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體10a。支撐部61a的一端與振動體1a連接。支撐部61a具有中空結構,引線通過該中空結構進入振動體10a。另外,支撐部61a足夠堅硬使得振動體1a的角度不改變。支撐部61a的另一端與耳鉤62a的一端連接。
[0111]耳鉤62a與用戶的耳廓的外側接觸,以將助聽器I佩戴于用戶的耳朵上。耳鉤62a優(yōu)選地成形為沿著用戶的耳廓的鉤形,以使得助聽器I穩(wěn)定地佩戴于用戶的耳朵上。耳鉤62a的另一端與主體63a連接。主體63a內置傳聲器20a、控制器30a、音量和音質調整接口40a以及存儲器50a。
[0112]圖11是在厚度方向上觀察振動體1a的側面圖。如上所述,振動體1a包括壓電元件1la和面板102a。如圖11所示,壓電元件1la優(yōu)選為板狀。
[0113]壓電元件1la通過連接部件與面板102a連接。連接部件設于壓電元件1la的主面和面板102a的主面之間。連接部件優(yōu)選為非加熱型硬化性粘著材料,或雙面膠帶。
[0114]另外,除與面板102a連接的表面之外,壓電元件1la由模具103a覆蓋。按壓部件Ila和用于按壓部件的附接部分12a設置在模具103a的頂部處。
[0115]與耳朵接觸的面板102a的表面(主面)的面積優(yōu)選是壓電元件1la的主面的面積的0.8倍至10倍。如果面板102a的主面的面積是壓電元件1la的主面的面積的0.8倍至10倍,則可以配合壓電元件1la的伸縮或彎折變形,且可以充分確保與用戶的耳朵的接觸面積。此外,面板的面積例如更優(yōu)選是壓電元件的面積的0.8倍至5倍。因此,面板102a的主面例如具有1mm的寬度和18mm的長度。下面,以面板102a的主面具有1mm的寬度和18mm的長度為例進行描述。
[0116]圖12示出根據(jù)公開的實施方式之一的被佩戴到用戶耳朵上的助聽器I。圖12(a)是耳朵的前視圖,圖12(b)是從臉的側面觀察耳朵的側視圖。助聽器I通過使振動體1a從用戶耳朵的內側接觸用戶的耳屏或對耳屏并且將振動傳遞至耳屏或對耳屏來使用戶聽到聲音。在此,將振動體1a “從用戶耳朵的內側接觸用戶的耳屏或對耳屏”是指當振動體1a被插入耳朵的外耳道內時,如何使振動體1a從外耳道的入口附近的位置接觸與耳屏或對耳屏。在圖12的實施例中,振動體1a從用戶耳朵的內側與用戶的耳屏接觸。此時,按壓部件Ila接觸與耳屏相對的外耳道的一部分。
[0117]另外,如圖12(a)所示,振動體1a由于保持部60a的自重,即與耳鉤62a的端部連接的主體63a的自重,經(jīng)由支撐部61a沿箭頭601的方向被拉拽。如圖12(b)所示,由于振動體1a接觸耳屏而被其抓住,所以當振動體1a被拉拽時,力沿振動體1a接觸用戶的耳朵的方向(箭頭602的方向)作用。換言之,通過保持部60a的自重沿振動體1a接觸用戶的耳朵的方向產(chǎn)生力(按壓力)。因此,保持部60a使按壓力作用于振動體1a上,從而更可靠地通過振動體1a的振動傳遞聲音。
[0118]振動體1a優(yōu)選地以0.1N至3N的力按壓用戶的耳朵。在以0.1N和3N之間的力按壓振動體1a時,振動體1a產(chǎn)生的振動充分地傳遞至耳朵。另外,如果按壓的力小于3N,則即使當長時間佩戴助聽器I時,用戶也幾乎沒有疲勞感,因此保持佩戴助聽器I時的舒適性。
[0119]另外,如圖12(a)所示,本發(fā)明的助聽器I未通過振動體1a和按壓部件Ila完全密封外耳道。因此,本發(fā)明的助聽器I不會產(chǎn)生閉塞感,可以維持佩戴時的舒適性。
[0120]下面,根據(jù)圖13至圖15描述根據(jù)公開的實施方式之一的助聽器I的聲學特性。
[0121]圖13示意性地示出來自根據(jù)公開的實施方式之一的助聽器I的聲音傳遞。在圖13中,僅示出的助聽器I的部分是振動體1a和傳聲器20a。傳聲器20a從音源收集聲音。振動體1a通過振動使用戶聽到由傳聲器20a收集的聲音。
[0122]如圖13所示,來自于音源的聲音從未被振動體1a覆蓋的部分通過外耳道并直接到達鼓膜(路徑I)。另外,由振動體1a的振動產(chǎn)生的空氣傳導音也通過外耳道并到達鼓膜(路徑II)。另外,由于振動體1a的振動,至少外耳道的內壁振動,并且由該外耳道的振動產(chǎn)生的空氣傳導音(外耳道輻射音)到達鼓膜(路徑III)。而且,由于振動體1a的振動,人體振動音不經(jīng)鼓膜直接到達聽覺神經(jīng)(路徑IV)。此外,由振動體1a產(chǎn)生的一部分空氣傳導音向外部散出(路徑V)。
[0123]圖14示意性地示出各種路徑的聲學特性。圖14(a)示出路徑I的聲音的聲學特性,圖14(b)示出路徑II和路徑III的聲音的聲學特性。對于路徑II和路徑III的聲音,由于低頻聲音通過路徑V散出,因此低頻聲音區(qū)域中的聲壓低。圖14(c)示出路徑IV的聲學特性。如圖14(c)所示,人體振動音是低頻聲音,即在低頻區(qū)域的振動。因此,該聲音難以衰減,從而比高頻聲音易于傳遞。因此,低頻聲音傳遞相對好。圖14(d)示出路徑I至IV的聲音的合成,即,佩戴助聽器I的用戶聽到的實際的聲學特性。如圖14(d)所示,即使低頻聲音的聲壓通過路徑V向外部散出,但是,低頻聲音的聲壓,即本實施方式中在IkHz以下的低頻聲音的聲壓可以通過人體振動音保證,從而維持音量感。
[0124]圖15示出助聽器I的頻率特性的測量值。在圖15中,“air”代表圖13中路徑II和路徑III的聲音的頻率特性,“vib”代表圖13中路徑IV的聲音的頻率特性。另外,“air+vib”代表通過合成路徑II至路徑IV的聲音產(chǎn)生的聲音的頻率特性。另外,“外部聲音”代表圖13中路徑I的聲音的頻率特性。如這些測量值所示,低頻聲音的聲壓通過人體振動音傳遞,從而抑制音量感的損失。
[0125]圖16不出公開的實施方式之一的助聽器I中振動體1a和傳聲器20a之間的關系。由于傳聲器20a設置在保持部60a的主體63a中,所以位于耳廓的外側。圖16(a)示出振動體1a從用戶耳朵的外側與用戶的耳屏接觸的實施例。在這種情況下,沒有物體遮擋由振動體1a產(chǎn)生的空氣傳導音到達傳聲器20a。因此,大量聲音返回至傳聲器20a,這易于導致嘯鳴并阻止提高助聽器I的性能(放大量)。
[0126]與之相對,在圖16(b)中,振動體1a從用戶耳朵的內側與用戶的耳屏接觸。在這種情況下,用戶的耳朵(主要是耳屏、耳輪腳)位于傳聲器20a和振動體1a之間。因此,由振動體1a產(chǎn)生的聲音由用戶的耳朵反射,使得直接返回至傳聲器20a的聲音量比圖16 (a)的情況少。因此,不易產(chǎn)生聲嘯鳴,并且可以提高助聽器I的性能。
[0127]在此,作為用戶耳朵位置的優(yōu)選實施例,其滿足是位于傳聲器20a和振動體1a之間的耳朵的外周部分,諸如耳輪、耳廓結節(jié)、耳垂等??蛇x地,除了外周部分,對耳輪下腳、對耳輪等可以位于傳聲器20a和振動體1a之間。
[0128]而且,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助聽器1,振動體1a的振動使用戶耳朵聽到聲音。所以,低頻聲音的聲壓可以通過人體振動音確保,這可以抑制音量感損失。另外,因為不需要設置用于防止低音散出的排氣孔,因此可以抑制佩戴時的舒適性的損失。
[0129](通過測量系統(tǒng)進行的聲學設備的測量)
[0130]下面,描述通過上述測量系統(tǒng)10測量聲學設備I的結果。優(yōu)選將聲學設備I的振動體1a以0.05N至3N的力按壓測量系統(tǒng)10的耳模型50。該范圍是將聲學設備I的振動體1a向人耳按壓的范圍。而且,更優(yōu)選將振動體1a以0.1N至2N的力按壓耳模型50。該范圍是將聲學設備I的振動體1a向人的耳朵按壓的可能性高的范圍。換言之,通過將振動體1a以0.1N至2N的力按壓耳模型50,可以得到更接近現(xiàn)實的使用狀態(tài)的測量結果。
[0131]聲學設備I的振動體1a的測量系統(tǒng)10與耳模型50接觸的面積(接觸面積)優(yōu)選為0.1cm2至4cm2。該接觸面積的范圍是聲學設備I的振動體1a與接觸人耳的范圍。接觸面積更優(yōu)選為0.3cm2至3cm2。該范圍是聲學設備I的振動體1a與人的耳朵接觸的可能性高的范圍。換言之,通過設置接觸面積為0.3cm2至3cm2,可以得到更接近現(xiàn)實的使用狀態(tài)的測量結果。
[0132]圖17至圖19示出當使聲學設備I的振動體1a與測量系統(tǒng)10的耳模型50的耳屏接觸的狀態(tài)下輸出500Hz的基音時,通過測量系統(tǒng)10測量的空氣傳導音和/或人體振動音的功率譜。
[0133]圖17示出通過合成空氣傳導音和人體振動音產(chǎn)生的聲音的功率譜。如圖17所示,測量除了 500Hz的基音之外還呈現(xiàn)出多個泛音的功率譜。具體而言,呈現(xiàn)出第二泛音(100Hz)和第三泛音(1500Hz)。而且,還測量多個第六泛音以上的泛音。對高于噪聲基底1dB以上的S/N(信噪比)的泛音的個數(shù)進行計數(shù)。這樣,當以這種方式對泛音的個數(shù)進行計數(shù)時,測量在第六泛音以上的3個以上的泛音,該泛音的音量高于比上述基音的音量低45dB的音量。高于比基音的音量低45dB的音量是指例如當基音是90dB時,高于45dB的音量。另外,高于噪聲基底1dB以上的S/N(信噪比)的泛音是指在當例如噪聲基底為25dB時,泛音的音量是35dB以上。
[0134]另外,在圖17中,還測量在第六泛音以上并高于基音的音量的一半音量的3個以上的泛音。這里,基音的音量的一半音量是指,例如當基音是90dB時,90dB的一半的音量,SP,45dB。此時,對合成音中的泛音的個數(shù)進行計數(shù)的條件是,在基音中的振動成分和空氣傳導成分合成的聲音(air+vib)是75dB以上??蛇x地,對空氣傳導音中的泛音的個數(shù)進行計數(shù)的條件可以是,在基音中的空氣傳導成分的聲音(air)是70dB以上。
[0135]接著,圖18表示人體振動音的功率譜。如圖18所示,雖然測量500Hz的基音,但幾乎不產(chǎn)生泛音。換言之,與圖17不同,在圖18的測量結果中,未測量在第六泛音以上并具有高于比基音的測量值低50dB的測量值的3個以上的泛音。另外,未測量在第六泛音以上并高于基音的測量值一半的值的3個以上的泛音。此外,這里所謂的人體振動音不是指由面板102a產(chǎn)生的振動能量(概念上,至少是圖13中的III及IV)。換言之,在由面板102a產(chǎn)生的振動能中,人體振動音是指由振動檢測元件56測量的成分(概念上,是圖13中的IV)除去諸如在人工外耳道部52等中轉換為空氣傳導成分的能量等成分(概念上,是圖13中的III)。由此可知,人通過振動成分未聽到充分的泛音。
[0136]圖19示出空氣傳導音的功率譜。如圖19所示,測量除了 500Hz的基音之外還呈現(xiàn)出多個泛音的功率譜。具體而言,呈現(xiàn)出第二泛音(1000Hz)和第三泛音(1500Hz)。而且,還測量多個第六泛音以上的泛音,并且還測量其音量高于比上述基音的音量低45dB的音量的3個以上的泛音。另外,在圖17中,還測量在第六泛音以上并高于基音的音量的一半音量的3個以上的泛音。這里,空氣傳導音是指由傳聲器62測量的空氣傳導音,因此,其是將從面板102a作為空氣傳導音產(chǎn)生的成分和在人工外耳道內壁處轉換為空氣傳導音的空氣傳導音成分(圖13中的II和III)合成的音量。
[0137]如上可知,功率譜中的泛音通過空氣傳導音產(chǎn)生,幾乎不通過人體振動音產(chǎn)生。
[0138]此外,雖然未示出對于從測量系統(tǒng)移除耳模型50以暴露傳聲器62并僅測量通過面板102a作為空氣傳導音產(chǎn)生的成分(概念上,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