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所述被控儀表接收并響應所述控制幀并執(zhí)行測試;所述主控儀表收發(fā)上行數據包并統(tǒng)計,所述被控儀表收發(fā)下行數據包并統(tǒng)計,并將收發(fā)的下行數據包發(fā)送至主控儀表;
[0067]優(yōu)選地,所述主控儀表與所述被控儀表為同時進行測試的。
[0068]S104所述主控儀表獲取被控儀表發(fā)送的上行數據包,并將其與S103中主控儀表發(fā)送的上行數據包進行比對,獲取上行網絡的帶寬、背靠背和丟包率;
[0069]S105所述主控儀表獲取被控儀表發(fā)送的下行數據包,并將其與S103中被控儀表發(fā)送的下行數據包進行比對,獲取下行網絡的帶寬、背靠背和丟包率;
[0070]具體地,所述被控儀表收發(fā)下行數據包并統(tǒng)計,將該下行數據包發(fā)送至主控儀表,進一步為,所述被控儀表收發(fā)下行數據包并統(tǒng)計,將該下行數據通過私有IP協(xié)議報文發(fā)送至主控儀表。
[0071]S106所述主控儀表生成測試報告。
[0072]具體地,此時所述測試報告的內容包括:各幀長對應的帶寬,不同速率的丟包率和背靠背。
[0073]另外,可以在測試儀表上設置切換裝置,該切換裝置用于當所述主控儀表與所述被控儀表之間具有多個網絡設備時,切換至環(huán)回測試狀態(tài),此時,所述步驟還包括:
[0074]S107:所述主控儀表遠程登錄網管,統(tǒng)計初始數據,所述主控儀表跟蹤所述主控儀表與所述被控儀表之間的鏈路,獲取網關拓撲,得到所述主控儀表與所述被控儀表之間全部的網絡設備信息。
[0075]此步驟的初始數據包括兩部分:1.統(tǒng)計儀表收發(fā)控制幀報文個數;2統(tǒng)計儀表測試報文收發(fā)個數,這部分在測試執(zhí)行之前,一般為0,其它不屬于儀表發(fā)送的報文,不做統(tǒng)
i+o
[0076]這里具體的是所述主控儀表開放遠程登錄網管設備功能,通過路由表和MAC地址表查詢網絡中對應端口的收發(fā)數據報文個數,當沒有網管權限時,選擇跳過此網絡,轉入下一網絡。
[0077]這里獲取全部的網絡設備信息,用于判斷出網絡設備的故障點的所在位置。
[0078]運維人員在用戶端和局端,分別掛一臺儀表。配置好對應的IP地址后,用戶端主控儀表向局端被控儀表發(fā)送路由跟蹤操作,找到主控儀表和被控儀表之間經過的網關設備IP地址,生成網絡拓撲圖,被控儀表可以位于測試網絡中的任意位置,這是與現有技術的區(qū)別技術特征之一,本發(fā)明中的被控儀表可以串聯在Internet網絡中的任意位置,現有技術中的被控儀表只能用于用戶端。
[0079]S108:根據所述主控儀表收發(fā)數據包的數量,判斷所述測試網絡的帶寬是否和用戶開通的帶寬匹配:
[0080]當所述測試網絡的帶寬和用戶開通的帶寬匹配時,生成測試報告,不再進行故障鏈路定位;
[0081]當所述測試網絡的帶寬和用戶開通的帶寬不匹配時,所述主控儀表對每一個網絡設備的測試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得出丟包的網絡設備。
[0082]S109:所述主控儀表再次生成測試報告。
[0083]具體地,所述測試報告的可以包括:各幀長對應的帶寬,不同速率的丟包率,背靠背、時延和丟包設備點位置。
[0084]SllO:最后,當測試完成后,所述網絡雙向測試的方法還包括步驟:所述主控儀表發(fā)送拆除鏈路控制配置信息至被控儀表,所述被控儀表接收并拆除所述主控儀表發(fā)送的拆除鏈路控制配置信息。
[0085]例如:100M網絡端口速率,幀長64時,每秒發(fā)送幀數為148810,主控儀表設置測試時間為10s。那么一共將發(fā)送1488100個測試包。如果測試完1S后,A表的收發(fā)數據包相等,那么可以確認上行網絡帶寬為100M,若B表的收發(fā)數據包也相等,那可可以確認下行網絡帶寬為100M,如果A表中發(fā)送的測試數據包大于接收測試數據包,那證明上行網絡有丟包,根據A表收發(fā)包個數進行對比,獲取到此時速率的上行網絡的丟包率。若B表中發(fā)送的測試數據包大于接收測試數據包,那證明下行網絡有丟包,根據B表收發(fā)包個數進行對比,獲取到此時速率的下行網絡的丟包率。
[0086]在丟包的情況下根據RFC2544測試方法,進行降速,直至到測試收發(fā)數據包相等,不丟包時,計算出網絡真實帶寬。當然當速率降低到一個初始最小值時,還存在丟包,那么直接給出測試不通過的結果。
[0087]主控表根據發(fā)送的數據包和接收到數據包都設置了時間戳,主控表根據時間差,分別計算出時延。
[0088]所述時延,指的是發(fā)送一定數量的數據包,記錄中間數據包發(fā)出的時間Tl,以及經由測試設備轉發(fā)后到達接收端口的時間T2,然后按照下面的公式計算:對于存儲/位轉發(fā)設備:Latency = T2-T1,其中,T2:輸出幀的第一位到達輸出端口的時間;T1:輸入幀的最后一位到達輸入端口的時間;其作用是反映被測設備處理數據包的速度。
[0089]對于故障點位置的判斷方法:Α和D為儀表,A為主控儀表,D做被控儀表,當然,在判斷故障點時,采用本發(fā)明所述的方法,只對上行網絡判斷,即可得出故障點的所在位置。
[0090]例如:
[0091]對于上行網絡:Α〈---------- Β〈------------- C〈----------- D
[0092]A發(fā)送1000個數據包,B設備收到1000個數據包,C設備收到900個,D表收到900
并將該數據返回發(fā)送至A表。
[0093]返回時C表收到900,B表收到900,A表收到800。
[0094]根據以上現象可以判斷出上行網絡的故障點位置為B設備。
[0095]本發(fā)明中的帶寬計算公式如下:
[0096](L+8+12)字節(jié) / 幀 X8bit/ 字節(jié) XN 幀 /s = 100Mbit/s
[0097]L為以太網幀長;N為設備每秒鐘發(fā)出的數據幀數。
[0098]測試帶寬時,為了定位網絡帶寬,需要發(fā)送不同速率去測試,最終得到一個不丟包時的速率的最大值,即為網絡帶寬。發(fā)送不同速率時,通過計算發(fā)送和接收數據包的數量比較,得到該對應速率的丟包率。本步驟中的每個幀長是指根據主控設備測試要求,可以發(fā)送不同幀長,進行測試網絡帶寬。
[0099]實施例3
[0100]結合圖3,本實施例為一應用實施例,舉例說明測試網絡環(huán)境:
[0101]運營商開通一條IG的專線業(yè)務分別給用戶A,用戶B,用戶1,用戶2,用戶3,用戶4,分別開通帶寬為200M,400M,400M,400M,400M,現在用戶A,和用戶B帶寬不夠200M。此時運維人員需要測試定位上行網絡帶寬和下行網絡帶寬以及引起網絡帶寬不夠的故障點位置。假如用戶A和用戶B的上行帶寬為200M,下行帶寬只有160M。故障設備點位置為“中間設備2”。
[0102]現有技術中,運維人員測試方法如下:
[0103]用戶A和用戶B各放一臺儀表,A表根據RFC2544標準測試,B表執(zhí)行環(huán)回,測試用戶A和用戶B之間的下行帶寬。
[0104]現有技術中需要按照以下步驟進行測試:
[0105]步驟1:根據RFC2544測試方法得出用戶A和用戶B之間的上行帶寬為200M。
[0106]步驟2:再次根據RFC2544測試方法得出用戶A和用戶B之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