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智能設備控制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手機主題自動適配手機殼的方法及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水平的快速發(fā)展,科技美容這一行業(yè)作為新型產業(yè)新生而出。時尚it品牌隨著市場的多元化發(fā)展。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后期,手機殼借著移動電話瘦身的契機開始盛行,其種類也隨著手機品牌和功能的增加而呈多樣化,按質地分有皮革,硅膠,布料,硬塑,軟塑料等品別。
發(fā)展到現如今,手機殼已不再是單純的實用商品,隨著手機在年輕群落中的普及,幾乎每一個追求時尚的年輕人都希望擁有一部獨一無二的手機。給手機美容逐漸成了他們展示個性的一種方式。
為了迎合這種趨勢,手機保護套生產商又推出了許多做工更為精良,色彩圖案更加別致的產品。這使得手機保護套的類型更加多元化。
不同的手機后殼,搭配與之相配的主題,使手機整體看起來更加協調,如果能讓手機能根據手機后殼的顏色和風格,自動切換到相應的主題,可以減少產線手動切換的工序,以及讓用戶感覺更加智能。
現有技術中,關于手機系統(tǒng)主題更改主要由下列方法。
如申請?zhí)枮閏n201310243158.7的專利文獻公開的“更改系統(tǒng)主題的方法及裝置”,該發(fā)明涉及一種更改系統(tǒng)主題的方法及相應的裝置。該方法包括:當監(jiān)測到與更改系統(tǒng)主題相關的操作時,將系統(tǒng)中原有的用于驗證主題簽名的模塊動態(tài)替換為預先設置的動態(tài)鏈接庫;根據動態(tài)鏈接庫的設置更改與系統(tǒng)主題相對應的系統(tǒng)主題包,并通過加載系統(tǒng)主題包來更改系統(tǒng)主題。該方法及相應的裝置,通過將系統(tǒng)中原有的用于驗證主題簽名的模塊動態(tài)替換為預先設置的動態(tài)鏈接庫,實現了根據預先設置的動態(tài)鏈接庫來更改系統(tǒng)主題的目的。
又如申請?zhí)枮?01410079149.3的專利文獻公開的“用于更改用戶設備主題的方法和系統(tǒng)”,該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更改用戶設備主題的方法和系統(tǒng)。一種方法包括:激活主題引擎;確定用戶設備和至少一個已知人員之間的接近度;以及根據所述用戶設備和所述至少一個已知人員之間的所述接近度,將至少一個主題應用于所述用戶設備。
現有技術多為人工操作,通過app或者系統(tǒng)設置對手機主題進行更改,以達到與手機殼顏色適配的目的,過程較為繁瑣。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現狀,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手機主題自動適配手機殼的方法及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中手機可根據手機殼顏色自動切換至對應主題。
本發(fā)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手機主題自動適配手機殼的方法,包括步驟:
s1.獲取手機殼的顏色;
s2.根據所述手機殼的顏色,將手機用戶界面切換至與所述手機殼顏色相應的主題。
進一步地,步驟s1具體為:
s11.當所述手機殼安裝到所述手機上時,獲取所述手機殼的電阻值;
s12.根據預設對應表,查找與所述電阻值對應的顏色。
進一步地,步驟s2具體為:
a1.遍歷所述手機內存儲的所有主題,選擇主色調為所述手機殼顏色的主題作為目標主題;
a2.將手機用戶界面切換至所述目標主題。
進一步地,步驟s2具體為:
b1.當所述手機聯網時,根據所述手機殼顏色于云端進行檢索,將主色調為所述手機殼顏色的主題作為目標主題;
b2.自動下載所述目標主題;
b3.將手機用戶界面切換至所述目標主題。
進一步地,在切換手機用戶界面時:
若所述手機內存儲的目標主題數量為單個,或者,若所述手機聯網時下載的目標主題數量為單個時,將所述單個目標主題應用至所述手機用戶界面;
若所述手機內存儲的目標主題數量為多個,或者,若所述手機聯網時下載的目標主題數量為多個時,隨機將其中一個目標主題應用至所述手機用戶界面。
一種手機主題自動適配手機殼的系統(tǒng),包括:
手機殼,所述手機殼安裝于手機外部,所述手機殼內設置有電阻;
手機,所述手機獲取手機殼的顏色;并根據所述手機殼的顏色,將手機用戶界面切換至與所述手機殼顏色相應的主題。
進一步地,所述手機包括:
獲取模塊,用于獲取手機殼的顏色;
切換模塊,用于根據所述手機殼的顏色,將手機用戶界面切換至與所述手機殼顏色相應的主題。
進一步地,所述獲取模塊包括:
電阻值獲取單元,用于當所述手機殼安裝到所述手機上時,獲取所述手機殼的電阻值;
顏色查找單元,用于根據預設對應表,查找與所述電阻值對應的顏色。
進一步地,所述切換模塊包括:
本地主題選擇單元,用于遍歷所述手機內存儲的所有主題,選擇主色調為所述手機殼顏色的主題作為目標主題;
第一切換單元,用于將手機用戶界面切換至所述目標主題。
進一步地,所述切換模塊包括:
網絡主題選擇單元,用于當所述手機聯網時,根據所述手機殼顏色于云端進行檢索,將主色調為所述手機殼顏色主題作為目標主題;
下載單元,用于自動下載所述目標主題;
第二切換單元,用于將用戶界面切換至所述目標主題。
本發(fā)明中,不同顏色風格的手機殼自帶的電阻阻值不一樣。通過檢測接入手機殼的電阻值,獲取接入手機殼的顏色信息,最后控制手機設置為適配相應風格的主題,更加智能化。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一中一種手機主題自動適配手機殼的方法流程圖;
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一中一種手機主題自動適配手機殼的系統(tǒng)結構圖;
圖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二中一種手機主題自動適配手機殼的方法流程圖;
圖4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二中手機與手機殼連接結構圖;
圖5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二中系統(tǒng)電路結構圖;
圖6位本發(fā)明實施例二中獲取模塊結構圖;
圖7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三中切換模塊結構圖;
圖8為本發(fā)明實施例四中切換模塊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發(fā)明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不同的手機后殼,搭配與之相配的主題,使手機整體看起來更加協調,如果能讓手機能根據手機后殼的顏色和風格,自動切換到相應的主題,可以減少產線手動切換的工序,以及讓用戶感覺更加智能。
本發(fā)明是通過手機不同顏色風格的手機后殼自帶的電阻阻值不一樣,裝上手機后,和手機本身自帶的固定電阻形成串聯電路,由于不同顏色的后殼阻值不同,因此形成檢測點的電壓值不同,從而軟件可以通過讀取檢測點的電壓來知道所用的后殼顏色,最后軟件上去適配上相應風格的主題。
以下為本發(fā)明具體實施例。
實施例一
圖1為本實施例中一種手機主題自動適配手機殼的方法流程圖。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中一種手機主題自動適配手機殼的方法包括步驟:
s1.獲取手機殼的顏色;
本步驟中,當手機殼安裝到所述手機上時,手機能獲取所述手機殼的顏色。
s2.根據所述手機殼的顏色,將手機用戶界面切換至與所述手機殼顏色相應的主題。
本步驟中,當手機獲取所述手機殼的顏色信息后,自動將手機用戶界面切換至主色調于所述手機顏色相應的主題。
圖2為本實施例中一種手機主題自動適配手機殼的系統(tǒng)結構圖。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中一種手機主題自動適配手機殼的系統(tǒng)包括:
手機殼100,所述手機殼安裝于手機外部;
手機200,所述手機獲取手機殼的顏色;并根據所述手機殼的顏色,將手機用戶界面切換至與所述手機殼顏色相應的主題。
本實施例中,所述手機200包括:
獲取模塊210,用于獲取手機殼的顏色;
切換模塊220,用于根據所述手機殼的顏色,將手機用戶界面切換至與所述手機殼顏色相應的主題。
本實施例中,通過獲取接入手機殼的顏色信息,自動將手機用戶界面切換為適配相應風格的主題,更加智能化,能提高用戶體驗感。
實施例二
圖3為本實施例中一種手機主題自動適配手機殼的方法流程圖。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中一種手機主題自動適配手機殼的方法包括步驟:
s1.獲取手機殼的顏色;
本實施例中,步驟s1具體為:
s11.當所述手機殼安裝到所述手機上時,獲取所述手機殼的電阻值;
本步驟中,當帶有電阻的手機殼套在手機外部時,手機殼與手機會建立電路連接。
手機內設置有檢測點,用于檢測是否有手機殼接入手機。
當檢測到有接入手機殼時,獲取接入手機殼的電阻值。
s12.根據預設對應表,查找與所述電阻值對應的顏色。
本步驟中,根據步驟s11中獲取的手機殼的電阻值,并參照預設的電阻值與顏色對應表,查找與所述電阻值對應的顏色。
s2.根據所述手機殼的顏色,將手機用戶界面切換至與所述手機殼顏色相應的主題。
本步驟中,根據步驟s12中查找的手機殼顏色,自動將手機用戶界面切換至主色調與所述手機顏色相應的主題。
本實施例中主要原理是根據不同手機殼上帶有不同阻值的電阻,和手機主板串聯,所產生的不同電壓來進行檢測。
圖4為本實施例中手機與手機殼連接結構圖。
圖5為本實施例中系統(tǒng)電路結構圖。
本實施例中,手機設置有外接的兩個pin,即圖4中的a和b。
手機殼上設置有兩個頂針,即圖4中的a和b。
當沒有手機殼的時候,不導通,檢測點電壓為最高。
當手機套入到手機殼的時候,頂針正好頂到手機的兩個pin,即a與a連接,b與b連接,電路導通,圖4中的a和b對應到圖5中。
當不同的阻值的手機殼接入后,檢測點電壓發(fā)生改變,產生檢測點電壓變化信息。
手機接收到檢測點電壓變化信息后,根據獲取到的電壓值,得出對應的接入手機殼的電阻值,再根據所述電阻值,查找對應的手機殼顏色。
具體地,參考圖5,系統(tǒng)電路內包括內部電阻r1、手機殼電阻r2。
對應地,設置內部電阻電壓值為u1,手機殼電阻電壓值為u2。
設置未接入手機殼時,最高電壓值為u=2.8v。
設置內部電阻r1為1歐姆。
設置紅色手機殼對應電阻值r2為0.25歐姆;
設置黃色手機殼對應電阻值r2為0.5歐姆;
設置藍色手機殼對應電阻值r2為1歐姆;
設置綠色手機殼對應電阻值r2為1.5歐姆;
設置黑色手機殼對應電阻值r2為2歐姆;
設置白色手機殼對應電阻值r2為3歐姆。
本實施例中,主要原理為串聯分壓原理。
串聯分壓的原理,即在串聯電路中,各電阻上的電流相等,各電阻兩端的電壓之和等于電路總電壓??芍總€電阻上的電壓小于電路總電壓,故串聯電阻分壓。
以下為各顏色手機殼接入電路后的電壓值具體計算過程。
1.當手機連接紅色手機殼時,r1=1ω,r2=0.25ω,此時可得公式:
r1:r2=u1:u2;(1)
u1+u2=u;(2)
由公式(1)、(2),可得出,當接入紅色手機殼時,檢測到的內部電阻電壓值u1=2.24v,接入手機殼電壓值為u2=0.56v。
2.當手機連接黃色手機殼時,r1=1ω,r2=0.5ω,此時可得公式:
r1:r2=u1:u2;(1)
u1+u2=u;(2)
由公式(1)、(2),可得出,當接入黃色手機殼時,檢測到的內部電阻電壓值u1=1.87v,接入手機殼電壓值為u2=0.93v。
3.當手機連接藍色手機殼時,r1=1ω,r2=1ω,此時可得公式:
r1:r2=u1:u2;(1)
u1+u2=u;(2)
由公式(1)、(2),可得出,當接入藍色手機殼時,檢測到的內部電阻電壓值u1=1.4v,接入手機殼電壓值為u2=1.4v。
4.當手機連接綠色手機殼時,r1=1ω,r2=1.5ω,此時可得公式:
r1:r2=u1:u2;(1)
u1+u2=u;(2)
由公式(1)、(2),可得出,當接入綠色手機殼時,檢測到的內部電阻電壓值u1=1.12v,接入手機殼電壓值為u2=1.68v。
5.當手機連接黑色手機殼時,r1=1ω,r2=2ω,此時可得公式:
r1:r2=u1:u2;(1)
u1+u2=u;(2)
由公式(1)、(2),可得出,當接入紅色手機殼時,檢測到的內部電阻電壓值u1=0.93v,接入手機殼電壓值為u2=1.87v。
6.當手機連接白色手機殼時,r1=1ω,r2=3ω,此時可得公式:
r1:r2=u1:u2;(1)
u1+u2=u;(2)
由公式(1)、(2),可得出,當接入白色手機殼時,檢測到的內部電阻電壓值u1=0.7v,接入手機殼電壓值為u2=2.1v。
由上述計算過程,可得出下表信息:
因此,只要檢測到接入手機殼的電壓值,即可得出對應手機殼顏色信息。
圖6位本實施例中獲取模塊結構圖,該結構包括:
電阻值獲取單元211,用于當所述手機殼安裝到所述手機上時,獲取所述手機殼的電阻值;
顏色查找單元212,用于根據預設對應表,查找與所述電阻值對應的顏色。
本實施例中,通過獲取接入手機殼的電阻值來獲取所述手機殼顏色信息,并自動將手機用戶界面切換為適配相應風格的主題,更加智能化,能提高用戶體驗感。
實施例三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手機用戶界面切換機制,參考圖1或圖3,本實施例中,步驟s2具體為:
a1.遍歷所述手機內存儲的所有主題,選擇主色調為所述手機殼顏色的主題作為目標主題;
a2.將手機用戶界面切換至所述目標主題。
本切換機制適用于當手機存儲有本地主題時,通過搜索本地主題,可進行手機用戶界面的設置。
此外,在切換手機用戶界面時:
若所述手機內存儲的目標主題數量為單個,將所述單個目標主題應用至所述手機用戶界面;
若所述手機內存儲的目標主題數量為多個,隨機將其中一個目標主題應用至所述手機用戶界面。
圖7為本實施例中切換模塊結構圖,本實施例中,所述切換模塊220包括:
本地主題選擇單元221a,用于遍歷所述手機內存儲的所有主題,選擇主色調為所述手機殼顏色的主題作為目標主題;
第一切換單元222a,用于將手機用戶界面切換至所述目標主題。
實施例四
本實施例提供另一種手機用戶界面切換機制,參考圖1或圖3,本實施例中,步驟s2具體為:
b1.當所述手機聯網時,根據所述手機殼顏色于云端進行檢索,將主色調為所述手機殼顏色的主題作為目標主題;
b2.自動下載所述目標主題;
b3.將手機用戶界面切換至所述目標主題。
本切換機制適用于當手機內存儲的本地主題中,不存在主色調為所述手機殼顏色時,可通過云端檢索,查找適合的主題并完成下載工作,最后將將手機用戶界面切換至所述目標主題。
此外,在切換手機用戶界面時:
若所述手機聯網時下載的目標主題數量為單個時,將所述單個目標主題應用至所述手機用戶界面;
若所述手機聯網時下載的目標主題數量為多個時,隨機將其中一個目標主題應用至所述手機用戶界面。
圖8為本實施例中切換模塊結構圖,本實施例中,所述切換模塊包括:
網絡主題選擇單元221b,用于當所述手機聯網時,根據所述手機殼顏色于云端進行檢索,將主色調為所述手機殼顏色主題作為目標主題;
下載單元222b,用于自動下載所述目標主題;
第二切換單元223b,用于將用戶界面切換至所述目標主題。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fā)明精神作舉例說明。本發(fā)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發(fā)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