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計算機網(wǎng)絡信息安全控制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屬于計算機安全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計算機網(wǎng)絡信息安全控制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目前,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計算機成為人們工作和生活中的必備品,導致計算機網(wǎng)絡規(guī)模在不斷的擴大,因此,計算機信息安全的問題突顯。在計算機網(wǎng)絡安全防護問題上,目前采用的技術很多。但是,現(xiàn)有的計算機網(wǎng)絡信息安全控制裝置存在著功能不夠完善,運用不方便,安全性低,操作不靈活,獲取信息不準確,不能警示與阻止,保密性差,而且結構復雜的問題。
[0003]因此,發(fā)明一種計算機網(wǎng)絡信息安全控制裝置顯得非常必要。
【發(fā)明內(nèi)容】
[0004]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計算機網(wǎng)絡信息安全控制裝置,以解決現(xiàn)有的計算機網(wǎng)絡信息安全控制裝置存在著功能不夠完善,運用不方便,安全性低,操作不靈活,獲取信息不準確,不能警示與阻止,保密性差,而且結構復雜的問題。一種計算機網(wǎng)絡信息安全控制裝置,包括智能操控裝置,報警裝置,阻斷裝置,斷電開關,電源,第一導線,底架,計算機和第二導線,所述的智能操控裝置設置在阻斷裝置的左側位置;所述的阻斷裝置設置在智能操控裝置的右側位置;所述的報警裝置設置在計算機的右端位置;所述的斷電開關通過電性連接設置在電源的表面位置;所述的電源通過電性連接設置在斷電開關的底部位置;所述的第一導線設置在電源與計算機的連接位置;所述的底架設置在計算機的底部位置;所述的計算機設置在底架的上端位置;所述的第二導線設置在智能操控裝置與電源的連接位置。
[0005]所述的智能操控裝置包括保護外殼,觸控屏,啟動開關和芯片,所述的保護外殼設置在觸控屏的外部位置;所述的觸控屏設置在保護外殼的上表面位置;所述的啟動開關設置在觸控屏的下部位置;所述的芯片設置在保護外殼的內(nèi)部位置;
[0006]所述斷電開關包括:基座、可安裝到基座上的上蓋、至少兩個安裝在上蓋上且相互電連接的導電芯軸、安裝在基座上且相互絕緣的導電芯座和可轉動地安裝在上蓋上的把手,導電芯座的數(shù)量與導電芯軸相同,各導電芯軸在所述上蓋安裝在基座上時分別與各導電芯座電接觸,所述把手設有第一卡合結構,所述基座上設有與第一卡合結構相適配的第二卡合結構,所述上蓋安裝在基座上時,所述把手通過第一卡合結構和第二卡合結構的相卡合將上蓋鎖緊在基座上;
[0007]所述上蓋設有兩個轉軸部,所述把手設有兩個分別與轉軸部對應的轉動孔,兩個轉軸部分別安裝在兩個轉動孔中,轉軸部與轉動孔之間為間隙配合;所述第一卡合結構包括設置在把手上的兩個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二卡合結構包括從基座上伸出的兩個支柱,每個支柱的伸出端設有一個第三突起部;當上蓋安裝在基座上時,把手可轉動到使兩個第三突起部分別卡入兩個第二凹陷部中的位置;每個導電芯座設有一個用來容置導電芯軸的容置孔,各導電芯軸在所述上蓋安裝到基座上時分別插入到各容置孔中并與容置孔的內(nèi)壁接觸;
[0008]所述上蓋包括底壁和U形側壁,兩個轉軸部設置在U形側壁的外表面上;把手成U形,包括一個橫臂和位于橫臂兩端的兩個側臂,所述兩個第二凹陷部分別設置在兩個側臂上,所述第一卡合結構還包括分別設置在兩個側臂上的兩個定位部,每個側臂的定位部位于側臂的遠離橫臂的端部,第二凹陷部位于定位部與橫臂之間,轉動孔位于第二凹陷部與定位部之間;所述第二卡合結構還包括在基座上形成的兩個抵靠板部,當兩個第三突起部分別卡入兩個第二凹陷部中時,兩個定位部分別與兩個抵靠板部的背向導電芯軸插入方向的表面抵接;所述第二凹陷部在與側臂的長度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截面形狀為三角形,所述第三突起部為與第二凹陷部的形狀適配的三角形突起;
[0009]基座包括成平板狀的基板部和從基板部向基板部的兩邊伸出的階梯圓筒部,階梯圓筒部為兩個且它們平行設置,兩個導電芯座分別固定安裝在兩個階梯圓筒部中;基板部上形成有一個與U形側壁相適配的連續(xù)閉合壁,當上蓋安裝在基座上時,U形側壁位于連續(xù)閉合壁之內(nèi)且它們相互配合,兩個支柱形成在基板部的與連續(xù)閉合壁相同的表面上,兩個支柱位于連續(xù)閉合壁之外,在基板部的與連續(xù)閉合壁相同的表面上還形成有兩個第二側壁,兩個第二側壁位于連續(xù)閉合壁和兩個支柱之外,兩個第二側壁通過兩個連接板分別與連續(xù)閉合壁相連,每個連接板與對應的第二側壁交接處形成一個抵靠板部;所述斷電開關還包括微動開關,該微動開關固定安裝在連續(xù)閉合壁的外表面上,且把手位于與導電芯軸的插入方向垂直的位置時,定位部擠壓微動開關的觸片并使微動開關動作;
[0010]U形側壁的外表面包括一個弧形面和兩個與弧形面相連的平面,兩個轉軸部同軸設置且它們分別位于兩個平面上,每個平面上還設有向U形側壁外突出的一個防轉部、第四突起部和第五突起部,防轉部和第四突起部比轉軸部距離底壁更遠,防轉部和第四突起部比第五突起部離底壁更遠,轉軸部比防轉部離弧形面更遠,第五突起部比轉軸部距離弧形面更遠;每個側臂的端部還設有一個第一凹缺部和第二凹缺部,第一凹缺部和第二凹缺部位于側臂的面向把手內(nèi)部的表面上;當把手位于與上蓋的底壁垂直的位置時,兩個防轉部分別與兩個側臂接觸,且第四突起部位于第一凹缺部中;當把手位于與導電芯軸的插入方向垂直的位置時,兩個防轉部再次分別與兩個側臂接觸,且第五突起部位于第二凹缺部中;所述第四突起部和第五突起部為錐形突起,所述導電芯軸為兩個;
[0011 ] 所述斷電開關還包括導電板,兩個導電芯軸固定安裝在導電板上,兩個導電芯軸平行設置,兩個容置孔平行設置,上蓋包括底壁和與底壁相連的U形側壁,在U形側壁的內(nèi)表面上設有一個向U形側壁內(nèi)突出的隔板部,隔板部上設有U形缺口,導電板固定安裝在底壁和隔板部之間,兩個導電芯軸從U形缺口中穿過;
[0012]所述斷電開關還包括一個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包括一個弧形板和U形支架,U形支架的中間部分與弧形板相連,U形支架的其它部分懸空,U形支架的兩個懸空端各設有一個第二突起部;在U形缺口的邊沿上設有兩個相對的卡缺,限位件的弧形板從兩個卡缺中穿過并伸入到與底壁接觸,弧形板比導電板更靠近U形缺口的開口端,兩個第二突起部位于底壁和隔板部之間并卡在隔板部上。
[0013]所述觸控屏包括具有相對設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基板、形成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的第一導電膜層、形成于所述第二表面上的第二導電膜層以及貼合于所述第一導電膜層上的蓋板;所述基板為不可彎折基材且于其所述第一表面上形成有用于產(chǎn)生觸控信號的觸控區(qū)域以及與所述觸控區(qū)域相連并用于將所述觸控信號輸出的線路區(qū)域;所述觸控屏還包括設置于所述線路區(qū)域內(nèi)的柔性電路板以及電連接于所述柔性電路板與所述觸控區(qū)域的引線,所述引線包括形成于所述線路區(qū)域內(nèi)并位于所述觸控區(qū)域與所述柔性電路板之間的正面引線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二表面上的背面引線,所述背面引線電連接于所述觸控區(qū)域的至少一側邊邊緣;
[0014]所述觸控屏還包括膠接于所述柔性電路板與所述線路區(qū)域之間的導電膠膜層,所述導電膠膜層由異方性導電膠膜而形成;
[0015]所述第一導電膜層和所述第二導電膜層的材質為氧化銦錫、納米銀、納米銅或者石墨稀;
[0016]所述觸控屏還包括粘接于所述第一導電膜層與所述蓋板之間的光學膠,所述光學膠為透明狀。
[0017]所述異方性導電膠膜的制造方法,以形成具多個膠材層的一漸層式異方性導電膠膜,包括以下步驟:
[0018]步驟一,開始該制造方法的操作,將一絕緣膠涂布到一基材上,進入步驟二 ;
[0019]步驟二,設定一噴墨壓力,進入步驟三;
[0020]步驟三,以一噴墨方式將多個導電粒子噴灑到該絕緣膠上,并進而埋入該絕緣膠內(nèi),進入步驟四;
[0021]步驟四,進行加熱烘烤以形成一膠材層,進入步驟五;
[0022]步驟五,將該絕緣膠涂布到前一步驟四所形成的該膠材層上,進入步驟六;
[0023]步驟六,增加該噴墨壓力,進入步驟七;
[0024]步驟七,以該噴墨方式將所述導電粒子噴灑到該步驟五的絕緣膠上并進而埋入該絕緣膠內(nèi),進入步驟八;
[0025]步驟八,進行加熱烘烤以形成另一膠材層,進入步驟九;
[0026]步驟九,如果已完成一最后膠材層,則進入步驟十,如果未完成該最后膠材層,則回到步驟五,重復上述操作;
[0027]步驟十,去除該基材以形成該漸層式異方性導電膠膜,進入步驟十一;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