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電裝置、供電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設及受電裝置、供電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0002] 例如,已知有具有送電裝置和受電裝置的供電系統(tǒng)(例如專利文獻1)。
[0003] 現(xiàn)有技術文獻
[0004] 專利文獻
[000引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3-70590號公報
【發(fā)明內容】
[0006] 發(fā)明要解決的課題
[0007] 例如,專利文獻1的供電系統(tǒng)根據(jù)送電裝置與受電裝置間的電力傳送效率,來調整 設置于送電裝置的電容器的電容值等。在該供電系統(tǒng)中,由于沒有調整成使供給到負載的 電流為預定值,因此例如供給到負載的電流值上升,則可能引起負載損傷。
[0008] 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
[0009] 主要解決所述的課題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受電裝置,其接收從具有一次線圈的送電 裝置輸出的電力,將對應于所述電力的電力供給到負載,其特征在于,所述受電裝置具有: 二次線圈,其對應于供給到所述一次線圈的第一電流而產(chǎn)生第二電流;W及調整裝置,其調 整成:使從所述第二電流生成的并且供給到所述負載的第=電流的值為預定值。
[0010] 關于本發(fā)明的其他特征,通過附圖W及本說明書的記載能夠得W明確。
[0011] 發(fā)明效果
[0012] 根據(jù)本發(fā)明,能夠調整成使供給到負載的電流值為預定值。
【附圖說明】
[0013]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中的供電系統(tǒng)的圖。
[0014] 圖2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中的供電系統(tǒng)的立體圖。
[0015] 圖3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中的供電系統(tǒng)的剖視圖。
[0016] 圖4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中的頻率與傳送電力之間的關系的圖。
[0017] 圖5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中的傳送距離與負載電流值之間的關系的圖。
[0018] 圖6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中的控制裝置的硬件的圖。
[0019] 圖7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中的控制裝置的功能的圖。
[0020] 圖8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中的控制裝置的動作的流程圖。
[0021] 圖9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中的可變電容器的電容值與負載電流值之間的 關系的一個例圖。
[0022] 圖10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中的受電裝置的圖。
[0023] 圖1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S實施方式中的受電裝置的圖。
[0024] 圖12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方式中的受電裝置的動作的流程圖。
[0025] 圖13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五實施方式中的受電裝置的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6] 通過本說明書W及附圖的記載,至少W下的事項能夠明確。
[0027] [第一實施方式]
[002引===供電系統(tǒng)===
[0029] W下,參照圖1對本實施方式中的供電系統(tǒng)進行說明。圖1是表示本實施方式中的 供電系統(tǒng)的圖。
[0030] 供電系統(tǒng)100例如是使用電磁場共振現(xiàn)象來進行非接觸電力傳送的系統(tǒng)。供電系 統(tǒng)100具有送電裝置2W及受電裝置3。
[0031 ]送電裝置2是針對受電裝置3 W非接觸方式輸送電力的裝置。
[0032] 受電裝置3是如下裝置:接收從送電裝置2輸出的電力,將對應于接收到的電力的 電力供給到負載31。
[0033] 負載31是根據(jù)從受電裝置3供給的電力進行工作的電氣設備等電力負載。
[0034] ===送電裝置===
[0035] W下,參照圖IW及圖2,對本實施方式的送電裝置進行說明。圖2是表示本實施方 式中的供電系統(tǒng)的立體圖。此外,送電線圈24、受電線圈34為看不見的狀態(tài),但是為了便于 說明,通過虛線進行表示。另外,送電線圈24的卷繞軸241、受電線圈34的卷繞軸341為了便 于說明通過單點劃線來進行表示。
[0036] <形狀等〉
[0037] 送電裝置2具有送電線圈24、框體25(圖2)。
[0038] 框體25收納具有送電線圈24的送電電路200??蝮w25的外形例如呈現(xiàn)出圓柱形形 狀,例如使用樹脂等絕緣性材料來形成。
[0039] 送電線圈24W沿著上下方向(Z軸)的卷繞軸241為中屯、卷繞。送電線圈24固定于框 體25內部中的靠上側(+Z)的預定位置。
[0040] < 電路〉
[0041 ] 送電裝置2還具有:電源21 (圖1 )、逆變器22、W及電容器23。
[0042] 電源21產(chǎn)生直流電力。逆變器22將從電源21供給的直流電力變換為交流電力。送 電線圈24是用于對受電線圈34W非接觸方式供給電力的、供電系統(tǒng)100的一次線圈。電容器 23用于設定送電電路200的阻抗。
[0043] 電源21的一端經(jīng)由逆變器22與電容器23的一端連接。電源21的另一端經(jīng)由逆變器 22與送電線圈24的一端連接。送電線圈24的另一端與電容器23的另一端連接。通過運些連 接形成具有電源21、逆變器22、電容器23、送電線圈24的送電電路200。
[0044] 從電源21輸出的直流電力通過逆變器22從直流變換為交流而被供給到送電線圈 24。供給到送電線圈24的交流電力從送電線圈24供給到受電線圈34。
[0045] ===受電裝置===
[0046] W下,參照圖IW及圖2,對本實施方式中的受電裝置進行說明。
[0047] <形狀等〉
[0048] 受電裝置3具有受電線圈34、框體35(圖2)。
[0049] 框體35收納具有受電線圈34的受電電路300??蝮w35的外形例如呈現(xiàn)出圓柱形形 狀,例如使用樹脂等絕緣性材料來形成。
[0050] 受電線圈34W沿著上下方向(Z軸)的卷繞軸341為中屯、卷繞。受電線圈34固定于框 體35內部的靠下側(-Z)的預定位置。
[0051 ] <電路等〉
[0052] 受電裝置3還具有:控制裝置4、伺服電動機51、測定裝置52(檢測裝置)、整流電路 32、可變電容器33W及受電線圈34。此外,控制裝置4、伺服電動機51相當于調整裝置。
[0053] 受電線圈34是從送電線圈24W非接觸方式被供給電力的、供電系統(tǒng)100的二次線 圈。整流電路32將從受電線圈34供給的交流電力變換為直流電力,將該變換而得的直流電 力供給到負載31。
[0054] 可變電容器33是能夠變更電容值的電容器。此外,設定成在可變電容器33中例如 設置有轉動旋鈕(未圖示),對應于該轉動旋鈕的轉動量可變電容器33的電容值連續(xù)性地變 化。
[0055] 測定裝置52對供給到負載31的電流(第S電流)進行測定(檢測)。測定裝置52的測 定結果被發(fā)送到控制裝置4。測定裝置52例如是W相對于導線311電氣絕緣的狀態(tài)來測定供 給到負載31的電流的夾錯式電流計(clamp galvanometer)。此外,由于測定裝置52相對于 導線311電氣絕緣,因此不會對受電電路300施加電氣影響,能夠可靠地測定電流。
[0056] 受電線圈34的一端經(jīng)由可變電容器33、整流電路32W及導線311與負載31連接。也 就是說,可變電容器33在受電線圈34與負載31之間串聯(lián)連接。受電線圈34的另一端經(jīng)由整 流電路32與負載31連接。通過運些連接形成具有受電線圈34、可變電容器33、整流電路32、 導線311、負載31的受電電路300。
[0057] 供給到受電線圈34的交流電力通過整流電路32從交流變換為直流而供給到負載 31。
[0058] 也就是說,對應于供給到送電線圈24的電流(第一電流),通過受電線圈34產(chǎn)生電 流(第二電流)。由通過該受電線圈34產(chǎn)生的電流而生成的電流供給到負載31。此外,將供給 到負載31的電流稱為負載電流。由于負載電流值由共振頻率等決定,因此例如根據(jù)送電線 圈24與受電線圈34間的傳送距離D和受電電路300的阻抗等來決定。
[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