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數據存儲,尤其涉及基于云計算的安全數據存儲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1、數據存儲技術領域涉及于信息的保存、檢索和管理的技術。數據存儲領域包括各種存儲介質,以及管理數據存儲和傳輸的方法和協(xié)議,如數據庫管理系統(tǒng)、文件系統(tǒng)和云存儲服務。數據存儲技術不僅關注提升存儲設備的物理性能,如讀寫速度和數據密度,還包括提高數據可靠性、可訪問性和安全性的技術開發(fā),如數據加密、冗余存儲和災難恢復策略。
2、其中,安全數據存儲系統(tǒng)是設計來增強數據保護、防止未授權訪問和防止數據丟失的數據存儲解決方案。系統(tǒng)通常采用加密技術、訪問控制和冗余備份策略來確保存儲在系統(tǒng)中的數據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其用途廣泛,適用于需要高安全標準的行業(yè),如金融服務、醫(yī)療保健和政府機構,確保敏感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通過實施綜合的安全措施,安全數據存儲系統(tǒng)幫助機構遵守數據保護法規(guī),防范網絡攻擊,從而在數據泄露的風險日益增高的環(huán)境中保持競爭力。
3、傳統(tǒng)存儲系統(tǒng)缺乏對數據重要性的動態(tài)評估和相應的權限調整機制,導致數據保護的一刀切方式,會因過度保護而影響數據的實時訪問效率。傳統(tǒng)系統(tǒng)在用戶權限管理方面,只依賴靜態(tài)的訪問控制列表,缺少對用戶行為模式的實時分析和風險評估,無法有效應對內部威脅或行為異常,容易導致安全漏洞,靜態(tài)的權限管理模式在處理動態(tài)變化的訪問請求時表現出的不足,如無法即時響應突發(fā)安全事件,增加了數據泄露的風險。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發(fā)明的目的是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基于云計算的安全數據存儲系統(tǒng)。
2、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基于云計算的安全數據存儲系統(tǒng),所述系統(tǒng)包括:
3、數據重要性評估模塊基于待存儲數據信息,根據數據類型對應的基礎重要性,結合數據數量和大小,評估數據的重要性,根據數據的重要性,調整數據的訪問權限閾值,得到數據訪問閾值調整結果;
4、數據加密存儲模塊基于所述數據訪問閾值調整結果,將數據傳輸至云服務器,根據數據的重要性,調整數據的分布式備份節(jié)點數量,并對數據進行加密存儲,得到數據加密存儲結果;
5、用戶權限動態(tài)調整模塊基于用戶的數據訪問行為數據,根據用戶登錄節(jié)點與歷史登錄節(jié)點的偏差、訪問密碼驗證次數和登錄時間與歷史登錄時間的偏差,評估用戶風險指數,結合用戶的基礎數據訪問權限,對用戶的訪問權限進行調整,得到用戶權限動態(tài)調整結果;
6、數據訪問管理模塊基于所述數據加密存儲結果和用戶權限動態(tài)調整結果,將用戶訪問權限與數據的訪問權限閾值進行對比,評估權限偏差,并根據權限偏差,調整分配給用戶的數據訪問密鑰有效期,通過訪問密鑰,進行數據訪問,得到數據存儲訪問管理結果。
7、本發(fā)明改進有,所述評估數據的重要性的方法為:
8、基于待存儲數據,提取待存儲數據的數量和大小信息,并獲取數據類型對應的基礎重要性信息,得到重要性關聯信息;
9、基于所述重要性關聯信息,通過公式:
10、;
11、計算數據的重要性指數,得到數據重要性評估結果,其中,代表數據類型的基礎重要性,是數據數量,是數據大小,和是權重系數,是數據類型的復雜度系數,為數據的重要性指數。
12、本發(fā)明改進有,所述數據訪問閾值調整結果的獲取步驟為:
13、基于所述數據重要性評估結果,根據數據類型,獲取數據的基準訪問權限閾值,得到閾值調整關聯數據;
14、基于所述閾值調整關聯數據,通過公式:
15、;
16、計算調整后的訪問權限閾值,得到數據訪問閾值調整結果,其中,為數據的基準訪問權限閾值,為基準重要性指數,為數據的重要性指數,為調整系數,為調整后的訪問權限閾值。
17、本發(fā)明改進有,所述數據加密存儲結果的獲取步驟為:
18、基于所述數據訪問閾值調整結果,提取數據的重要性指數,并獲取數據的基準備份節(jié)點數量,得到數據備份關聯信息;
19、基于所述數據備份關聯信息,通過公式:
20、;
21、計算調整后的備份節(jié)點數量,其中,是自然對數的底數,為基準備份節(jié)點數量,為數據的重要性指數,為調整系數,為重要性閾值,為增長率參數,為調整后的節(jié)點數量;
22、基于所述調整后的備份節(jié)點數量,對數據進行分布式備份,并對數據進行加密存儲,得到數據加密存儲結果。
23、本發(fā)明改進有,所述評估用戶風險指數的方法為:
24、基于用戶的數據訪問行為記錄,提取用戶的登錄行為數據,包括用戶登錄節(jié)點的地理位置信息、登錄時間和登錄訪問密碼驗證次數,得到訪問行為數據;
25、基于所述訪問行為數據,通過公式:
26、;
27、計算登錄地理位置偏差,并通過公式:
28、;
29、計算登錄時間偏差,其中,和分別表示當前登錄的地理位置的經度和緯度,和是用戶歷史登錄的地理位置的經度和緯度的平均值,是穩(wěn)定常數,表示當前時間,是用戶歷史登錄的時間的平均值,為登錄地理位置偏差,登錄時間偏差;
30、基于所述登錄地理位置偏差、登錄時間偏差和訪問行為數據,通過公式:
31、;
32、計算用戶風險指數,得到用戶風險評估結果,其中,為登錄地理位置偏差,登錄時間偏差,為密碼驗證失敗的次數,為縮放系數,、和為權重系數,為用戶風險指數。
33、本發(fā)明改進有,所述用戶權限動態(tài)調整結果的獲取步驟為:
34、基于所述用戶風險評估結果,獲取用戶的基準訪問權限,得到用戶權限關聯數據;
35、基于所述用戶權限關聯數據,通過公式:
36、;
37、計算調整后的訪問權限,得到用戶權限動態(tài)調整結果,其中,為用戶的風險指數,為用戶的基準訪問權限,為權限調整系數,為最低權限級別,為調整后的訪問權限。
38、本發(fā)明改進有,所述評估權限偏差的方法為:
39、基于所述數據加密存儲結果和用戶權限動態(tài)調整結果,提取調整后的訪問權限和調整后的訪問權限閾值,得到偏差關聯數據;
40、基于所述偏差關聯數據,通過公式:
41、;
42、計算權限偏差比例,得到權限偏差評估結果,其中,為調整后的訪問權限,為調整后的訪問權限閾值,為穩(wěn)定常數,為權限偏差比例。
43、本發(fā)明改進有,所述數據存儲訪問管理結果的獲取步驟為:
44、基于所述權限偏差評估結果,與預設偏差等級進行對比,根據預設偏差等級,調整用戶對數據的訪問限制,得到訪問限制調整結果;
45、基于所述訪問限制調整結果,為用戶分配對應的數據訪問密鑰,并通過公式:
46、;
47、計算調整后的密鑰有效期,其中,和為調整系數,為權限偏差比例,為密鑰的基準有效期,為調整后的密鑰有效期;
48、基于所述調整后的密鑰有效期,用戶通過訪問密鑰,進行數據訪問,得到數據存儲訪問管理結果。
49、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和積極效果在于:
50、本發(fā)明中,通過結合數據類型、數量和大小,對數據重要性的綜合評估,優(yōu)化了數據訪問權限閾值的調整,使數據存儲安全性更加精準,根據數據的重要性,動態(tài)調整分布式節(jié)點的備份數量,提高了數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確保了敏感數據在傳輸和存儲過程中的安全,有效防止了數據泄露和未授權訪問,基于用戶行為數據的風險指數評估與權限調整,加強了對用戶訪問的控制,精細化管理用戶權限,有效降低了因用戶行為不當導致的安全風險,通過權限偏差評估調整數據訪問密鑰,實現了對數據訪問更嚴格的實時控制,確保了數據存儲訪問管理的精確性和時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