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電子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殼體、殼體組件及移動終端。
背景技術:
目前手機殼上通常會設置按鍵孔,然而按鍵孔在手機殼的外表面開口出通常形成較尖的夾角。此種結構下,產線作業(yè)員在向殼體的按鍵孔內裝配零件時,容易將按鍵孔的開口邊緣刮傷,或者按鍵孔的開口邊緣處夾角刮傷產線作業(yè)員。即此種結構的殼體生產安全性不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提高生產安全性的殼體、殼體組件及移動終端。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殼體,其中,所述殼體具有外表面和相對所述外表面設置的內表面,所述殼體設有貫穿所述外表面和所述內表面的按鍵孔,所述按鍵孔具有內周側面,所述內周側面與所述外表面之間連接有倒角面。。
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殼體組件,其中,所述殼體組件包括上述殼體,所述殼體組件還包括鍵帽,所述鍵帽裝配于所述按鍵孔內。
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移動終端,其中,所述移動終端包括上述殼體組件。
本發(fā)明提供的殼體、殼體組件及移動終端,通過在所述按鍵孔的內周側面和所述殼體的外表面之間連接所述倒角面,使得所述按鍵孔的內周側面與所述殼體的外表面相隔離,避免所述按鍵孔的內周側面與所述殼體的外表面直接相交形成尖,防止所述殼體受損或所述殼體損傷產線作業(yè)員,提高了所述殼體的生產安全性。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發(fā)明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殼體的主視圖;
圖2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殼體沿i-i的剖面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殼體的另一剖面示意圖;
圖4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圖1的殼體的左側示意圖;
圖5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圖1的殼體的右側示意圖;
圖6是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提供的殼體的側視圖;
圖7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殼體的另一剖面示意圖;
圖8是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提供的殼體的剖面示意圖;
圖9是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提供的殼體的剖面示意圖;
圖10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殼體的另一立體示意圖;
圖11是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提供的殼體的立體示意圖;
圖12是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提供的殼體的剖面示意圖;
圖13是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提供的殼體的剖面示意圖;
圖14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殼體的另一剖面示意圖;
圖15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殼體組件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16是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提供的殼體組件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17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移動終端的主示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厚度”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fā)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暗示或指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
請參閱圖1和圖2,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殼體100,所述殼體100具有外表面10和相對所述外表面10設置的內表面20。所述殼體100設有貫穿所述外表面10和所述內表面20的按鍵孔30。所述按鍵孔30具有內周側面31,所述內周側面31與所述外表面10之間連接有倒角面32??梢岳斫獾氖?,所述殼體100應用于移動終端,該移動終端可以是手機、平板電腦或筆記本電腦等。
本實施方式中,所述殼體100為塑膠件。所述外表面10朝向用戶,所述外表面10為所述殼體100的外觀面。所述外表面10可以平整面或曲面,或者是由平整面和曲面組合而成。所述內表面20大致與所述外表面10相平行,以保證所述殼體100的壁厚均勻,從而保證了所述殼體100的成型質量。所述內表面20朝向位于所述殼體100內側的功能器件。所述按鍵孔30用以穿過按鍵。所述按鍵孔30開設于所述外表面10的平整區(qū)域或曲面區(qū)域,或者開設于平整區(qū)域和曲面區(qū)域相組合的區(qū)域。所述按鍵孔30的內周側面存在拔模角度,所述按鍵孔30的拔模角度小于8度,或者等于8度,以保證所述按鍵孔30在所述外表面10的開口處成型質量。當然,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所述殼體100還可以是金屬件。所述按鍵孔30經銑削工藝成型。
進一步地,請參閱圖3,所述殼體100包括背蓋40,所述背蓋40包括背板41和固定于所述背板41周緣的側板42。所述按鍵孔30開設于所述側板42。
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側板42與所述背板41一體成型。所述背蓋40為手機的電池蓋。所述殼體100還包括前蓋50。所述前蓋50由玻璃板和貼合于玻璃板的顯示器構成。所述前蓋50與所述背蓋40相蓋合。所述前蓋50和所述背蓋40之間固定多個功能器件,該多個功能器件可以是主板、存儲器、處理芯片等。所述按鍵孔30在所述側板42的延伸方向可以是平行所述背板41。由于固定在所述背蓋40內側的主板43通常平行所述背板41,所以所述按鍵孔30在所述側板42的延伸方向是平行于固定在所述背板41的主板43。所述按鍵孔30的數目可以是一個或多個。所述側板42包括位于所述背板41寬度方向相對的第一側板421(見圖1)和第二側板422(見圖1)。在圖1的視角里,所述第一側板421所述背板41的左側。所述第一側板421上設第一按鍵孔33。所述第一按鍵孔33用以與聲音按鍵配合。所述第二側板422上設第二按鍵孔34。所述第二按鍵孔34用以與電源開關按鍵配合。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4和圖5所示,所述第一按鍵孔33的周向沿橢圓形跑道曲線延伸。所述第二按鍵孔34的周向也是沿橢圓形跑道曲線延伸。所述第一按鍵孔33的寬度d大致是所述第二按鍵孔34的寬度d的兩倍。所述第一按鍵孔33至所述背板41的距離等于所述第二按鍵孔34至所述背板41的距離。所述第一按鍵孔33在所述外表面10的開口設有第一倒角面331。所述第二按鍵孔34在所述外表面10的開口設有第二倒角面341。所述第一倒角面331與所述第一按鍵孔33的內周側面夾角等于所述第二倒角面341與所述第二按鍵孔34的內周側面夾角。所述第一倒角面331沿所述第一按鍵孔33的周向延伸。所述第二倒角面341沿所述第二按鍵孔34的周向延伸。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倒角面331還可以是沿所述第一按鍵孔33的內周側面31與所述外表面10交接線延伸。所述第二倒角面341還可以是沿所述第二按鍵孔34的內周側面31與所述外表面10交接線延伸。
在另一實施例中,如圖6所示,所述第一按鍵孔33的周向沿大致呈倒“8”型曲線延伸。所述第一按鍵孔33在高度h方向的兩個側壁332上設有凸棱333。兩個所述凸棱333用以分隔兩個聲音按鍵。所述第一倒角面331沿大致呈倒“8”型曲線延伸。所述第一倒角面331將所述凸棱333與所述外表面10隔離,避免所述凸棱333與所述外表面10相交出現尖點。
進一步地,請參閱圖7,所述外表面10具有設置于所述側板42的外周側面11,所述外周側面11相對所述側板42的內側凸出,所述按鍵孔30由所述外周側面11向所述側板42的內側延伸。
本實施方式中,由于所述外周側面11相對所述側板42的內側凸出,所述外周側面11存在相對所述背板41傾斜的傾斜區(qū)域111。所述按鍵孔30的內周側面31存在平行所述背板41的橫向區(qū)域311。所述傾斜區(qū)域111與所述橫向區(qū)域311大致形成小于90°的銳角夾角a。所述倒角面32將所述傾斜區(qū)域111與所述橫向區(qū)域311分隔,所述倒角面32與所述傾斜區(qū)域111的第一夾角b大致大于或等于90度,所述倒角面32與所述橫向區(qū)域311的第二夾角c大致大于或等于90。使得用戶在觸摸所述按鍵孔30在所述外周側面11的開口不會刮手。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7所示,所述外周側面11為弧形曲面。所述按鍵孔30在所述外周側面11的開口位于所述外周側面11最凸出的區(qū)域,使得所述按鍵孔30的深度可以加長,保證了所述按鍵孔30對按鍵有效導向。所述按鍵孔30的內周側面兩個相對設置的橫向區(qū)域311分別與所述外周側面11上下兩個傾斜區(qū)域111形成銳角夾角。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如圖8所示,所述按鍵孔30在所述外周側面11的開口位于所述外周側面11的傾斜區(qū)域。所述按鍵孔30存在一個與所述傾斜區(qū)域111形成銳角夾角的第一橫向區(qū)域3111,還存在一個與所述傾斜區(qū)域111形成鈍角夾角的第二橫向區(qū)域3112。
在另一實施例中,如圖9所示,所述外周側面11由至少兩個平整面連續(xù)折彎構成。所述外周側面11包括依次連接的第一平整面112、第二平整面113和第三平整面114。所述第一平整面112相對所述背板41傾斜,所述第一平整面112靠近所述背板41。所述第二平整面113大致相對所述背板41垂直。所述第三平整面114相對所述背板41傾斜。所述按鍵孔30的內周側面31設置有相對設置的第一橫向區(qū)域3111和第二橫向區(qū)域3112。所述第一橫向區(qū)域3111與所述第一平整面112形成銳角夾角。所述第二橫向區(qū)域3112與所述第三平整面114形成銳角夾角。所述倒角面32將所述第一橫向區(qū)域3111和所述第一平整面112分隔,所述倒角面32還將所述第二橫向區(qū)域3112和所述第三平整面114分隔。
進一步地,請參閱圖10和圖11,所述倒角面32為平整面。所述倒角面32與所述外周側面11呈鈍角夾角。所述倒角面32與所述內周側面31呈鈍角夾角。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10所示,所述倒角面32與所述外周側面11的夾角等于所述倒角面32與所述內周側面31的夾角。所述倒角面32與所述外周側面11的夾角以及所述倒角面32與所述內周側面31的夾角均沿所述倒角面32的延伸方向存在變化。
在另一實施例中,如圖11所示,所述外周側面11為曲面。所述倒角面32與所述外周側面11的夾角隨所述倒角面32的延伸存在變化,而所述倒角面32與所述內周側面31的夾角隨所述倒角面32的延伸維持預設角度不變。該預設角度可以是45度、30度、或者60度。
在另一實施例中,如圖12所示,所述倒角面32為圓弧曲面。所述倒角面32與所述外周側面11相切,使得所述倒角面32與所述外周側面11光滑連接,防止所述倒角面32與所述外周側面11的夾角刮傷用戶。所述倒角面32與所述內周側面31相切,使得所述倒角面32與所述內周側面31光滑連接,防止所述倒角面32與所述內周側面31的夾角刮傷用戶。
在另一實施例中,如圖13所示,所述倒角面32為圓弧曲面。所述倒角面32與所述外周側面11之間存在第一臺階35。所述倒角面32與所述內周側面31之間存在第二臺階36。所述第一臺階35將所述倒角面32與所述外周側面11隔開,所述第二臺階36將所述倒角面32與所述內周側面31隔開,使得所述倒角面32易于加工,而且不易損傷所述內周側面31和所述外周側面11。
進一步地,請參閱圖10和圖11,所述倒角面32具有連接所述外周側面11的第一邊緣321和連接所述內周側面31的第二邊緣322。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10所示,所述第一邊緣321與所述第二邊緣322相平行。所述第一邊緣321和所述第二邊緣322均平行于所述外周側面11和所述內周側面31的交接線。即所述倒角面32沿所述外周側面11與所述內周側面31的交接線延伸,使得所述倒角面32每一處的寬度相同,提高了外觀效果。
在另一實施例中,如圖11所示,所述第一邊緣321呈波浪狀曲線。所述第二邊緣322沿所述按鍵孔30的周向延伸。所述倒角面32沿平行所述按鍵孔30的周向延伸。所述倒角面32與所述按鍵孔30的內周側面保持在大致45度夾角。
進一步地,如圖14所示,所述外表面10和所述倒角面32分別附設第一漆層12和第二漆層324。
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漆層12和所述第二漆層324為油漆層。所述第一漆層12和所述第二漆層324可以是經噴涂工藝同時成型。所述第一漆層12和所述第二漆層324的組成成分相同,使得所述第一漆層12的外觀效果和所述第二漆層324的外觀效果相同。由于所述第一漆層12和所述第二漆層324是經噴涂工藝成型,所以在對所述外表面10和所述倒角面32進行噴涂工藝成型時,需要遮擋住所述內周側面31。具體的,將塞頭塞入所述按鍵孔30,該塞頭遮擋所述內周側面31,對所述外表面10和所述倒角面32進行噴漆,然后去除所述塞頭。當然,在其他實施方式中,若所述殼體100采用金屬件制成,則可以在所述按鍵孔30的內周側面預留加工余量,在對所述外表面10和所述倒角面32噴涂完油漆后,去除所述按鍵孔30內側的加工余量。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漆層12和所述第二漆層324還可以是不同,所述第一漆層12呈金屬外觀,所述第二漆層324呈金屬斷面外觀。通過先遮擋所述內周側面31和所述倒角面32,對所述外表面10進行噴漆,然后遮擋所述內周側面31和所述外表面10,對所述倒角面32進行噴漆。
請參閱15,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殼體組件200,所述殼體組件200包括所述殼體100,所述殼體組件200還包括鍵帽37。所述鍵帽37裝配于所述按鍵孔30內。所述鍵帽37具有周側面371和朝向所述按鍵孔30內側的底面372,所述周側面371與所述底面372之間連接有鍵帽倒角面373。利用所述倒角面373將所述周側面371和所述底面372隔離,防止所述周側面371和所述底面372直接相交呈夾角,避免所述鍵帽37的底部刮傷用戶,避免所述鍵帽37在裝配于所述按鍵孔30時,刮傷所述按鍵孔30的開口。
所述按鍵孔30與鍵帽37滑動連接。所述按鍵孔30與鍵帽37相配合。所述鍵帽37的外周側壁與所述按鍵孔30的內周側面31間隙配合,以方便所述鍵帽37在所述按鍵孔30內滑動。所述鍵帽37遮蓋所述按鍵孔30,防止灰塵雜質進入所述按鍵孔30。通過在所述按鍵孔30在所述外表面10的開口處設置倒角面32,增大所述按鍵孔30的開口口徑,方便向所述按鍵孔30內裝入所述鍵帽37。所述鍵帽37在裝配于所述按鍵孔30時,所述鍵帽37不易壓塌所述按鍵孔30的開口,不易損傷所述殼體100。
在另一實施例中,請參閱圖16,所述鍵帽37的周側對應所述凸棱333設有凹槽374。所述凹槽374與所述凸棱333相配和,從而對所述鍵帽37進行導向,方便所述鍵帽37在所述按鍵孔30內滑動。
請參閱圖17,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移動終端300,所述移動終端300包括所述殼體組件200。所述移動終端300還包括主板40和固定于所述主板40邊緣的按鍵開關50。所述主板40固定于所述殼體100內。所述按鍵開關50與所述按鍵孔30正對。所述鍵帽37的底部抵觸所述按鍵開關50。
本發(fā)明提供的殼體、殼體組件及移動終端,通過在所述按鍵孔的內周側面和所述殼體的外表面之間連接所述倒角面,使得所述按鍵孔的內周側面與所述殼體的外表面相隔離,避免所述按鍵孔的內周側面與所述殼體的外表面直接相交形成尖,防止所述殼體受損或所述殼體損傷產線作業(yè)員,提高了所述殼體的生產安全性。
以上是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發(fā)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視為發(fā)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