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礦石勘探及開采領域,特別涉及破裂膜片。
背景技術:煤礦在開采中,普遍采用井下爆破的開采方法。由于,傳統(tǒng)的炸藥在爆破過程中產生大量的高溫和火焰,因此,給煤礦開采帶來了安全隱患,尤其是在高瓦斯和突出礦井中進行爆燃時,煤塵極有可能與瓦斯爆炸。近年來,為了提高煤礦開采的安全性,二氧化碳氣體開采應運而生。二氧化碳氣體開采是以二氧化碳氣體為爆炸源,二氧化碳開采器為主要的實施器件進行的氣體開采方式。其中,二氧化碳開采器包括高強度充裝液態(tài)二氧化碳金屬管、加熱器、定壓泄能及破裂膜片裝置等部分。在進行爆破過程中,破裂膜片是二氧化碳開采器爆破過程中的關鍵器件,破裂膜片能否按設定壓力破裂,不僅決定了爆破是否可以成功,還關系到人員、設備的安全。但現有的破裂膜片的爆破壓力較低,并且在爆破后易產生碎片,因此影響了爆破效果,限制了二氧化碳開采器的實施使用。
技術實現要素:針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本發(fā)明提供了破裂膜片,該破裂膜片采用拱形結構,因此,在二氧化碳開采器的爆炸過程中,可承受高壓,并在爆破后仍可保證較好的完整性。從而解決了上述現有技術中,破裂膜片在爆破過程中無法保證二氧化碳開采器正常爆破的問題。本發(fā)明一實施方式中提供了破裂膜片,其中,所述膜片的中心為拱形,所述拱形方向為破裂方向,所述拱形的外側中部為散射狀裂紋槽。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拱形高度為拱形最大直徑的1/5~1/6;所述散射狀裂紋槽為“十”字槽或“米”字槽。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裂紋槽的平面刻痕深度為0.3~0.5mm。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散射狀裂紋槽至所述膜片的邊緣為,裂紋導槽,所述裂紋導槽的平面刻痕深度小于所述射狀裂紋槽的平面刻痕深度。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膜片的內側邊緣包括:環(huán)形、間斷環(huán)形或雙環(huán)形密封凸起。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密封凸起的截面形狀為“V”形或弧形。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拱形邊緣為凹形圓弧折彎。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還包括:阻尼圈;所述膜片的內側,所述凹形圓弧折彎外邊緣上還包括:阻尼圈凹槽,所述阻尼圈與所述阻尼圈凹槽相應,固定連接于所述阻尼圈凹槽中。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還包括:阻尼環(huán);所述膜片的外側邊緣還包括:阻尼槽;所述阻尼環(huán)與所述阻尼槽寬度相應,固定連接于所述阻尼槽中。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膜片的邊緣還包括,扣裝環(huán),所述扣裝環(huán)與待裝配二氧化碳采集器連接端的外形相應。與現有技術相比,根據本發(fā)明具有以下優(yōu)點:本發(fā)明中的破裂膜片,通過拱形及散射狀裂紋槽,使液態(tài)二氧化碳在爆破前,可在二氧化碳采集器中保持高壓,在二氧化碳在爆破過程中,破裂膜片不產生爆炸碎片。因此有效解決了,現有破裂膜片,在二氧化碳爆炸前無法保持高壓,在實施爆破過程中爆炸殘片較多的問題。提高了二氧化碳開采的安全性及可靠性。附圖說明圖1為本發(fā)明的破裂膜片在一種實施方式中的破裂前的結構剖視圖;圖2為圖1中破裂膜片的俯視圖;圖3為本發(fā)明的破裂膜片在一種實施方式中的破裂前的工作狀態(tài)剖視圖;圖4為本發(fā)明的破裂膜片在一種實施方式中的破裂后的結構剖視圖;圖5為本發(fā)明的破裂膜片在另一種實施方式中的俯視圖;圖6為本發(fā)明的破裂膜片在一種實施方式中的仰視圖;圖7為本發(fā)明的破裂膜片在另一種實施方式中的仰視圖;圖8為本發(fā)明的破裂膜片在另一種實施方式中一種減震結構示意圖;圖9為本發(fā)明的破裂膜片在另一種實施方式中另一種減震結構示意圖;圖10為本發(fā)明的破裂膜片在另一種實施方式中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圖1~圖10所示對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如...