功率,確定所述第二電能對應的充電補償功率;
37、根據所述第二輸入功率和所述充電補償功率,確定備用放電功率;
38、若所述備用放電功率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目標放電功率,則控制所述儲能設備對連接的外部負載進行供電的供電方式是通過所述第二電能供電的方式;
39、若所述備用放電功率小于所述目標放電功率,則控制所述儲能設備對連接的外部負載進行供電的供電方式是通過所述第二電能和所述儲能電池共同向所述外部負載供電,且所述第二電能的放電功率為所述備用放電功率。
40、可選的,所述儲能設備包括直流電接入口以及交流電接入口;
41、所述直流電接入口用于接入由可再生能源生成的第一電能時,所述電能接入狀態(tài)為第一電能接入;
42、所述交流電接入口用于接入由第二提供的第二電能時,所述電能接入狀態(tài)為第二電能接入。
43、可選的,在對第一優(yōu)先場景對應的第一供電參數進行檢測之前,所述方法還包括:
44、檢測所述儲能設備的供電檢測場景,所述供電檢測場景包括第一優(yōu)先場景和第二優(yōu)先場景。
45、另一個方面,本技術提供了一種供電控制裝置,應用于儲能設備,所述儲能設備包括至少一個儲能電池,所述裝置包括:
46、第一檢測模塊,用于對第一優(yōu)先場景對應的第一供電參數進行檢測,所述第一供電參數至少包括電能接入狀態(tài)以及所述儲能電池的當前剩余電量;所述電能接入狀態(tài)用于指示所述儲能設備接入的電能是通過直流電接入口接入的第一電能和/或通過交流電接入口接入的第二電能;
47、第一控制模塊,用于根據所述電能接入狀態(tài)以及所述儲能電池的當前剩余電量,控制所述儲能設備對連接的外部負載進行供電的供電方式。
48、另一個方面,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儲能設備,所述儲能設備包含處理器和存儲器,所述存儲器中存儲有計算機程序,所述計算機程序由所述處理器執(zhí)行以實現如上述一個方面所述的供電控制方法。
49、另一個方面,本技術提供了一種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所述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中存儲有計算機程序,所述計算機程序由所述處理器執(zhí)行以實現如上述一個方面所述的供電控制方法。
50、另一方面,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計算機程序產品,當所述計算機程序產品在計算機上運行時,使得所述計算機執(zhí)行如上述一個方面所述的供電控制方法。
51、另一方面,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應用發(fā)布平臺,所述應用發(fā)布平臺用于發(fā)布計算機程序產品,其中,當所述計算機程序產品在計算機上運行時,使得所述計算機執(zhí)行如上述一個方面所述的供電控制方法。
52、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帶來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53、儲能設備對第一優(yōu)先場景對應的第一供電參數進行檢測,第一供電參數至少包括電能接入狀態(tài)以及儲能電池的當前剩余電量;電能接入狀態(tài)用于指示儲能設備接入的電能是通過直流電接入口接入的第一電能和/或通過交流電接入口接入的第二電能;根據電能接入狀態(tài)以及儲能電池的當前剩余電量,控制儲能設備對連接的外部負載進行供電的供電方式。在本方案中,通過對第一優(yōu)先場景設置相應的第一供電參數,第一供電參數至少包括電能接入狀態(tài)以及儲能電池的當前剩余電量,結合對檢測第一供電參數得到的結果,控制儲能設備對連接的外部負載進行供電的供電方式,可以滿足在特定場景下的檢測需求,靈活根據不同場景和對應的第一供電參數進行檢測,控制供電方式,提高了控制儲能設備的供電方式的效率和適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